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佛教中改變人生命運的13大定律之「因果定律」

2020-12-05 龍哥說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

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因果定律」說明,發生在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的結果,必定有一個或多個與其相伴而生的原因,簡單說就是人們每天都生活在因果定律之中。從天體運行、四季輪迴,到小河叮咚、大地回春;從花草樹木、魚蝦成群,到紅杏枝頭,、山巒疊起……這一切都和「因果定律」息息相關,也可以說是「因果定律」運行的結果。

「因果定律」以最簡單的形式告訴人們,如果生活中你為自己設定了想要的得到的結果,你就需要追溯前人,看一看那些得到這個結果的人是怎麼樣做的,並為這個結果不停地努力、付出,如果你能夠做和成功人士同樣多的事情,你獲得的結果也將和他們同樣多,這不是奇蹟,而是一個很自然的規律。

有的人一生獲得無數次成功,有的人連一次成功的滋味都沒品嘗過。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失敗的人抱怨自己的運氣差,甚至將其推脫給客觀條件或外在因素;成功人士在總結經驗時,經常要提到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好運氣,但同時也強調了重要的一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多麼重要的一點,它有力地向人們詮釋了「因果定律」的關係。

古語言:「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這是生命運行的必然衍生。只有辛勤耕耘、矢志不移的人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地位、名利和成功。了解這個道理後,相信那些失敗的人在抱怨自己運氣差的同時,一定也會總結一下自己曾經的付出是不是應該得到更多的收穫。

任何一種結果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如果你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樣,曾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那麼你必定會得到和成功人士同樣的結果,這沒什麼奇怪,也不是好運光顧你,這只不過是「因果定律」發揮了作用。

每個人都嚮往成功與輝煌,那麼人們究竟該怎樣做才能獲得這樣的碩果呢?當你環顧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你會發現健康、收入、業績、事業、家庭、人際關係……你目光所能及的一切都是過去耕耘的因所帶來的果。

世上的任何事情都遵循著這樣的道理。只要你肯花時間,肯犧牲,肯研究,肯付出,自然會聲譽滿豐。例如,如果你想擁有很多的財富,你必須時刻想著賺錢,時刻研究如何賺錢,時刻盡全力為此付出,這樣你的錢包才會鼓鼓。如果你想擁有智慧,你就必須播下追求知識、學會知識、追求真理、運用真理的種子,這樣你的腦中才會蓄滿智慧。

所以你只能像一粒種子,先是埋在肥厚的泥土裡,然後長出第一片葉子,吸進第一縷陽光,再長第二片葉子,接受更多的陽光,如此一直等到秋天,才會得到觀眾的讚嘆:看這棵麥子,如此豐滿!如果你是志向更加高遠的植物,比如蘋果,那就得多等幾年。

有所謂的「一萬小時原理」,即你要對某門學科、某門手藝有點專業的感覺,至少是訓練一萬個小時,一天三小時,也得將近十年。這一萬小時原理是否精確另說,它表達的知識與技能的難以獲得,卻是確切的,你想學識豐富,讓人佩服,那就先讀一萬個小時的書吧。

知道這個佛教的典故嗎?

愛默生說:「因與果,手段與目的,種子與果實,全是不可分割的,因為果早就醞釀在因中,目的存在於手段之前,果實則包含在種子中、大自然法則:從事工作,你將擁有權力,可不工作的人,將沒有權力。」你要得到某樣東西,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把與該事情相關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這樣你才能從該事情中得到豐厚的回報,付出越多才能收穫越多。

