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和也公司參與研究的穩態磁場科研論文成功發表!

2021-01-09 科技創新領域

2019年10月7日,國際知名自然出版社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雜誌在線發表了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市植物分子科學重點實驗室黃繼榮教授團隊的科研合作成果「Static magnetic field regulates Arabidopsis root growth via auxin signaling」,揭示了高等植物響應穩態磁場的機制。

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鐵,在地表產生0.25~0.65高斯的地磁場。現有的研究表明許多生命具有感知並利用地磁場的能力。生物感知磁信號並將信號轉化為一系列生理生化響應的機制是當今生命科學研究中的前沿熱點科學問題。

迄今,科學家們提出了兩個假說:即基於磁鐵顆粒的磁感應假說和基於光化學依賴的自由基對磁感應假說。根據磁鐵顆粒假說,磁感應細胞能夠產生納米級的呈線性排列的磁小體(磁性顆粒),在運動中感知磁場方向;自由基對假說模型中,認為藍光受體隱花色素蛋白(CRY)是磁受體蛋白的候選者,隱花色素在藍光誘導下能產生兩個電子自旋方向相反或平行的單重態和三重態自由基對,而自由基對具有磁敏感性,在磁場作用下單重態與三重態的比例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過程。

本項目以模式植物擬南芥為材料研究了靜磁場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旨在揭示生物體應答磁場信號的分子機制。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6000高斯的磁場處理(除了植物主根的生長方向與磁場方向相反外,即圖中標記的N180)能顯著促進擬南芥主根的生長,但對葉片與下胚軸的生長影響不明顯。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磁場促進根生長是由細胞數目增多引起的。分子生物學實驗結果表明磁場能促進生長素在根尖細胞中的轉運,提高根尖細胞中的生長素含量,使分生組織中的細胞分裂加快。這一研究結果得到了遺傳學證據的支持,即敲除參與根尖細胞中生長素轉運的關鍵基因PIN3和AUX1的表達就會導致磁場的生物學效應消失。同時,我們利用高通量的轉錄組等手段研究了磁場對全基因組的表達影響。意外地發現SMF能抑制根細胞中大量的與葉綠體發育相關基因的表達,這也在一定程度了體現了根細胞中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濃度比例的改變。最後,我們還發現了藍光受體CRY參與靜磁場促進植物主根生長的過程。總體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確立了靜磁場在植物中的生物學效應,為今後解析靜磁場作用的分子機理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金越講師、郭葦碩士和胡緒鵬博士,通信作者為黃繼榮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石鐵流教授、中國科技大學馬世嵩教授以及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方志財董事長等參與了合作研究。項目獲得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資助。

