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浮想·調水工程幾時休

2020-12-02 中國水網

公元2004年11月15日,一系列喜訊從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傳出——

其一,在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超過千億元的總投資中,中央財政的比例將由原來的20%提高至30%;

其二,至2005年汛前,南水北調工程將安排建設13項單項工程,建設規模佔規劃階段東、中線一期工程總規模的48%。這意味著開工2年的南水北調工程即將迎來建設高峰;

其三、南水北調工程近期目標再次明確:東線一期工程2007年通水,中線一期工程2010年通水……

作為北京市民的一分子,我的興奮之情可以想見。2008年,我將有望喝上千裡之外的清澈的長江水——老祖先們再有想像力,也不會預料到這一點吧,真可謂前無古人,想必全球人民也將刮目相看。

興奮之餘,不免浮想聯翩,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因為是浮想,不對之處,敬請大方之家批評指正。

一、關於「北方水少、南方水多」

一說到南水北調這一巨於三峽、世界第一的宏偉工程,不能不感謝毛主席:1952年10月30日,他老人家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

正如主席「高峽出平湖」的宏偉詞章鼓舞、催生了三峽大壩,南水北調也萌生於偉人的這一宏偉設想吧。

的確,「北方水少、南方水多」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是老天爺公平的安排,並非薄北人而厚南人。因為,北方是溫帶乾旱氣候,比南方水少是正常現象;南方是亞熱帶半溼潤氣候,比北方水多也是正常現象。試想,如果北方的水和南方的水一樣多,或者北方水多、南方水少,那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二、是「以水定發展」還是「以發展定水」

「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是近年來非常時髦的話,也是非常正確的。由此推斷,「以水定發展」是無須爭論的共識,是理應遵循的「客觀規律」。

可事實好象不盡然。有專家測算,按照「以水定發展」的客觀要求,首都北京的理想人口是800萬。而目前的實際數字早已超過1000萬。據北京市專家們制定的「長遠規劃」,到2020年北京的人口將增加到1800萬!

歷史告訴我們,50年前的北京,是並不缺水的。而現在的情形,是日益嚴重的水危機。而且,近年來不僅「燕京啤酒」日益壯大,產品推陳出新,產量穩中有生,而且白酒也同樣比翼齊飛,什麼「北京紅星」、「京酒」、「北京醇」……廣告一個比一個富有誘惑力和衝擊力——其生意,也肯定是興隆的吧。

首都如此做榜樣,北方其他城市,也會緊隨其後吧。

到底是「以水定發展」,還是「以發展定水」,我竟然有些糊塗了。

三、調水與節水

「節水」,近年來也越來越時髦了。在中國,節水的重要意義絕不亞於修建三峽大壩和南水北調——水利部部長汪恕誠的這一論斷,道出了節水的「勢在必行」。而國務院對南水北調確定的「先節水、後調水」的原則,也無疑是非常英明正確的。

但是,與南水北調的轟轟烈烈、快馬加鞭、紮實推進相比,節水恐怕是「小巫見大巫」、相形見絀吧?

為加強全國的節水工作,水利部特成立了全國節水辦公室,好象是與該部的水資源司「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當屬正廳級單位;為確保南水北調順利推進,產生了「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其辦公室主任張基堯同志是原水利部副部長。

調水與節水,到底孰先孰後、孰輕孰重?我也搞不明白了。

四、調水工程幾時休

聽說我國目前的水庫、水壩之多,穩居世界第一。如今,調水次數之頻繁、距離之長遠、規模之宏大,也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最?

為確保無掠美之嫌,聊舉數例為證:山東西水東調、引松(松花江)入長(長春)、引英(位於遼東半島北部的英那河)入連(大連)、引黃(黃河)入晉、寧夏沙坡頭、引嶽(位於冀豫邊界的嶽城水庫)濟澱(白洋澱);此前,更有引黃濟青(島)、引黃濟津、引(長)江濟太(湖)、塔裡木河調水、黑河調水……

調水、調水、調水……跨流域、跨省份、跨氣候帶的調水,調到何時才肯罷休?

