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塞合拍片有望年底公映:世界因不同而優美

2021-01-15 第一財經

首部中國和塞爾維亞合拍的紀錄電影《薩瓦流淌的方向》正在後期製作當中,海外發行計劃已提上日程,有望今年年底與觀眾見面。

《薩瓦流淌的方向》由作家陳丹燕執導,這也是她的電影處女作。影片通過一家書店、一座當代藝術博物館、一位收藏家的傳奇故事串聯起貝爾格勒的春夏秋冬。透過一位中國作家的視角,展現當代中國人對不同文化的友善見解。據了解,拍攝團隊獲得塞爾維亞政府與知識分子以及民間文化機構的大力支持。《薩瓦流淌的方向》已被塞爾維亞電影界認為是近年來塞爾維亞最重要的電影作品之一。

《薩瓦流淌的方向》製片人王曄在影視行業有著豐富的經驗,目前擔任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副主任、副總經理,負責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獎、展播、惠民放映工作,以及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和亞洲新人獎評獎、電影項目創投及國際影展工作。作為電影製作人,她參與了《地久天長》《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南方車站的聚會》等多部電影策劃和製片工作。這些影片在藝術或市場上取得了較大成就。

陳丹燕與王曄的合作打開了文字與影像之間的通道,她們希望拍攝一部跨越文化語言障礙的、能展示遼闊世界觀的電影。

「通過電影理解人心,了解世界之不同,世界因不同而優美。因為理解人心而體會了千山萬水的意義,這就是《薩瓦流淌的方向》這部電影所要的結果。」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王曄表示,《薩瓦流淌的方向》由塞爾維亞團隊負責調色,加拿大團隊負責聲音,國內團隊負責音樂和特效的調整,海外發行是荷蘭團隊。「這真的是一部國際合作的電影,也是一部非常詩意的電影。總體而言,我自己是很滿意的。」

第一財經:電影《薩瓦流淌的方向》是一部怎樣的電影?為什麼會想要做這樣一部電影?

王曄:《薩瓦流淌的方向》是一部中國和塞爾維亞的合拍紀錄片。導演是女作家陳丹燕,這是她的電影處女作。影片試圖透過一位中國女性作家的視角,表現當代中國人在理解世界和不同文化方面獨到和友善的見解。作家兼導演,註定了《薩瓦流淌的方向》是一部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文學性是這部電影始終的「精神指引」。

陳丹燕對20世紀歐洲最著名的迷宮小說《哈扎爾辭典》特別著迷,2014年,她多次前往作者帕維奇的家鄉塞爾維亞探訪,之後完成了《捕夢之鄉:〈哈扎爾辭典〉地理閱讀筆記》。影片最初的雛形就是《捕夢之鄉》的拍攝影像資料,是用GoPro的隨手記錄。之後,作家開始想正兒八經地去記錄,就找到我,最初只是計劃做一部電視片,但越策劃越覺得有意思、有意義。我就提出這實在是一部非常好的紀錄電影題材……「可惜,我不懂怎麼弄電影呀?」「我來幫你。」……於是,我們一拍即合,《薩瓦流淌的方向》應運而生。

塞爾維亞真的是一個文化豐富、人民友善的地方,我們團隊獲得了塞爾維亞政府與知識分子以及民間文化機構的大力支持。文化部開放了關閉11年之久的現代藝術館供我們參觀,藝術館的館藏供我們拍攝,東正教的牧首也親自開放國家文化遺產的修道院,塞爾維亞搖滾樂代表人物魚湯樂隊主唱也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儘管有些素材最終我們並沒有使用,但我們團隊在那裡得到了非常多的無私的幫助,得到了非常友善的禮遇,對此我們充滿了感激。

第一財經:作為一部紀錄片,選擇了哪些人物和故事?為什麼選擇了他們?

王曄:影片表現的三個故事很有意思,貝爾格勒最繁華街道上曾經最輝煌的GECAKON書店,書店成了旅遊地標,文化遺產,但書店經營舉步維艱,經理米先生和員工一起成為塞爾維亞文化的守護人;貝爾格勒當代藝術博物館,設立於1958年,是歐洲第一個當代藝術博物館,因種種原因,它關閉了很久很久,以至於它能不能開、何時開、怎麼開成了大眾經常討論的話題,據說倒計時活動搞了幾次。我們第一次去拍的時候,被告知馬上要開了,第二次是湊著要開放的時間去的,但還是沒開;一位整日裡忙忙碌碌的烏先生,他是「南斯拉夫美好生活」展的策展人,更是一位收藏家,與其他收藏家不同的是,他的收藏並不名貴,他收藏的是記憶,是氣味,是時代……每個故事都很有代表性,不論個體或是群像,你能感受到一種苦中帶甜的積極。

