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上一次身陷輿論漩渦,是2015年10月末的臺灣之行。gkLednc
彼時已經先後主導紫光集團18.7億美元買下展訊、9.07億美元收購銳迪科、25億美元控股新華三的趙偉國,馬不停蹄趕赴臺灣,斥資6億美元拿下半導體封測企業臺灣力成25%的股份。gkLednc
許是由於一連串的大手筆併購,且離開臺灣前,還對聯發科和臺積電兩大臺灣IT巨頭拋出橄欖枝,惹得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暗諷,「趙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gkLednc
然而趙偉國並沒有在意這樣的「風言風語」。進入2016年,趙偉國依舊帶著紫光系延續「買買買」模式:一季度,紫光系突擊潛伏進14家上市公司股東名單;9月,注資1.58億美元與美國威騰電子成立的合資公司——「紫光威騰電子有限公司」在南京揭牌。gkLednc
這還不是終點,在今年2月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趙偉國表示,紫光集團未來將要做3000億元產業投資和併購基金,而今年至少會完成600億~800億元投入,設立5隻左右的產業併購基金。gkLednc
趙偉國給紫光設定的目標是,總產值進入世界前三,成為世界級的晶片巨頭。gkLednc
剛參加完紫光威騰電子合資公司的落成慶典,趙偉國心情很不錯,他說:「晶片產業是一個重點,中國這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家企業能進入世界前三,那就說明中國的晶片業沒有成功。」gkLednc
從這樣的話裡,你會感覺到,他既不像有人傳言的那樣「低調」,更不像是郭臺銘口中的投機狡黠,倒更像是「自信」、「耿直」,或者換個更貼切的詞,叫「雄心」。gkLednc
這種風格,從他上學時就有了蛛絲馬跡。gkLednc
1967年出生於新疆沙灣縣的趙偉國,在少有的幾次接受媒體採訪中透露,自己的童年時代並不幸福。gkLednc
父母均為河南籍,分別因「右派」支邊邂逅結婚。在11歲之前,趙偉國都是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度過,由於受到「文革」影響,作為家中的長子,他的童年都是餵豬和養羊。gkLednc
據其回憶,1978年國內恢復高考制度後,趙偉國沒有聽從父親要自己學一門技術的建議,毅然選擇了高考。gkLednc
一位接觸過趙偉國的人士表示,趙偉國性格果斷,做事雷厲風行。gkLednc
「脾氣有點像《亮劍》中的李雲龍。」紫光集團一位高管亦如此評價趙偉國,認為他很有個性,自己堅持的事情便很有毅力與心氣去完成。這或許是趙偉國沒有聽從父親建議,選擇高考的原因之一。gkLednc
1985年,他成為了沙灣縣考入清華大學的第一人,就讀於電子工程系(原無線電電子學系),並通過修理電視和編寫軟體賺錢來支付大學學費,隨之開始了其在清華長達的十年經歷。gkLednc
在大三時,一個同學的父親從臺灣帶回一本書——《矽谷熱》,書中講述了蘋果和惠普公司的創業故事。這本被同學競相傳閱的書深深地影響了趙偉國的人生選擇。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於是他開始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跟隨老師參加教研組的科研,為機械系老師設計的脈衝電鍍機獲得了第一屆大學生挑戰杯的三等獎。gkLednc
五年求學期(是的,清華那時候不少專業是5年制,現在建築專業還是5年制),他靠維修電視和幫別人寫軟體來獲取收入,經過5年的本科學習後,1990年,趙偉國從清華大學畢業。正如那幾年的畢業生一樣,工作分配都不太理想。gkLednc
按照2013年的一份《同方股份股票質押回購理財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趙偉國從清華大學畢業後,1990年8月進入了北京布勞森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出任工程師(另一份2015年4月的《紫光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控股股東股份轉讓完成過戶登記手續的公告》描述的其職務是副總工);幹了一年多以後,1991年12月,他的工作單位變更為北京海峰技術公司,直到1993年8月他重新回到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在海峰技術公司的職位顯示為副總經理。gkLednc
百度百科的材料顯示,在大學畢業三年內,趙偉國到中關村打過工,還和朋友承包過海澱區水泥廠的一個公司,不過北京布勞森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海峰技術公司目前在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都已查不到相關資料。gkLednc
他在北京中關村做了三年工程師,從事自動控制系統的軟硬體開發工作。那時候的中關村勢頭初現,是個技術性人才歷練的好場地,但他似乎並沒有滿足。gkLednc
