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玉質上看,這是和田玉戈壁料的一件遼金元時期的迦樓羅神鳥。傳說迦樓羅以龍為食,是佛教的護法神鳥,在我國文化中把它認為是金翅大鵬鳥的化身,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在印度佛經中稱它為金翅鳥、妙翅鳥、頂潁鳥。


印度佛經中記載的迦樓羅,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金翅大鵬鳥不是同一物種。我國文化中的金翅大鵬鳥是經過文化融合之後的產物,是經過藝術再加工的!在〈莊子逍遙遊〉一書中這樣寫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一鍋燉不下,不對,是: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與印度佛經中描述的迦樓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大。當佛經傳入我國之後,與我國這種傳說中的鵬鳥不謀而合,經過融合之後,產生了金翅大鵬鳥這樣一個獨特的傳說中物種。這也是外來文化被本土化的一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