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3nm半導體工藝又刷屏了 先別沸騰了:量產還需多年

2021-01-09 驅動之家

今天有多家媒體報導了中國科研人員實現了3nm半導體工藝的突破性進展,香港《南華早報》稱中科院微電子所團隊的殷華湘等人研究出了3nm電晶體,相當於人類DNA鏈條寬度,這種電晶體解決了玻爾茲曼熱力學的限制。

在中國半導體晶片正在被美國卡脖子的今天,國內科研人員實現3nm電晶體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南華早報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該技術的意義——過去我們只能看著別人競賽,現在可以參與這場競賽了。

不過這個技術具體如何呢?找了下,南華早報的新聞源是中科院微電子所的通告,官方介紹的內容如下:

現有矽基電晶體受玻爾茲曼熱力學限制,室溫下亞閾值擺幅SS≥60mV/dec,阻礙了工作電壓的繼續降低。當集成電路技術進入5納米及以下節點,隨著集成度的持續增加,在維持器件性能的同時面臨功耗急劇增加的嚴重挑戰。

先導中心殷華湘研究員的團隊在主流後HKMG FinFET集成工藝的基礎上,通過材料工藝優化和多柵器件電容匹配設計,結合高質量低界面態的3納米鉿鋯金屬氧化物薄膜,研製成功性能優異的NC-FinFET器件,實現了SS和閾值電壓回滯分別為34.5mV/dec和9mV的500納米柵長NC-FinFET器件,以及SS和閾值電壓回滯分別為53mV/dec和40mV的20納米柵長NC-FinFET器件。

其中,500納米柵長NC-FinFET器件的驅動電流比常規HfO2基FinFET器件(非NC-FinFET)提升了260%且電流開關比(Ion/Ioff)大於1x106,標誌著微電子所在新型NC-FinFET器件的研製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上述最新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微電子器件領域的頂級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上(DOI: 10.1109/LED.2019.2891364),並迅速受到國際多家研發機構的高度關注。

該項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的創新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2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圖1 (a)負電容FinFET基本結構;(b-c)三維器件溝道結構與鐵電HZO膜層結構;(d-e)器件I-V與SS特性;(f)最新器件性能國際綜合對比(SS與回滯電壓越小越好)

官方通報裡用詞要嚴謹的多,提到的3nm實際上說的是3nm氧化物薄膜的厚度,沒有確定說是3nm工藝,不過這個技術也確實是用於5nm節點之後的工藝中。

不過這個所謂的負電容技術還是學術研究,南華報導中提到了殷華湘表示該技術具備應用實力,但是殷華湘也提到了這個技術距離商業化應用還有數年時間,團隊還在致力於解決材料及質量控制等問題。

簡單來說,這次的國產突破3nm工藝報導依然是一項重要的學術進展,但在半導體工藝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除非能很快量產並且具備更好的性能或者更低的成本,否則這些工藝很難取代現在的半導體技術。