整部影片經歷並記錄下了貝爾格勒的春夏秋冬:老書店經常因沒交電費而被拉電,米先生滿腦子想做的事就是把伊沃-安德裡奇(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原南斯拉夫作家)的書繼續出版,閉館十幾年的當代館終於重新迎客了,開幕特展取名《Sequences:Art of Yugoslavia and Serbia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序列:當代藝術館中的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藝術)。烏先生美好生活展的場地已經變成了貝爾格勒IKEA旗艦店,而我們的影片也終於完成精剪。

我們從2017年夏正式啟動這部電影,至今已經三年了,但我們並不覺得時間過了很久。以緩慢的方式記錄緩慢的生活,正如穿越貝爾格勒老城的那條叫做薩瓦的河流,我們用鏡頭想像著它流淌的方向。《哈扎爾辭典》中有句話讓人難忘,「世上有一面快鏡和一面慢鏡,從快鏡裡看到未來,從慢鏡裡看到過去,可要是一個人同時看快鏡和慢鏡,他就落入了現實」。電影中會出現很多面「鏡子」,留給觀眾去感知和體會。

第一財經:這是中國和塞爾維亞首部合拍片,可以介紹一下與塞方團隊的合作嗎?

王曄:我們這個團隊來自兩個國家,說著三種語言。塞爾維亞視美工作室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是我們堅強又靠譜的後盾。他們是塞爾維亞最好的影視製作團隊之一,也是內容產品最多、跨國合作最多的公司。實際上我們是主動聯繫上他們的,經過近兩個月的溝通,我們牽手合作了。視美工作室確實非常專業,他們從不幹涉導演的創作,而只是儘可能幫助導演去實現創作意圖,他們給到了我們在貝爾格勒拍攝所需的所有幫助,他們的立場非常純粹,塞方團隊的製片人杜爾科維奇說:「我知道你們來做我們國家的電影,所以我要幫你們。我並不是讓你非為我們國家做什麼,但歡迎你們來了解、表達我們的國家。」這真的讓我很感動。據我所知,《薩瓦流淌的方向》已經被塞爾維亞媒體和電影業界認為近年來塞爾維亞最重要的電影作品之一。

第一財經:陳丹燕是著名作家,但同時也是一位新導演,你們的合作如何?

王曄:之前很多採訪,陳丹燕老師都說,「從來沒想過要成為一個導演。我寫了快三十年小說,電影於我而言是嶄新的領域。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文字這麼一種抽象想像力和電影這種具象想像力中間有沒有一條通道,能不能帶給觀眾新的想像空間。」陳老師是文字高手,而我一直做影視,我想我們倆的合作本身就打通了文字與影像想像力之間的通道。我們在做這部電影的時候,想得更多的是我們是否可以做出一部特殊的、跨越文化語言障礙的、能展示遼闊世界觀的電影。希望能夠在電影裡,表達一個中國作家對那個神秘而親切的世界的體會。影像的思維方式和文字小說的敘事邏輯完全不一樣,包括作家的立場的表達,我們會深思熟慮地以相對獨特的風格來表達作家眼睛裡所看到的東西。

我也合作過一些新導演,但陳丹燕老師是最特別的。陳老師真的是個寶藏女生,非常博學,電影閱片量很大,外語也很好,最可貴的是常懷一顆好奇好學的心。相比較那些專業出身的導演,她欠缺的是技術流程,是實操經驗,但她非常真誠、謙遜和感恩,願意聽取大家的意見。實際上,她很有想法和主見,她去過那麼多次貝爾格勒,通讀那邊的著作,交了很多那邊的朋友,對於文學和影像,現實和詩意,歷史素材和當代記錄,它們之間的邏輯結構融合交錯,她是會反覆思考反覆琢磨。當然創作嘛,總會有缺失、瓶頸、壁壘、遺憾,但我們會利用各種電影化的元素、技術手段,甚至文學化的元素來予以彌補。我們倆也會有分歧、爭論,但最終都服從於電影的效果。我們的副導演、攝影、剪輯、音效等都十分優秀,各司其職,大家都是為了這部電影,所以合作得很愉快。

第一財經:看到您以前做過不少電視節目,還擔任了很多部電影的策劃和製片人工作,電影作品的幕後經驗對於您電影節的工作來說,有什麼幫助嗎?

