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的淮陽古城,又名宛丘、陳,為三朝古都,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盛的文化成果。特別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事,引人入勝。
在中國歷史上,伏羲是文獻記載裡最早的帝王,被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作為他曾經的定都之地,淮陽古城也是中國古老的城市之一。
相傳,伏羲根據天地萬物變化,悟出陰陽之道,創立八卦。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發明漁網,掌握了農作規律,並把漁業和耕種的技術教授給族人。但那個時候,人們雜處群君,無名無姓,更沒有規章制度,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伏羲根據各個部落的不同特徵,如所養的動物、植物、居所或者官職等,給人們確定代號,這就是姓氏的來源。
當時,伏羲認為風的威力最大,能飛沙走石,無堅不摧,便自姓為風。後來,他又制定了嫁娶制度。從此,人類社會有了最基本的禮儀。在伏羲的治理下,宛丘城的百姓安居樂業,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天,伏羲在城外林間看見兩隻巨大的鳳凰,棲息在梧桐樹上,他走過去,用手輕叩樹幹,樹幹發出清越的聲音。這個聲音讓伏羲得到了啟發,鳳凰是能通天應地的神鳥,這棵梧桐樹一定不是普通的樹木。於是,伏羲命人把樹砍成三段,取中段浸泡72個晝夜後,制出了歷史上的第一把古琴。
完工之日,他召集眾人,當悠揚的曲聲響起,人們都為之觸動,人間也從此有了音樂。後來,伏羲又定「宮商角徵羽」五音,大弦為君,緩而幽隱;小弦為臣,清廉方正而不錯亂。五音之中,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音醇和,而天下太平。調皮一下,寫此段時,心裡禁不住地慚愧,咱是樂盲,樂盲到了什麼程度?中學時我們班級集體大合唱,我自知樂盲都不太敢出聲,但還是被慧眼如炬的音樂老師,把怯怯躲在大部隊角落裡的我揪了出來,剝奪了大合唱的資格。從此,我的生涯中與大合唱再無交集。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時光中,琴始終作為君子之器,象徵著崇高的品德。「樂教」也同「禮教」一起,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化人們修身養性,各司其職,和諧有序。而伏羲創立的陰陽學說,也成為了中國哲學的根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伏羲最偉大之處就是始畫八卦。但他始畫八卦,這裡面的精神層面和哲學層面的東西,一定要有它的經濟基礎,由形而下到形而上,所以對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根脈很好地傳承下來。
中國人把伏羲奉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春秋時期,人們為了紀念他,在城中建起了一座太昊伏羲陵。陵園分外城、內城和紫禁城,佔地面積就有875畝。歷代帝王的御祭活動達52次。
在陵園裡有一處蓍草園。相傳伏羲當年常常利用這些蓍草,擺八卦、辨陰陽,因此,蓍草也被後人視作神聖之物。
淮陽這一帶以及所有來朝拜伏羲的,都對這種草懷有敬畏之心。歷代皇帝譴官祭祀的時候,回京復命時也要帶上這種草,它是非常神聖的一種草。據說,淮陽人都會很自覺地去保護它,沒有人會隨意採摘它。淮陽人世世代代守護著蓍草,傳承著古老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