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氣候和水圖冊》封面圖 圖片來源:ICIMOD供圖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已經落下帷幕。眾心所向是:必須即刻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相比,問題對於山地國家來說顯得尤為緊迫。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相關報告,該地區是全球對氣候變化影響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
由於氣候變化和消費增長,全球水資源正面臨日益增長的壓力。這一問題在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地區尤為突出,該地區是2.1萬人的家園,同時也是13億人的水源地——這一數字超過了整個歐洲的人口數量。然而,這些生活在全球人口最稠密、自然災害發生頻率最高、對氣候變化影響最敏感地區的居民,對山地氣候變化的知識以及氣候變化帶來的潛在影響卻知之甚少,抑或相關知識非常零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3個國際組織攜手製作了該地區首個氣候與水圖冊——即為政策制定者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問題而制定的指導手冊。這份名為《喜馬拉雅氣候和水圖冊:氣候變化對亞洲5個主要水系水資源影響》的圖冊於今年國際山地日(12月11日)在巴黎氣候大會周邊會議上發布,其相關製作機構包括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下屬的一家合作中心GRID-Arendal以及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和環境研究中心(CICERO)。
作為該地區首開先河的資源狀況分析圖冊,該地圖集提供了氣候變化對該地區盆地5大主要水系——印度河、雅魯藏布江、恆河、怒江和湄公河——的綜合性、地域性影響。它利用地圖和圖表展示了隨著當地及下遊人口增長,該地區氣候變化現狀以及未來趨勢。
在回復給記者的郵件中,ICIMOD執行主任David Molden強調了這份地圖冊的重要性。「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地區是全球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最貧困的地區,這份圖冊對這一地區的水資源現狀和未來命運進行了分析。」 Molden說,「此次圖冊中提供的基於科學研究的信息,有助於為該地區應對地球變化、採取必要行動提供解決對策。」
基於喜馬拉雅適應氣候變化項目(HICAP)若干年來的研究成果,結合國際專家的外部評審,該圖冊包含了氣候變化對於該地區影響的新發現,其中包括:
·由於季風季節可能變得時間更長且更加反覆無常,降雨量可能會發生改變;
·極端降雨事件會有所減少,但卻可能變得更加猛烈、強度更大;
·冰川可能會進一步遭遇更嚴重的融化,在印度河盆地尤其如此;
·居住在冰川下遊附近的居民社區對冰川變化最為脆弱;
·儘管主要流域徑流量整體可以預測,但是河流徑流量可能存在很大變動,而且季風月到來前的降水也可能增多,這將會導致難以預測的洪水和乾旱事件發生的頻率,嚴重影響居民生計和生活安全,尤其是那些以河流灌溉為主的農業人口;
·溫度和降雨量的變化將會對一些受氣候支配的領域——比如農業、水資源和健康——產生嚴重及深遠的影響。
針對以上特點,Molden表示,該圖冊提出了6項政策建議,包括為解決氣候變化影響的高度不確定性,制定和實施靈活、多樣的解決辦法;採取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措施,為管理極端天氣加強區域合作與數據共享;通過流域治理保護喜馬拉雅山區生態系統,夯實水資源能力;把山地納入全球氣候變化重要議程之中。
「山地及其作為全球水庫的重要性,應該被提到全球氣候變化議程的高度。」挪威外交部長B?尷rge Brende在該圖冊發布會上說,「喜馬拉雅氣候和水圖冊將有助於提高山地在全球氣候變化議程中的顯示度。」
(來源:《中國科學報》2015年12月14日 第3版 責任編輯:王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