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北水南調、東水西調,天使魔鬼共存的世界三大調水工程

2020-08-21 博博侃歷史

我們看的科幻影片中,每當出現地球的畫面時,都會發現大部分的區域都是藍色的。沒錯,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大約71%的部分都是水,剩下的29%才是陸地。這麼一看,似乎水就是一種用之不竭的資源了,不過要知道的一點是地球上71%的水中,淡水只佔了2.5%的比重,剩下的97.5%都是被海水覆蓋。

淡水雖然不多,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夠用的,問題是淡水資源分布不均,比如我國的西部省份就是嚴重缺水區,還有就是經濟高度發達,人口又稠密的美國加州也是缺水地。

進入現代社會後,因為迅速發展的城市規模與水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的問題,像是水壩等各種通過人為方式調節水源的工程項目,也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世界各地紛紛出現。不過,也別管是水壩還是調水工程,雖然其想法是好的,不過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時間的發展,起到的效果卻是不盡相同,甚至有些還呈現的是消極的負面影響。

就目前來說,世界主要大國的調水工程有我國的南水北調、前蘇聯時期的東水西調、美國的北水南調等。其中,中、美兩國目前是利大於弊,而前蘇聯的調水工程雖然早期獲益良多,不過現在已經對當地的生態產生嚴重破壞。

我國: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的概念最早是上世紀50年代時期提出,到了2000年後,才開始分別形成東、中、西三條線路的調水工程。

東線:從揚州開始,以京杭大運河為基礎,將水一直穿過黃河,直到河北和山東等地。因為東部地區可供調蓄的水庫較多,又藉助京杭大運河等平行河道,所以該條線路是最好實施的,並且目前已經通水。

中線:中線從漢江的丹江口水庫開始,通過挖渠道的方式穿過黃河,再順著京廣鐵路線向北,惠及地區有河南、河北和京津地區。中線工程從2003年開始,並於2014年時正式通水,成為南水北調總工程中第二條完成通水的線路。

西線:西線工程主要解決的是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嚴重缺水地區,線路則是由雅礱江、大渡河等水系開始。因為西南地區的地形條件實在過於複雜,目前還處於論證階段,並未動工。

從目前已經開始運作的東、中線工程來看,實在的解決了北方的缺水問題,對於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北方水源質量和改善環境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取得收益的同時,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比如工程投資大、移民安置,還有湖泊水位下降的問題。

美國:北水南調

美國的北水南調主要為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加州經濟實力有多強呢,美國國內排名第一,單獨拿出來也是世界前十。

加州呈現南北走勢,北加州是全年雨量充沛,有時候還會發生洪災,而南加州則是正好相反的熱帶沙漠性氣候,全年都是高溫乾燥。因為經濟高度發達,西海岸的洛杉磯和舊金山有都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而水又是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所以北水南調工程也就成為了必然趨勢。

北水南調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規劃,到了1973年已經基本竣工,後期則是逐漸完善相關的配套工程。具體做法是在北部山區建成奧羅維爾蓄水庫,再通過天然河道和人工水渠將水調至南部,其中調水主幹道超過了1000公裡,是目前世界最大調水工程之一。

整體來看,加州北水南調的綜合效益是要超過我國的南水北調的,而且南加州也藉助於調水工程的順利實施,其地區經濟也愈發繁榮。另外,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全美GDP第一的加州,還是以農業作為主體的,而農業的發展自然也是離不開水的。

產生效益的同時,舊金山灣區的水質變差,還有海灣附近土地鹽鹼度增高,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前蘇聯:東水西調

現在的俄羅斯就是目前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如果要再往前繼續推到前蘇聯時期,當時的東歐和中亞也幾乎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蘇聯位於歐洲一側的國家大部分都是經濟發展的不錯,至於東邊的西伯利亞地區因為氣候寒冷,一直都不是蘇聯的重心,而領土廣袤、資源豐富的中亞自然就是沒有放棄的道理了,不過中亞乾旱的自然條件卻是一個大問題。

從1950年開始,蘇聯專家決定在錫爾河和阿姆河上面做文章,並調動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地區修建運河和堤壩,比如因攔截阿姆河水而形成的卡拉庫姆列寧運河就為蘇聯開墾和灌溉了600多公頃的土地面積。調水工程建成後,棉花、稻穀和水果的產量連年豐收,該地區的人口也一下增長了五倍多。

