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是否已達到可預報性上限?

2020-11-08 中國氣象數據

當前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技巧尚未達到其可預報性的上限,並且將以十年提高一天的速度繼續增加。據推測,這種提高可以再維持25年到30年。

本期嘉賓: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周菲凡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教授 佐爾坦·託斯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得益於數值模式的進步、數據同化的改進、主要來自衛星平臺的觀測數據的急劇增加以及集合預報技術的使用,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技術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然而在近幾年,代表其前進步伐的那條一路走低的路徑預報誤差折線最新的「停滯」與「抬升」,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科學家的關注與擔憂——
我們已經觸碰到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技術的「天花板」了嗎?如果沒有,我們還有多少前進空間,「天花板」會在哪裡出現?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與強風暴實驗室副研究員周菲凡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教授佐爾坦·託斯經過研究,給出了一個非常樂觀的答案:預報技巧的提高尚未止步,未來25年到30年,人們將可以繼續享受科學進步在防災減災領域帶來的紅利。

在大氣科學領域,天氣系統存在「固有可預報性極限」:從理論上來講,即使打造出一個幾乎完美的數值預報模式,再匹配幾乎完美的初始及邊界條件,得到的預報誤差仍無法趨近於零。「這種極限來源於事物的本質,不以人的認知為轉移,是由大氣的內在動力系統決定的。」周菲凡說。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科學界已經能大致劃定這個範圍。

不過具體到某一種天氣系統,氣象學家張福青曾提出,不同天氣系統之間,「詳細的誤差增長行為有所不同」。在眾多天氣系統中,2018年,一顆來自東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石子」,激起了關於「熱帶氣旋」這一天氣系統的路徑預報是否達到可預報性極限的討論浪潮。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兩位研究人員在對該中心2001年到2017年熱帶風暴以上級別熱帶氣旋的5天預報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後,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在大西洋海域和東太平洋海域,近5年數值預報關於熱帶氣旋路徑預報誤差的「減小趨勢都不明顯,甚至有所降低」。這個「數字停頓」是否意味著熱帶氣旋路徑預報已經遭遇天花板了呢?

周菲凡和佐爾坦·託斯選擇剝開數據外衣,進入到內裡,從誤差增長的動力學角度來尋找答案。「我們有『一同一不同』,與NHC研究者相比,我們使用的數據完全相同,但根據數據計算得出的『預報誤差』值不同。」

「『預報值』減去『觀測值』,即一般業務上所說『預報誤差』概念。但從本質上來說,『觀測值』並非真實值。」周菲凡介紹,因為熱帶氣旋定位是存在誤差的,風眼是否清晰、熱帶氣旋是強是弱、觀測資料是疏是密,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誤差的產生。

從實際業務來看,熱帶氣旋定位誤差在20公裡至30公裡左右。受制於客觀條件,誤差不可消除。「但更接近真實預報誤差的數值,則可通過進一步的科學算法去估算。」沿著這個思路出發,團隊避開傳統預報誤差計算,採用「統計分析和預報誤差估計方法」(SAFE)後,一個「真實預報誤差」的變化規律被揭示出來。

「我們發現,估計出來的真實路徑預報誤差具有隨預報時長呈指數增長、分析誤差隨年際呈指數衰減的特徵。」這一研究結論意味著什麼?周菲凡進一步解釋,由於24小時的熱帶氣旋路徑預報誤差增長率具有很小的年際變化特徵,也就是說誤差增長的速度在每一年基本是穩定的,而初始誤差每年又在不斷地減小,因此預報誤差實際上每年也都在減小,即真實的路徑預報誤差實際上一直保持著減小的態勢。

「當然,我們也要理解分析誤差指數衰減投射在實際業務中的意義,舉例來說,對於『100』的初始誤差和『10%』的衰減率,第一年減小10,第二年減小9,第三年只有8.1。這好比做任何事情開始取得進步會比較容易,當達到一定水平後,再向前邁一步就比較難了。」周菲凡說。

站在當下,我們已經梳理出歷史的真實脈絡,那未來這種態勢也將繼續保持下去嗎?在上述特徵的基礎上,研究團隊構建了一個由4個參數組成的模型,根據該模型,可以預測未來的路徑預報誤差的演變趨勢。結果是令人欣喜的:到2031年,72小時的預報技巧將和2016年的36小時預報技巧相當;到2032年,5天的預報技巧將和2012年的3天預報技巧相當。「我們可以明確地說,當前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技巧尚未達到其可預報性的上限,並且將以10年提高1天的速度繼續增加。」周菲凡說。

至此,不免又要回到開頭的「天花板」疑惑:可預報性上限的高懸,必然給這種「增長」以期限,那期限會是多久呢?

