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印度南部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印度正在實施「北水南調」

2020-11-10 地理沙龍

自然資源是指存在於自然界,能夠為人類當前和未來提供福利的物質和能量,根據自然資源的屬性,可以分為礦產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等類型。自然資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存在地區差異,有的地方自然資源分布多,有的地方自然資源分布少。此外,有些自然資源的分布也存在季節分布差異。比如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就存在十分明顯的地區差異和季節差異。

印度有一個「」北水南調工程

比如我國就是一個水資源地區分布和季節分布極不均勻的國家,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風帶來,其中東南季風帶來的降水最多,所以我國降水量的總體分布特徵表現為「由東南沿海往西北內陸遞減」。我國的西北地區年降水量最少,所以多分布草原和荒漠自然帶,水資源總量最少,不過我國的西北地區由於人口分布較少,水資源短缺情況並不是十分突出。反而是我國的華北地區,由於年降水量介於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間,加上人口城市眾多、經濟發達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為此我國建設了「南水北調」工程,以緩解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在世界上類似「南水北調」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其實並不少見,在澳大利亞就有從大分水嶺東側,往西側背風坡地區調水的「東水西調」工程,在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也有「北水南調」工程,實際上在我們的鄰居印度,也有「北水南調」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印度位於南亞地區,北靠喜馬拉雅山脈,往南為恆河平原和德幹高原,印度半島深入印度洋,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按道理說降水量應該十分豐富呀?為什麼還會有缺水現象呢?

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圖和南亞氣候類型分布圖

我們知道世界上各種氣候類型的降水量差異巨大,從標準的氣候類型特徵來看,熱帶雨林氣候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為豐富的氣候,其年降水量達到2000毫米以上,而熱帶季風氣候是世界上年降水量第二多的氣候,其年降水量介於1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間。從乾濕地區的角度來看,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就是「溼潤區」。因此,既然印度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那麼應該降水十分豐富,水資源應該相當充足的呀?

南亞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

很顯然,我們並不能「刻舟求劍」,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500至2000毫米之間,只是一個標準情況,實際上在現實中由於受到地形、海陸位置、下墊面等因素的影響,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印度北部和東北部地區,主要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恆河平原地區和德幹高原東北部地區,這裡地處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極為豐富,年降水量在都1000毫米以上,很多地區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中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被稱為「世界雨極」,年降水量最高達26000多毫米。

印度農作物分布圖

不過,印度在這一地區以南的廣闊德幹高原地區,雖然更為靠近印度洋,但是降水卻不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由於受到西高止山對西南季風的阻擋,使得西高止山東部的德幹高原地區,年降水量甚至不足500毫米,很多地區介於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加上,這一地區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終年高溫,蒸發量大,從而導致地表水缺乏。在農業發展方面,印度南部的廣闊德幹高原地區都以種植旱地作物小麥為主。

印度夜間燈光圖

很顯然,印度的水資源空間分布極不均勻,總體上而言呈現「北多南少」的格局,加上印度人口數量眾多,南部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更是突出。為了解決人多水少的矛盾,印度水利部提出了跨流域長距離調水的內河聯網計劃——也就是「北水南調」工程,將印度南部的半島水系(以卡佛裡河為代表)和北部的喜馬拉雅水系(以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為代表)連為一體,從而把北部豐富的水資源調往南部德幹高原地區。