1993年8月趙偉國回到清華深造,攻讀電子工程系的通信碩士學位。也是在此時,他開始接觸紫光集團,兼職擔任紫光集團自動控制系統方面的工程師。gkLednc
1997年10月,他離開紫光,加入剛上市的清華同方,出任研發中心通信研究所所長,當年就參與了同方併購江西無線電廠的第一次資本運作。僅半年後,他的職務變成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電子公司總經理,直至2000年10月。2000年11月,他轉至北京同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工作制2005年8月,任總經理。gkLednc
2005年9月,趙偉國離職,創辦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依靠這個平臺,趙偉國實現了事業的高速發展。而這個時間,距他從新疆沙灣縣考入清華大學時,剛剛好是10年時間。gkLednc
談及清華大學,趙偉國說,「很多時候你都沒注意到你所經歷的環境會在你內心深處種下一顆種子,等你有一天回首往事時才會發現。清華五年的教育,相當於賦予了我一個貴族的出身。」gkLednc
2009年6月,趙偉國重返積重難返的紫光集團擔任總裁。但在「回歸」途中,引起頗多爭議。而趙偉國入主紫光集團後,一開始並未將注意力集中於現在的主業集成電路中,但隨著集成電路將作為國家重要戰略的方向之一,以及總額達到1300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讓紫光集團似乎看到了良機。gkLednc
紫光集團能從經營困境中迅速轉變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龍頭公司,作為掌舵人,趙偉國在業內頗具傳奇色彩。gkLednc
「當時校領導覺得我在外面折騰了幾年,還是一點點商業能力。做了幾年的民營企業家,自己也覺得很難幹,公司小的時候無妨,做大了就會有天花板。我覺得紫光這個平臺很好,而且我對清華對紫光都有很深的感情,也有點理想,所以就回來了。」gkLednc
剛剛「回歸」紫光時的趙偉國,面臨的不是一個大好環境。「理想一回事,現實一回事。紫光集團當時的經營艱難,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文化上也有很多碰撞。 回到紫光集團的前兩年,我的基本工作就是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當時公司發不出獎金,我只能以股東身份自掏腰包給團隊發獎金。我自己在紫光是不領取薪酬的,也基本不報銷。這六年多,我自己對紫光集團的投入已經超過了七個億。」gkLednc
趙偉國的努力慢慢取得效果。兩年之後,企業的生存問題解決了,紫光的經營開始逐步走上正軌。解決了溫飽問題,接下來就是謀發展的問題了。「當時我想了很久,中國的大學辦企業在全世界是特殊現象,國家為什麼讓大學辦企業,清華為 什麼要辦紫光,這個問題需要正本清源去理解。我的理解就是——發展高科技產業。校辦企業可以做點別的生意賺點錢,但你要知道自己的使命,要去執行自己的使命。中國不缺少一個大的房地產企業或者一個大的金融企業,但中國缺乏足夠好的高科技企業。即使以紫光集團今天近千億的資產規模,跟它們比都不算個兒大,但紫光現在是個高科技企業,這個體量在業內就相當有話語權了。」gkLednc
「紫光並不是一開始就選擇了半導體。一開始,我看了很多個行業,包括生物醫藥項目。但是,總是缺乏感覺,發現自己不熟的行業還是看不明白,心裡很沒譜。一個行業沒有感覺,是不能進入的。李嘉誠有一句話叫做『不熟不做』,我個人很認可這一點。」趙偉國介紹,「到了最後,還是發現只有IT我有感覺。我最初的目標是到學校去找項目,但是看了下來發現兩個問題,第一是好項目少,第二是培育孵 化漫長。IT是個快行業,產業的變化太快了。我的願景還是把紫光集團做成一個世界級的企業,既然找不到世界級的項目,那就先去利用資本併購吧,我相信我對產業的感覺。這樣,一來可以給投資人好的回報,第二給資本市場提供好的項目產品,最終注入上市公司,長期經營。紫光集團收購這些半導體業務都是為了經營,不是為了倒手賺差價。」gkLednc
「如果讓我評價自己,我是一個有戰略圖謀的機會主義者。做事有時確實需要機遇,看了很多項目,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展訊是可以被收購的。」gkLednc
中國的科技企業普遍遵循著兩條發展道路。一條是以華為為代表的「重科技」路線,通過技術研發驅動內生增長;另一條則是以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路線,倚仗商業變革重新創造增長動能。而中國最缺乏的就是這類重科技型的公司,例如美國的GE、谷歌、波音、高通、英特爾、IBM這樣的的技術型公司。gkLednc
在趙偉國的收購字典裡,只有真正的千裡馬才能稱得上是好資產。「一定要買上升期的公司,不能買下降期的公司。最差一定要買盈利的企業。虧損的公司有個特點,你不知道他的底在哪裡。」gkLednc
被紫光集團收購前的展訊有如下幾點特質:公司的創業團隊來自清華,但兩位創始人都已經離開;移動晶片行業,業務世界級且高速發展,團隊持股比例很低;大 股東是美國的私募股權基金,待了八年,有退出的客觀需求;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估值不高;公司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企業,溝通成本低。以上的特質, 都註定了展訊是非常好操作的可收購標的。gkLednc
