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日之際,讓人想到了上個月訪問的,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世紀古城菲斯,它不僅是摩洛哥的宗教聖地與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
千年不變的麥地那
從幾千條街道構築成的狹窄街巷中穿出來,還是有一些小廣場的,可以供老舊小巧的汽車停放。這個古城據說至今有1200多年歷史了,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古老的黃土牆建築依山而建,城市起伏呈波瀾狀,也造就了古城命運的起起伏伏。
進入古城一般要穿過巴卜布傑羅德城門,城門的一面貼有伊斯蘭幾何圖案鈷藍色瓷磚,另一面貼有伊斯蘭綠瓷磚。很早以前菲斯就因盛產這種以藍色為主色調的馬賽克而聞名於世,而菲斯也成了這種「藍色」的專有名詞。從這個門框裡,可以構成一幅老城的素描圖。
雖幾經盛衰,菲斯古城仍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蹟,地導介紹說:老城有許多美麗的宮殿和700多個大小清真寺,卡拉維因大學被喻為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卡拉維因清真寺在哈桑二世清真寺建成前,為北非最大的清真寺,整座建築由270根廊柱支撐,用大理石、石灰、石膏、雞蛋清等為原料建造而成,精緻而華麗。由於當時摩洛哥不產大理石,因而是用1噸糖換1噸大理石,由義大利進口運抵菲斯的。
而穿行在縱橫交錯古老街巷,到處都是傳統的手工業:銅盤,地毯,染坊,馬賽克工藝品。下午參觀的這個薩烏哈製革廠是菲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製革廠,自11世紀以來這個工作地址從未發生變化,就像他們的中世紀祖先一樣,完全用手工完成他們的製作,不使用任何現代機器。
銅器加工,在菲斯叫做大馬士革工藝,是在銅器上鑲嵌金銀線的工藝,地導說現在在摩洛哥只有菲斯才能找到這種工藝。
走著走著,就被菜市場包圍,這裡商業行業沒有明顯的區分,店鋪攤位就在沿街家門口,一個駱駝頭高高掛起,駱駝這麼大,不知一頭駱駝肉要賣多久,駱駝皮估計是運到皮革加工廠去了。
而小巷裡繁雜的色彩會讓你莫名的興奮,精緻的毛毯、濃鬱的油畫、彩色的頭紗、昏黃的燈光、琳琅滿目的陶器及手工藝製品,在方格子頂棚的同一個空間裡交織、碰撞、融合。走進這個導航都失靈的古城,就像走進了《一千零一夜》的童話迷宮之中。
菲斯人喜歡在高處搭建通透的咖啡館,閒暇休息的人們可以坐在古城之上的高處,品著加糖的咖啡,細數一處處古老的碉樓,或許在他們的記憶裡,每一棟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千年不變的法律變了
每一天的下午,都有許多菲斯人登上後山,在斑駁的廢墟上,靜靜地坐看古城的日落黃昏,千年菲斯,永遠是他們心中的那個麥地那。公元8世紀晚期,當時摩洛哥伊德裡斯王朝的創始人伊德裡斯一世認為,首都華力裡的規模不夠大,選定了菲斯作為新首都。
前一天到菲斯時也正好趕上日落,直接登上古城的後山,10多公裡長的古城牆基本完好,金色的光影從密密麻麻的中世紀建築掠過,最後在高聳的清真寺收去。在漫長的歲月裡,阿拉伯文化和非洲的傳統文化在這裡相互交融,成為了菲斯的文化多樣性。
七十年代,一位傳奇式的女孩薩爾瑪·貝娜妮出生於古城非斯,父親是小學教師,母親在她3歲就去世了,在外婆家長大,從小就沒了媽媽的女孩養成了自己拿主意的獨立個性,良好的家教也使她成為一個人見人愛、聰明美麗的女孩。初中畢業後她進入哈桑二世國王中學,然後又考進了摩洛哥的一所著名學府學習計算機工程。就是在大學時,與當時還是王儲身份的穆罕默德在一次聚會上相遇了。大學畢業後薩爾瑪·貝娜妮在摩洛哥最大的私營企業「北非投資集團」當了一名信息系統工程師。
當時摩洛哥還是一個一夫多妻制的國家,女性地位一直非常低,女性一旦結婚後,就要安守本分的相夫教子,就連國家的第一夫人都不能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但是,薩爾瑪·貝娜妮要求穆罕默德承諾一生一世只娶她一人才答應嫁給他。穆罕默德在登基後,頂住保守派的壓力,修改了國家法律,廢除了一夫多妻制。
兩人先在拉巴特的王宮裡舉行了王室內部小範圍的婚禮後,國王下令舉行為期3天的新婚慶典。從全國各個地區、各個階層被精選出來300對新婚夫婦,在薩爾瑪·貝娜妮的出生地,菲斯古城的這個新王宮與國王舉行「集體婚禮」。國王表示,他的婚禮既要恪守傳統,又要融入「現代觀念」,特別是要藉此提高婦女地位。
菲斯華燈初上,紅綠國旗展開,紅色來自摩洛哥古國早期國旗的顏色,綠色是穆罕默德後代所喜歡的,只用於宗教或是政府部門的屋頂,藍色代表神聖與純潔。因為一個姑娘,一段純潔愛情,摩洛哥陳舊的法律被廢除了,摩洛哥的婦女獲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