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有哪些應用領域?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氣象衛星有哪些應用領域?

  隨著氣象衛星的穩定運行與數據的廣泛共享,風雲衛星應用領域與水平也有了快速的發展。逐步從定性應用向定量應用發展,在颱風、洪澇、乾旱等多種災害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用領域由氣象逐步拓展到減災、農業、林業等多個方面,在我國民用遙感衛星中效益發揮最好、應用範圍最廣。包括:1、在重大活動保障中的應用。2.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颱風監測 、森林與草原火災監測 、大霧監測、沙塵暴監測、洪澇監測、 乾旱監測、積雪監測)。3.在氣候和氣候變化方面的應用。4.在數值預報中的應用。5.在農業與生態監測中的應用。6.在全球災害事件監測中的應用。7.在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的應用。8.風雲衛星資料共享廣泛。

相關焦點

  • 氣象衛星在防災減災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在防災減災中有哪些應用?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08-21   發表評論>>     颱風監測海上熱帶氣旋的監測與預報主要依賴氣象衛星觀測資料。利用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不僅可以發現颱風的生成,而且可以準確確定颱風中心位置,估計颱風強度,計算颱風移向移速,預測颱風登陸的時間地點和登陸後可能造成的降水強度和範圍。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已經成為我國及東南亞地區天氣預報人員進行颱風監測預報時不可缺少的觀測資料。
  • 氣象衛星在農業與生態監測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在農業與生態監測中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資料已在植被指數、乾旱指數和農作物長勢監測中得到廣泛應用,風雲衛星全球植被指數產品為開展全球農作物長勢動態監測和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估產提供了關鍵支持;隨著氣象衛星遙感儀器的技術進步,氣象衛星資料在農業監測中的應用逐步深入,光合有效輻射(FPAR)、陸面溫度(LST)、雲覆蓋率等衛星遙感產品已在各類農業遙感監測與評估模型中得到使用
  • 氣象衛星在氣候和氣候變化方面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在氣候和氣候變化方面有哪些應用?   氣象衛星遙感資料在我國氣候和氣候變化業務中的應用進展較快。目前,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反演的海表溫度、長波輻射、積雪和海冰產品已經成為全球和區域氣候與氣候變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信息。
  •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我國氣象衛星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極軌衛星圍繞南北極跨越赤道飛行,飛行一圈約102分鐘,軌道高度830公裡左右。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風雲衛星業務組網布局 風雲衛星在靜止和極軌系列均成功升級換代的基礎上,極軌氣象衛星實現了「上、下午星業務組網觀測」,靜止氣象衛星實現了「多星觀測、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布局,在觀測範圍和探測能力上均較上一代衛星有較大提升。
  • 氣象局召開座談會慶祝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40年
    40年來,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大跨越。    如何讓氣象衛星更好服務社會各個領域?未來氣象衛星發展有何規劃?將突破哪些技術瓶頸?「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探秘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新方向。
  • 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研討會 建立完善衛星遙感...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6月19日,為進一步提升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水平,發揮風雲氣象衛星綜合應用效益,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風雲氣象衛星應用科學研討會。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新文出席會議。圍繞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產品、應用科學水平以及下一步發展方向等,與會專家學者交流了推進衛星應用科學和創新的思路和舉措。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作為風雲三號A星研發親歷者,在會上回憶道:「2008年發射的風雲三號A星,是極軌第二代第一顆衛星。為集中精力搞研發,我們把技術骨幹拉在一個郊外偏遠的招待所裡封閉,每天上午幹四小時,下午幹四小時,晚上幹四小時。它採用新一代技術,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做,所以我們討論非常激烈,有個同事夢話說的都是討論的內容。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作為風雲三號A星研發親歷者,在會上回憶道:「2008年發射的風雲三號A星,是極軌第二代第一顆衛星。為集中精力搞研發,我們把技術骨幹拉在一個郊外偏遠的招待所裡封閉,每天上午幹四小時,下午幹四小時,晚上幹四小時。它採用新一代技術,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做,所以我們討論非常激烈,有個同事夢話說的都是討論的內容。
