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並不繞著太陽公轉,宇宙隱藏的規律和數學原理可以推演!

2020-12-06 華龍新觀點

前言:從地心學說到日心學說

很早以前,人們一直認定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就是地心學說。

而日心學說是建立在人們對天體長期觀察,有了大量的觀測記錄、很多行星和太陽軌道都能被確定,以及對實際數據和現象上的歸納總結,包括地球上的晝夜更替和四季分明現象,用日心學說解釋合理而準確,從而奠定了日心學說的基礎。

人類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經過相當漫長的時期,是人類長期的觀察和科學論證的成果,更有如布魯諾這樣鬥士英雄的壯舉,因為宣傳日心學說而被燒死在羅馬廣場上的悲劇。

在沒有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發現之前,日心學說早已經確立,但萬有引力定律發現後,可以利用牛頓萬有用引力定律來計算和確定行星軌道,這樣,萬有引力定律成為解說行星繞太陽公轉的原因。

這樣,萬有引力定律被引入了日心學說,並認為:太陽是太陽系的引力中心和質量中心,所有行星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繞著太陽公轉,形成穩定的太陽系。這就是日心學說的核心內容。

按照日心理論,沒有太陽,太陽系就將毀於一旦,一片混沌。

從此,以太陽為質量中心、引力中心和公轉中心的日心學說,完全確立。

篇首:從日心學說到宇宙爆炸論

1、宇宙中心學說的確立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技術的成熟,人類對宇宙的視野在不斷的擴大,人們發現:

太陽系只是宇宙的一點點,整個太陽系在自轉,同時還繞著銀河系在公轉,宇宙裡無數個類似的太陽系在自轉和公轉。

人們發現,宇宙是如此之大,按照引力理論,宇宙的天體模型,應同太陽系一樣,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也應該有一個質量中心、引力中心和公轉中心。

那麼,銀河系的中心的質量和引力將非常巨大,而宇宙中心更是不可想像的巨大,於是,奇點假說理論、黑洞推演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應運而生,這些以牛頓萬有引力或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為基礎的宇宙推演模型,逐漸成了宇宙天體理論的主流和權威。

2、奇點理論遭質疑

但是,大部分理論到今天為止,仍然停留在假說上,都經不起觀察、論證和預言推演,就連一些基本問題都不能完美的解釋,例如:整然而有序的宇宙,星體自轉和公轉的本質和起源是什麼?宇宙模型存在的最基本普適物理規律是什麼?等等。

以奇點為基礎的宇宙爆炸論,因為是最吻合以質量和引力為中心的宇宙構築模型,由紅移現象推演宇宙膨脹作為論證,從而推測了宇宙的起源,目前成了主流的宇宙起源和天體規律的假說理論。

但是,自宇宙爆炸論誕生到如今,廣受爭議和質疑,由此,也就引發了人們對以質量和引力中心構築的宇宙模型的思考,這樣,尋找新理論和新宇宙模型的學說和理論就不斷湧現。

今天,我們介紹一個新的宇宙模型假說,僅供大家參閱!理性討論。

主篇:核心公轉學說

核心公轉學說的有三個基本原理,下面分別解讀:

一、第一原理:慣性圓周運動論:

所有星體在不受任何幹擾作用下,將保持繞一核心勻速自轉和周轉的圓周運動狀態不變,實際運動狀態是慣性圓周運動被幹擾破壞後的變態,星體慣性圓周運動時具有動能:

E=1/2m(V1^2+V2^2) (1)(V1為自轉速度,V2為周轉速度)

對這一原理的理解分析有以下幾點:

