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科普一下宇宙速度的概念。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任何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引力不能隨便脫離地球;而地球處於太陽系,地球受到太陽的強大引力圍繞著太陽轉不能脫離太陽;而太陽系又處於銀河系,受到銀河系強大引力,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天體轉動而不能脫離銀河系……。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的物體如果能像地球繞著太陽一樣也繞著地球轉的話,得需要一個初始速度,這個速度人們稱為「第一宇宙速度」V1,

利用引力剛好用作物體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的原理即GMm/r=mⅤ1/r(G為萬有引力常數,M為地球質量,m為物體質量,r為物體到地心的距離,V1為物體運動速度,即所求的第一宇宙速度。),即V1=√GM/r,計算出這個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為7.9公裡/秒。
物體從地面如果想脫離地球直接繞著太陽轉,所需的初始運動速度必須更大,這個速度的最小值被稱為「第二宇宙速度」V2,由於篇幅原因,這裡只給出公式和結果:V2=√2GM/R,即第二宇宙速度是同一軌道公轉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即7.9x√2=11.2公裡/秒。
物體從地面如果想脫離太陽系直接繞銀河系中心轉,所需的最小初始運動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V3,利用動能公式求得V3=16.7公裡/秒。

同理物體從地面如果想脫離銀河系所需速度會更大,所需的最小初始運動速度被叫作「第四宇宙速度」,由於目前尚不知銀河系的準確大小,只能估計在525公裡/秒以上。好了,咱們回到題目來回答一下,地球公轉速度大於第三宇宙速度,為何沒有飛離太陽系?這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就是地球的公轉軌道速度並沒有達到逃離太陽所需的速度。
速度是相對的,必須有參照物才有意義。所謂的宇宙速度是個省略句,前面省略了「相對於地球」,我們常說的每秒為16.7公裡的第三宇宙速度(物體從地球出發沿著地球公轉方向逃離太陽系所需的初始速度)是以地球為參照物衡量的;我們知道地球的公轉速度為每秒29.8公裡,這個速度大小是以太陽質心為參照物衡量的;所以這個第三宇宙速度如果是以太陽質心為參照物來衡量,它的大小就是16.7+29.8=46.5公裡/秒,這個速度大於地球公轉速度。當然這個速度裡面包括了物體為擺脫地球引力所增加的速度,真正地球在其公轉軌道逃離太陽所需的初始速度為每秒42.1公裡(29.8x√2),而這個速度也大於29.8公裡/秒的地球公轉速度,所以地球飛離不了太陽。
第二個原因就是宇宙速度是個相對概念,它不是全宇宙通用的常量,物體從地球出發逃離太陽所需速度和地球本身逃離太陽所需速度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相對於不同星球的宇宙速度是不同的。當然這個概念起初就是指從地球出發,要脫離天體重力場四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初始速度的統稱。這就是狹義的宇宙速度。廣義的宇宙速度就是指從任何天體或宇宙空間出發,要脫離天體重力場的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初始速度的統稱。相對於不同天體或宇宙空間的宇宙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比如說同樣相對於地球,在地面位置環繞地球的速度要比在近地軌道的速度要大,在地面理論值為7.9公裡/秒,出了濃密大氣層的近地軌道的環繞速度則為7.8公裡/秒,甚至更低。還有:脫離同一個天體相對於不同級別的物體,它們宇宙速度的名稱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地球上的物體擺脫太陽引力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這是相對於地球的。但是地球自身擺脫太陽引力的速度相對於太陽來說叫第二宇宙速度,大小為42.1公裡/秒(根據第二宇宙速度是同一軌道公轉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這個規律求得,即29.8x√2=42.1)。而地球的公轉速度相對於太陽來說叫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為29.8公裡/秒。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只是地球的環繞太陽速度,不是逃逸太陽的速度,它是飛離不了太陽的。地球29.8公裡/秒的公轉速度大小雖然大於我們常說的16.7公裡秒的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但這兩個速度是相對於不同參照物來衡量的,壓根不能比。就像第一個原因所說,這個16.7公裡/秒的第三宇宙速度如果是以太陽為參照物,其大小是46.5公裡/秒,它是大於29.8公裡/秒的地球公轉速度的,所以它能夠飛離太陽系。進入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