在張福青研究的基礎上,周菲凡給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初步解答:「根據張福青的研究結論,當誤差減小到『一定程度』,就會進入到一個『不可預報』的量級裡。據此,我們可以推斷,上述預報技巧的提高速度可以再維持25年到30年。」

相關焦點

  • 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是否已經達到了其可預報性上限?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周菲凡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教授 佐爾坦·託斯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盧健本期觀點:當前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技巧尚未達到其可預報性的上限,並且將以十年提高一天的速度繼續增加
  • 南太平洋熱帶氣旋一年更比一年強?
    從氣象監測數據上看,「溫斯頓」的強度與2015年3月14日前後重創萬那杜的南太平洋史上最強熱帶風暴「帕姆」相差無幾;也有消息指,「溫斯頓」峰值強度已超越「帕姆」。  那麼,「溫斯頓」何以威力巨大?連續兩年出現「Boss級」熱帶風暴,南太平洋看似平靜的洋面之下,究竟湧動著怎樣的暗流?
  • 查詢颱風實時路徑app哪個好用 颱風預報監測軟體推薦
    颱風查詢app哪個好用  1、颱風實時路徑發布系統  實時颱風路徑是一個簡單實用的颱風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實時的颱風路徑,以及來自全球的路徑預報,同時接入雲圖、雷達圖、風場等信息,便於全方位分析颱風影響  軟體特點  1:基於地圖的實時歷史熱帶氣旋查詢和顯示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為保證颱風海洋預報業務可持續發展,臺海中心十分重視業務規範及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先後完成《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熱帶氣旋名稱國家標準》《全球熱帶氣旋等級》《全球熱帶氣旋中文名稱》《颱風業務和服務規定》《國家級颱風及海洋氣象現代化發展規劃(2012-2020年)》等國家標準或發展規劃的制修訂工作。
  • 熱帶氣旋的定位
    1.國家氣象中心負責確定已編號的熱帶氣旋的中心位置,熱帶低壓和熱帶擾動的中心定位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臺自行負責。3.每次熱帶氣旋登陸前的定位報須在正點後1小時內發出,登陸後可在正點後1.5小時內發出,其中心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氣象臺應在正點後1小時15分鐘內用電話向國家氣象中心報告中心位置意見。4.當熱帶氣旋移出編號區或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風力已減弱到7級或7級以下且無嚴重天氣時,停止編發熱帶氣旋實況和預報。在停編前國家氣象中心應儘量與有關省氣象臺通氣。
  • 一熱帶氣旋將形成 6月14日或影響廈門
    截至22時,東渡站累計雨量為11毫米,島外多個站點達到大雨量級,海滄湯岸村、海滄文山、海滄第一農場3個站點達到暴雨量級,其中海滄湯岸村雨量最大,累計達到58.5毫米。隨著偏南暖溼氣流的減弱,今天降雨開始消停,只在島外局部地區有陣雨或雷陣雨,明天雨水暫歇,後天局部地區有陣雨或雷陣雨。今起三天氣溫明顯升高,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25℃。
  • NOAA的新全球模式:它如何處理熱帶氣旋?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系列數值天氣預報模型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重大升級,並於周三正式發布。全球預報系統(GFS)已經切換到一個新的動態核心來生成指導,該核心可擴展到16天(384小時),並每6小時更新一次。
  • 氣象衛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風雲二號02批靜止氣象衛星可以提供每半個小時一次的高頻次觀測資料,是動態監測各類突發災害性天氣發展的有力工具,是天氣分析特別是短時和臨近天氣預報的重要依據。    一、颱風/熱帶氣旋監測。熱帶氣旋是全球主要氣象災害,熱帶氣旋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佔整個氣象災害經濟損失的50%以上。
  • 「溫比亞」來襲 省氣象服務中心專家提醒 不可小視熱帶氣旋
    中國天氣網雲南站(訊)今年第6號強熱帶風暴「溫比亞」已於7月2日09時以後由據云南省氣象臺預報,從今天夜間開始,雲南東南及南部地區將有大到暴雨天氣。雲南省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專家郭榮芬提醒當地民眾,密切關注和防範「溫比亞」可能在影響區域引發的氣象衍生地質災害。郭榮芬介紹說,強熱帶風暴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類型。
  • 強對流天氣如何預報
    目前,我國建立了由全國中期天氣預報模式、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全球集合預報系統、熱帶氣旋路徑數值預報模式、沙塵暴數值模式等組成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體系,發展了精細到鄉鎮的氣象預報系統和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系統,對於短時強降水的預報準確率已經達到了30%。  不過,龍捲風和下擊暴流等尺度更小、持續時間更短的強對流天氣,我國暫未開展業務性預報。
  • 熱帶氣旋影響黑龍江減弱為溫帶氣旋 風雨持續
