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辯是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從教師資格統考面試答辯環節脫穎而出,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證考試指導老師指出,不妨從禮儀、靈活應變、實事求是、邏輯思維等6個原則上去把握。
著裝得體的原則
面試禮儀很重要,得體的著裝、優雅的談吐,不僅能給面試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具體如何注意?
中公教育廣東分校教研室主任何梓君認為,面試環節,考生一定要守時,無論有什麼理由,遲到都會被視為缺乏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的表現。應試者要提前到達考場,以利用考前的時間調節自己緊張的情緒,迅速適應考場環境。
其次,著正裝,教師資格面試是很正式、嚴肅的,務必穿正裝出席,寧可保守一點也別標新立異。男士最好穿深色西服,打領帶;女士選擇相對多一些,但要以整潔美觀、穩重大方為原則,服飾色彩、款式、大小應與年齡、氣質、膚色、狀態和教師職業相協調,還要與所教授的學科、學生年齡相吻合,這樣的著裝會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比如英語、數學以及科學等學科的老師可以穿什麼樣的衣服?一般像英語老師比較適合穿連衣裙,顏色以淺色係為主,淡黃色、淡粉色、淡藍色能夠展現出精神面貌。像數學老師一般會穿襯衣和闊腿的褲子,但是擺幅不要太大,看起來會比較輕鬆一些。體育老師一般是運動著裝,例如白色Polo衣服搭配黑色褲子,或者藍色上衣搭配黑色褲子,看起來都會比較有朝氣,但是要注意不要一身都是黑色。
面試中要杜絕晃腿、吐舌、轉筆、伸指等不雅的小動作,這些動作容易給考官留下此應試者不成熟、不穩重、不自信等印象,自然會認為這樣的人不適合做教師。面試中語調要平衡,語速要平緩,儘量避免中英文夾雜,儘量少用助詞,例如「啦」「嘍」「呢」等,不要給評委留下用語不清、冗長、不認真及缺乏自信的感覺。
沉著冷靜、隨機應變的原則
面試考官比較看重應試者隨著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應付的應變能力,對此應試者要有充分的準備。何梓君建議,當進入面試考場之後,如遇考官們都不發問,而是面帶微笑地看著你,使你不知所措,心裡緊張,考生可「主動出擊」,以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比如可以先作自我介紹,甚至可以向考官們提出一些問題,以顯得自己是位頭腦靈活、反應敏捷、能夠隨機應變的人。一般情況下,考官都是根據考生的問候語開始,再進行提問和相對應的一些引導語的,例如,「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幾號考生,非常榮幸參加此次的面試,請考官指示。」
面試中,如何根據問題來進行有條理的回答?一般來說,在面試過程中當考官提出問題以後,應試者應稍作思考,不必急於回答。即便是所提問題與你事前準備的題目相似,也不要立即答題,因為那樣給考官的感覺可能是你不是在用腦答題,而是在背事先準備好的答案。如果是以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題目,則更要冷靜思考。磨刀不誤砍柴工,匆忙答題可能導致文不對路、東拉西扯或是沒有條理、眉毛鬍子一把抓。經過思考,理清思路後抓住要點、層次分明地答題,會給考官留下較好的印象。
實事求是的原則
何梓君提醒,考生在應試時,還要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指在回答考官提問時,要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誇大,不縮小,正確應對考官的發問。
比如,當考官問及考生家庭情況時,考生應如實簡單相告。如果問及你在大學本科或研究生階段都學過多少門課程時,你如記得清楚,就如實報告,如記不準,就說個大概,切不可隨意編出個數字來。當問及考生優點與缺點時,要簡明扼要地敘述,切不可談得過多、過高。在面試中涉及專業知識時,更要實事求是地回答。如果考生對考官所提的問題回答不出來,就坦率地承認「不知道」並表示歉意,因為一個人的知識面總是有限的。回答「不知道」之後,還要表明「對於這方面的知識還不夠全面,以後會進行提升學習」,如此,表明考生謙虛好學的態度,同時做事有規劃的特點。
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原則
邏輯思維能力是面試測試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這種能力的高低能通過應試者的答辯顯示出來,條理清晰、前後一致是這種能力的具體表現。要注意考官不是看答什麼而是看怎麼答,這就要求應試者在聽到面試題後,首先要思維有邏輯性,然後便是陳述要有邏輯性,這種邏輯性要求應試者的回答層次清晰,條理分明,前後銜接緊密,表述前後呼應。依此作答才能徵服考官。
例如,考官問一些關於教學上的問題,作為教師,你怎麼看?對於這些分析類型的題目,要分成三步走,第一步,說清楚觀點,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贊同還是反對,正確還是錯誤。第二步,要說清楚這個事情產生的原因和這件事情導致的後果,從這兩個角度來進行。第三步,談一下針對這件事,可以相對應地提出一些建議,從學校、教師、家長、社會層面來進行。
緊扣題目的原則
面試中,還有一個原則是回答的內容一定要緊扣主題。何梓君認為,答辯必須根據試題的要求答辯,需要怎麼回答,就怎麼回答,不能答非所問,也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試題和問題的內容或範圍。例如,有些組織類題目明明問「作為一名教師,對這次活動你是如何計劃的」,很多應試者不假思索地開始按答題套路分成事前計劃、事中實施、事後總結來答題,而忽視了題目的問法,結果適得其反,給考官留下此應試者只會生搬硬套,不能夠變通,遇到問題不能隨機應變的印象,自然也就得不到。
首先,在看題的時候,要明確題目想問的是你如何操作,還是想讓你針對出臺的規劃給出建議,這是兩個不一樣的維度,第一個問題,如果讓你規劃,那強調的是你要怎樣來進行安排,第一步是什麼,第二步是什麼,第三步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更多強調你針對這個規劃,給出一些假設並且要給出解決的方案。因此一定要緊扣題目來作答,以問題為中心,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創新,才能有所突破。
有理有據、言近旨遠的原則
面試答辯本身就有理論測試的特性,因此,應試者回答問題應該有一定的理論高度。比方說,回答問題要有理有據,引經據典,言近旨遠,或是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或是國家教育法律法規,或是新課程理念,或是教育名人名言等,這些都需一定的理論功底,應試者平時應注重這方面的積累。
文字/覃鳳春
攝影/無 攝像/無
編輯/趙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