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氣象衛星發展動向與趨勢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從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TIROS-1以來,20世紀60年代初至1978年前後為氣象衛星試驗階段,1978年至20世紀90年中期建立了由5顆靜止氣象衛星和兩顆極軌氣象衛星組成的全球觀測網;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前後氣象衛星進入比較成熟的應用階段。多年來,氣象衛星在觀測技術、業務化和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一、氣象衛星相關計劃的動向極軌氣象衛星美國是世界上發射氣象衛星最多的國家,並一直保持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業務氣象衛星系統。1998年5月13日,NCAA-K氣象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美國業務極軌氣象衛星進入了第五代。第五代氣象衛星由NOAA-K、L、M、N、N『五顆衛星組成。第五代極軌氣象衛星NOAA-N』計劃於2007年7月發射。NOAA-N、N『的星載儀器將與第六代氣象衛星——美國國家環境業務極軌氣象衛星系統(NPOESS)接軌。NPOESS上計劃攜帶的主要測儀器有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計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掩星探測器、臭氧成像和探測儀器組、橫跨極軌紅外波段探測器及圓錐掃描微波成像探測器。21世紀美國國家極軌衛星計劃是將美國商業部下屬的NOAA極軌環境業務衛星系統與美國國防部氣象衛星系統(NPOESS)有機結合,增強衛星遙感功能,一星多用,可同時滿足軍民兩用要求。由於經費原因,美國與歐空局(ESA)和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NETSAT)合作,建立21世紀業務極軌氣象衛星系統。合作系統包括兩個完全獨立、但又相互協調的NOAA和EUNETSAT極軌衛星系列,雙方將交換星載儀器和全球資料,並在算法開發以及實時廣播衛星數據上進行合作。計劃2007年-2010年為過渡階段,大約在2012年初期建成聯合極軌業務衛星系統。

  靜止氣象衛星美國於1975年10月16日發射了第一顆靜止業務環境衛星(GOES-1),現在為第三代(GOES-1M),第三代衛星裝載了成像儀和獨立的大氣垂直探測器,可以進行垂直溫度和溼度探測,衛星穩定方式由自旋方式發展到三軸穩定。第三代衛星探測能力有很大改進,增加13.3μm的紅外探測通道,6.7μm水汽通道的空間解析度可提高到4千米。2010年後,GOES-NQ系列將取代GOES-1M系列。GOES-N攜帶的儀器有可見光/紅外成像儀、紅外垂直探測器、空間環境監視器、資料收集/天氣傳真系統等。

  歐盟靜止氣象衛星歐空局於1977年11月發射了第一顆準氣象靜止氣象衛星Meteosat-1,迄今共發射了7顆,目前已在運行的是Meteosat-T,定位於0°E。歐盟氣象衛星開發組織今後將陸續發射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MSG)以取代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Meteosa系統。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MSG仍然是自旋掃描衛星。MSG-3將於2007年發射。

  日本MS/MTSAT靜止氣象衛星第一顆GMS(GMS-1)於1977年發射,目前共發射了5顆GMS,現在正在運行的是GMS-5。日本下一代靜止氣象衛星MTSAT是氣象和航空管制的多用途衛星,與GMS一樣仍定位於140°E、氣象探測壽命5年、航空管制壽命10年。MTSAT-Z計劃於2005年春季正式投入運行。與GMS相比,MT-SAT的姿態控制、掃描輻射器和數據傳輸將有較大改進。姿態控制由自旋穩定改為三軸穩定,掃描輻射器通道增加到5個,將播發高解析度數據、低速率信息傳輸和低解析度模擬雲圖。

  二、氣象衛星發展趨勢

  1.幾十年的實踐表明,要進行全球的探測僅靠某一個國家是不行的。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及時交流與氣象衛星有關的各種信息,協調相關國家氣象衛星任務和產品,以保證全球探測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2.未來氣象衛星總的發展趨勢是綜合利用,由可見光、多光譜向超光譜擴展,微波遙感器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