    「省氣象臺21日發布預報,熱帶氣旋「丹娜絲」在北上的過程中逐漸減弱,預計影響我省時已減弱為「溫帶氣旋」。我省本次天氣過程為北部冷渦和溫帶氣旋的共同影響,因此降雨量、風力較大。根據中央氣象臺21日10時颱風預報,預計「丹娜絲」減弱後的熱帶低壓將以每小時2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北偏東方向移動進入日本海西部海面,並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其外圍雲系影響黑龍江省。
  • 上海颱風研究所:提升颱風、風暴潮精細化預報創新能力
    颱風所針對颱風、區域數值預報以及海洋氣象等業務系統開展了大量技術開發工作。基於WRF中尺度模式和GSI同化系統的上海高解析度區域颱風模式投入業務使用,水平解析度達3千米,可同化衛星輻射率等多源觀測資料,實時提供雷達反射率分布、風切變等多種產品;新版GRAPES_TCM也實現業務運行,解決了在資料同化、渦旋初始化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開發完成了新的颱風預報檢驗系統,增加了針對颱風路徑與強度確定性和集合預報結果的檢驗新方法,豐富並改進了現有颱風路徑預報性能評估方法和形式;發展了熱帶氣旋路徑趨勢預測新方法
  • 熱帶風暴「科羅旺」即將變性為溫帶氣旋
    「科羅旺」路徑概率預報圖中央氣象臺2009年9月1日18時發布熱帶氣旋公報:今年第11號熱帶風暴「科羅旺」(KROVANH)今天下午5時其中心位於日本國北海道大黑島東南方約180的海面上,就是北緯42.7度、東經147.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
  • 氣象局:中國颱風路徑預報和國際水平基本相當
    雙颱風「達維」和「蘇拉」帶來的風雨還未在我國完全散去,又一個強熱帶風暴「海葵」正向浙江東部沿海逼近。面對颱風這樣一種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有效防禦的關鍵是及早對颱風移動路徑和強度作出準確預報。那麼,現階段我國颱風預報水平如何呢?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推出新版預報模式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3月10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推出了新的預報模式版本,使其全球天氣預報系統的解析度達到新的水平。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稱此為「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據悉,預報模式的新網格包含多達9億400萬個預測點,是過去的三倍。模式中網格的排列方式得以改善,使其更均勻地分布於地球表面,並由此建立起「立方八面體網格」,極大地提高了模式的運行效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表示,這些改進將使其天氣預報更加精細、準確,而且預報時效提前半日。
  • 熱帶氣旋遙感監測分析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高洋報導  11月6日,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在北京組織召開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項目「熱帶氣旋的遙感監測分析技術研究」驗收會。來自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廣東省氣象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參加了驗收會。  「熱帶氣旋的遙感監測分析技術研究」項目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持,上海颱風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東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浙江省氣象科研所、福建省氣象臺、海南省氣象科研所、上海市衛星遙感與測量應用中心作為協作單位參與項目研究工作。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十年如一日助力海軍遠徵
    在夏季風盛行期,熱帶氣旋、雷暴等極端天氣過程時有發生。2007年6月1日~7日,索馬利亞海域曾發生了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強烈的熱帶氣旋,風速達到325公裡每小時。「預報中心是我國專門從事海洋環境預報的業務機構,為護航編隊提供預報保障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王彰貴說。
  • 2020遼寧颱風最新消息路徑圖:颱風巴威影響遼寧天氣預報
    2020遼寧颱風最新消息路徑圖:颱風巴威影響遼寧天氣預報》》颱風巴威走向路徑實時查詢 2020年8號颱風登陸時間地點  【颱風巴威登陸朝鮮平安北道 我國東北地區風雨強勁仍需防範】今天(8月27日)8時30分前後,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在中朝交界附近的朝鮮平安北道沿海登陸。
  • 8月將有1~2個熱帶氣旋影響瓊島
    天天氣預報海口三亞陵水瓊中昌江儋州澄邁文昌今年以來僅有一個熱帶氣旋「鸚鵡」在6月中旬影響海南省緣何遲遲沒有熱帶氣旋光顧?又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何影響?聽聽專家們的權威解答!7月「空臺」罕見不?異常罕見,破歷史紀錄那種罕見。國家氣象中心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錢奇峰:新中國成立以來還沒發生過7月份沒有颱風生成的情況。
  • 進展:外雨帶驅動熱帶氣旋次眼牆形成的機制研究
    過去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