1、慣性圓周運動態

任何星體在理想的獨立宇宙空間,其運動狀態是繞一個核心點作勻速自轉和周轉運動,這叫慣性圓周運動態,其運動軌道就是慣性軌道,其速度就是慣性速度。

2、星體自轉和公轉的普遍性、恆久性、本質性

所有星體在不受幹擾的前提下,慣性圓周運動態是永恆的,因為它具有能量:E=1/2m(V1^2+V2^2) (1),

這既是星體的能量屬性,也是星體的運動屬性,也就是說星體的稟性就是:繞一個核心點作勻速自轉和周轉,這是星體存在的本來形式。

3、星體的實際運動是橢圓變速運動狀態

所有星體不受幹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星體受到的幹擾是常態性的、且相對穩定的,所以星體實際運動狀態為相對穩定的變速橢圓運動狀態。

4、星體受幹擾後的變化規律

星體在受幹擾而被擾動時,在其慣性圓周軌道以儘量以最小幅度值偏離,擾動減小或消失後再回歸慣性軌道;星體固守核心不變是第一原則,實際速度是慣性速度的振幅波動規律。

5、星體自轉和公轉不需要牽引力

任何星體因為具有固有的能量E=1/2m(V1^2+V2^2) (1),所以星體具有繞一核心自轉和周轉的本領屬性,不再需要任何牽引力量來維持其運動。

6、星體核心學說

這就是說,在太陽系裡,行星不是因為受太陽的的牽引力而繞太陽轉,太陽也不是質量和引力中心,所有行星,包括太陽在內,都是繞著同一個核心點公轉,這就是星體共核學說。其它星系類推。

7、共核體系

凡是繞同一核心點公轉的多個星體就是共核系,例如,地球和月亮是一個共核系;土星和其所有的衛星構成共核系;整個太陽系所有星體、包括太陽實際也是一個共核體系。

8、橢圓公轉軌道的本質和成因

星體的橢圓軌道是一個星體同時具有兩個或多個共核系核心公轉造成的。

例如:地球和月球是一個共核系,而整體的地月系又與其它行星及太陽是共核系,這樣地月系有了兩個核心點,這兩個核心點就是橢圓的兩個焦點,所以,地月系的運動軌跡就是這兩個焦點的橢圓軌跡,其它星系同理類推。

二、第二原理:共核公轉原理

在不受其他體系幹擾下的共核體系裡,繞同一核心公轉的多個星體的軌道半徑與速度平方的乘積相等,即有:

R1 V1^2=R2 V2^2=R3 V3^2=…=q(2)(q是常量)

變換就是:

R1:R2:R3…=V1^2:V2^2:V3^2…(3)

共核共轉原理的克卜勒定律證明

這一原理的主要解說如下:

1、這一原理的證明與驗證:

很容易用克卜勒定律得到證明,也容易在太陽系裡得到數據驗證。(如上圖)

例如,把地球、月球和人造衛星看成是一個共核公轉系

設發射人造衛星在太空中的自由軌道(不消耗能量的軌道),繞地心半徑為R衛,速度為V衛,月球繞地半徑為R月,速度為V月,居公式(3)有:

R月:R衛 =V月^2:V衛^2

當取R衛為地球半徑,即近地衛星,再將地月距離和月球繞地速度代入:

可以求出:V衛=.7.9km/s.

這是地球發射衛星的最低速度,地球發射的人造衛星任意自由運行的軌道半徑和速度,都可以利用這個公式進行計算。

同樣,在太陽系裡,所有行星公轉的軌道半徑和速度都將符合這個共核原理公式。(如下圖)

太陽系個行星軌道半徑與速度平方的關係

2、這一原理表明:共核體系裡,繞同一核心的所有星體的公轉軌道半徑和其公轉速度的乘積。具有數學比例的對應關係,速度的改變意味軌道半徑的改變,反過來也如此。

3、這一原理表示,任何一個星體的自由軌道和速度,必須遵守這一原理,任何一個星體軌道或速度的常態性改變或偏移,必然將改變其他星體的軌跡和速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4、這一理論認為,宇宙的膨脹就是因為:

一個星體或一個星系的運動軌跡的半徑常態性的擴大,導致所有的星體或星系成比例擴大而改變宇宙體積,在星體內的觀察者看來,這是星體遠離的「紅移」現象;