相關焦點

  • 比風水厲害10000倍的九大宇宙定律,修造命運的終極奧秘(深度解讀)
    趙樸初早在民國時就已是書法大家、慈善大家和佛學大家,1980年起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他曾講過九大宇宙定律,以及人生中的實施原則,通篇圍繞著「如何修造命運」這一主題。「修造命運」,乃其中文眼。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
  • 掌握這幾條宇宙定律,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生的命運本質上是人的業力牽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種力量不斷互動影響而顯現出來的,掌握這些宇宙定律,也就明白命運運作的奧秘,順應天道,改變命運。一 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大家最為熟知的宇宙定律,也是這個宇宙最重要最根本的定律。人的一言一行一念都在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而這個影響會通過因果定律再反作用於自身。
  • 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
    深信因果佛教講究因果,因果定律大家都知道因為這些話語,能夠很好的讓我們明白「因果」,更好地去深信因果。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一、學會改變脾氣,才能擁有更多福報。佛教常講「火燒功德林、火燒功德林」,一把火,就能將我們的功德盡數燒毀。這把火是什麼火呢?
  • 再談《莎莉之定律》——選擇、人生與因果
    第7期星帖獎徵文活動已經開啟,主題為「不同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本文系Taper 浩陽 投稿作品。也歡迎大家前來投稿, 一抒胸臆哦!兩年前《莎莉之定律》上架TapTap時筆者曾做過推薦。對於莎莉定律及其起源墨菲定律,筆者最初接觸於電影中,此後興趣持續不散。
  • 善因方得善果、厚道才得厚報:因果——宇宙最根本定律
    昨天下午,同一位朋友喝茶聊天,說起了因果。我很少同人談及這個話題。因為她信奉佛教,我就說得多一點。回家後想想,或許可以讓更多人對因果有更多了解,遂成此文,權當布施。01 因果是宇宙根本定律牛頓曾說,沒有那麼多的「偶然」可以讓整個宇宙如此井然有序的運作,這背後必然有一些人類目前還無法了解、懂得的神秘存在,其中因果就是最基本的定律,人類作為宇宙中的滄海一粟,自然逃不脫因果定律。不論是東方的儒釋道、印度教,還是西方的基督教,都篤信因果。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更是因果定律的擁躉。
  • 「因果定律」真的正確嗎?
    對傳統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有研究的人一定都聽說過一條基本定律——因果定律。曾經,它被定義為迷信,如過街老鼠般被人反覆批判。近些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甦,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也日益加重。有的人甚至把它奉為人間至理、宇宙鐵律,宇宙十大法則之一。
  • 人生九大定律
    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 絕非迷信:遵行九大宇宙定律,修造精彩人生 !
    讀懂九大宇宙定律,並遵之而行,就是修造精彩人生的必要途經。因果定律 —— 厚道,才有厚報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等都認同因果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是「因」,並且會產生相應的「果」。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
  • 佛教啟示:因果的五大定律
    因果和每個人的命運都息息相關,懂得因果,深信因果,知曉因果和生命的連接關係,才會懂得如何去改變我們的命運。佛門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那麼,因果究竟有什麼樣的規律?《百業經》中講: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於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所以,要知道,你這輩子享福是自己的事情,倒黴受罪也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上天不公,也不是有人害你,想要改變境遇,只能改變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真正的主人。
  • 佛教為什麼會肯定因果法則
    例如我們感到熱時,在內心中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種如何獲得涼爽的要求,有了這種要求,進一步就要追究為何會熱?如何才能不熱?追究的結果,發現得到涼爽的方法,於是發明了電風扇及冷氣機等。察果知因,不但肯定了因果法則的存在,亦促進了人類知識的發達。
  • 佛教:人不要去算命,人生是自己掌握的,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其實在佛教裡面我們是不提倡算命的。先不說算命的準確不準確,就算你算出來結果了,你不去有作為,你不去勞作又有什麼意義呢。知道了後果又能怎樣?正常的行走路線是對的,但是你提前知道了結果,可能會鬆懈,一鬆懈就導致結果不是對的了。佛教告誡我們,人生是自己掌握的。我們現在吃的果是我們前世所種的因,我們現在種的因是下世才出果。有什麼好算命的。
  • 經典人生定律!(收藏好)
    經典人生定律,成就經典人生,我們都要好好去領悟,並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去。以下六個經典人生定律,值得收藏。1、堅信定律:當你對某件事,抱有百分之一萬的相信,最後,它就會變成事實。我一直都很喜歡一句話:「人之所能,是因為相信自己能!」
  • 不可不遵循的21條人生定律,違反任何一條都會讓你得不償失
    2 因果定律今天所有的果都來源於你曾經種下的因,因果是一種事物發展的必然循環,決定這種循環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取決於你的三觀是否正能量,沒有最久的因果關係,只有最沒定力的你自己。5 當下定律過去我們無法改變,未來我們不可控制,唯有現在是實實在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重視當下就是過去的進步,抓住當下就是未來的希望,一切成就都取決於當下的積累,一切成果都來自於當下的努力,活在當下是一種人生智慧。
  •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們能改變命運嗎:大數定律
    多少次我們夢想有一臺時光機器,這樣我們就可以回到過去做一些我們現在認為正確的事情,改變我們的命運,比如:傾其所有買比特幣買房買現在漲的一塌糊塗的股票買彩票回到過去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嗎?這就是大數定律:只要樣本足夠大,最終結果都趨向一個穩定值。這個定律無論是在數學、物理還是社會學領域都得到了有效的論證。就拿北京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來舉例:這個數字每年都會有變化,但是基本處於一定的區間範圍,就好像死神有KPI考核,每年必須通過交通事故帶走一定數量的人。
  • 人生中的「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時至今日,能量守恆定律已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難怪恩格斯曾將此定律列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 佛教傳入中國第六階段——從人生佛教、人間佛教到三和理論的提出
    太虛大師成立佛學院於武昌,重奘什性相,主大乘八宗並行,蓋以隋唐盛世之佛法為理想,融貫性相於臺賢禪淨之統。凡此悉中國佛法振古之學也。然近世佛法,由歐美及日人之研習,實已擴及巴利與梵藏文。由中國佛法言之,則趨於世界佛法,融攝新知之域。故內學院研習唯識,進及西藏所傳安慧唯識,法稱因明,南傳部執。
  • 行為轉變4大定律:助您收穫好習慣,戒除壞習慣,改變命運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為什麼習慣能改變命運?作者分析,是因為個人40%-50%的行為取決於無意識的習慣。我們只要改變這些無意識的習慣是否就能改變命運?帶著這些疑問,我打開《掌控習慣》這本書。
  •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 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 社會上竊盜、勒索的案件為什麼層出不窮?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
  • 人生的六大定律,能悟懂四條以上,就能出人頭地
    一生當中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能夠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一個個小事,瑣事,組成了一個人的人生,在人生這條時間軸上,決定事情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我們不難發現,萬事都有定律,其實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當你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其實是有標準答案的,如果一個人面臨抉擇的時候能夠好好考慮一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