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象衛星在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
如今,氣象衛星已廣泛地應用於我國的天氣預報業務中。 氣象衛星雲圖在我國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開始於70年代初。當時的中央氣象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聯合衛星雲圖接收和分析小組,最早開始研究探索衛星雲圖在業務中的應用。以後,很快就在全國進行應用培訓和推廣。
-
外國天氣預報離不了中國衛星,揭秘我國氣象衛星到底多強大!
「風雲三號」D星的在軌運行將使我國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預報精度再提高3%左右,預報時效延長2到3天左右,可使登陸颱風等高影響天氣預報時效提前到5至7天。與美國發射的GOES系列氣象衛星相比,「風雲三號」D星定量化程度相當,但觀測項目類型更多,手段更加豐富。正因為這些卓越的性能,「風雲三號」系列衛星獲得的氣象資料得以在全球廣泛應用,其獲取的相關資料已在歐洲中期數值預報中心實現業務化應用,在英國、日本、韓國等國的預報中心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
氣象衛星在防災減災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在防災減災中有哪些應用?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08-21 發表評論>> 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可以提供半個小時一次的高頻次觀測資料,是動態監測各類突發災害性天氣的有力工具,是天氣分析特別是短時預報和臨近天氣預報的重要依據;風雲三號衛星資料最高空間解析度達到250米,這為生態與環境遙感、洪澇、乾旱監測、積雪監測、森林與草原火等自然災害的動態監測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
科普|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
大氣觀測網不僅是國家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基礎,而且為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所必需的資料。大氣探測也是我國大氣科學的重要分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大氣探測正處於向大氣綜合觀測發展。並且,我國氣象衛星有效載荷有較大提升,實現了從單一遙感成像到地球環境綜合探測,從光學遙感到微波遙感,解析度從千米級到百米級的跨越。當前氣象衛星遙感觀測已經廣泛應用於我國夏季風、南海季風爆發、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等的監測。我國氣象衛星不僅在天氣預報、氣候預測、生態環境和自然災害的監測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而且在海洋、農業、水利、林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2 風雲衛星應用進展 1. 風雲衛星在氣象方面的應用 氣象衛星最主要的應用就是氣象領域,氣象衛星資料在天氣預報、數值模式、氣候分析等工作中已經不可或缺。
-
為什麼氣象衛星能預報農作物產量
天氣預報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安排。對於農民來說,氣象信息不僅指導出行,對莊稼收成也有重要的實際作用,農作物生長得好不好也可以由氣象衛星來預報。氣象衛星是一種人造地球衛星,專門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按其軌道的不同,有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兩種。衛星上載有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等各種遙感儀器,可獲得雲系分布概貌,還能監測大氣層中某些氣象要素的分布和變化。
-
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有哪幾種?
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有哪幾種?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11-08 17:00:23 天氣預報就是對未來時期內天氣變化的預先估計和預告。「天有不測風雲」,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天氣預報的難度。
-
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
天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古至今,有諸多如「諸葛亮巧借東風」之類的典故,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利用天氣的步伐。天氣預報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那些看似簡單的預報,實際上是複雜而尖端的現代科技的結晶。那麼天氣預報為什麼能預報天氣呢?其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高科技呢?
-
美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JPSS-1發射提升預報精準度
該衛星將顯著提升天氣預報的精確度,有望提前7天預報極端天氣事件。 據介紹,JPSS是美國最新一代氣象衛星系統,包括4顆衛星。按照計劃,另外三顆衛星JPSS-2、JPSS-3和JPSS-4將分別於2021年、2026年和2031年發射。
-
氣象衛星有哪些應用領域?
