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氣象衛星
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雲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雲圖媲美,但由於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後成功發射了四顆極軌氣象衛星(風雲號)和三顆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經歷了從極軌衛星到靜止衛星,從試驗衛星到業務衛星的發展過程。
-
——解析自旋穩定氣象衛星區域觀測項目
(氣象)科研專項「自旋穩定氣象衛星區域觀測技術研究」。依託該項目,我國氣象衛星發展了區域觀測圖像綜合定位模型,實現了全時段區域觀測模式下圖像的精確定位。 一直以來,氣象衛星都是監測各種氣象災害的重要手段,靜止氣象衛星的控制姿態主要有自旋穩定和三軸穩定兩類。目前,我國在軌的靜止氣象衛星均採取自旋穩定姿態,下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將採用三軸穩定的工作方式。
-
國外氣象衛星發展動向與趨勢
自從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TIROS-1以來,20世紀60年代初至1978年前後為氣象衛星試驗階段,1978年至20世紀90年中期建立了由5顆靜止氣象衛星和兩顆極軌氣象衛星組成的全球觀測網;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前後氣象衛星進入比較成熟的應用階段。
-
氣象衛星在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
如今,氣象衛星已廣泛地應用於我國的天氣預報業務中。 氣象衛星雲圖在我國天氣分析和預報業務中的應用開始於70年代初。當時的中央氣象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聯合衛星雲圖接收和分析小組,最早開始研究探索衛星雲圖在業務中的應用。以後,很快就在全國進行應用培訓和推廣。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李卿
、穩定、可靠運行的氣象衛星業務運營系統。」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氣象衛星-資訊-中國天氣網
隨後,日本發射了兩顆地球靜止氣象衛星,歐洲;空間局發射了兩顆地球靜止軌道氣象業務衛星,印度也發射了通信廣播和氣象多用途衛星。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雲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雲圖媲美,但由於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這是我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填補了中國應用氣象衛星的空白,使我國跨入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自己研製、發射和運行氣象衛星的國家的行列,結束了中國只能從地面觀測天氣的歷史。大國重器「風雲四號」A星1999年「風雲一號」C星、2004年「風雲二號」C星的成功發射,突破了長壽命穩定運行的技術瓶頸,具備了提供長期連續業務觀測資料的能力。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奮鬥之路。奮鬥之路,歷盡坎坷。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回憶說,1988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然而,風雲一號A星在軌只運行了39天,風雲一號B星在軌正常運行了165天,風雲二號01星在測試廠房發生重大事故,風雲二號A星和B星在軌正常運行時間也不長。「當時首先必須破解衛星可靠性的問題。」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風雲衛星業務組網布局 風雲衛星在靜止和極軌系列均成功升級換代的基礎上,極軌氣象衛星實現了「上、下午星業務組網觀測」,靜止氣象衛星實現了「多星觀測、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布局,在觀測範圍和探測能力上均較上一代衛星有較大提升。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今天,作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和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大國重器風雲衛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氣象局正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全球防災減災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風雲四號高軌氣象衛星將於12月中旬發射:嘗試開展業務運行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記者2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由該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風雲四號」高軌氣象衛星已正式進入發射場流程,將於12月中旬擇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資料圖:「風雲四號」衛星開展太陽翼展開試驗。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記者2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由該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風雲四號」高軌氣象衛星已正式進入發射場流程,將於12月中旬擇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氣象衛星
隨後,日本發射了兩顆地球靜止氣象衛星,歐洲;空間局發射了兩顆地球靜止軌道氣象業務衛星,印度也發射了通信廣播和氣象多用途衛星。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雲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雲圖媲美,但由於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
-
記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風雲氣象衛星創新團隊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 40多年來,我國氣象衛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全球對地觀測業務衛星序列中重要成員,實現了由試驗衛星向業務衛星的轉變,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和上下午星組網觀測,實現了靜止氣象衛星「雙星觀測、在軌備份」
-
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成立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更是強化遙感應用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遙感應用服務將進一步提高服務產品質量、精度和適用性,提升數據服務針對性和效率,為衛星資料的應用搭建有效的平臺。」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
幹了四十年風雲靜止氣象衛星事業的李卿,不無感慨地說道:「感謝中國氣象局始終如一全力支持研製我國自己的靜止氣象衛星,我們航天人才可能在歷盡艱難後,鍥而不捨地與氣象人共同打造出靜止氣象衛星和長期、穩定、可靠運行的氣象衛星業務運營系統。」李卿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我國開展天氣預報使用的是國外的衛星雲圖。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不過天氣預報是一件極其複雜的工作,除了溫度,還包含溼度、壓強、風等指標,涉及溫溼度、導風、閃電、輻射、雲和氣溶膠、大氣成分等數十個種類衛星遙感數據產品的應用。 張志清說,風雲四號衛星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後,將提供包括雲、輻射、溫溼度、大氣、導風、閃電等34種數據產品。
-
外國天氣預報離不了中國衛星,揭秘我國氣象衛星到底多強大!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二顆業務星,「風雲三號」D星使命光榮,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說,這顆衛星投入業務運行後,將作為下午星與「風雲三號」C星開展上、下午星組網觀測,並與去年發射的「風雲四號」A星組成新一代高低軌道氣象衛星星座,確保我國氣象衛星業務的連續穩定,促進我國衛星遙感綜合應用水平的提升。
-
萬千氣象 盡收眼底——我國氣象衛星介紹
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方針指引下,中國的衛星氣象事業經歷了創建、成長和壯大三個階段。現已建成國家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中心以及設在北京、廣州、烏魯木齊三個氣象衛星地面站的氣象衛星應用系統。自1988年至2000年我國共發射了5顆氣象衛星,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極軌、靜止兩種系列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
-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中國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將分為三個批次:01批衛星包括兩顆星FY-2A和FY-2B,屬於試驗型地球靜止氣象衛星;02批有三顆衛星FY-2C、FY-2D和FY-2E,為業務型地球靜止氣象衛星;03批預計有兩顆星FY-2F和FY-2G,衛星性能將在02批衛星的基礎上有適當改進。
-
中國氣象衛星探路者孟執中:一生「風雲」、兩代衛星
中新網上海8月2日電 題:中國氣象衛星探路者孟執中:一生「風雲」、兩代衛星 作者 鄭瑩瑩 1934年出生的孟執中,自1965年開始邁上航天路。他不僅曾參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還是中國兩代風雲氣象衛星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