「紫光拿下展訊的動作非常快。拿下展訊之後,發現銳迪科跟他們是競爭對手。於是,我們又開始尋求併購銳迪科。但是,收購銳迪科的過程就相對複雜了,等待的時間也比較長。」gkLednc
通過對展訊和銳迪科的收購,紫光開創了中國半導體領域收購模式的先河,這也是紫光後期一系列豪購的序曲。「一位業界的前輩曾說,企業不是指哪打哪,而是打哪指哪。紫光在收購了展訊和銳迪科以後一直在半導體領域進行併購,紫光不一定半導體每一個環節都做,但只要做了,未來的目標就是要進入到世界前三。因為這個領域你只有進入到世界前三,才能有話語權,才可以獲取超額利潤。」趙偉國說到。gkLednc
可以看出,在外界給趙偉國冠以「土豪」、「狂人」的稱謂背後,現實中的趙偉國其投資風格是非常謹慎穩健的。gkLednc
趙偉國認為公司必須進行三項儲備,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一是現金積累;二是人才儲備;三是技術儲備。而這三項可以說是矛、盾合一,危機發生了是你防守的盾牌,機會來臨了它就會變成你手中的利矛。」gkLednc
有媒體做過的不完全統計是,僅從2015年到現在的這一年多時間裡,由趙偉國一手主導的股權投資交易就超過13起,涉及資金在700億元人民幣左右。gkLednc
趙偉國曾在北京的一個研討會上放出狠話,欲逼對岸的臺灣開放晶片業,否則就建議禁止臺灣晶片在大陸銷售。並拋下豪言:願讓旗下兩家IC設計企業(展訊、銳迪科)與聯發科合併,攜手超越高通。這還不算,更在行業內掀起一陣旋風的是紫光有意入股臺積電,經媒體發酵,這個消息曾經一度佔據了臺灣報紙的頭條。gkLednc
「趙偉國瘋了吧?」、「紫光在資本炒作?」、「哪來那麼多錢?」不只是郭臺銘,一開始,幾乎所有人都表現出這樣的不解和質疑。但也有不少人為趙偉國的「帝國夢」點讚,至少紫光「不畏強敵,產業報國」的精神是振興產業最急需的信仰支柱。如莫大康先生所評論的那樣:「我們曾經有908、909和科技重大專項等數次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機會,但成效都不大。也許紫光以其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這種收購擴張模式,可以為提振產業走出一條新路。」gkLednc
「站在山前面要能看到山後面的風景。」趙偉國用這句禪語,解構自己的每一起併購。gkLednc
且不論紫光的錢來自何方,也不論是否如趙所說「羊毛出在豬身上」,就其紫光收購的邏輯來講,這也是不可為之而為之。就目前的產業環境,晶片行業始終被國際幾家巨頭壟斷,如果從頭搞創新在時間上與中國快速發展的需求不符。好比身處虎群再在老虎身下搞花樣,說不定老虎一個翻身就把你壓死了。所以紫光選用這種方式:自主創新+國際併購,利用併購先讓自己強大起來,再搞創新也許容易許多。紫光的選擇有著「天時地利」的背景,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國家戰略,由國家支持的紫光一定可以從容施展自己的戰略,無往而不勝。gkLednc
當然,紫光在擴張晶片版圖的同時,不是沒有風險,邏輯對不代表結果一定成功。橫在紫光面前的有三道坎兒。第一是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紫光模式的前提是國家大環境、行業大環境、市場大環境,只有持續向好才會有資本額度持續投入。第二是管理能否跟得上兼併的步伐?紫光在收購擴張的同時,還需打造一條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鏈,這個鏈條上的每個企業都必須是行業龍頭。所以對收購的企業進行符合產業規律的管理是一個難題。第三是持續創新問題,怎樣把別人的「技術福利」變為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技術紅利」,沒有持續創新很難有持續發展。錢不是萬能的,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的技術是否始終領先別人。gkLednc
對於這些可能的風險,趙偉國總結出的一段話頗為經典:「堅定信念,解放思想,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謹慎操作,快速行動,見勢不妙,撒腿就跑。」精妙之處是最後8個字,但我們並不希望它真的發生。gkLednc
認真盤點紫光這幾年走的步子,會發現趙偉國的收購邏輯其實也很簡單。「IT服務的三個核心要素就是計算、網絡和存儲。」獨立評論人王如晨這樣認為。如果按照這樣的劃分復盤,會發現,截止到目前,紫光就是圍繞這三個核心領域在招兵買馬。gkLednc
出手存儲系統一直在趙偉國的計劃之中,一度計劃以240億元高價收購美國威騰電子,但由於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介入審查,該計劃流產。如今成立合資公司,也多少有些曲線強化紫光存儲業務之意。gkLednc