印度「北水南調」示意圖

相關焦點

  • 開發雲端「活水」 緩解水資源短缺
    在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7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消耗的水量超過其可用水資源總量的80%,被界定為處於極度缺水狀態。  看看非洲。今年納米比亞的雨季,雨水沒有如期而至,多數河流乾涸,進一步加劇了這個西非國家近9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非洲每年有6000人死於水資源缺乏,約有3億人因為缺水而生活在貧困中。
  • 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建水電站,印度為何那麼反對?
    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於長江,流向主要支流,帕隆藏布、雅礱河、拉薩河、多雄藏布、年楚河、尼洋河,流經地區有中國,孟加拉國和印度。雅魯藏布江河長2057公裡,平均流量1654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4.6萬平方公裡。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建水電站,印度為何那麼擔心?
  • 美衛星發現地球正在變綠,原因在於中國和印度,但專家卻擔心印度
    「文|家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不要悲觀地認為自己很不幸,其實比你更不幸的人還很多現在科技的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是把研究放在了天上,美國衛星拍攝地球的照片後,經過對比發現地球綠色逐漸增多,經過了解變化最大的是中國、印度兩個國家,但是專家了解真相後卻說印度是在幫倒忙
  • 松遼大運河,縱貫東北的「北水南調」計劃,將來或與京杭運河接通
    雖然我國國土面積較大,但我國的水資源較少且分布不均,相對而言,我國只有南方地區和東北地區北部水資源較為豐富,其他地區大都缺水。但是近些年來東北地區南部的遼河流域缺水狀況卻日趨嚴重,這裡居住的人口相對密集,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消耗水量較多,而遼河流域的降水又較少,所以近幾十年來,遼河流域經常發生乾旱現象,有時甚至會斷流,為了均衡東北地區的水資源分布,增加水利和航運方面的便利,建造松遼大運河的構想便應運而生。
  • 印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2016年起,泰米爾納德邦開始出現嚴重的乾旱。為金奈1100萬人提供生命之源的四個水庫,如今也逐漸乾涸,蓄水量已經急劇減少到其總容量的1%以下。印度金奈的彭迪水庫,現已徹底乾涸 圖源:東方IC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引用印度智庫Niti Aayog於2018年發布的報告稱,約6億印度人的水資源嚴重短缺。
  • 在印度南部,人類與大象衝突正在上升,數千人死於大象憤怒
    在這樣的一種轉變的態度下,年輕的雄性大象正在組成一個團夥來保護自己,通常包括三到六頭大象,它們會像一群人一樣呆在這裡並行動起來。有趣的是,這些大象在受保護的森林棲息地中的行為也會很正常。
  • 印度專家:青藏高原正在釋放「有害物質」,已經匯入了印度恆河
    隨著溫度不斷突破新高,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喜馬拉雅山,其高原地區的冰川正在飽受炙烤,大量冰川融水不僅給下遊帶去了洪澇災害,還引發了淡水庫的枯竭危機。,稱中國境內的青藏高原冰川中封凍著數10億年的有害物質,正在通過冰川融水對外擴散,並且已經匯入了地處下遊的印度平原,還造成了巨大影響。
  • 如果把雅魯藏布江引到新疆,那裡將變成大糧倉,求印度的心理面積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著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但同時我國也是地形複雜多樣化的國家,很多地區因為自然環境不是很好,大片的土地處於閒置狀態,大量的資源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就比如我國西部地區雖然面積廣闊,但是沙漠卻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缺少水資源,也極大的限制了當地的開發和生產經營。
  • 印度熱浪達到123華氏度,引發中暑,並發出缺水警告
    一場致命的熱浪導致印度北部氣溫超過120華氏度,引發中暑,並發出缺水警告。印度正經歷65年來第二次季風前乾旱。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氣象部門(IMD)稱,拉賈斯坦邦沙漠城市丘魯周六的氣溫達到了123.4華氏度(50.8攝氏度)。這是拉賈斯坦邦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上周末,拉賈斯坦邦很多地方的氣溫都超過了115華氏度。
