參考消息網-出海記本月掃描路透社、華爾街日報、法新社等15家海外媒體,對阿里巴巴、中國化工、紫光集團等75家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情況進行了報導,並根據公司規模、事件影響等因素進行綜合考評,選取了以下10家公司,列出本月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新聞排行(3月1日~31日)。
No1、阿里巴巴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3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eWTP首個海外「試驗區」落地馬來西亞。此前的3月3日,阿里巴巴還領投了印度Paytm旗下新電子商務部門的1.77億美元融資輪。
點評:阿里巴巴正逐漸將在中國的成功模式輸出海外。印度Paytm複製了支付寶的模式,而「eWTP」落地,則是阿里巴巴將在中國的模式整體輸出海外的開始。
No2、中國化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中國化工100%控股的農化公司——以色列安道麥公司2016年銷售業績表現強勁,去年9月晉升為全球農化前6強。自被中國化工集團收購以來,安道麥逆勢增長,持續增加利潤和盈利能力,並在全球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點評: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後,曾屢屢出現整合失敗的現象。中國化工整合安道麥的成功案例,說明中國企業全球化的腳步正在加快,不但能夠「吃下去」,還能順利「消化掉」。
No3、紫光集團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紫光近日獲得官方投資機構1500億元融資,重點支持紫光發展集成電路相關業務板塊。近幾年,紫光秉承「自主創新加國際合作「的發展理念,現已成為全球前三大手機晶片企業,直逼全球排名第二的聯發科。
點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是國家戰略,紫光集團正在努力扛起集成電路產業這面大旗,引領中國的晶片產業實現飛躍式發展。
No4、中鐵建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3月21日,莫斯科市政府新聞處發布消息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CRCC)2017年秋末冬初計劃開始修建承包的莫斯科地鐵路段。此前,中國鐵建在競標中報價229.8億盧布(約合4億美元),獲得了修建三個地鐵站的資格。
點評:如果這項工程能夠按計劃完工,將使沉寂多年的莫斯科地鐵11號線,也就是外大環線工程「起死回生」。同時,這項工程也意味著中國企業的新技術、新經驗進入俄羅斯市場。
No5、小米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3月21日,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小米科技宣布,將與富士康聯手在印度建第二座手機生產廠。23日,印度《經濟時報》頭版刊發小米董事長雷軍署名文章,詳解「網際網路+」、新零售等。如今,小米生態鏈掌握的物聯網興起,以高性價比帶動小米手環坐上世界第二大移動裝置寶座,移動電源更是站上世界第一。
點評:大家對於小米的印象,還停留在手機公司上,小米卻已經悄然開發了小米手機為核心的生態鏈,生態鏈的整體崛起,也許會讓小米在物聯網興起時佔儘先機。顯然,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野心也不僅僅停留在手機層面。
No6、騰訊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市場調研公司App Annie的報告顯示,在2016世界最賺錢的行動應用程式開發商世界排名榜上,騰訊排名第一。3月26日,騰訊「絕藝」在「電聖戰」中戰勝了日本新銳棋手一力遼後奪冠。3月28日,騰訊投資17.8億美元獲得特斯拉汽車5%的股權。
點評:種種跡象表明,在現有的領域,騰訊已成長為全球巨頭,在未來的AI、自動駕駛等領域,也已經具有了同國際巨頭同臺競技的資本,努力想要站在未來科技趨勢的最前端。
No7、摩拜單車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3月,摩拜單車不斷在新加坡運營,還走進了美國。
點評:摩拜單車所代表的共享單車服務發軔於中國,是完全意義上的「中國式創新」。這種「中國式創新」讓《紐約時報》明確點讚,「中國抄襲美國的時代過去了,在移動領域,美國已經開始抄襲中國」。
No8、中國中車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3月16日中車集團子公司中車四方投資1億美元在芝加哥東南郊的老工業基地舉行建廠動工儀式。
點評:中車四方在當地建廠,通過「購買美國」的方式,實現地鐵車輛生產60%以上的本地化,「中國造」芝加哥地鐵將有美國血統。
No9、北汽集團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3月25日,北汽集團和南非工業發展有限公司籤署南非汽車工業園項目合作備忘錄。此次籤約的南非汽車工業園區項目一期投資一億美元,將不僅限於北汽南非工廠供應鏈,而是面向所有其他本區域內的主機廠。
點評:項目的建設不僅使北汽在南非站穩了腳跟,還將進一步完善當地的汽車全產業鏈,為帶動南非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No10、英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事件:歐洲最大的雙面發電光伏項目在荷蘭開工建設。該項目全部採用英利「熊貓」雙面發電組件,已獲得荷蘭經濟部授予的荷蘭可再生能源支持計劃SDE+補貼。
點評:英利近年來「走出去」為眾多國家的電力事業出力,刷新了世界對「中國製造」的認知,為中國高鐵、核電、航空、電信等優勢行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的全球競爭,提供了現實的參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