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慣了城市的喧囂,你還記得大自然的聲音麼?
今天,就跟隨《中國鳥類觀察手冊》,一起出發,去聆聽自然中的鳥鳴。
森林
森林
從北方挺立在寒風中的松柏
到熱帶隱天蔽日的雨林
鬱鬱蔥蔥的森林
展現出了地球最為旺盛的生命力
▲ 林芝墨脫地區的熱帶雨林。圖/圖蟲·創意每一片樹葉,都在盡力地去擁抱陽光
每一條根脈,都在貪婪地吮吸著大地的汁水
每一顆樹木,都在熱烈地生長著
▲ 河北塞罕壩人工林金黃色的落葉松。圖/視覺中國森林
是鳥類最美的天堂
在中國的1789種鳥中
有近2/3都能在這裡覓得蹤影
走近森林
迎接你的,將是一部鳥的交響
▲ 棲息在林芝森林裡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棕尾虹雉。 圖/《發現西藏》,攝影/劉璐灰喉柳鶯是森林裡一種背部綠色的活潑小鳥
它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的活動和覓食
發出尖細而甜美的哨音
(點擊下方圖片中的鳥嘴聽鳥鳴)
白冠噪鶥喜歡成群結隊
_-_-_-[{"title":"無標題","abstract":"","article_id":"632245765167ddc89e9000017d8a1aef","widgets":"[{\"type\":\"HiddenAudioWide\",\"options\":{\"baseImg\":{\"media_id\":\"b64cd5c9b8ba9b7a6e6f827e14525744.jpg\",\"src\":\"http://black-resource-1257307183.cos.ap-beijing.myqcloud.com/b64cd5c9b8ba9b7a6e6f827e14525744.jpg\",\"type\":0,\"star\":false,\"name\":\"3ad0a6c0-3f48-11eb-9c64-bdd1ac69f86d_1608097570000_5212--Garrulax_leucolophus_-_Kent_Ridge_Park.jpg\",\"size\":3418129,\"total\":2,\"img_width\":3209,\"img_height\":2140,\"is_deleted\":false},\"bgImg\":{\"src\":\"http://black-resource-1257307183.cos.ap-beijing.myqcloud.com/10857a611eedfff3874b671587813697.png\"},\"mid\":\"MzA4ODc1MTAzNl81MDQ4MzkzMDk=\",\"x\":125,\"y\":25},\"styles\":\"\"}]"}]-_-_-__-_-_-[{"title":"無標題","abstract":"","article_id":"632245765167ddc89e9000017d8a1aef","widgets":"[{\"type\":\"HiddenAudioWide\",\"options\":{\"baseImg\":{\"media_id\":\"413e8be0748da8379c15efa95ccbd0f4.jpg\",\"src\":\"http://black-resource-1257307183.cos.ap-beijing.myqcloud.com/413e8be0748da8379c15efa95ccbd0f4.jpg\",\"type\":0,\"star\":false,\"name\":\"3ad0a6c0-3f48-11eb-9c64-bdd1ac69f86d_1608098047000_6615--Female_Great_Hornbill_carrying_food.jpg\",\"size\":2260326,\"total\":3,\"img_width\":1920,\"img_height\":1278,\"is_deleted\":false},\"bgImg\":{\"src\":\"http://black-resource-1257307183.cos.ap-beijing.myqcloud.com/10857a611eedfff3874b671587813697.png\"},\"mid\":\"MzA4ODc1MTAzNl81MDQ4MzkzMTA=\",\"x\":115,\"y\":55},\"styles\":\"\"}]"}]-_-_-_草原
▲ 從空中俯瞰莫日格勒河,蜿蜒的河道,如同一條被勁風舞動著的蔚藍色綢帶,飄揚在呼倫貝爾草原之上。圖/視覺中國▲ 早晨,是最佳的攝影時間,霧氣蒙蒙讓烏蘭布統草原的金色更為柔和。圖/圖蟲·創意▲ 蓑羽鶴的幼鳥,羽色與草叢背景的顏色十分相似。圖/《中國草原與荒漠鳥類》,攝影/張明▲ 草原百靈。圖/Wikipedia▲ 雲雀。圖/Wikipedia▲ 褐耳鷹。圖/Wikipedia▲ 草原上的牧群。圖/《中國草原與荒漠鳥類》,攝影/王玉琦高原
