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化新冠病毒RNA基因組的結構

2020-11-23 騰訊網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一種單鏈RNA冠狀病毒,它的出現引起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的新型冠裝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當前,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或是疫苗。此外,我們對SARS-CoV-2的了解還很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當前治療方法的開發進展。

與其他RNA病毒一樣,SARS-CoV-2的RNA結構對調節病毒複製、基因表達至關重要。儘管最近有些研究發表了SARS-CoV-2基因組與轉錄組數據,但目前針對SARS-CoV-2中RNA結構的預測數據相對較少,而且大多推定的調控序列尚未鑑定。

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使用硫酸二甲酯(DMS)探針來探測SARS-CoV-2 RNA基因組的二級結構。同時,還揭示了病毒內一些主要藥物靶點結構的顯著差異。

已有的研究結果顯示,SARS-CoV-2的5'UTR、3'UTR和移碼刺激元件(FSE)在病毒複製周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的結構也已通過實驗數據以及RNAse探針和核磁共振(NMR)光譜技術得出。FSE在開放閱讀框ORF1a/ORF1b邊界附近,起到將核糖體閱讀框移碼1個核苷酸的作用。這樣,FSE可以繞過ORF1a末端的終止密碼子,為暴露ORF1b編碼的蛋白,如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提供了機會。對許多病毒來說,移碼元件若發生微小變化都會導致基因組RNA以及感染所需的病毒劑量發生急劇變化。因此,FSE亦成為主要的靶標之一。此外,FSE在細胞內會形成兩種不同的結構,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它們是否通過將核糖體停在光滑的位置而不是遠離光滑的位置而有助於移碼效率。

研究人員將DMS添加到受感染的細胞中,並進行測序突變分析。因DMS在體內可以快速與未配對的腺嘌呤和胞嘧啶配對,研究人員在5'UTR中發現了5個莖環(SL),並在ORF1a的起點附近發現了3個莖環。它們具有不同的重要功能:SL1是病毒複製所必需的;SL2是該區域中最保守的,參與病毒複製;SL3包含不連續轉錄所需的前導轉錄調控序列(TRS)。SL4負責合成sgRNA,在上遊和下遊莖環之間保持適當的間隔。

該研究還表明,核衣殼蛋白參與了TRS的結合和釋放,使其發揮功能。如果TRS的穩定性發生改變,則可能會降低其與核衣殼蛋白的親和力,進而改變sgRNA的表達。因此,核衣殼蛋白可能是另一個治療靶標。

總之,研究人員在整個基因組中發現了幾個主要的RNA結構,同時還提出了一種新型的FSE模型,後期研究人員還將繼續深入闡明FSE的替代結構到底是通過何種機制以及何種程度來調控ORF1ab翻譯的,以及FSE是否能在細胞中摺疊成為一種假結(pseudoknot)結構。

