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如何正確將生物進行分類困擾了生物學家們很多年,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特別的物種,比如鯨魚。
鯨魚是鯨還是魚呢?成功解答出這個問題,生物學家們花了數百年時間,其中,有的生物學者還給出了一個有趣的答案:超級海怪。
鯨魚是什麼?
對於鯨魚是什麼,最早的答案能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古希臘智者,有記載以來第一位研究生物系統的人,也是第一個相對科學描述鯨魚的人。
他描述道:鯨魚,胎生,有肺無鰓,鰭厚,皮膚光滑,與大部分魚類外形相似,但比魚更「高級」。亞里斯多德認為,鯨魚屬於「鯨類」,是比魚更高級的一類生物。
雖然亞里斯多德在解答這個問題上開了一個好頭,但他的後繼者們卻跑偏了。
老普林尼,羅馬古代學者,博物學家。在他的筆下,以動物生存的環境作為區分標準,動物被分成三大類:陸生、水生以及昆蟲,而鯨魚這種龐然大物則被歸屬為了「怪物」。
公元60年,老普林尼走在海邊,偶然發現了鯨魚用額頭上的「嘴」噴水的場景,從而猜測認定鯨魚和人一樣是有肺的。「因為沒有肺的話,它如何和人一樣能將水從身體裡吐出?」
老普林尼堅定地認為:海洋中的神秘怪物,如鯨魚,都是吸收了自然界中的元素而成,「絕大多數形式怪異。」因此,他的《博物志》中還記錄了諸多鯨魚的奇異故事,當然這些故事真假未辨。
14世紀初期,文藝復興興起,在印刷術助力下,很多西方學者翻譯起了亞里斯多德、老普林尼等古代學者的著作,同時還進行了批註解讀。
有意思的是,由於語言的差異,翻譯註解中摻雜的關於鯨魚的故事越來越離譜,以至於有的生物學者直接將鯨魚描述成了「超級海怪」。
如:
還有:
「超級海怪」的稱號雖然很唬人,但嚇不住想賺錢,膽子又大的鯨魚獵人。捕鯨業的出現,也讓生物學家們有了更多關於鯨魚的直接信息。
圖:英國探險家William Scoresby記載的「危險捕鯨業」
這一時期,有個別學者通過學習並實踐解剖,發現鯨魚的內部結構更接近「水生哺乳動物」,如博物學家約翰·雷(John Ray),但可惜的是沒人形成系統的分類。
直到18世紀,瑞典科學家,現代分類之父卡爾·馮·林奈的著作《自然系統》(System of Nature)問世後,「鯨魚的歸屬問題」才逐漸清晰。
1735年,林奈首次發表了他對生物的分類方法:如果要為某種東西命名就需要將其細化,研究它的本質。如,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有四腔心臟和溫暖的血液;鳥類是卵生,哺乳動物是胎生,哺乳動物會產奶哺育它們的幼崽。
1756年,在《自然系統》第九版中,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包括鯨魚和海豚在內的『鯨』類,已經被歸於魚類,但是哺育幼崽是很多動物的特徵,用這一特徵作為標記,我把它們歸為一類。」
1758年,第十版《自然系統》中,涵蓋鯨類的「哺乳動物(Mammalia)」正式面世,在林奈的生物分類系統下,鯨魚才正式被稱為哺乳動物。
鯨魚不是魚,是哺乳動物,這一說法至今延用,但隨著生物的進化,百年或數百年後,這一說法會不會再次被後人推翻呢?值得思考。
問題來了:鯨魚不是魚,那麼熊貓,是熊還是貓呢?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