宇宙膨脹如同物體熱脹冷縮現象一樣,宇宙膨脹和收縮都是宇宙的正常調節機制,在宇宙歷史時期會交替發生,也是共核公轉原理的表現形式。

5、由慣性圓周運動原理和共核原理推演宇宙模型:

宇宙只是星體的社會性架構,是由無數的共核自轉和公轉的星系組成的,星體或星系有產生和衰亡過程,但宇宙如同一個社會的組織,無始也無終,看盡所有星體的誕生、死亡、再誕生的過程,時間就是這一過程的流逝。

根據這一原理構築的宇宙模型,不需要質量和引力中心,宇宙整體是和諧的,局部有變化,所以堅決否定宇宙爆炸假說理論。

三、第三原理:共核自轉原理:

繞同一核心自轉的所有星體是一個整體自轉體系,核心內外存在自轉速差而產生自轉動能差,它等於核心自轉動能與核外點的自轉動能之差,也等於核外點指向球心的引力效應的勢能,是其質量、向心(重力)加速度和球心距離的積。

在這裡, 把V0叫做共核星體核心點的自轉速度,簡稱核心自轉速度,,核心外任一點,若與核心的距離為d,該點的自轉線速度為V1,重力加速度為g,

則有能量平衡方程:

E=1/2m( V0^2- V1^2)=mgd (4),

第三原理的分析的中心論點就是:

1、引力本質

引力的本質機制不是星體對星體,或者星體對星體上的一切物體有引力作用,而是共核自轉作用下,核心內外的自轉動能差而產生了引力勢能的向心效應。

2、引力與引力勢能向心效應的等效性

牛頓理論是先有引力作用,然後才有引力現象的重力勢能,這裡反過來,先有引力效應的向心勢能,然後才有了引力作用和引力現象。

牛頓意義上的引力與這裡的引力勢能的向心效應,作用和結果是等效的,但產生的機制和物理意義完全不同。

現象上都是自轉星體與星體之間,或自轉星體與星體上的物體之間,看起來像被吸引和不能逃逸的表徵。

3、引力與引力勢能的向心效應的區別

牛頓意義上的引力是物體對物體的超距力;

而引力勢能的向心效應是:共核自轉的所有星體或星體上的一切物體,由於具有共同的自轉慣性,因此具有不能逃逸和趨向核心的運動現象,只要停止共核自轉,就會消失。

4、向心(重力)加速度g

我們把(4)稍變形,就可求出向心(重力)加速度g的關係式:

g =(V0^2-V1^2)/2d (5)

共核自轉原理公式

為了後述與重力加速度的區別,我們把(5)中的g,叫做向心加速度。

特別注意,重力加速度的g=9.8N/Kg是常量.,僅限於地表取近似值,是測量值,隨緯度和海拔有些許變化。

而(5)中的g是向心加速度,是一個變量,是與物體所處位置的核心距離d、自轉線速度V1有關的函數變量,V0則是常量。

核心距離d是從核心起至外取值到無窮大,V1也是泛指核心外任意點的自轉線速度取值,而不僅僅是指星體表面。

共核的自轉體系裡,各個星體都遵守共核自轉原理。

例如,地球和月亮,不是月亮被地球的引力牽引而繞地球轉,而是地球和月球都繞著同一個核心自轉,且受到引力勢能的向心效應作用,在月球慣性軌道的雙重作用下,月球受到擾動時,月球偏移軌道後必然能回歸慣性軌道。

地月系與太陽系,也不存在太陽的牽引力,地月系也不是繞著太陽轉,而是所有行星,包括太陽,都繞著同一核心點在自轉,都受到引力勢能的向心效應,在各自慣性軌道的雙重作用下,星體不受幹擾時,各自在慣性軌道上自然運動,受到幹擾偏離軌道時,因引力勢能的向心效應而將回歸慣性軌道。