五、馬克思的名言

看到這裡,恐怕大家都會想到是哪一句:「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還有:「因此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統治力量,就在於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2002年12月27日,在南水北調開工啟動儀式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在講話中特意引用了上述名言。

他強調說,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必須始終堅持科學求實的態度,不斷深化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及時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觀規律,使工程發揮最大的效益,為人民造福,為子孫後代造福,為中華民族造福。

六、祝福

南水北調是「勢在必行」的千秋偉業——諸多水利專家的共識,自然是無庸置疑的。

就此打住吧。工地上的建設者們,正在揮汗如雨、加班加點——我不能再空談誤國了。

史無前例的南水北調,請接受我——即將受益的素質「參差不齊」的北京市民之一分子——的誠摯祝福。

(人民網 趙永新)

編輯:全新麗

相關焦點

  • 江蘇南水北調工程向山東調水 年度調水量6.74億立方米
    根據水利部下達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20-2021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年度向省外調水的工作部署,在前期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江蘇南水北調工程於12月23日9時起,按照南水北調新建工程和江水北調工程「統一調度、聯合運行」的原則,開始向山東省調水。
  • 南水北調、北水南調、東水西調,天使魔鬼共存的世界三大調水工程
    就目前來說,世界主要大國的調水工程有我國的南水北調、前蘇聯時期的東水西調、美國的北水南調等。其中,中、美兩國目前是利大於弊,而前蘇聯的調水工程雖然早期獲益良多,不過現在已經對當地的生態產生嚴重破壞。,到了2000年後,才開始分別形成東、中、西三條線路的調水工程。
  • 江蘇南水北調工程今起向山東調水,年調水量將達6.74億方
    江蘇南水北調工程今起向山東調水,年調水量將達6.74億方 2020-12-23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水北調累計調水量近300億立方米,後續工程如何安排?
    據央視新聞,今天(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五年來,南水北調工程已經累計調水量近300億立方米。今年年底必須完成東線二期工程規劃、引江補漢工程以及中線幹線調蓄水庫的布局方案。
  • 英語熱詞:南水北調工程
    【知識點】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將南方長江流域的水調到北方水資源缺乏區域。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幹線總長度達4350公裡,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我國中部地區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
  • 中國高層官員罕見批評調水工程 披露成本
    為緩解缺水危機,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耗資巨大的調水工程開始在國內廣泛實施。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至少有15項地方性調水工程,耗資逾1300億元,年累計調水約208億立方米,鋪設調水管線總長近4000公裡,比北京到拉薩鐵路全長還多300餘公裡。這還不包括耗資達5000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
  •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推動北方水資源危機有效緩解
    這只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發揮多重效益的一個縮影。2013年11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全線通水,標誌著翹盼半個世紀的調水工程從藍圖走向現實。  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際,《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跟隨水利部實地調研東線工程時獲悉,六年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保障沿線省份供水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已經開始顯現。
  • 北京市南水北調三項配套工程開工
    河西支線等南水北調三項配套工程同時破土動工——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第三階段建設正式啟動。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進京以來,北京累計收水已達20.7億立方米。據市南水北調辦投資計劃處處長王建賓表示,大興支線工程、亦莊調節池擴建工程、河西支線工程同時破土動工,這意味著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第三階段建設正式啟動。記者了解到,這三項工程都是第三階段建設的重點工程。
  • 頻繁遠程調水的憂思 千裡調水誰來買單?
    延伸閱讀:  南水北調使世遺項目武當山遇真宮臨滅頂之災(圖)  黃河第三次調水調沙已使陸地向大海推進1.5公裡  北京缺水狀況持續惡化 引發兩大水庫調水衝突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新華視點」記者王立彬)「如果澱裡沒有水
  • 世界三大調水工程,兩個造福一方,另一個竟適得其反,成生態災難
    近代以來,隨著世界人口數量的暴增,人類對土地和水資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各類調水工程也開始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出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調水工程當中,有的獲得了良好的收效,造福了一方,有的卻適得其反,成為生態災難。