▲ 青藏高原,冷峻,卻孕育著生命,圖中為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冷布崗日。圖/視覺中國▲ 正在飛躍喜馬拉雅山的斑頭雁。攝影/彭建生▲ 雅魯藏布江。圖/圖蟲·創意▲ 藍翅噪鶥,可以清晰地看見藍色的翅膀。圖/Wikipedia海洋
▲ 西沙群島島上的燈塔。圖/視覺中國還沒踏上沙灘的時候
你的耳邊就已經有了大海的聲音
那是海鷗的叫聲
紅嘴鷗就是其中的一員
在祖國漫長的海岸線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它在魚類上空盤旋飛行,捕食魚蝦
夏季向北,冬季向南,完成遷徙
(點擊下方圖片聽鳥鳴)
▲ 紅嘴鷗。圖/Wikipedia
健壯的白腹海雕
無需忍受「遷徙之苦」
鋒利的腳爪,敏銳的洞察力
是它在海中捕獵的利器
先是優雅地在高空翱翔或是滑翔
再一個猛子俯衝入水
一把抓魚而起,場面壯觀
整套動作就像它「啊~啊~」的叫聲那樣
簡單、利索、硬朗
(點擊下方圖片聽鳥鳴)
城市
▲ 城市的高樓大廈,分割了藍天。攝影/張雨晨▲ 樹麻雀。圖/Wikipedia▲ 枝頭的灰喜鵲。圖/Wikipedia▲ 城市中的紅隼。圖/圖蟲·創意上文中所有鳥鳴錄音,都來自於正在摩點上進行眾籌的《中國鳥類觀察手冊》。《中國鳥類觀察手冊》是一本「會說話」的圖鑑。它打破 「圖+文」的傳統圖鑑模式,增加了800多種鳥類的鳴叫聲,掃碼就能傾聽。▲ 掃描二維碼,即可聽鳥鳴(圖中二維碼為示意)。對於觀鳥人群來說,聽音辨鳥是非常重要的技能,畢竟你不一定能夠在第一時間看到鳥類的位置,但聲音則是360度無死角的。哪怕你從不觀鳥,鳥鳴聲會成為你打開自然世界的另一扇大門,不信你閉上眼睛,放鬆心情,再聽聽這些或悅耳,或嘶啞的鳥鳴,會不會感受到一股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如今,這本《中國鳥類觀察手冊》的銷售額已突破175萬,11項福利都已解鎖,快來一起看看它吧!希望這本書,能夠用圖像、用聲音,成功打開你心中的自然之門。點擊上方圖片
購買《中國鳥類觀察手冊》
668頁,1489種鳥,9種解鎖福利全解鎖
眾籌僅售79元,平均5分錢一個鳥種!
後記:不會觀鳥的我,為什麼會買一本鳥類圖鑑?
在《中國鳥類觀察手冊》眾籌剛剛上線的時候,我就買了一本,但我其實並不是一個觀鳥者,我只知道,「嘎嘎」叫的是鴨子,用嘴咄樹的是啄木鳥,大臉轉脖吃老鼠的是貓頭鷹.▲ 一隻正在睡覺的貓頭鷹。圖/視覺中國虛擬世界(遊戲),美食,電影,在曾經的我看來,哪一個不比大自然有意思?因為工作關係,我接觸到了大衛·愛登堡的作品《生命的進化》,這位94歲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直到今天,依然奮戰在紀錄片的拍攝一線,我實在不能理解他的這份熱愛,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他採訪中說到的一句話:A(大衛·愛登堡):「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孩子不會對自然著迷,比如一個五歲的孩子,翻開一塊石頭看到一個蛞蝓,他會覺得發現了一個寶貝,它如何生存的?它頭上長得什麼?孩子們愛自然,他們能夠理解自然,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你是如何失去興趣的?當然,我從來沒有失去興趣。」▲ 大衛·愛登堡遇見歐巴馬。圖/BBC 後來,我又在採訪今年榮獲中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年度最佳攝影師的同海元老師時,獲得了另一份觸動:同老師在回憶起自己剛開始觀鳥時的感受時,很真實地說到:「真好!以前只知道湖裡有很多鴨子,但啥也看不清,這次可算看到『真』鳥了!」▲ 同海元老師拍攝的環頸雉。攝影/同海元
至於觀鳥的樂趣,同老師說的更是實在:「看鳥看久了,發現它們的感情,比人類還豐富,哪怕只看一隻鳥,我也百看不厭。」
在城市呆得久了,對自然的渴望會愈發強烈,今年,我在奧森遠望蒼鷺,在北海觀察綠頭鴨,在南海子遇見鳳頭鸊鷉,在野鴨湖尋覓候鳥的身影。
▲ 奧森公園的蒼鷺(遠處木桿上)。攝影/焦晨其實,我連個望遠鏡都沒有,也沒有翻閱過任何一本鳥類圖鑑,但我就是想去看看,這些徵服了天空的精靈。今年的雙十一,我買了一款500多塊的入門級雙筒望遠鏡,而12月的眾籌,我則入手了這本鳥書。點擊下方圖片
一起來實現你的自然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