就當人們感嘆農業的奇蹟和豐收的喜悅之時,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也在悄然來臨。鹹海雖然叫海,實際卻是一個內湖,而阿姆河和錫爾河就是其水量的主要來源。因為運河導致兩條河流的水量減小,也使得鹹海的水位急劇下降,就更不要說水資源的浪費和過程中間的蒸發消耗了。

上世紀80年代期間,鹹海水位每年以驚人的80-90釐米的速度下降。1987年,鹹海被「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到了2003年,南部的鹹海又被繼續「分割」成東西兩部分。伴隨著鹹海的消亡,曾經引以為傲的農業發展也是漸露頹勢,此外還有土地鹽鹼化、水質汙染等各種問題也是接連出現。

總體來說,類似於調水工程這種從根本性改變自然的人類活動,還是要在施工前做到充分準備,避免最後起了適得其反的作用。另外,這種項目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往往也是除了天使一面外,另一面卻是惡魔,這就要看如何取捨和規劃了。

相關焦點

  • 世界三大調水工程,兩個造福一方,另一個竟適得其反,成生態災難
    近代以來,隨著世界人口數量的暴增,人類對土地和水資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各類調水工程也開始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出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調水工程當中,有的獲得了良好的收效,造福了一方,有的卻適得其反,成為生態災難。
  • 為了緩解印度南部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印度正在實施「北水南調」
    印度有一個「」北水南調工程比如我國就是一個水資源地區分布和季節分布極不均勻的國家反而是我國的華北地區,由於年降水量介於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間,加上人口城市眾多、經濟發達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為此我國建設了「南水北調」工程,以緩解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 南水北調浮想·調水工程幾時休
    公元2004年11月15日,一系列喜訊從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傳出——其一,在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超過千億元的總投資中
  • 江蘇南水北調工程向山東調水 年度調水量6.74億立方米
    根據水利部下達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20-2021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年度向省外調水的工作部署,在前期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江蘇南水北調工程於12月23日9時起,按照南水北調新建工程和江水北調工程「統一調度、聯合運行」的原則,開始向山東省調水。
  • 江蘇南水北調工程今起向山東調水,年調水量將達6.74億方
    江蘇南水北調工程今起向山東調水,年調水量將達6.74億方 2020-12-23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水西調,引渤入疆
    」工程將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緩解北方用水問題。如今,又有人提出「海水西調」,要將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為良田。現在水少了,又醞釀從東部調水,這種思維不是解決問題的思維。犯了一個錯誤,不從根子上找原因,而是要再犯一個錯誤去彌補前一個錯誤的窟窿,無異於拆東牆補西牆。
  • 南水北調累計調水量近300億立方米,後續工程如何安排?
    據央視新聞,今天(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五年來,南水北調工程已經累計調水量近300億立方米。今年年底必須完成東線二期工程規劃、引江補漢工程以及中線幹線調蓄水庫的布局方案。
  • 英語熱詞:南水北調工程
    【知識點】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將南方長江流域的水調到北方水資源缺乏區域。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幹線總長度達4350公裡,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我國中部地區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
  • 中國高層官員罕見批評調水工程 披露成本
    為緩解缺水危機,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耗資巨大的調水工程開始在國內廣泛實施。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至少有15項地方性調水工程,耗資逾1300億元,年累計調水約208億立方米,鋪設調水管線總長近4000公裡,比北京到拉薩鐵路全長還多300餘公裡。這還不包括耗資達5000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
  • 我國正打通南水北調東線 長江水過黃河「咽喉」
    中廣網北京12月28日消息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穿黃河工程28日正式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線長江水過黃河的咽喉將在未來36個月內被打通。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基堯28日在穿黃河工程開工儀式上說,工程建成後,將打通東線穿黃河隧洞,連接東平湖和魯北輸水幹線,實現調引長江水至魯北地區的目標,同時具備向河北省和天津市應急供水的條件。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為了緩解北方地區嚴重缺水問題而實施的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特大型工程。
  • 頻繁遠程調水的憂思 千裡調水誰來買單?