5、地球的核心速度常量

以地球為例,在(5)中,以地球表面的赤道為取值點,d取地球的赤道半徑值,V1取赤道點的線速度,然後代入(5),即可算出地球的核心自轉速度V0,

V0=11.179km/s (6)

這是地球核心自轉速度常量的近似值,每個自轉星體都有一個確定的常量值。

地球上一切物體,都因為與地球共核自轉,所以地球核心外物體都具有引力勢能的向心效應,同樣具有與牛頓引力一致的等效原理,所以,地球上的一切物體具有自轉慣性,不能逃離和趨向地心的引力效應。

6、逃逸速度:

我們可以推導任意星體上逃逸速度,,要逃逸該自轉星體,必須克服它所在點的自轉動能差或向心引力勢能,即實現能量平衡,若設逃逸速度是V逃,則有能量平衡方程式:

1/2mV逃^2=1/2m( V0^2- V1^2)=mgd(7)

簡化後有地球的逃逸速度公式:

V逃^2= V0^2-V1^2=2gd(8)

這裡,以地球為例,我們取V0=11.179km/s,地球上任意點的自轉線速度測量值,就可以計算出該點的逃逸速度:

V逃=11.2km/s(近似值)

逃逸速度公式表明,逃逸自轉星體,必須實現與該自轉星體的引力勢能平衡,只有獲取能量,達到逃逸速度,才能實現星體逃逸。

在公式:g =(V0^2-V1^2)/2d (5)中,當 V0^2-V1^2=0時,正好是達到逃逸速度,此時g值為0,即出現失重現象。

尾篇、星體共核學說概述

1、天體共核自轉和公轉的普遍性:

宇宙天體共核自轉和公轉是宇宙天體的普遍現象,所有天體都會參與共核自轉和公轉體系。

由於星體具有自轉和周轉動能,所以,星體的自轉和公轉是自發的本領運動,不需要藉助任何外來力量的牽引和維持。

2、天體共核自轉和公轉普適原理

共核自轉和公轉的天體都遵守上述三原理,是天體的普適原理。

3、共核體系的整體性

繞同一核心自轉和公轉的所有星體同屬於同一個體系,具有整體性,這一整體同時又會與其它星系一起,繞另一核心自轉和公轉。

例如,地球和月球是繞同一個核心自轉的地月系,不是月球繞地球轉,而是地球和月球繞同一個核心點公轉,所以地月系是一個整體。

地月系作為一個整體又與太陽系裡所有星體繞同一核心自轉和公轉。

4、共核體系的多重性

地月系作為一個較小的共核係為一個整體,而地月系又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太陽系的共核公轉,而整個太陽系又是一個共核的整體,它又將和其它恆星系一起繞另一個核心點公轉,這樣,天體總是具有多重共核體系。