  • 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所提供的氣象資料已被廣泛用於日常氣象業務、氣象科學、海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  氣象遙感器:常用的氣象遙感儀器有三種:①多通道高解析度掃描輻射計:它可以獲得可見光與紅外的雲圖。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泰羅斯」1號。這顆試驗氣象衛星呈18面柱體,高48釐米,直徑107釐米。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遙控磁帶記錄器及照片資料傳輸裝置。它在700千米高的近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1135圈,共拍攝雲圖和地勢照片22952張,有用率達60%。具有當時最優秀的技術性能。
  • 鎢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鎢是一種稀有金屬,外形似鋼,因具有熔點高、硬度大、抗腐蝕性能優異、導電導熱性能良好等優點,而成為現代工業、國防及高新技術應用中極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那鎢具體有哪些應用領域呢?
  • 工業內窺鏡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那麼工業內窺鏡的應用領域有哪些呢?工業內窺鏡在能源電力領域的應用​工業內窺鏡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應用於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燃燒室裂紋、機體結構框架內部多餘物的查找排除、各類油液管路焊接等內腔表面缺陷等檢測,各類管路焊縫表面、導管表面、以及發動機的汽缸、燃料管、油壓部件、噴嘴部件。
  • 記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風雲氣象衛星創新團隊
    的業務格局,實現了衛星在軌穩定、超壽命運行,實現了多領域應用、多部門共享。在國際上有沒有特色?這些都要通過大量深入的調研工作,進行科學嚴謹的頂層設計。  一代衛星就是一代人。制定氣象衛星和遙感應用發展規劃、擬定衛星和觀測儀器的研製技術要求、承擔氣象衛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的設計和建設、承擔氣象衛星觀測系統的業務運行等「高精尖」工作,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一代又一代的專業技術人才被看作「高大上」的群體。
  • 國際氣象衛星協調組織: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處於領先位置
    日前,國際氣象衛星協調組織(CGMS)第48屆組會公布,由世界氣象組織(WMO)主導的一項針對二區協(亞洲)和五區協(西南太平洋)衛星用戶的數據服務調研報告稱,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處於領先位置。報告指出,在新一代靜止衛星用戶應用準備和支撐方面,中國未來即將發射的FY-4B衛星處於第一位置,優於歐洲MTG-I衛星和MTG-S衛星、印度INSAT-3DS衛星、俄羅斯ELECTRO-LN3衛星、韓國GEO-KOMPSAT-2A衛星和GEO-KOMPSAT-2B衛星、美國GOES-17衛星;在極軌衛星關注度和獲取率及在天氣、水文監測和預報業務的應用方面,風雲衛星數據中心處於第一位置
  • 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論證
    11月9日,中國氣象局在京組織召開《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專家論證會。會議旨在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謀劃2021年至2035年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主要內容,全面提高風雲氣象衛星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支撐能力。  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新文出席會議並講話。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恰逢聯合國開發署對發展中國家有一個衛星資料應用援助項目,中國也在援助之列。在規劃如何使用有限的150萬美元援助資金時,來自美國的項目責任人利斯提出的方案是:中國基本不具備軟體開發能力,只能由國外公司承包系統建設,大部分資金須用在軟體購買上,餘下一部分資金只夠買惠普小型機。然而,這種小型機無法承擔海量衛星資料處理任務。
  • 中國氣象衛星業務應用步入穩定運行階段
    中新社太原五月十五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董超華研究員今天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說,「風雲一號D」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氣象衛星已步入穩定的業務運行階段,可連續性獲取地球大氣環境資料。  「風雲一號D」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六顆氣象衛星,也是第四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
  • 我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資料應用突破三項技術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0月30日,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基於通用輻射傳輸(CRTM)改進的資料同化和遙感應用」項目通過驗收,我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資料解決了三項關鍵技術。
  • 氣象衛星在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
    如今,氣象衛星已廣泛地應用於我國的天氣預報業務中。  氣象衛星雲圖在我國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開始於70年代初。當時的中央氣象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聯合衛星雲圖接收和分析小組,最早開始研究探索衛星雲圖在業務中的應用。以後,很快就在全國進行應用培訓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