相關焦點

  •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與強磁場科學中心
    1982年,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將第三研究室的學科方向由聚變裝置的磁體設計和研製轉向強磁場實驗室高場磁體的設計和研製。高秉鈞研究員建成了20T的穩態混合磁體,後來他應邀到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工作,與當時的實驗室主任Hans一起提出了新的Bitter磁體方案,獲得了世界上最高的45T穩態混合磁體。
  • 【前沿進展】植物所科研人員在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
    胚後發育過程中,形成於胚胎期的幹細胞通過其穩態調控機制保證植物擁有不斷形成新組織和器官的能力。因此,對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調控機制的解析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研究方向。近日,中科院植物所劉春明課題組解析了DEAD-boxRNA解旋酶調控miRNA生物合成、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
  • 中國科研團隊預研建世界最高強度穩態強磁場裝置
    吳蘭 攝 中新網合肥7月18日電(劉鴻鶴)坐落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承擔了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已建成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和正在建設中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7月17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目前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取得眾多國際領先成果。
  •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第二高磁場強度的穩態磁體裝置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第二高磁場強度的穩態磁體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經過8年的科研攻關,自主研製的混合磁體裝置調試成功,實現40萬高斯穩態磁場。據悉,該磁場強度僅次於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實現的45萬高斯穩態磁場強度。地球磁場強度約0.5高斯,40萬高斯穩態磁場強度是地球磁場強度的80萬倍。
  • 中國造出磁場強度世界第二高的穩態磁體裝置,可研究量子行為
    中國造出磁場強度世界第二高的穩態磁體裝置,可研究量子行為 孫振/人民日報 2016-11-17 08:32 來源:澎湃新聞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圍繞強磁場下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的合成與調控生長、高溫超導磁體及實用化超導材料的高場性能研究、高溫超導機理、關聯電子材料/拓撲超導體/低維體系的量子效應及輸運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疾病中的分子機制研究、穩態磁場的生物學效應研究、腫瘤發病機理和小分子藥物作用機制研究等方面開展前沿基礎性研究。
  • 合肥擬建設世界最高磁場強度的系列穩態強磁場裝置
    同時,合肥「科學島」正預研建設一個世界最高磁場強度的系列穩態強磁場裝置,探索解決國家重大科技領域需求中的瓶頸問題。該項突破是由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聚變堆物理設計與先進磁約束裝置研究室主任高翔等人完成的「EAST雙輸運壘的實現及其應用」。在該項研究中,科研團隊在EAST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上,理論模擬並實現了一種準穩態、同時具有ETB和ITB(即雙輸運壘)的等離子體。
  • 中科院研製成功世界一流穩態磁體裝置
    目前磁場強度世界第一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在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其記錄是45萬高斯。  據了解,強磁場是一種重要的極端實驗條件,處在強磁場中的物質結構及其轉變過程都可能發生變化,這為物理、化學、材料和生物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徑,開闢了新空間。
  • 我研製成功磁場強度世界第二高的穩態磁體裝置
    ■資訊熱搜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磁體實驗大廳一片歡呼,自主研製的混合磁體裝置調試獲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任務目標——40萬高斯穩態磁場!它正式成為磁場強度在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
  • 探秘「穩態強磁場」,探索前沿科學寶藏
    強磁場是探索科學前沿的一種極端實驗條件,在發現新現象、催生新技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位於中國合肥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建成3臺場強創世界紀錄的水冷磁體,建成場強排名全球第二的40T級混合磁體,將向45T的世界紀錄發起衝擊。
  • 我國多所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本報記者 連荷  綜合報導) 近期,我國多所食品高校科研人員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其中,南昌大學謝明勇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AFC)發表關於熱加工食品汙染物檢測的封面論文,華南理工大學趙謀明教授團隊在《食品科學技術發展趨勢》(TIFS)發表關於鮮味受體和鮮味/增鮮
  • Nature:何勝洋和辛秀芳組發表植物葉際微生物組穩態機制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副教授陳桃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博士後Kinya Nomura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辛秀芳研究員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Shengyang He (何勝洋)院士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對認識植物葉際微生物群的穩態維持機制以及植物微生物組領域向功能性研究轉變實現了重要推動。
  • 穩態強磁場在強磁場超高壓下合金超導電性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在強磁場、超高壓、低溫綜合極端條件下的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材料類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Materials》上。
  •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代表出席驗收會並講話。  驗收會上,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工程總經理匡光力作了項目建設總結報告。項目單位根據項目建設批覆要求,高質量地完成了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建設任務,建成了磁體技術和綜合性能國際領先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 【安徽日報】穩態強磁場,向45T世界紀錄衝刺
    今年9月27日,穩態強磁場大科學裝置通過國家驗收,經過多年自主創新,強磁場研製團隊打破國際技術壁壘,成功克服關鍵材料國際限制、關鍵技術國內空白等重大難題,超越法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建成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臺40T級混合磁體,建成三臺場強創世界紀錄的水冷磁體,建立了國際領先水平的科學實驗系統,實現了我國穩態強磁場極端條件的重大突破。
  • 中國科研團隊預研建世界最高強度穩態強磁場裝置—新聞—科學網
    (SHMFF)和正在建設中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7月17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目前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取得眾多國際領先成果。 「在專家組對我們這個項目驗收的時候,評價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磁體的技術和綜合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我國最高強度穩態磁場創造35萬高斯的新紀錄
    4月16日,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傳來消息:5號水冷磁體(WM5)在電流36700安培的條件下,獲得35萬高斯穩態強磁場,這是我國迄今獲得的最高強度的穩態磁場。  據了解,之前我國科學家主要依靠超導磁體來獲得高磁場,但因為超導磁體材料限制,一般可獲得最高磁場強度為20萬高斯,而想要獲得更高場強,則需要水冷磁體來實現。
  • 高地球磁場40萬倍 中國科研人員強磁場生物安全研究獲新進展
    中新社合肥6月5日電 (吳蘭 田小飛)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5日消息,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研究員課題組利用穩態強磁場大科學裝置,在20特斯拉級強磁場生物安全性方面取得全新進展。20特斯拉約是地球磁場的40萬倍。
  • 穩態強磁場領先世界
    可實現40萬高斯穩態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穩態強磁場國家大科學工程」,獲2019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安徽省科技獎勵設立以來首次評選出的特等獎成果。該項目團隊經過多年自主創新,打破國際技術壁壘,建成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臺40萬高斯級混合磁體,建成三臺場強創世界紀錄的水冷磁體,使我國穩態強磁場實驗條件從無躍升至世界領先水平。
  • 華中科技大學強磁場中心創造脈衝平頂磁場強度世界紀錄
    據中國工程院潘垣院士介紹,脈衝平頂磁場兼具穩態和脈衝兩種磁場的優點,能夠實現更高的強度且在一段時間保持很高的穩定度。此次在測試64特斯拉平頂磁場的同時,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也成功開展了重費米子材料CeRhIn5的比熱測量,這表明過去只能在穩態磁場下開展的核磁共振、比熱、拉曼光譜等研究工作在更高場強下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