5、橢圓軌道的本質

由於天體具有多重共核體系,其第一公轉軌道是以第一公轉核心和第二公轉核心為兩個焦點的橢圓軌跡。

如:地球繞太陽系核心的公轉軌道是:以地月系的核心點和太陽系核心點為兩個焦點的橢圓軌跡。

相關焦點

  • 地球不是繞著太陽轉?八大行星和太陽,繞著一個看不見的點旋轉
    相信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聽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但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是太陽創造了太陽系,但太陽系裡的所有天體都在繞著一個看不見的點在轉,包括太陽也是。  感覺是不是有點懵?地球不繞太陽轉,那繞什麼轉?太陽系的質心!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的太陽轉,這屬於公轉;而月亮、地球、太陽等星球,其自身都在繞著一個假想的軸旋轉,這屬於自轉。那麼天體為什麼會旋轉呢?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5億年的歷史,就讓我們通過地球的旋轉來揭秘這背後的原理。●什麼是旋轉?
  •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都是水平公轉太陽,沒有垂直公轉太陽?
    其動量矩定理的數學表達式為:dΣM(mv)/dt=ΣM(F)上式左端是質點系對z軸動量矩的和,對時間的一階導數;右端是質點系的外力對z軸取矩的和。如此相當於行星所處的平面,就是主矩所在的平面,太陽和所有行星對z軸動量矩的和,就是主矩。因為太陽系各星球之間的力為內力,上式右端為零。
  • 地球繞著太陽轉周期一年,那太陽圍繞什麼轉?公轉周期又是多久?
    地球繞著太陽轉周期一年,那太陽圍繞什麼轉?公轉周期又是多久?古時候人們認為,所有事物都是圍繞著地球來轉動的,一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後,人們才逐漸認識到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關係,從而也知道了地球除了自轉外,同時也還圍繞著太陽轉的,並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
  • 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為365天。那太陽繞什麼公轉呢?周期又為多少?
    我相信,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行星繞著恆星公轉,而恆星則保持現有的位置恆定不動。今天我要告訴你,這個認知是錯誤的,恆星也會進行公轉運動!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由近到遠處於第三的位置,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24小時,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365天。離太陽越近,公轉周期就會越短,像離太陽最近(大約距離太陽5970萬千米)的水星,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為88天。而離太陽最遠(大約距離45億千米太陽)的海王星繞著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為164年。
  •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大家都知道,但它為何會公轉?真是上帝推了一把?
    其實地球為什麼不會墜入太陽這個問題挺容易解釋的,也許用中學物理就能解釋清楚,甚至可以用遊樂場的設施來輔助理解,但地球為什麼會繞著太陽轉確實是個難題,牛頓曾經認為是「上帝推了它一把」,真是「上帝」動手了?
  • 天體運動新發現10個數學原理,將揭開引力的本質和宇宙起源?
    驗證6:人工重力太空艙的設計與數學原理:根據以上天體的數學原理,可以製造不失重的太空艙或宇宙飛船。第二部分:新發現的天體運動10個數學原理的推演與證明前言:以下是新發現的宇宙天體的10個數學原理或猜想的詳述,求助全世界學者驗證,每一個數學原理若得到應證,都將是重大的天體物理規律與天體自然法則,是物理學的新的重大發現,將揭開引力的本質和宇宙起源的問題。
  • 以各種豐富的角度來呈現地球公轉的過程和原理
    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更是驚世之作,簡單粗暴且長驅直入地從數學,物理學的角度詮釋了行星之間的運行原理。相較於西方科學的姍姍來遲,中國古人早已經對萬物運動的深層原理有著深刻的理解——一種來源於「洛書」的數理科技揭示了宇宙的運行規律。古人到底看到了什麼?要想知道這個答案,只需要三步。
  • 地球物理學家,用外星人定律推演宇宙膨脹原因,宇宙爆炸論遭否決
    自從地球物理學家破譯外星人五大定律以後,許多地球物理理論和原理,出現了矛盾、相互否決和合併現象,地球人的爆炸論就是與外星人定律非常衝突的一個理論,下面進行推演詳解:,實際上就如同物體或粒子受熱膨脹和遇冷收縮一樣,具有相似的原理。