根據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324億美元,全球大數據技術及服務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7%,其中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是數據存儲領域,約佔53.4%。gkLednc
年先後收購環球存儲(HGST)和閃迪(SanDisk)之後,威騰電子擁有了存儲系統和快閃記憶體技術支撐,全球存儲產業已經高度集中,新力量進入並不容易。這也是紫光出手的重要原因:藉助「自主創新+國際合作」兩條腿,加速存儲的本土化。gkLednc
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在存儲核心技術上還沒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術,無法為政府、電信等敏感行業提供本土化解決方案。中國大數據需要的儲存晶片缺乏關鍵技術,幾乎90%以上的晶片都要依賴國外進口,因此中國發展存儲器領域已是不言而喻。gkLednc
這也是紫光收購投資背後的邏輯之一,踏準產業政策。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已經頒布了面相未來十年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打造安全可控的核心技術體系,帶動集成電路、基礎軟體、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實現根本性突破是重要內容。gkLednc
伴隨數據規模的擴大和數據屬性的變化,對於數據存儲的處理能力、交付能力和交付速度都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存儲產業正處於技術架構的變局期。未來的雲規模數據中心存儲則有三種構建模式——軟體開發、系統集成和整合成套提供,而第三種將成為主流。gkLednc
原因在於第一種可按需定製但成本高,第二種集成複雜度高於想像。而整合成套交付系統無開發成本可方便調用,不過更為考驗廠商垂直整合優化的能力、生態能力以及與應用場景的對接能力。gkLednc
可以預見,目前國內外巨頭包括微軟、亞馬遜、Dropbox、IBM、阿里也都在角逐雲存儲服務,每一家的生態能力和垂直整合優化能力都不在話下。在今年6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趙偉國曾表示,紫光希望在運營商領域成為華為的平衡者和思科的替代者,在存儲晶片領域成為三星的平衡者。gkLednc
能否在軟體和工程研發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在國際合作的平臺下強化自主創新,這是紫光在變局期勝出的關鍵。gkLednc
2016年趙偉國在各種場合對外發言時,開始頻頻提及一個關鍵詞——「企業使命感」。他所說的「使命感」,一是指他的公益慈善事業,二是指紫光集團的未來定位。gkLednc
「我們要成為世界級的晶片巨頭,我想從總產值上來講,要進入世界前三。」他說這句話時,情緒明顯高漲。「中國這樣的國家,如果把晶片產業當成一個重點,如果沒有一個企業進入世界前三,說明就沒有成功。」gkLednc
「現在排名世界第一的英特爾產值500多億美金,緊隨其後的兩家大概都是在300億美金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未來五六年後你還不能達到300億美金,就進不了前三。」他又有些激動。gkLednc
往大了看,趙偉國的「使命感」有著更為宏大的背景,2014年9月,中國成立1500億的晶片產業扶持基金,在政策推動下,被外國技術和企業打壓了數十年的中國晶片產業,迎來了最好的發展契機。gkLednc
當然,理想豐滿固然值得讚揚,但眼下的局勢和挑戰也不可忽視。gkLednc
如趙偉國所言,紫光要進世界前三,要挑戰的競爭對手頗多,在美國有一批像英特爾、GE、高通、IBM這樣的老牌技術性公司,在智慧財產權方面已經積累起優勢。gkLednc
趙偉國自承,紫光與之相比,在技術方面不具備傳統優勢,所以現階段只能通過大手筆併購或投資的手段,在相關領域建立智慧財產權積累,通過資本買入場券。「智慧財產權這條道路是馬拉松,別人已經跑了20公裡了,我找了輛車,開20公裡路,再下來和他一起跑。」這是趙偉國的設定。gkLednc
除此之外,也有人擔心,吞下了展訊、銳迪科等多家具備獨立品牌的公司後,由於產業基礎、運作模式以及企業文化差異,紫光集團能否良好消化,又要怎樣消化?gkLednc
「至少在我們這個領域中,在中國的企業中,無論是對外投資還是海外併購等等,我想紫光應該是最成功者之一。」趙偉國回應道。gkLednc
「因為第一,我只收購優秀的企業,第二,我們不輕易對企業進行整合,更多的是為這些企業打造生態,讓他們之間形成協同。」gkLednc
目前國內十餘家FPGA廠家大多處於低端市場。gkLednc
紫光如果能夠整合西數、閃迪、華三、展訊、銳迪科、力成、同方國芯、西安華芯等公司,那麼紫光將構建一個涵蓋CPU、FPGA、存儲、網絡設備、伺服器等業務的半導體帝國。雖然「混血」產業鏈不得不與外資分享利益,但足以成為「中國版三星」gkLednc
gkLed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