  3.一星多用是氣象衛星的重要發展趨勢。如印度的INSAT多功能衛星將通信、廣播、氣象觀測綜合在一個衛星上。日本的MTSAT是航空管制和氣象觀測共用。氣象衛星觀測項目也應考慮氣象、水文、海洋、地學等方面的需求,不斷進行更新。

  4.氣象衛星數據播發將趨向數位化。為提高氣象衛星數字傳輸質量,氣象衛星低解析度模擬雲圖播發將實現數位化。

  5.氣象衛星數據分發功能趨向增強。提高靜止氣象衛星氣象數據分發速率將是氣象衛星擁有國今後努力追求的目標。

  6.氣象衛星將發展星上數據存儲功能,發展大容量、高可靠性的存儲器及數據壓縮技術。

  7.氣象衛星總體水平的提高,要求各相關技術的不斷創新,除大型衛星平臺技術外,小衛星技術也將是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向。

  8.進一步協調好各衛星運行國家或組織的工作,既要使氣象衛星探測系統滿足業務需求,還要考慮好系統的連續性和可靠性。

  9.未來的氣象衛星對探測系統要求有若干骨幹衛星,配合一些專用衛星(如進行微波觀測)或小衛星(如進行GPS探空觀測)組成,由不同的國家或組織共同承擔。

  隨著空間技術、遙感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航天技術的飛躍發展,氣象衛星已從模擬時代進入數字時代,其探測項目越來越多。這些探測資料和相關項目的研究將在監視全球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氣象衛星將與其它對地觀測衛星一起,組成功能強大的全球對地觀測網,人類將迎來衛星對地遙感新的發展時期。(來源於2004年10月30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張慶陽)