王曄:是的,近幾年我供職於上海國際電影節,工作之餘也是純公益性地參與許多電影的策劃和製片人工作,無論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我都會去參與和了解。這些影片有的在專業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地久天長》斬獲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兩座銀熊獎,《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還有的影片則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飛馳人生》和《瘋狂的外星人》都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我非常欽佩這些導演,他們有的形成了自己強烈的電影風格,有的則兼顧個人表達和大眾喜好,作品叫好又叫座。這些年我也參與了一些新人電影的創作,比如《受益人》、《俠路相逢》,包括這部《薩瓦流淌的方向》。我覺得無論是成熟的導演,還是新導演,我都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電影的藝術表達、電影製作的過程管理以及運營,這些經驗和心得,你不去加入其間是很難獲得的。當然,我參與電影製作主要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上海國際電影節這個平臺,參與電影製作對我的幫助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可以這麼說,不真正地了解電影的全過程,不真正地成為電影的「圈內人」,對運作電影節這個平臺是不利的。

相關焦點

  • 《巨齒鯊》5天票房近5億,中美合拍片就能邁向「理想國」了?
    僅就近三年來說,與2016年《鯊灘》的2500萬美元和2017年《鯊海》的550萬美元低成本不同,《巨齒鯊》可以說是鯊魚電影中的高投資、大製作。作為首部中方主控中美合拍片,《巨齒鯊》能否再樹合拍片裡程碑?細數過去幾年與好萊塢合作的中國公司,華人文化已經成了合拍片市場中一雙不可忽視的「隱形翅膀」。
  • 年底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中國首部極地科考大片《光語者》
    作為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既記錄了自然景觀的絢爛,更有地球上那個陌生角落裡人的生活狀態的真實描繪,鏡頭語言流暢自然,講述的故事卻非常豐富多元,是今年年底最讓人驚嘆的國產科考大片。據悉,影片將於2020年年底在全國公映。一位科考隊員的120個極夜作為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並未陷入單純描繪自然與生物的限制。
  • 《海底總動員2》公映 3D海底世界震撼升級
    影片亦有望接棒《瘋狂動物城》,成就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又一輪爆發。影史經典榮耀歸來 迪士尼爆發年再推力作2016年堪稱迪士尼動畫電影在內地的爆發之年。3月4日公映的《瘋狂動物城》(Zootopia)以現象級的表現引爆內地銀幕,創造逆勢而上的票房奇蹟,15.3億元的總票房位列內地動畫電影第一。與此同時,影片口碑爆棚,社會反響強烈深遠。
  • 陳柏霖林允《假如王子睡著了》年底上映
    首部合作電影為迪士尼首部華語愛情片《假如王子睡著了》(暫名),由陳柏霖和林允領銜主演,預計於2017年上映。此外,無敵影業與湖南衛視也達成IP電視劇《火王》合作協議,近期即將開始前期籌備工作。  據悉,早在此次合作開發協定籤訂之前,無敵影業旗下上海藝勢流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就與迪士尼公司就迪士尼首部華語愛情片《假如王子睡著了》達成創意合作,由公司旗下藝人「大仁哥」陳柏霖及《美人魚》林允領銜主演,目前已完成拍攝,正進入緊鑼密鼓的後期製作階段。
  • AFM研討中國合拍片
    時光網訊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五,AFM舉辦圓桌研討會討論逐漸增加的合拍片在中國所遇到的挑戰、機遇以及管理問題。這次研討會題為「香港:中國合拍片市場的理想平臺」,探討香港在中國合拍片中的地位。它們同為英語地區,但口音有所差別,對好萊塢而言,它們就是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美國 Alexander, Lawrence, Frumes & Labowitz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霍華德·福萊姆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具有風險。
  • 中英合拍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首映
    《地球:神奇的一天》不僅是BBC地球影業與SMG尚世影業共同推出的第一部作品,同時也是中英合拍片協議籤訂後的首部合拍電影。它在用「人類與自然」的永恆主題書寫地球神奇故事的同時,也融入了屬於東方文化的講述手法。
  • 我國首部北極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公映
    在冬季寒冷的北極圈,在終日不見陽光的極夜,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在茫茫的冰原上閃爍著,發出獨特的光芒,或閃亮自己,或照亮他人……12月21日,我國首部北極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全國上映。