相關焦點

  • 三星剛披露3nm量產,臺積電霸氣官宣1nm進程
    5nm工藝晶片已經量產,3nm工藝也實現了突破,如今全球頂尖專家正在商討3nm及以下製程的細節。據報導,關於1nm光刻機已經擁有了最新的進展。不久前舉辦的ITF論壇,針對1nm製程,專家給出了清晰的路徑規劃。
  • 臺積電3nm晶片將於2022年量產:蘋果A16或首發
    【天極網手機頻道】 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在工藝上一直領先競爭對手,現在臺積電在3nm和2nm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據媒體報導,臺積電將於2022下半年開始量產3nm晶片,月產量預計5.5萬片,2023年推高至10.5萬片/月。
  • 傳麒麟9010正在研發 將採用3nm工藝
    傳麒麟9010正在研發 將採用3nm工藝 驅動中國 發表於 2021-01-06 16:07:56 國產特斯拉Model Y降價超16萬 據報導,今年元的當天,特斯拉國產Model Y正式公布售價
  • 臺積電3nm工藝遭遇挑戰,仍有足夠時間在2022年開始量產
    打開APP 臺積電3nm工藝遭遇挑戰,仍有足夠時間在2022年開始量產 TechWeb.com.cn 發表於 2021-01-05 11:08:30
  • 三星發布3納米路線圖,半導體工藝物理極限將至?
    如果將3nm工藝和新近量產的7nmFinFET相比,晶片面積能減少45%左右,同時減少耗電量50%,並將性能提高35%。當天的活動中,三星電子將3nm工程設計套件發送給半導體設計企業,並共享人工智慧、5G移動通信、無人駕駛、物聯網等創新應用的核心半導體技術。
  • 電晶體密度提升70% 臺積電3nm工廠竣工:2022年量產
    來源:快科技在率先量產7nm、5nm工藝之後,臺積電的3nm工藝越來越近了,11月25日臺積電在臺南科學工業園舉行了竣工儀式,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成。不過廠房竣工還只是3nm量產的第一步,後續還有更重要的過程——設備安裝、調試以及試產、爬坡,半導體工藝生產涉及上千道工序,所需的設備複雜,安裝調試差不多還要一年時間。根據臺積電的說法,3nm工藝會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小量試產,2022年才會規模量產,不出意外的話,蘋果的A16處理器會是3nm首發。
  • 三星稱2022年量產3nm,十年超越臺積電,臺積電回復2nm獲重大突破
    作為大巨頭,臺積電拿下了全球52%的晶片代工訂單,佔領全球市場份額超過一半,遠超第二名三星,此外,臺積電的成功源於先進工藝的領先,首批上市的麒麟9000、A14、M1等都基於臺積電5nm工藝製造,早已經滿負荷量產。俗話說,「老大吃肉,老二喝湯。」作為老二的三星明顯不滿足於現狀,立下了要超越臺積電的目標。
  • 3nm晶片極限挑戰,三星百億美元出手到底要幹啥?
    三星近來在半導體上動作頻頻。先是爆出以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作為交換條件,願意與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合作生產晶片;之後有業內人士爆料,三星電子將調整晶片工藝路線,或將直接取消4nm生產工藝,從5nm直接「大躍進」至3nm,而4nm原定於2021年實現量產。
  • 三星即將宣布3nm以下工藝路線圖 挑戰矽基半導體極限
    在半導體晶圓代工市場上,臺積電TSMC是全球一哥,一家就佔據了全球50%以上的份額,而且率先量產7nm等先進工藝,官方表示該工藝領先友商一年時間,明年就會量產5nm工藝。在臺積電之外,三星也在加大先進工藝的追趕,目前的路線圖已經到了3nm工藝節點,下周三星就會宣布3nm以下的工藝路線圖,緊逼臺積電,而且會一步步挑戰摩爾定律極限。
  • Intel首次自曝3nm工藝
    這幾年,Intel新工藝的前進步伐明顯慢了下來,三星、臺積電則是一路狂飆,而且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節點命名相當隨意,16nm優化一下就叫12nm,甚至10/9/8/7/6/5nm一口氣都推上去。
  • 全球衝刺3nm晶片:最燒錢的技術戰,100億美元起
    據外媒報導,三星與谷歌正合作開發採用三星5nm LPE工藝的定製Exynos晶片組,將搭載於谷歌的Pixel智慧型手機、Chrome OS設備甚至數據中心伺服器中。3nm方面,臺積電3nm製程預計2021年開始試生產,並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三星原計劃2021年大規模量產3nm工藝,但受當前疫情影響,不確定量產時間是否會推遲。
  • 臺積電3nm晶片將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 月產5.5萬片
    【手機中國新聞】據媒體報導,臺積電3nm晶片將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月產量為5.5萬片,在2023年,將達到10.5萬片。手機中國了解到,臺積電此前已在研發3nm、4nm製程工藝。
  • 復旦專家搞定GAA電晶體,3nm晶片關鍵技術
    【1月5日訊】導語,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華為、中興事件發生以後,也讓大家再次注意到晶片、作業系統這兩大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晶片製造領域,我國一直都處於落後局面,雖然我國在晶片設計、晶片封測都可以達到目前頂尖的5nm工藝水準,但唯獨晶片製造依舊還停留在14nm工藝水準,如果要在「純國產化」的狀態下,則只能夠實現28nm製程工藝
  • 臺積電宣布衝刺1nm工藝後,中科院就迎來兩大技術突破
    ,並且成功量產。但是5nm並不是終點,而是對高端工藝探索的起點。在臺積電的計劃中,明年就能發布有關3nm的產品,並且在2022年嘗試量產3nm,到2023年就能正式大規模量產。這是臺積電對未來技術發展的一項完整規劃,但其實不只是3nm,包括2nm也計劃在2024年實現突破。2nm是怎樣的層次,可能是目前無法窺探的。
  • 全球晶片攻堅戰:3nm臺積電(TSM.US)後年量產,2nm進展順利,1nm遙遙...
    要聞 全球晶片攻堅戰:3nm臺積電(TSM.US)後年量產,2nm進展順利,1nm遙遙無期 2020年4月18日 14:30:19
  • 北方華創:第三代半導體重要設備供應商,國產替代領軍企業
    半導體設備、電子元器件雙線並行前文已經說過,半導體國產替代勢在必行,近年來,中興通訊(000063)、華為海思、中芯國際(688981)等一系列事件,凸顯半導體設備重要戰略地位,下遊客戶國產設備採購意願強烈,積極配合產品驗證導入。
  • 你手機晶片是幾納米工藝?三星已經瞄準3nm,臺積電也開始準備
    三星瞄準3nm晶片臺積電開始準備 大家好,這裡是氦浪科技,廢話不多說,想必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手機行業是發展的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在像素,和晶片上,去年還是兩三千萬的像素,幾個月的時間跳到了1億像素,而且還逐漸成熟了起來,晶片也從10nm,7nm,5nm技術不斷的進步
  • 臺積電三星3nm研發遭遇挑戰 但外媒稱仍有足夠時間在2022年開始量產
    【TechWeb】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此前的報導中,英文媒體援引產業鏈方面的消息報導稱,臺積電和三星的3nm工藝研發均遭遇關鍵瓶頸,研發進度也不得不推遲。
  • 1nm工藝CPU還有多遠?臺積電即將挑戰極限:進軍1nm工藝
    我們現在使用的半導體大部分是矽基電路,問世已經60年了,多年來都是按照摩爾定律2年一次微縮的規律發展,但它終究是有極限的。臺積電在突破5nm、3nm及未來的2nm之後,下一步就要進軍1nm工藝了。根據臺積電的規劃,今年會量產5nm工藝,2022年則會量產3nm工藝,2nm工藝已經在研發中了,預計會在2024年問世。2nm之後呢?臺積電在日前的股東大會上也表態,正在研究2nm以下的工藝,正在一步步逼近1nm工藝。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半導體設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其投資總額佔半導體產線總投資的75%,是典型的高壟斷、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行業。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需求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1%,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需求市場。全球半導體設備前五大生產廠商佔據著全部市場65%的份額,而國產半導體設備僅佔據1-2%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進口的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