  • 地球在公轉,怎麼證明太陽也在公轉呢?
    相信小夥伴們一定會想,這還不簡單嗎,恆星能夠靠核聚變自己發光,而行星不會自己發光。此外,行星會繞著恆星轉圈。不錯,這是我們現代人對恆星和行星的理解,然而在幾千年前的古代,人們可是不這麼想的。圖中的金星和水星是行星,其餘為恆星,虛線為黃道故事當然不會這樣簡單地結束,相傳一位名叫馬克羅比烏斯的古希臘先賢就曾提出懷疑,他認為即便是恆星可能也不會老老實實地繞著北天極旋轉
  • 地球在公轉,怎麼證明太陽也在公轉呢?
    相信小夥伴們一定會想,這還不簡單嗎,恆星能夠靠核聚變自己發光,而行星不會自己發光。此外,行星會繞著恆星轉圈。不錯,這是我們現代人對恆星和行星的理解,然而在幾千年前的古代,人們可是不這麼想的。圖中的金星和水星是行星,其餘為恆星,虛線為黃道故事當然不會這樣簡單地結束,相傳一位名叫馬克羅比烏斯的古希臘先賢就曾提出懷疑,他認為即便是恆星可能也不會老老實實地繞著北天極旋轉。
  • 太陽系中為什麼包括太陽在內的大部分天體都是逆時針自轉和公轉?
    如果我們在地球北極的上空,俯瞰整個地球,我們會發現地球不僅在逆時針自轉,還會逆時針繞著太陽公轉!這個特例呢?還是太陽系其他天體的普遍情況?太陽系中的天體為何都在逆時針運動?我們先來看看月球!其實月球也在繞地球逆時針方向運行。
  • 月球不為什麼不饒太陽公轉?而是繞著地球
    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公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月亮圍繞地球公轉,而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是地球對月球的引力,的2.54倍,那為什麼月球不直接圍繞太陽公轉?
  • 行星為何繞太陽公轉?來看看天文學家是如何回答的
    圖片來源:VectorStock哥白尼的模型解答了兩個困擾天文學家們幾百年的問題,一個是為何行星會在幾個月內變亮和變暗(答案是因為它們離得更近或者更遠),另一個是為何行星有時看起來在倒退(逆行)。考慮到地球,行星和背景星的位置改變,就可以輕易地解答。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兩倍,為什麼月球不能繞著太陽旋轉?
    茫茫宇宙中,存在著許多神奇的物理現象,是不能用現代科學技術來解釋的,而人類目前對宇宙的認識,也僅僅是一個開端。比如,我們都熟知,太陽系中的行星都繞太陽運轉,是因為太陽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對於我們居住的地球,卻有一個衛星月亮,繞著地球轉動,為何不能繞著太陽轉動呢?
  • 地球的公轉軌道速度大於第三宇宙速度,為什麼地球沒有飛離太陽?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的物體如果能像地球繞著太陽一樣也繞著地球轉的話,得需要一個初始速度,這個速度人們稱為「第一宇宙速度」V1,飛行器環繞地球>利用引力剛好用作物體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的原理即GMm/r=mⅤ1/r(G為萬有引力常數,M為地球質量,m為物體質量,r為物體到地心的距離,V1為物體運動速度,即所求的第一宇宙速度。)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心轉,那麼銀河系繞著什麼轉哪?
    所有天體系統都是在引力的作用下維持著,相互之間吸引繞著共同的質心旋轉,一般當一個天體的質量明顯的偏大,而另外一顆天體明顯的偏小,那麼表面上來看就是一顆天體繞著另外一顆天體運動。在太陽系內八大行星、所有的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天體碎片等都在繞著太陽公轉,都是以太陽為中心。
  •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兩倍,為什麼月球不能繞著太陽旋轉呢?
    茫茫宇宙中,存在著許多神奇的物理現象,是不能用現代科學技術來解釋的,而人類目前對宇宙的認識,也僅僅是一個開端。比如,我們都熟知,太陽系中的行星都繞太陽運轉,是因為太陽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對於我們居住的地球,卻有一個衛星月亮,繞著地球轉動,為何不能繞著太陽轉動呢?
  • 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基本都在相同平面上公轉?
    太陽系中的已知八大行星並非在完全相同的一個平面上繞著太陽旋轉,例如,水星的公轉軌道與太陽赤道的夾角約為3.4度,而天王星的約為6.5度。但行星的公轉軌道之間的夾角很小,可以認為它們大致運行在相同的平面上。至於原因,這與太陽系的形成方式有關。
  • 如果地球停止圍繞太陽公轉會怎樣?
    太陽系裡的行星繞著太陽轉動,或者各行星的衛星繞著行星而轉動,都叫做公轉。公轉是一件物體以另一件物體為中心所作的循環運動,一般用來形容行星環繞恆星或者衛星環繞行星的活動。所沿著的軌道可以為圓、橢圓、雙曲線或拋物線。公轉方向為自西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