  • 病毒災難片《致命復活》公映 影片五大看點解析
    《致命復活》正式全國公映。疫情後首部末日病毒災難電影引爆影院《致命復活》作為疫情後首部末日病毒災難電影,自宣布定檔以來話題度頗高。從細膩、緊張、刺激的病毒感染細節,一步步展現末日病毒突襲的驚悚場面,與傳統國產災難片的套路化表達大相逕庭,堪稱從外到內都實現了國產災難片的破圈。
  • 《地心歷險記2》公映 情人節檔唯一合家歡電影
    作為2012首部內地公映的好萊塢3D大片,從2月10日起,《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將會以3D、IMAX3D的格式正式於內地公映,這也是今年首部與北美同步公映的好萊塢大片。《地心歷險記2》由「巨石」道恩·強森領銜主演。
  • 中英新三國合拍片"追逐彩虹"開拍 明年暑假上映
    中英新三國合拍片"追逐彩虹"開拍 明年暑假上映 共10張         1905
  • 《巨齒鯊》全球票房超《長城》,問鼎合拍片冠軍,張藝謀冷嘲合拍
    老謀子的這部電影,與《巨齒鯊》一樣,也是中美合拍片,且在全球多地上映。截至目前,中美合拍片中,票房最高的,是成龍與賈登·史密斯合作的《功夫夢》。這部電影在2010年全球多地上映,成龍大哥依靠自己的中國功夫引起巨大的國際觀影熱潮。
  • 終於有一部不爛的合拍片了
    中美合拍片,承載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夢想。它的作用不止於幫助中國電影走出去,還在於學習好萊塢的製片經驗和先進技術。然而事以願違。近幾年的中美合拍片,無論是中方主導的《長城》和《橫衝直撞好萊塢》,還是美方策劃的《金蟬脫殼2》和《獨立日2:捲土重來》……無一例外都低於豆瓣6分,不及格,有些甚至只有3分左右,爛得沒邊。
  • 2015「十大華語電影」獎揭曉 合拍片佔據一半席位
    原標題:合拍片佔據一半席位   「十大華語電影」合拍片佔一半席位,《老炮兒》、《山河故人》、《刺客聶隱娘》三部影片獲得剛揭曉的年度「十大華語電影」前三名。記者採訪了解到,在23部入圍影片中,合拍片佔到了8部,這類合作和融合已成為當前中國電影發展的新趨勢。
  •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公映 五大看點解鎖2020年首部喜劇
    電影中,機器人初一機受命前來拯救處在危險中的人類方元,卻因其神奇的超能力和不同常人的腦迴路導致烏龍不斷的故事更是歡笑滿滿,精準滿足了觀眾們想去影院放鬆心情,輕鬆一笑的心願。不少觀眾更自發為電影打call:生活辛苦,「難得樂呵」。與愛的人一起看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已成為這個夏末一掃疲憊、緩解壓力的首選佳作。2020年的「第一份歡笑」,正在影院等你。
  • 港媒:在電影世界裡,中國印度正開始一段新戀情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6月2日文章,原題:戀情萌生:寶萊塢在中國在現實生活中,印中是競爭對手,而在電影世界裡,兩國正開始一段新戀情。講述一名外星人造訪地球故事的寶萊塢諷刺喜劇《PK》5月份在華公映。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與北美不同,中國並無大量觀看寶萊塢電影的印度和南亞移民。在中國,看印度電影的都是中國本地人。所以,高票房反映了中國人如今越來越喜愛寶萊塢電影。《流浪者》1979年進入中國,在華大獲成功,其主題歌「拉茲之歌」打動了無數中國人。此後,其他一些影片如《大篷車》也受到中國觀眾喜愛。之後是一段漫長的沉寂,直到2003年《印度往事》才再度俘獲中國影迷的心。
  • 難得一見,中美合拍片居然及格了!
    最近幾年中美合拍片有很多。 例如:「長城」、「獨立日2:捲土重來」以及最近的「金蟬脫殼2:冥府」等等...... 可都無一例外的難逃撲街的悲慘命運。 因之前一次救援行動中致使八名隊員喪屍,所以被行業拉黑。 經過評估更是被戴上了"神經病"的標籤。 沒有人相信他口中所說的巨大怪物。
  • 《時空終點》今日公映 五大看點燒腦追兇
    科幻懸疑巨製《時空終點》於今日正式全國公映    看點二、打破國產驚悚片新敘事  創新結尾    影片徹底突破國內驚悚片,不同    看點三、首部關於莫比烏斯環時空循環題材作為首部莫比烏斯環時空循環的科幻驚悚首秀,《時空終點》採用多層時空交叉結構,通過莫比烏斯環時空循環讓故事表現出驚豔效果
  •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點映 為帕運運動健兒助力
    2020年12月7日,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在杭州舉辦了超前點映活動。該影片製片人盧武攜影片主創與中國帕運射箭隊,浙江省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的運動員、教練員,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的師生們見面,為帕運運動健兒加油助力!
  • 施一公聯合創辦,這家明星藥企的創新藥有望年底上市
    而中關村有這樣一家生物醫藥企業,成立4年半的時間已擁有9項在研新藥產品,在5年內已有4款新藥獲批臨床,更有一款備受市場矚目的「明星」創新藥有望年底上市。而且,成立不到5年的時間,這家公司已經在港交所敲鑼上市。
  • 陳凱歌談華語電影零入圍坎城:這不是世界末日
    合影鳳凰網娛樂訊(採寫/小鳳) 從票房10億的中美合拍片《功夫熊貓3》,到口碑撲街的中韓合拍片《所以……和黑粉結婚了》,近幾年中外合拍片呈現增長之勢,單以2016年為例,就有73部合拍影片,佔到國產影片總數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