相關焦點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2020-08-19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病毒RNA聚合酶電子顯微結構:複製時有「滑動夾子」防止過早分離
    新冠病毒RNA聚合酶電子顯微結構:複製時有「滑動夾子」防止過早分離  Winnie Lee • 2020-04-28 16
  • 科學家首次實現對新冠病毒RNA直接測序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微生物和免疫學系的Lachlan Coin和Sebastian Duchene團隊及合作者,提供了新冠病毒的第一個直接RNA序列,詳細介紹了該冠狀病毒亞基因組長度的mRNA結構,並描述了從共享數據中揭示的冠狀病毒進化遺傳學的各個方面。相關論文3月7日發布於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bioRxiv所有論文未經同行評議)。
  • 文獻閱讀|新冠病毒基因組結構與調控機制
    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冠狀病毒屬,目前大多數研究關注的是病毒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而對於RNA基因組元件的了解還很少。冠狀病毒基因組RNA具有保守的5『和3』非翻譯區(UTR),此外還具有程序性核糖體移碼假結,能夠實現ORF1通讀,翻譯出病毒多聚體蛋白。這些特殊的RNA結構在病毒生命周期中都發揮重要的作用。
  • 專家:基因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難長存
    新冠病毒是否將徹底滅絕?不少專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轉化為一種慢性疾病,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體內長期潛伏,和人類長期共存。難道說我們真的要長期生活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對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不同看法。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的分子機制
    新冠病毒SARS-CoV-2引發的COVID-19疫情至今已造成全球4700多萬人感染和120餘萬人死亡。在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所編碼的一系列非結構蛋白要形成複雜的超分子蛋白質機器「轉錄複製複合體」(RTC),包含了聚合酶、引物酶、解旋酶、甲基轉移酶、核酸酶以及多種輔因子蛋白,負責病毒轉錄複製的核心過程,涵蓋了眾多抗病毒藥物設計的關鍵靶點。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分子機制
    責編 | 酶美新冠病毒SARS-CoV-2引發的COVID-19疫情至今已造成全球47002020年,這三項工作先後發表在Nature(詳見BioArt報導:Nature|饒子和/楊海濤/蔣華良合作團隊解析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並篩選出多種具有病毒抑制作用的小分子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4月10日晚10點,這項重要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 此前一天,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在Nature上聯合發表了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
  • 十大化學革新技術:雙離子電池和治療新冠病毒的 RNA 疫苗
    毫無疑問,今年全球最大的焦點問題是新冠病毒,該名單除了治療新冠病毒方面的最新技術,還有涉及能源效率、治理汙染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領先技術。1、雙離子電池2019 年,鋰離子電池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是今年最新研製的雙離子電池又將電池技術推向新的高度。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的結構(瑞德西韋的靶點)
    他們利用大腸桿菌表達了全長新冠肺炎的nsp12(S1-Q932),並與在大腸桿菌中共表達的nsp7(S1-Q83)和nsp8(A1-Q198)孵育後,純化複合物,利用冷凍電鏡獲得了一個2.9解析度的複合物的三維重建結構,就像在SARS冠狀病毒nsp12-nsp7-nsp8複合物中觀察到的那樣,新冠肺炎的nsp12的結構包含一個「右手」聚合酶域(S367
  • 研究解析寨卡病毒基因組RNA二級結構圖譜並發現調控RNA病毒傳播的...
    該論文對寨卡病毒的RNA基因組在二級結構層次進行了綜合分析和建模,並在此基礎上發現且驗證了一個只在流行株系中特異性存在的長程RNA-RN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該相互作用可能促進寨卡病毒流行株系的細胞感染功能。論文顯示了RNA二級結構對寨卡病毒的重要作用,闡釋了調控RNA病毒傳染性和毒性的新型分子機制,為相關藥物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寨卡病毒是一種黃熱病毒。
  • 石正麗《Science》發文: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概述
    北京時間1月9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和周鵬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新冠病毒傳播的評述文章:SARS-CoV-2 spillover events。迄今為止,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在8個國家(荷蘭、丹麥、西班牙、法國、瑞典、義大利、美國和希臘)報告了水貂農場發生新冠病毒感染事件。除了農場動物向人傳播外,食品冷鏈已經引起人們極大關注。在中國多個城市,出現的幾起小規模新冠疫情都是由海外受病毒汙染的海鮮或豬肉引起。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肉類和冷食品包裝表面存活3周,仍具傳染性。
  • 冷鏈運輸或為新冠病毒傳播新途徑
    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發文,通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揭示,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
  • 變異的新冠狀病毒,疫苗還能有效嗎?張文宏曾給出答案
    為了更好地解答大家的問題,我榮幸地把新冠病毒>這類rna病毒是非常容易發生突變的,所以人們可以通過病毒基因組預測病毒的變異走向,張文宏醫生也曾表示新冠病毒的變異
  • 追問新冠疫苗:新冠病毒確有變異 中國疫苗研發這樣「應變」
    「新冠病毒有變異,但是變異不大。」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基於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的病毒變異追蹤研究,給出科學答案。那麼,病毒的變異會不會對中國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產生影響?疫苗研發又如何應變呢?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
    》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取得了一項最新成果:表徵了新冠病毒及其近緣蝙蝠病毒RaTG13的刺突糖蛋白結構——刺突糖蛋白可以讓病毒與細胞結合併進入細胞。該結構為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刺突的演化過程提供了信息,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研究人員認為,蝙蝠冠狀病毒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演化前體,此前研究發現,蝙蝠病毒RaTG13與新冠病毒的親緣關係是已知關係中最近的。但新冠病毒與RaTG13的基因組序列存在3.8%的差異性,這差異意味兩者有近1100個核苷酸不同。
  • 今日《科學》揭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加速藥物開發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具有傳染性的新冠病毒(SARS-CoV-2)仍在蔓延,全球範圍內每日確診人數和重症人數還在上升,疫情令人揪心。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以實驗室為戰場,正在尋求方法阻止病毒繁殖。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miRNAMap:http://mirnamap.mbc.nctu.edu.tw/ miRNAMap資料庫涵蓋了多個物種的經過試驗證明的miRNA和miRNA靶基因,其中包括人類的、小鼠的、大鼠的以及其他多細胞動物的基因組Deepbase v2.0:http://rna.sysu.edu.cn/deepBase/psRNATarget:http://plantgrn.noble.org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
    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他們隨後通過體外細胞系研究證實,基於人體內廣泛存在的LINE-1反轉錄轉座子或HIV感染者體內的HIV-1反轉錄酶,新冠病毒的部分核酸序列可以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