    延伸閱讀:  南水北調使世遺項目武當山遇真宮臨滅頂之災(圖)  黃河第三次調水調沙已使陸地向大海推進1.5公裡  北京缺水狀況持續惡化 引發兩大水庫調水衝突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新華視點」記者王立彬)「如果澱裡沒有水
  • 南水北調中線水庫總氮超標 官方:進京水有保障
    隨著正式通水時間臨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再獲關注。日前,有媒體報導稱,丹江口水庫總氮超標、部分入庫水質難達標、治汙工程緩慢,給中線水質埋下隱患;也有一種擔心,認為北方水質偏鹼性,北方的自來水管網等如何適應南方偏酸性的水質?如何確保進京水安全穩定、不受汙染?
  • 秦嶺正「洞穿」調水漢江將「握手」渭河
    這項被稱為「引漢濟渭」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將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調水到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每年可將15億立方米的漢江水調入關中,實現長江和黃河在秦嶺「握手」。  陝西省引漢濟渭公司總經理杜小洲說,「引漢濟渭」工程將盤活陝西全省的水資源,從水資源豐富的陝南調水,不僅能解決水資源嚴重不足的關中平原用水,還能增加7億立方米以上的渭河幹流水量,通過水權置換爭取更多的黃河用水指標,推動陝北黃河引水工程建設,為陝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
  • 水生所在南水北調東線水生態系統健康與大尺度生態格局研究中獲進展
    南水北調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等具有積極作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橫跨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通過京杭大運河和輸水渠道自南向北連通高寶邵伯湖(即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三個湖泊的總稱)、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等調蓄湖泊(圖1)。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者、權威專家、受益群眾等,帶您走進這條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調水線。
  • 引渤海入新疆工程惹爭議 恐改變內陸土壤結構
    引渤海入新疆工程惹爭議「南水北調」將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緩解北方用水問題。如今,又有人提出「海水西調」,要將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為良田。如果東調深入我國北方大陸500公裡的渤海海水,做填充內蒙古到新疆沙漠中封閉的構造盆地和一個個的大小鹽水湖,形成人造海,壓制沙漠,擴大溼地面積,通過海水的自然蒸發,提供西北地區的溼潤氣候條件,增加降雨量的水汽供應源。這樣,必將從根本上改變西北和華北地區乾旱的惡劣生態環境。在 「海水西調」的設想中,被外界質疑最多的,是引入海水是否會影響內陸土壤結構,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影響。
  • 新央企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 透露出三個信號!
    工商信息顯示,南水北調集團的經營範圍包括調水工程開發建設與運營,水生態保護,水汙染治理,水的生產和供應,以及沿線土地綜合開發等。 「四橫」指的是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三縱」指的則是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
  • 央視《開講啦》聚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鈕新強和撒貝寧舉杯同飲漢江水
    節目中,撒貝寧現場品嘗漢江水。(視頻截圖)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何利 報導:日前,央視一套節目《開講啦》邀請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在節目中,鈕新強提到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說到南水北調中線的水質時,他跟主持人撒貝寧現場舉杯同飲漢江水,並現場區分漢江水和礦泉水。南水北調中線從長江支流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越1276公裡到達北京團城湖,途中分流至天津段156公裡,全長1432公裡。雖然中線可以實現全程自流,但因為沒有現成的河道可以藉助,所有輸水乾渠都需要新建。
  • 阜陽潁州汙水處理廠調水工程開工
    按照計劃,中心城區另外約5萬噸汙水,將通過潁州汙水處理廠調水工程輸送至潁州汙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該工程總投資約4493萬元。日前,潁州晚報記者途經阜城沙河路與一道河路交口時看到,潁州汙水處理廠調水工程已拉開帷幕。工程建設一舉三得目前,阜城有潁南汙水處理廠、潁州汙水處理廠、潁東汙水處理廠和泉北汙水處理廠在運行。
  •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推動北方水資源危機有效緩解
    這只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發揮多重效益的一個縮影。2013年11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全線通水,標誌著翹盼半個世紀的調水工程從藍圖走向現實。  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際,《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跟隨水利部實地調研東線工程時獲悉,六年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保障沿線省份供水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已經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