相關焦點

  • 中國將研發第三代氣象衛星 衛星發展歷經坎坷
    例如,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中的第一顆星命名為風雲三號A星,代號為FY·3A。  我國氣象衛星發展歷經坎坷  1960年,美國第一顆氣象衛星上天,之後連續不斷發展氣象衛星,證明可以利用衛星觀測雲雨變化。1969年1月29日,我國由於受強冷空氣侵襲,致使華東、中南廣大地區有線通信全部阻斷,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到嚴重損失。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1977年11月,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在上海召開,統一了對氣象衛星研製工作的認識,確定氣象衛星工程代號為「七一一」工程,將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明確了工程的五大系統總體單位。自此,我國氣象衛星領域開啟「風雲」紀元。「我國的氣象衛星是根據氣象服務的需求一步一步發展的。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不遠處還有一個『熱帶擾動』,也就是颱風的雛形正在發展……」10月12日晚,央視發布氣象預報,而在主持人身後,正是清晰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在颱風監測中,『風雲』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告訴記者,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
  • 氣象局召開座談會慶祝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40年
    探秘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新方向——專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題(記者 張辛欣)今年是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40周年。40年來,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大跨越。    如何讓氣象衛星更好服務社會各個領域?未來氣象衛星發展有何規劃?將突破哪些技術瓶頸?「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探秘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新方向。
  • 新中國七十年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程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對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我們已經從追逐其思想動向的「跟跑」狀態,逐漸發展為與之交流對話的「並跑」狀態。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邁入「領跑」的新階段,是我們亟需思考的現實問題。
  • 2020-2026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5.2.3 自動氣象站市場規模分析    5.2.4 自動氣象站市場競爭情況分析    5.2.5 自動氣象站市場十三五需求前景  5.3 氣象衛星接收設備市場發展狀況分析    5.3.1 氣象衛星系統概述      (1)氣象衛星      (2)氣象衛星分類      (3)氣象衛星用途      (4)氣象衛星接收與處理系統    5.3.2 氣象衛星接收設備市場擁有量分析    5.3.3
  • 2021-202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但從整體來看,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沒有形成直接的競爭關 系,國外機器人集中於高端應用,而國內機器人企業正在努力佔領廣泛的製造領域。  在發達國家中,工業機器人成套設備已成為自動化裝備 的主流。國外汽車、電子電器、工程機械等行業已經大量應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以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
  • 2020-202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但從整體來看,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沒有形成直接的競爭關 系,國外機器人集中於高端應用,而國內機器人企業正在努力佔領廣泛的製造領域。  在發達國家中,工業機器人成套設備已成為自動化裝備 的主流。國外汽車、電子電器、工程機械等行業已經大量應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以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
  • 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具有除一般衛星的基本結構和部件外,還攜帶各類遙感儀器,包括電視攝像機、紅外探測儀、射電探測儀、多譜段探測儀、氣象雷達以及數據傳輸設備。遙感器能夠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的可見光、紅外與微波輻射,並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再把電信號復原繪出各種雲層、地表和洋面圖片,進一步處理後就可以發現天氣變化的趨勢。
  •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和趨勢以及對我國的啟示歐美海洋調查船的建造和使用歷經幾個世紀的發展和探索,近年來具有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本文從國外海洋調查船的發展歷史、最新趨勢以及對我國的借鑑意義等方面進行整理和總結,以期為指導我國海洋調查船發展提供啟示。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裡程碑意義的「風雲一號」C星由於極地軌道和靜止軌道對於天氣觀測的互補優勢,我國在氣象衛星發展初期即提出了同時發展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氣象衛星的思路。「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工程在20世紀八十年代上馬。1986年,我國第一顆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正式列入國家計劃。
  • 中國生物育種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生物育種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內容嚴謹、數據翔實,通過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幫助生物育種行業企業準確把握生物育種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策略。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生物育種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是生物育種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生物育種行業發展趨勢,洞悉生物育種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 2020年版中國社交網絡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版中國社交網絡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對社交網絡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社交網絡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社交網絡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社交網絡技術標準、社交網絡市場規模、社交網絡行業潛在問題與社交網絡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社交網絡行業投資價值
  • 2020-2026年中國減震器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減震器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在多年減震器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減震器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減震器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減震器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我國初步確定第三代氣象衛星發展框架與思路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2月5日,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旨在展望2020年後我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方向,初步形成第三代氣象衛星的發展框架與思路。    宇如聰表示,發展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對提高我國國際地位、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對滿足不斷增長的氣象預報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應用需求、對氣象觀測業務可持續發展、實現氣象現代化業務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但從整體來看,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沒有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國外機器人集中於高端應用,而國內機器人企業正在努力佔領廣泛的製造領域。  發展趨勢  在發達國家中,工業機器人成套設備已成為自動化裝備的主流。國外汽車、電子電器、工程機械等行業已經大量應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以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
  • 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論證
    11月9日,中國氣象局在京組織召開《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專家論證會。會議旨在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謀劃2021年至2035年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主要內容,全面提高風雲氣象衛星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支撐能力。  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於新文出席會議並講話。
  • 2020-2026年中國銀行行業全面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銀行行業全面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的整個研究工作是在系統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是相關銀行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銀行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氣象衛星:「俯瞰」林火的「火眼金睛」
    氣象衛星可以憑藉一身本領大展身手。氣象衛星經常被稱為探測森林草原火災的「千裡眼」,它的中紅外通道可謂「火眼金睛」。當地面出現火點時,中紅外波段的亮溫將急劇變化,和周圍的像元形成明顯反差,遠遠超過遠紅外波段增量。「火眼金睛」適用於探測森林、草原等地面火點。
  • 2020年中國罐頭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5.4.1 水產品罐頭行業發展規模    5.4.2 水產品罐頭重點企業分析    5.4.3 水產品罐頭市場前景預測  5.5 其他罐頭市場發展分析    5.5.1 八寶粥罐頭市場分析      (1)八寶粥市場發展現狀調研      (2)八寶粥消費情況分析      (3)八寶粥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