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的時候,有的人就會喜歡剪剪指甲,掏掏耳屎。尤其是在外面曬太陽的時候,人們經常會覺得耳朵痒痒的,以為是耳屎爬出來了,就像把它全部都掏出來。有的時候要是掏出了很大一塊的耳屎,很多人還會很有成就感,因為掏出來之後瞬間就感覺耳朵很清爽了。
那麼,耳屎真的能夠經常掏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耳屎的作用吧。
耳屎,俗稱「油耳」,也叫「耵聹」,是一種耳道裡面的皮膚腺體自動分泌出來的一種淡黃色的物質。這種物質其實是起到保護耳朵的作用的。它的存在,其實是為了保護你的耳朵而生的。那麼,耳屎的作用有哪些呢?
潤滑保溼
人的身體部位的皮膚若是很乾燥的話,就會有瘙癢的症狀出現。而耳朵部位的皮膚若是乾燥,也會出現瘙癢,這樣就會讓人感覺到很難受。這個時候耳道內的腺體就會分泌出耳屎,幫助耳朵內部潤滑保溼,這樣就能夠防止耳朵內的皮膚乾燥而引起不適的感覺。
保護耳膜
我們的耳膜是對於人的聽覺很重要的一個結構,而平時若是一些細菌或者是耳朵受到了很大的刺激,這個時候若是沒有而是來保護耳膜的話,耳膜就很容易發炎或者是出現耳膜穿孔,這樣其實對於人的聽力會造成很大的損傷。所以耳屎也是用來保護耳膜的。
經常掏耳屎,會出現哪些問題?
其實我們的耳朵部位的排洩物,也就是耳屎,是能夠通過咀嚼、張嘴等的動作,自己排出體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十天半個月不掏耳屎,耳朵也很乾淨的原因。耳朵有自己清潔的功能,所以其實是不需要經常掏耳屎的。反而經常掏耳屎,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
經常掏耳屎,耳朵會發炎
很多人一旦感覺到耳朵有瘙癢的感覺或者是洗完澡後,就很喜歡掏耳屎,而且掏不到還不會輕易放棄,直到掏到為止。但是其實,若是耳朵部位沒有炎症的人,經常掏會導致外耳道發炎。因為耳朵裡面的皮膚是很脆弱也很敏感的,一旦掏的時候用力過猛或者是刮傷的話,就會導致外耳道發炎,引起耳朵部位的炎症的出現。
方法不當,有可能會損傷耳膜
耳膜,是在耳朵深處的一個結構,有的時候掏耳屎掏不到的時候有些人就會將挖耳勺或者是長指甲伸進去掏。這個時候很容易導致將耳屎推向耳朵的更深處,導致引起耵聹栓塞的出現。這個時候耳膜受到壓迫,聽覺就會受到影響。
若是一不小心,挖耳勺弄破了耳膜,直接就會導致耳膜的穿孔或者是破裂導致耳鳴、耳聾等的問題出現。所以在掏耳朵的時候也要有個度,不要過度深入,導致損傷我們的耳膜。
耳屎也會越挖越多
經常挖耳屎的話,就會導致刺激耳屎的分泌,導致耳屎越挖越多。並且這種情況下,再分泌的耳屎就會由原來的片狀變成碎屑狀的耳屎。這種分泌物本身對於耳朵的保護的效果就會大大減弱。這樣耳屎就不能夠很好地保護我們的耳朵。所以,耳屎也不能經常挖。
而我們的耳朵不僅僅是怕挖,還很怕進水,因為進水之後,水就會將耳屎黏在一起,這個時候耳屎就會很容易形成結塊堵在我們的耳朵內。很容易引起耵聹栓塞,對耳膜以及耳朵造成危害。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想要清潔耳朵的時候,可以就棉籤簡單地在外耳廓的位置揉一揉,儘量不要伸到耳朵裡面去挖耳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