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初步確定第三代氣象衛星發展框架與思路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12月5日,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2月5日,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旨在展望2020年後我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方向,初步形成第三代氣象衛星的發展框架與思路。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出席會議並講話。
    宇如聰表示,發展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對提高我國國際地位、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對滿足不斷增長的氣象預報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應用需求、對氣象觀測業務可持續發展、實現氣象現代化業務具有重要意義。
    在提及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未來發展時,宇如聰表示,要深入分析我國氣象衛星觀測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要加強關鍵技術預研和儲備;要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要瞄準國際技術發展前沿,統籌協調發展;要繼承和發揚氣象衛星發展的成功經驗。積極探討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的發展方向、目標和內容,形成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的發展框架。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空間工程部副部長張鏑表示,「要在中國氣象局的領導下,配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把我國氣象衛星做好。」
    「我們將一如既往的發揮技術創新特色,著力推進氣象衛星有效載荷的升級換代,不斷滿足我國氣象衛星創新發展需要。」 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副局長於英傑表示。
    本次大會主要圍繞氣候、災害、環境、空間天氣等應用需求和高精度在軌定標技術、高光譜技術、先進的光學成像、空間環境和空間天氣探測技術等載荷技術兩個主題開展研討。
    我國第三代風雲氣象衛星發展研討會由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聯合舉辦,為期三天,來自中國氣象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參氣象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的領導和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

  目前,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已成功發射11顆氣象衛星,現6顆衛星在軌穩定運行,並同時擁有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完成了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的轉變,實現了業務化、系列化的發展目標。

(責任編輯:孔巖) 

相關焦點

  • 中國將研發第三代氣象衛星 衛星發展歷經坎坷
    風雲氣象衛星瞄準第三代    新聞背景  1月19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F星(即07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紋理清楚、層次豐富,可以清晰地看見當時造成我國南方和北方雨雪天氣的雲系以及困擾華北黃淮地區的大霧。
  •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我國的氣象衛星包括哪些?   我國氣象衛星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極軌衛星圍繞南北極跨越赤道飛行,飛行一圈約102分鐘,軌道高度830公裡左右。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風雲氣象衛星就像高懸天際的「天眼」,觀測風雲變幻,精準預報天氣,讓國人徹底告別了千百年來依靠經驗判斷天氣的歷史。在我國迎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仰望星空,回眸「風雲」發展歷程。我國預報員雖能接收國外氣象衛星雲圖,但只是單純的「黑白圖像」,無法挖掘原始數據、有效顯示各種氣象要素,應用受到極大限制。1977年11月,在氣象衛星工程第一次大總體方案論證會上,確定了氣象衛星工程代號為「七一一」,並將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正式開啟「風雲」紀元。「風雲」問世,道阻且長。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氣象局召開座談會慶祝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40年
    探秘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新方向——專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題(記者 張辛欣)今年是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40周年。40年來,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大跨越。    如何讓氣象衛星更好服務社會各個領域?未來氣象衛星發展有何規劃?將突破哪些技術瓶頸?「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探秘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新方向。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作出了突出貢獻。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我國第三代低軌氣象衛星啟動需求論證
    圖說:籤約儀式現場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今天,在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高分衛星氣象行業應用研討會暨風雲五號氣象衛星需求論證啟動會上,八院院長代守侖與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籤署風雲五號氣象衛星需求論證合作協議
  • 【走向深部】我國初步構建大陸地殼/巖石圈結構框架
  • 國外氣象衛星發展動向與趨勢
    靜止氣象衛星美國於1975年10月16日發射了第一顆靜止業務環境衛星(GOES-1),現在為第三代(GOES-1M),第三代衛星裝載了成像儀和獨立的大氣垂直探測器,可以進行垂直溫度和溼度探測,衛星穩定方式由自旋方式發展到三軸穩定。第三代衛星探測能力有很大改進,增加13.3μm的紅外探測通道,6.7μm水汽通道的空間解析度可提高到4千米。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1977年11月,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在上海召開,統一了對氣象衛星研製工作的認識,確定氣象衛星工程代號為「七一一」工程,將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明確了工程的五大系統總體單位。自此,我國氣象衛星領域開啟「風雲」紀元。「我國的氣象衛星是根據氣象服務的需求一步一步發展的。
  • 萬千氣象 盡收眼底——我國氣象衛星介紹
    目前,氣象衛星接收網遍布全國,氣象衛星應用產品,已分發到全國各地,為眾多的應用部門所使用。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的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衛星氣象事業的發展,加速了我國氣象現代化的建設步伐,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防災減災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 我國是第三個同時擁有靜止軌道和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中國氣象局、航天科技集團、新聞辦、應急辦、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等單位參加交付儀式。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 孫來燕]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親切關懷下,經過了近30年努力,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同時擁有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業務氣象衛星的國家。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自主創新:從無到有、從弱到強1970年,我國開始獨立自主研製風雲衛星。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奮鬥之路。奮鬥之路,歷盡坎坷。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回憶說,1988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
  • 我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資料應用突破三項技術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0月30日,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基於通用輻射傳輸(CRTM)改進的資料同化和遙感應用」項目通過驗收,我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資料解決了三項關鍵技術。
  • ——紀念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五十周年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跨越半個世紀的徵程,我國幾代航天和氣象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團結協作,堅持不懈、屢克難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使我國氣象衛星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大幅提升。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的發展,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為促進全球氣象事業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風雲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50年來,一代代氣象人和航天人攜手共進,勇於創新、接續奮鬥,推動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50年來,「風雲家族」不斷壯大。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精測風雲變幻,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我國1999年和2002年成功發射了風雲一號C、D業務星,衛星在軌運行壽命達到6年5個月和10年,大大超過設計壽命。如今,我國先後成功發射兩代四型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
  • 我國新一代低軌氣象衛星風雲五號啟動需求論證工作
    新華社長沙4月23日電(記者胡喆、謝櫻)記者從23日在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舉辦地湖南長沙召開的高分衛星氣象行業應用研討會暨風雲五號氣象衛星需求論證啟動會上了解到,我國新一代低軌氣象衛星風雲五號啟動了需求論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