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時空下狹義相對論公式的簡單推導

2021-02-25 左言左語

一、三維空間和四維時空

在三維空間中,最大的特點是兩個點的距離不隨坐標系的變換也而變化。你無論是平移還是旋轉,兩個點的距離r始終是一個定值。如果設一個坐標為原點,則r=(x2+y2+z2)1/2是一個定值,S=x2+y2+z2為一個定值。

但是在四維時空下,x2+y2+z2不再是一個定值,加入時間這個坐標後,S= x2+y2+z2-(ct)2才是一個定值,亦可以表示為S=r2-(ct)2為一個定值,或者S= x2+y2+z2+(ict)2。其中i是虛數,i2=-1。

這樣,在四維時空中根據S是一個定值,很容易推導出v=dr/dt=c,或者vx=dx/dt=c(假設沿x方向運動)。

也就是說,在四維時空中,沒有靜止質量的玻色子,在不與任何其它物質產生相互作用的真空中,其速度為c是一個天然屬性,是由四維時空的自身性質決定的。

這樣,原來三維空間中的三個相互垂直的坐標系x軸、y軸和z軸在四維的時空坐標中,則由x軸、y軸、z軸和ict軸(簡寫為w軸)代替。任何一點在時空中的坐標位置,都可以有x,y,z和ict(w)四個坐標來表示。

為了表示直觀,我們捨去y軸和z軸,僅展示出x軸和w軸,並順手推導出看似神奇的狹義相對論坐標轉換公式。

二、狹義相對論公式的推導

如圖所示,如果假設我們自身為原點,且靜止不動,則我們自身在時空坐標中的狀態是什麼?是一條沿w坐標軸向上的直線,x坐標值始終為0,而時間t在流逝,ict值在不斷增加。

此時,如果有一個物體相對於我們沿著x軸正向以速度v運動,那麼它在時空坐標中的狀態是什麼呢?是一條斜直線,如圖所示,如果其x坐標表示為vt,則其w坐標為ict,其與w坐標軸的夾角θ。很容易得出tanθ=iv/c,並可以順手推出sinθ=,cosθ=

如果現在我們以該運動物體為參照系,意味著什麼?就意味著該物體的運動狀態變成了新的w軸,我們設為w『。此時我們就有了一個新的坐標系w』、x』。

那如果原來的坐標系中有一點S(x,ict),其在新的坐標系中的,其坐標值(x』,ict』)是什麼呢?

根於w』軸相對於w軸的位置可以看出,坐標軸繞原點順時針旋轉了θ角,也就相當於坐標相對於原點逆時針旋轉了θ。根據坐標變化公式,x』=xcosθ-wsinθ,w』=xsinθ+wcosθ,將sinθ和cosθ的值帶入,即可得

這恰好就是狹義相對論的坐標轉換公式。

如果仔細看完這個推導過程,就可以看出其實這個推導非常簡單,是四維時空坐標系下一個順手完成的事情。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時間軸的坐標是一個虛坐標,處理的時候要小心一點。

