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白狼扶貧產業園的梅花鹿。 張瑋 攝
(中國減貧故事)中國大興安嶺深處:十餘載致富鹿鳴呦呦
中新網興安盟1月4日電 題:中國大興安嶺深處:十餘載致富鹿鳴呦呦
作者 奧藍 張瑋
「你們這群渣鹿!剛才還吃我的,翻臉就不認人?!」
冬季大興安嶺深處已連續多天氣溫跌破-20℃,如今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冬季旅遊打卡地。這裡皚皚白雪掛滿樹梢,林海雪原茫茫一眼望不到頭。被杭州來的大瑞兒好一頓吐槽的是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白狼扶貧產業園的梅花鹿們。
圖為白狼鎮鹿村村支部書記鄭曉林為遊客講解梅花鹿全身都是「寶」。 張瑋 攝
鹿群如今近150頭,在佔地300餘畝的大興安嶺南麓林海中分外悠閒。它們有的走著六親不認的步伐,有的成群結伴與林間嬉戲打鬧,還有的鐘情於與遊客互動蹭吃蹭喝。
這裡的每一頭鹿都有名字,「九月」是其中當之無愧的流量擔當,不少遊客都是為它而來。
圖為鹿村的梅花鹿一點兒不怕生,與遊客非常親近。 張瑋 攝
「我們這裡是《親愛的客棧2》的取景地,因為格外黏劉濤,『九月』在節目中出鏡特別多,連名字也是劉濤起的。」阿爾山市宣傳部副部長徐春傑如是介紹說。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地處中國最北端,林業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的國有林區。2015年3月31日,這裡停止了長達63年的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歷史,標誌著這裡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發展的新階段,也直接影響以木材為原料的產業鏈和直接從事木材生產的2.5萬名職工的就業、生活。
白狼鎮的梅花鹿卻是早在2003年就開始養殖了,剛開始梅花鹿的飼養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的散養,經濟效益並不好。2012年,白狼鎮鹿村村支部書記鄭曉林將所有梅花鹿聚在一起,統一集中經營管理。
「我們最初也是以林業轉型為考慮的。隨著後來的全面禁伐,我們更要保護天然林、保護生態。」鄭曉林解釋說,「選梅花鹿,就因為它耐寒,適應咱們這裡,而且渾身都是寶。」
十餘年後的今天,伴隨著旅遊、林下經濟、文化產業的興起,白狼鎮梅花鹿成為人們口中的「致富鹿」,之前只會砍樹伐木的林業工人們也切切實實獲得了真金白銀的收益,日子也都過得紅紅火火。
鹿村是一個非常小的村落,常住人口只有60人,可是旅遊從業人數有40人,目前全村旅遊年收入已經達到160萬元左右。
「放下斧頭搞旅遊,小康生活不用愁。」這樣的標語在大興安嶺中也隨處可見。
「我們用旅遊來帶動大家共同致富,鹿園就是核心點。遊客因為梅花鹿被吸引到這裡。當地民眾通過餐飲、住宿、林下產品銷售等實現增收。」鄭曉林告訴記者,這裡的鹿都是周圍貧困戶寄養在這裡的,每隻鹿每年能分紅2400元(人民幣,下同)。「等人們有能力了,還會在我們的指導下『單飛』,有種植風景樹、有開小賣店、有做民宿的……做得好的一年收入能有30多萬元咧。」
「大興安嶺停伐後我就『轉行』了,現在養著30多隻梅花鹿,還開起了農家樂。」丁平現在的收入是以前林業工人時的3-4倍。「真的帶動性很強,以前我們這裡還有不少人欠了一屁股債,如今最少的年收入也都能達到4萬餘元了。」
「梅花鹿已成為大興安嶺的一部分,是森林中的精靈。有了動物,森林就有了靈氣、有了活力。」鄭曉林對這群梅花鹿充滿了感情。
「平日裡的梅花鹿都是紅底白花,如今冬天鹿群正在脫毛,新長出的茸毛特別耐寒。等到來年杏花開,就是它們特別好看的時候了。」
有遊客說,鹿村是中國的奈良,走進鹿村便走進了大山的懷抱,與大自然有個約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