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合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正在觀測數據。 吳蘭 攝
中新網合肥7月18日電(劉鴻鶴)坐落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承擔了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已建成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和正在建設中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7月17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目前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取得眾多國際領先成果。
「在專家組對我們這個項目驗收的時候,評價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磁體的技術和綜合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學術主任匡光力介紹說:「那麼我們的自我評價是,跟國外同行單位中系統相比,我們也是國際一流水平。我們建了十臺磁體,其中三臺的磁場強度是創世界紀錄的,我們還獨創了幾個特別的測量系統,目前也是國際上唯一的。」
坐落於安徽合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 吳蘭 攝
據介紹,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於2008年5月19日獲批開工,2010年10月28日轉入「邊建設,邊運行」模式,2017年9月27日通過國家驗收。自投入試運行以來裝置狀態良好。截至2019年底已累計運行408402小時、開展實驗課題數2390個。
匡光力說,這些年來,在強磁場裝置上,開展了材料、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多學科的研究,特別在材料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我們在這個裝置上面發現了一些新的量子工程材料,有些材料可以用作電子元器件,或者晶片的製造,這些材料比現有的矽半導體更加先進,利用這些材料制出來的晶片,它的功耗比較小,運行速度更快。
據了解,目前該穩態強磁場裝置已為136家用戶單位,共計2000餘項課題提供了實驗條件,並產出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成果,除了在材料科學方面取得新進展外,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面也有重大新發現。
「我們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面也有一些重大發現,通過對強磁場的調控過程的研究發現,強磁場對細胞有很強的作用。」匡光力說,我們在試驗鼠身上發現癌症細胞的生長過程,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在裡面,這些因素對未來攻克癌症,可能會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作用。
據匡光力介紹,雖然穩態強磁場國家大科學工程項目經過多年的自主創新,成功克服了關鍵材料國際限制、關鍵技術國內空白等重大難題,建成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臺40萬高斯級混合磁體,建立了世界先進的科學實驗系統。目前,團隊在預研建設一個強光磁集成實驗設施,該裝置建成後,將具有更高的場強。
「我們現在建成的穩態強磁場最高是45萬高斯,我下一代要建55萬高斯,在全世界還沒有這樣的穩態強磁場條件下,那就是我們中國科學家科學發現的機會所在。」匡光力說,「建成以後將大大地推動我們國家多學科基礎科學研究快步的發展,希望能夠助力國家基礎研究,成為世界領先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