氣象衛星有哪些應用領域? 隨著氣象衛星的穩定運行與數據的廣泛共享,風雲衛星應用領域與水平也有了快速的發展。逐步從定性應用向定量應用發展,在颱風、洪澇、乾旱等多種災害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用領域由氣象逐步拓展到減災、農業、林業等多個方面,在我國民用遙感衛星中效益發揮最好、應用範圍最廣。包括:1、在重大活動保障中的應用。2.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颱風監測 、森林與草原火災監測 、大霧監測、沙塵暴監測、洪澇監測、 乾旱監測、積雪監測)。3.在氣候和氣候變化方面的應用。4.在數值預報中的應用。
-
緬甸東北部7.2級強烈地震活動在氣象衛星雲圖中反映的時空 特徵及其預測預報
特徵及其預測預報魏宏儒 摘要 本文闡述了,緬甸地震發生前在氣象衛星雲圖中反映的時空變化特徵,分析研究了太陽活動、亞洲南部地震場活動特徵和氣象衛星雲圖異常變化時空特徵,應用「天地時空疊加地震短臨預測預報方法」,做出這次地震預測預報的過程和結果
-
氣象衛星-資訊-中國天氣網
發展歷史:1958年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開始攜帶氣象儀器,1960年4月1日,美國首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試驗氣象衛星,截止到1990年底,在30年的時間內,全世界共發射了116顆氣象衛星,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氣象衛星網,消滅了全球4/5地方的氣象觀測空白區,使人們能準確地獲得連續的、全球範圍內的大氣運動規律,做出精確的氣象預報,大大減少災害性損失。
-
衛星雲圖天氣預報_中央氣象臺衛星雲圖_氣象衛星雲圖滾動播放_天氣網
衛星雲圖是由氣象衛星由宇宙從上而下觀測到的地球上的雲層覆蓋和地球表面特徵圖像。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通過衛星雲圖可以識別不同的天氣系統,可以通過衛星雲圖發送的天氣數據分析出它們的位置,預計它們的發展趨勢,從而為地面天氣預報分析提供依據。在海洋、沙漠、高原等一些人類難以探索或者未探索的未知地區,可以通過衛星雲圖提供資料,以彌補常規設備的不足之處。
-
綏芬河市天氣預報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衛星雲圖、雷達資料、中期預報產品、數值預報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通信的躍增卻追趕不上氣象現代化的腳步。每天至少400M氣象數據,公共網絡只有64K,速度太慢。就像大卡車開到鄉間小路。等不及國家通信建設,氣象人需要自己建;在全國鋪設銅線或者光纖不可行,只能用無線手段,用衛星通信。
-
各種「智能+」手段廣泛運用於天氣預測、抗洪搶險中——預報天氣...
原標題:各種「智能+」手段廣泛運用於天氣預測、抗洪搶險中——預報天氣,人工智慧比人類更擅長?天氣預報和人工智慧有著天然耦合的關係。目前救援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各式各樣的「智能+」手段也正廣泛運用到天氣預測、抗洪搶險中,為高效調度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那麼,人工智慧在極端天氣預報、災害預警及救援方面有哪些具體應用呢?就相關問題,科技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朱文劍。
-
天氣預報是如何預測的?
我們觀看或收聽了這麼多年的天氣預報,但你不一定知道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測)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當今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溼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然後使用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空氣變化。
-
我們的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是誰在暗中發力?
以前人們總抱怨天氣預報怎麼那麼不準啊,說好的一場大雨呢?農民伯伯一臉失望的抱怨著。而且一場突如其來的強對流天氣會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天氣預報數據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研發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當時的中國在軟體開發方面很薄弱,所以,在「風雲號」發射前半年,我們一直在努力,最終我國開發出包括14個軟體包的應用軟體:衛星軌道預報、衛星資料預處理、海面溫度反演、大氣探測資料反演、專業服務處理、風雲號 衛星性能在軌測試和檢驗、數據存檔和分發處理等。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開創者
來源標題: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慶存: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開創者曾慶存出生年月:1935年5月出生地:廣東省陽江市主要成就:曾慶存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誌——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
天氣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 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
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8%,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可提前3至4天對颱風路徑做出較為準確的預報……這樣的準確度和高效率究竟是如何「煉」成的?監測產品更多元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在軌運行,點亮了廣袤無垠的太空,數以萬計的地面觀測臺站匯成片片綠洲。
-
天氣預報什麼就能預報幾天甚至十幾天,都準確?
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觀測站觀測的資料,再應用天氣學的運算法則,加上統計學、動力學的原理和方法,目前是結合這些資料利用大型計算機來求解大氣運動學方程式來描述天氣預報的。至於為什麼能預測到幾天十幾天?目前,根據周圍變化來推測天氣——氣象站預測——天氣圖預測——氣象衛星、天氣雷達——計算機加公式運算進行預測。這就是天氣預報的發展使啊,哦!還加上古時候的看雲識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