  • 印度多舉措應對缺水難題
    人口過快增長和水資源浪費是導致印度水危機日益嚴重的重要原因。印度德裡大學水資源專家史克哈爾對本報記者表示,印度人口不斷增長,2050年將達到17億,這給印度水供應帶來巨大壓力。史克哈爾表示,在印度用水成本非常低,大部分公共用水都是免費用水,民眾浪費水資源問題比較突出。而水費便宜主要是政治原因,無論地方還是中央各政黨都不想丟失選票。
  • 南水北調、北水南調、東水西調,天使魔鬼共存的世界三大調水工程
    進入現代社會後,因為迅速發展的城市規模與水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的問題,像是水壩等各種通過人為方式調節水源的工程項目,也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世界各地紛紛出現。不過,也別管是水壩還是調水工程,雖然其想法是好的,不過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時間的發展,起到的效果卻是不盡相同,甚至有些還呈現的是消極的負面影響。
  • 實時數據如何幫助印度解決水危機
    管道供水的嚴重短缺導致在印度德裡的該地區對水箱的依賴今年,印度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 乾旱和洪水在印度並不新鮮。幾個世紀以來,它們一直在迅速地接連席捲印度廣大的陸地。 印度三分之二的地區容易發生乾旱,約有1.5億人受其影響。洪水又使3200萬人受災,平均每年使經濟損失高達600億盧比(合100億美元)。 但是,今天的挑戰完全不同。
  • 中亞地區水資源問題
    而且哈薩克斯坦的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中部和南部灌溉區的水資源十分緊缺。盛產石油的土庫曼斯坦素有「水比油貴」的說法,由於缺水,許多居民甚至要定時領取飲用水。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均水資源量僅為702立方米,按聯合國的標準(1000立方米/人)劃分,屬於嚴重缺水國家。 1.2 水資源損耗嚴重 由於蒸發量大和水利設施運行低效,中亞地區的水資源損耗巨大。
  • 印媒:印度擔心中國將跨境河流「武器化」
    作者:刺客日前,印度軍方宣布其海軍特種部隊已經被部署到了班公湖。在此之前,印度陸軍和空軍特種部隊,也已經被部署到中印邊境前線地區。印度深知其在經濟、軍事等領域上都無法匹敵中國,在邊境上增派再多的軍隊,也只能讓印度陣亡軍人名冊上增加更多名字而已。所以,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印度正在努力緩解與南亞鄰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以期從中國手裡奪回自己日漸減弱的區域影響力。近段時間以來,印度還不斷增強與美日澳等國的軍事合作關係,妄圖通過聯盟力量對抗中國。
  • 中國一條河流不再流向印度,印度:那我們怎麼辦?
    眾所周知,恆河是印度非常重要的一條河流。相信了解過恆河的小夥伴們應該都清楚,如今恆河下遊水資源已經汙染相對嚴重,能夠供人們飲用的就只剩上遊地區水資源了。但是如今出現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恆河上遊地區的水來源於我國境內。
  • 危機重重下的印度,如何度過這次疫情?
    最近新冠感染在我國零星出現,但是印度的感染人數還在以每天近4萬多人速度增加,死亡人數達到了134254 人,這是官方統計數據,就算真實數據超過十倍,對於13億人口的印度來說,都可以忽略不計,印度更大的危機正在悄然到來。
  • 印度,無人能渡
    而他卻說, 徒步7年以來, 在地球任何地方遇到的環境問題, 都無法與印度水資源危機相提並論。 我徒步已7年, 在地球任何地方遇到的環境問題, 都無法與印度水資源危機相提並論。
  • 全球化解水資源危機刻不容緩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人口增加導致用水需求擴大,家庭和工業用水又進一步加重用水需求,氣候變化還加劇了全球水資源短缺形勢,「從開普敦到墨西哥城再到聖保羅,缺水問題一直在蔓延……」  報告指出——  中東和北非地區面臨的水資源壓力級別為「極度缺水」  在北非,衛星地圖顯示摩洛哥第二大水庫邁西拉水庫面積在過去3年縮小了60%。
  • 如果貝加爾湖還屬於中國,會解決北方地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麼
    而雍正五年(1727年)籤訂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最終標誌著貝加爾湖地區徹底劃入俄國版圖。於是有一些人甚至所謂的專家建議我國政府應同俄羅斯協商,從貝加爾湖買水,通過「北水南調」的方式來解決我國北方,尤其是西北、華北等缺水地區的用水問題。但是他們混淆了靜態蓄水量和動態可更新水量這兩個概念。貝加爾湖看似驚人的蓄水量其實屬於靜態蓄水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蓄滿的,需要經歷成千上萬年的累積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