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五,AFM舉辦圓桌研討會討論逐漸增加的合拍片在中國所遇到的挑戰、機遇以及管理問題。這次研討會題為「香港:中國合拍片市場的理想平臺」,探討香港在中國合拍片中的地位。
「香港不僅擁有人才、服務、專業知識和敏銳的商業頭腦,也具有一個世紀的電影歷史,更是進入中國的跳板,而中國有著超過10億的潛在觀眾群,」香港貿發局製造業拓展總監周瑞生說,「中國的中產階級有著巨大的消費能力……他們崇尚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願意花大把的錢在電影上,這也是為什麼所有人都在談論中國市場的原因。」
美國知名雜誌《綜藝》亞洲區主管派屈克·弗拉特則認為中國電影產業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香港電影產業事實上也是中國電影產業,兩者的商業模式是非常相似的。中國大陸電影產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有了非常大的發展,而香港對於大陸市場而言,就像是紐約之於好萊塢,或者更確切地說像是倫敦與洛杉磯之間的關係。它們同為英語地區,但口音有所差別,對好萊塢而言,它們就是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美國 Alexander, Lawrence, Frumes & Labowitz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霍華德·福萊姆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具有風險。通常情況下,如果有人問他該如何進入中國,如何才能製作一部合拍片,他都會建議他們去認識一些富有這方面經驗的香港人或是香港團隊。霍華德認為,香港人不僅了解中國文化,而且很多人都曾去英國或美國留學,會說流利的英語。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的是資本市場這一套,但對中國也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