狹義相對論的時空坐標轉換公式不神奇,真正有意思的是對四維時空的理解,這才是更有價值和意義,也更有趣的事情,對於我們理解量子力學中費米子和玻色子的運動屬性,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怎樣理解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簡析
    狹義相對論主要是解決麥可遜-莫雷實驗中得到的光速各向不變的結果裡的速度疊加矛盾的。這就完美解釋了邁克耳遜-莫雷實驗中為什麼光速會各向不變——在四維的絕對時空裡分成兩個坐標分量,在空間坐標裡位移越大在時間坐標裡位移越小,這樣也就得出了當速度越快(空間位移越大),時間就會越慢(時間位移越小),當這種位移變化通過洛倫茲變換應用到相對時間和相對空間,由於時間膨脹和空間收縮同步變化,而速度就是空間長度與時間長度的比值(m/s),因此光速就可以在任意方向(意味著任意速度)上始終保持不變。
  • 神奇的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公式推導
    相對論的產生歷程愛因斯坦思考了十年之久才創立狹義相對論,中間的思考過程非常複雜又極其精彩。
  • 狹義相對論的困難,驚心動魄的十年
    1905年,愛因斯坦發展出了狹義相對論,把空間和時間聯繫在一起。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在這之中起了重要作用。相對性原理告訴我們,一切慣性系都是平權的,並不存在一個特殊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光速不變原理還告訴我們,光在任何慣性系當中的速度都是一樣的。愛因斯坦通過這兩個原理,獨自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比狹義相對論更完善?原因就在這裡!
    愛因斯坦有兩大著名的相對論,一個是狹義相對論,另一個則是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提出早於廣義,並且狹義相對論的範圍並沒有廣義那麼大,而且不涉及引力。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不久大約10年,廣義相對論便誕生了。
  • 狹義相對論與質能公式
    而在狹義相對論中,時間和空間是時空的不同分量, (t,x) ,一切的矢量都要推廣到閔氏空間,而根據上述的倆定理,我們也可以初步推測,動量和能量也可以組成閔氏矢量 (E,p) 。同時,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我們也認為是一個一般的定理,因此在狹義相對論下也成立。但是此時的動量和動能的形式就得發生變化了。經典的動量寫作:
  • 狹義相對論之洛倫茲速度變換
    >圖1在狹義相對論基礎洛倫茲變換中我們得出圖1的洛倫茲正變換從S慣性參考系變換到S'係為:x=Y(x'+vt』)y=y'z=z't1=Y(t』1+xv/c)圖的洛倫茲逆變換從S'慣性參考系變換到S係為:x'=Y(x-vt)y'=yz'=zt』1=Y(t1-xv/c)其中Y為洛倫茲變換因Y=1/√(1-v/c)狹義相對論速度變換
  • 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與狹義相對論自相矛盾嗎?
    質能方程與狹義相對論並不矛盾,因為質能方程的基礎就是狹義相對論,或者說我們可以從狹義相對論出發推導出質能方程,既然如此,又何談自相矛盾一說呢?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原理是: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由此可以推導出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洛倫茲變換,而有了這個變換之後,狹義相對論的一切推論就有了基礎,比如著名的時間膨脹、量尺縮短、質量增加等等其中題目說的質能方程也是它的推論,最早是發表於《物體的慣性取決於它的能量含量?》一文,時間是1905年9月。
  • 狹義相對論中,那些令我們匪夷所思的時空觀
    先來看一下這張圖,這是洛倫茲變換的四維時空坐標系。S』系和S系是兩個不同的慣性系,各坐標分別是以三維空間和時間為坐標。可以說,洛倫茲變換是狹義相對論時空觀的集中體現。我們先設定兩個事件,事件一和事件二。如果兩個事件在S系中同時同地發生,那麼由此圖我們可以看出,在S』中也是同時發生的。
  • 洛倫茲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為什麼卻沒發展出相對論?
    相信很多人剛開始學習狹義相對論的時候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愛因斯坦從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出發,根據同時性的定義推出的公式為什麼要叫做「洛倫茲變換」呢?事實上,在1989年,洛倫茲在他關於物質結構理論的「電子論」就已經推出了洛倫茲變換的數學形式,比愛因斯坦早了10多年。
  • 科普: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導出
    而愛因斯坦場方程則是廣義相對論的最凝練的核心數學表達式,愛因斯坦場方程對很對人來說是非常神聖和神秘的。今天,我們準備寫一篇簡單的科普文章介紹一下愛因斯坦場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或許要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愛因斯坦場方程的推導並不是從數學或者物理上通過數學定律或者物理定理嚴格推導出來的,而是通過對物理的深層次的認知,加上對數學的精通,猜測出來,是的,是一個美妙的物理直覺性的猜測結果!
  • 四維時空:時間與空間的不變性,以及光速不變原理
    主題目錄如下:四維時空光速不變原理從不同角度看光速不變四維時空在狹義相對論中,宇宙模型是一個四維時空,即:三維空間加上一個一維時間。愛因斯坦認為,是可以的,並且在四維時空裡,合速度的上限,就是光速——這就是光速在四維時空裡的不變性。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到底什麼意思?如何通俗地理解?
    通俗的語言來講,狹義相對論就是建立在兩個基本前提下推導出來的理論,這兩個前提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和等效性原理,其中光速不變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講的是光速與光源以及光源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它是一個常數,在任何運動狀態和參照系下都是光速!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可是,麥克斯韋方程得出的光速是一個固定值,似乎暗示著光速無論在什麼慣性坐標系下都是一樣的。要知道,我們在使用牛頓力學時,是需要先選定參考坐標的。因此,科學家就在思考,是不是存在一個奇怪的坐標系,讓光速一直保持一個速度,它們管這個叫做以太。於是,一群科學家就拼了命地去找「以太」,然後他們接二連三地失敗了。後來,26歲的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 如何理解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科普文汗牛充棟,但反相的奇文也不缺,為何會這樣?狹義相對論是一個刷三觀的好例子,因為相對論顛覆了人們粗淺的自以為是的經驗常識,人們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通常會自然而然產生絕對時空觀,絕對時空觀認為時間與空間的度量與慣性參照系的運動狀態無關,同一物體在不同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到的運動學量(如坐標、速度)可通過伽利略變換而互相聯繫。
  • 通俗講解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數學公式,上過初中就能看懂!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時空觀,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相互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觀察者都有自己的時間測度!
  • 光速飛船可以使時間靜止或變慢——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
    當飛船高速飛行時如果一艘飛船接近光速,地面上的人可以觀察到飛船內的時鐘,會走得比地面上的慢,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鐘慢效應。(假設地面上的人有千裡眼,能觀察到飛船內的時鐘)假設地面和飛船各有一個拿著計時器。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提起愛因斯坦,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關於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包含了兩個基本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所謂狹義相對性原理就是說所有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都是有效的;光速不變原理就是說光總是以一個確定的速度傳播,傳播速度的大小與光源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在經典力學中,物體的運動速度跟觀察者所處的慣性參考系統有關,而光速不變原理卻與之不相容。有了這兩條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狹義相對論。
  • 相對論講了什麼?相對論為什麼不能被推翻?
    相對論學說,可以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被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一些,據說即使沒有愛因斯坦的存在,再過二三十年,狹義相對論也會出現。但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將不會在幾個世紀內出現。也就是說,僅憑愛因斯坦一個人,他就提前把原本幾個世紀以後才有的科學理論帶到了人間。可見愛因斯坦的天才程度。
  • 相對論中:時間在狹義和廣義的概念下有什麼不同?
    下面是我們經常會在科普文章看到的一個公式:這是狹義相對論的結論,物體速度越快,時間過的越慢。其實難懂是因為大家只針對相對論的結論去思考。如果大家能看看狹義相對論的原理還有一些推導過程,會發現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一切都結論都是那麼水到渠成。
  • 它如何統一時空並極大簡化了狹義相對論?(上)
    從這兩個假設出發我們可以很自然的推導出狹義相對論裡各種奇奇怪怪的結論,這裡我們先來審查一下這兩個假設。這個證明過程其實也非常簡單,這不就是同一個事件看它在不同的慣性系裡是否滿足某個式子麼?同一個事件在不同慣性系下變換關係,在相對論裡這不就是洛倫茲變換的內容麼?所以,你直接用洛倫茲變換去套一下Δs和Δs』,你很簡單就能發現它們是相等的,這裡我就不做具體計算了,當作課後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