  • 我國正打通南水北調東線 長江水過黃河「咽喉」
    中廣網北京12月28日消息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穿黃河工程28日正式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線長江水過黃河的咽喉將在未來36個月內被打通。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基堯28日在穿黃河工程開工儀式上說,工程建成後,將打通東線穿黃河隧洞,連接東平湖和魯北輸水幹線,實現調引長江水至魯北地區的目標,同時具備向河北省和天津市應急供水的條件。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為了緩解北方地區嚴重缺水問題而實施的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特大型工程。
  • 計劃調水量6.74億立方!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啟動2020~2021年度省界...
    12月23日10時,伴隨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臺兒莊泵站的開機運行,標誌著2020~2021年度蘇魯省界調水工作正式開始。根據水利部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2020~2021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及山東省水利廳工作安排部署、東線總公司調度指令要求,山東幹線正式啟動省界調水,計劃從省界抽江水量為6.74億立方米,向山東省棗莊、濟寧、聊城、德州、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青島、煙臺、威海12城市淨供水量4.00億立方米。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者、權威專家、受益群眾等,帶您走進這條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調水線。
  • 實力乾貨|聽原南水北調總工程師汪易森講述南水北調的前世今生
    為什麼要把南方的水引過來?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南水北調工程?汪易森:顧名思義,南水北調就是把南方的水調到北方去,南方的水比較豐富,北方乾旱的地方較多。從南方來看,珠江離我們較遠,長江較近,那麼長江能否調水到北方呢?我們長江的幹流是6300多公裡,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裡,多年平均水量是9600億立方米。
  • 水生所在南水北調東線水生態系統健康與大尺度生態格局研究中獲進展
    南水北調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等具有積極作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橫跨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通過京杭大運河和輸水渠道自南向北連通高寶邵伯湖(即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三個湖泊的總稱)、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等調蓄湖泊(圖1)。
  • 南水北調中線水庫總氮超標 官方:進京水有保障
    隨著正式通水時間臨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再獲關注。日前,有媒體報導稱,丹江口水庫總氮超標、部分入庫水質難達標、治汙工程緩慢,給中線水質埋下隱患;也有一種擔心,認為北方水質偏鹼性,北方的自來水管網等如何適應南方偏酸性的水質?如何確保進京水安全穩定、不受汙染?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北京地下水位的穩定和恢復有什麼積極作用?
    為有效緩解我國北方的用水短缺問題,我國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線從長江向北方計劃每年調水448億立方米。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期規劃每年向華北調水95億立方米,自2014年12月開始向華北和北京輸水,至2019年12月的5年間已向北京輸水52億立方米,北京地下水位從2014年底的25.7米回升至2019年底的22.7米(見下圖),平均每年恢復0.6米。
  • 海水淡化能否替代「南水北調」?(圖)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劉昌明看來,雖然南水北調能為北京乃至京津冀的缺水解決大問題,但隨著經濟、城市和人口的擴張,長遠看還是缺水。而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手段受限較多,無法與淡水調水相比較,但調水也並非一勞永逸,最根本是節約用水,不能水調多了就多用。  調水有限,節水優先  《21世紀》:南水北調馬上通水,對京津冀這個地區有什麼意義?
  • 央視《開講啦》聚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鈕新強和撒貝寧舉杯同飲漢江水
    節目中,撒貝寧現場品嘗漢江水。(視頻截圖)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何利 報導:日前,央視一套節目《開講啦》邀請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在節目中,鈕新強提到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說到南水北調中線的水質時,他跟主持人撒貝寧現場舉杯同飲漢江水,並現場區分漢江水和礦泉水。南水北調中線從長江支流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越1276公裡到達北京團城湖,途中分流至天津段156公裡,全長1432公裡。雖然中線可以實現全程自流,但因為沒有現成的河道可以藉助,所有輸水乾渠都需要新建。
  • 新央企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成立 透露出三個信號!
    工商信息顯示,南水北調集團的經營範圍包括調水工程開發建設與運營,水生態保護,水汙染治理,水的生產和供應,以及沿線土地綜合開發等。 「四橫」指的是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三縱」指的則是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