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美金、10年時間」,這是在醫藥創新領域廣為流傳的「雙十」定律,也就是一款創新藥的研發成功需要耗時十年,花費十億美元。可見新藥研發在技術要求、資金投入、市場風險、研發周期等方面,要面臨的挑戰之大。
而中關村有這樣一家生物醫藥企業,成立4年半的時間已擁有9項在研新藥產品,在5年內已有4款新藥獲批臨床,更有一款備受市場矚目的「明星」創新藥有望年底上市。而且,成立不到5年的時間,這家公司已經在港交所敲鑼上市。
這就是由世界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和擁有逾20年醫藥行業領導經驗的崔霽松聯合創辦的諾誠健華,堪稱國內藥企中的「明星」。而諾誠健華備受業內關注的,不僅是創新藥研發的速度,還有建立了不同於常見藥企的,集藥物發現、臨床開發、生產製造等一體的一體化生物醫藥平臺。
敲鑼上市,新藥有望年底上市
2015年,施一公和崔霽松聯合創辦了諾誠健華,專注於腫瘤及自身免疫類疾病治療領域的國際一類新藥開發。
諾誠健華研發產品多,產品管線豐富,目前已擁有9項在研新藥產品,其中奧布替尼、ICP-192、ICP-105、ICP-7234款新藥已獲批臨床。
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核心產品,備受市場期待,可用於治療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目前正在中國及美國的廣泛臨床計劃中表現出極高選擇性的BTK抑制劑,有望成為相關治療領域單一療法及聯合療法的候選藥物。
小貼士:BTK
BTK全稱布魯頓酪氨酸蛋白激酶。B細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細胞類型之一,人體對抗細菌病毒感染,甚至是很多癌細胞,都離不開B細胞的功能。但是,如果B細胞(或者相關細胞)癌變,開始不受控制地瘋狂生長,也會引起癌症。BTK是一種胞漿蛋白,存在於多數的造血細胞中,對B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有重要影響。BTK抑制劑就是讓B細胞恢復正常的有效治療方案。
迄今為止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奧布替尼的高選擇性可緩解脫靶效應相關毒副作用,擁有較好的安全性。奧布替尼僅明顯抑制BTK,不會抑制其他激酶,靶向作用更精準,病人不易產生腹瀉、出血、心房顫動等副作用。
目前,諾誠健華就奧布替尼治療復發/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以及治療復發/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兩大適應症的上市申請,已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有望年底前上市。奧布替尼商業化正進一步提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CP-723作為諾誠健華研發的二代腫瘤創新藥,剛於5月20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臨床試驗默示許可,用於攜帶NTRK融合基因的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的治療。從3月16日至5月20日,短短40多個工作日,ICP-723就獲批臨床試驗,並未因疫情影響獲批速度。
諾誠健華從成立之始,就備受業內關注。3月23日,港交所首次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推出全新的上市儀式。諾誠健華更是成為首家通過「雲敲鑼」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企業。
做創新藥,人才是至關重要的變量
新藥研發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市場風險高……面對醫藥行業公認的多重挑戰,諾誠健華新藥研發為何如此之快,又是怎麼做到5年時間內敲鑼上市的呢?
諾誠健華聯合創始人崔霽松博士曾經說過,「做藥就像玩高空拋環,需要在活性、選擇性、可成藥性、代謝、安全性之間找到平衡,而在找到平衡的道路上,不計其數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折戟沉沙,需要巨大的研發資金投入。」而她也認為,這其中至關重要的變量就是人才。
擁有20多年藥物發現經驗的陳向陽博士、擁有28年臨床開發經驗的徐志新博士、擔任過美國強生公司主任研究員的趙仁濱博士……
諾誠健華擁有一支以實現推動中國顛覆性醫療創新為共同目標,世界一流的科研隊伍。他們長期在世界500強藥企從事新藥研發工作,並成功開發過多個新藥專利和產品。
此外,諾誠健華還成立了由國內外生物醫療領域知名專家組成的科學顧問委員會,包括施一公院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BIOPIC中心副主任張澤民教授等。他們在結構生物學、單細胞測序和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專業知識及科研成果,將進一步加強諾誠健華開發新靶點、提升源頭創新的能力,也與該公司的研發團隊一起,構成諾誠健華的核心競爭力。
諾誠健華能在國內醫藥圈迅速嶄露頭角,這其中與其人才濟濟的研發團隊密切相關。對於一家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來說,科研團隊的創新能力和執行效率至關重要。
此外,諾誠健華的迅速發展,也是近年來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大環境逐漸優化的體現。
諾誠健華相關負責人介紹,無論是奧布替尼的上市申請,還是ICP-723獲批臨床,都是中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投融資環境改善、高端人才聚集、臨床資源優勢等利好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
業內少有,一體化生物醫藥平臺
令業內關注期待的還有,不同於一般生物醫藥企業,諾誠健華打造了集藥物發現、臨床開發、靶點識別、生產製造、商業化推廣為一體的一體化生物醫藥平臺。而行業內的企業在技術、資金等困難面前,一般只能選擇從事其中一環。
諾誠健華由研髮帶動的業務模式,同時具有商業化能力和生產能力。可以說,與一般生物醫藥企業不同的是,諾誠健華擁有研究、開發、生產「一條龍」的研發平臺,覆蓋從藥物發現到臨床開發的全研發鏈條。
其中,藥物發現方面,諾誠健華在北京、南京分別擁有8300平方米、3350平方米的先進研究中心, 以支持該公司化學、生物、體內藥效、藥代、毒理和CMC研究。
臨床開發方面,諾誠健華全部臨床試驗都由自己的臨床開發團隊管理,涵蓋了臨床試驗的所有階段,包括臨床試驗設計、實施、藥物供應以及試驗數據的收集。目前,諾誠健華已經與全國多個臨床機構合作,試驗全部由該公司臨床團隊管理。
生產方面,諾誠健華正在建設廣州生產基地,用以支持自身現在及未來的藥品生產需求,預期將在2020年完成一期工程。
另一方面,諾誠健華成立以來,一直把精力投入到新藥研發上,僅去年,研發費用就超過1.6億元。而此次上市,也為諾誠健華新藥研發添加了動力。
諾誠健華相關負責人表示,諾誠健華上市,為新藥研發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諾誠健華可以更加專注地進行科學研究,加快研發速度。期待未來奧布替尼有更多適應症的上市申請,早日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努力讓病人早日用上負擔得起的國產創新藥。同時,諾誠健華將為國產創新藥走出國門、改善公眾健康而不懈奮鬥。
關於諾誠健華
諾誠健華(香港聯交所代碼:09969)由世界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和生物醫藥行業卓越的企業管理者崔霽松博士聯合創立。公司專注於腫瘤及自身免疫類疾病治療領域的一類新藥研製,適用於中國病人高發的淋巴瘤、肝癌、胃癌等多種實體瘤及自身免疫類疾病。諾誠健華在北京、南京、上海、廣州、美國新澤西和波士頓均設有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