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莎莉之定律》——選擇、人生與因果

2020-12-05 TapTap

第7期星帖獎徵文活動已經開啟,主題為「不同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本文系Taper 浩陽 投稿作品。也歡迎大家前來投稿, 一抒胸臆哦!

兩年前《莎莉之定律》上架TapTap時筆者曾做過推薦。對於莎莉定律及其起源墨菲定律,筆者最初接觸於電影中,此後興趣持續不散。前段時間,筆者在某東購有一本直接以「墨菲定律」為名書籍,本想系統性了解相關內容,卻發現該書內裡幾乎與書名完全無關,空有噱頭,言之無物。氣憤至今,借活動機會,筆者就來聊聊自己理解的《莎莉》遊戲與定律。

遊戲回顧從玩法上看,《莎莉之定律》是一款2D平臺跑酷類遊戲。與其他跑酷遊戲截然不同的是,《莎莉之定律》是一款需要「二刷」的作品——在每個關卡中,玩家都需要依次以女主角莎莉及其父親的視角進行遊戲。雖然兩個視角共用同一張地圖,但其玩法邏輯、關卡目標乃至畫面風格都有所不同——在「一刷」時,與「埋坑」的常見遊戲設計套路恰恰相反,各種道路陷阱都會自動被清除,玩家完全不用顧忌這些障礙,只需要自由跳躍激活機關,可以說是以簡單難度進行遊戲;而在「二刷」時,玩家「一刷」的操作錄像成了既定的影子(或者說一種NPC),玩家此時需要在恰當的時機為影子開路,包括打開原本「自動」的機關、提前為影子清除尖刺等。

這種創造性的「二刷」設計提出了玩家和「自己」配合的要求,不僅把解謎要素與跑酷模式結合,增加遊戲內容,而且僅利用玩法語言就完美地詮釋了主題——莎莉定律。莎莉定律在解釋莎莉定律時,我們總是會先提及其更廣為人知的「孿生夥伴」——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最初是由美國火箭工程師愛德華·墨菲在上世紀中葉提出的:若存在兩種或以上選擇,其中一種將引致災禍, 則必然會有人會做出該特定選擇[1]。經過數十年的傳播,如今墨菲定律的一般內容已變為:如果情況存在變壞的概率,那麼不論概率多小,其都必定會發生。莎莉定律則恰恰是墨菲定律的反面,當前該定律的一般內容是:考慮了變壞的情況後,結果卻往往意外變好。通俗來說,用「錦鯉體質」來描述莎莉定律再貼切不過:儘管知道中獎概率比較小,但抱著「賭一把」的心態嘗試,卻又剛好抽中自己,這種「天選」一般的幸運感就是莎莉定律想要表現的。

說回遊戲,《莎莉之定律》用「二刷」的關卡設計為莎莉定律賦予了一層無私父愛的含義。上述「天選」一般沒來由的幸運在遊戲中被開發者用看不見的父愛所解釋——原來莎莉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小幸運,都是父親在背後、在莎莉目所不及之處的付出,原來玩家「一刷」時的所有簡單感,都是其在「二刷」時努力的成果。以上內容,都只是鋪墊與回顧。關於莎莉定律,關於「選擇與人生」,筆者在此想要討論的問題是:是莎莉的選擇(離家)塑造了莎莉的人生(小確幸的城市生活)嗎?或者說不同的選擇一定會造就不一樣的人生嗎?

因果概念在嘗試回答上述問題之前,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因果。當問及莎莉的選擇與其獲得的生活之間的關係時,我們所討論的對象顯然是一個一般概念的因果關係;本期星貼獎主題詞「不同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也在明顯地暗示「選擇」與「人生」之間存在類似的因果關係,雖然其未明確指出其中機制。那麼,因果,究竟是什麼?或者說,該詞想要刻畫的,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

雞和蛋,誰是因,誰是果?

雖然「因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個概念,但其卻遠不是一個能夠被簡單定義的概念。實際上,數世紀以來,各界相關人士就因果的定義問題形成了眾多派別,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在此,筆者不對該問題的原理性內容做過多闡述,僅直接給出一個容易為常人所理解的簡單定義:若事件X提高了事件Y出現的概率,就稱X是Y的原因,而Y是X的結果。用公式表達即為P(Y | X) > P(Y)。因果誤判上述定義乍一看似乎非常有道理,很符合我們的直覺,但在公式表述上存在一點缺陷。早在高中數學就已有提及:條件概率公式中的事件X,僅僅是事後的觀測事件,對於事件X是否真正在事前就具備影響事件Y的作用機制,我們無從得知也無從證明。僅憑事件觀測只能證明二者的相關性,若我們僅憑相關性就斷定其具備因果關係,就可能因其實際不具備內在作用機制而導致因果誤判。具體如下圖所示。

若有另外一個觀測不到的因素Z同時使得X和Y產生,那麼我們能看到X的出現伴隨著Y的出現,這種情況下我們能說X是導致Y產生的原因嗎?顯然不能。但X與Y之間存在相關關係確是毋庸置疑的。莎莉定律與因果誤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確定有沒有上圖中的Z因素存在,因此很容易做出將相關關係誤判為因果關係的情況。而這種因果誤判,恰恰是筆者認為莎莉定律(及墨菲定律)的部分內涵。兩個定律最開始引發筆者興趣的原因,就在於其在定義上與科學的矛盾性。我們知道,認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觀測中不可能發生是統計學假設檢驗和顯著性概念的根基。而這兩個定律,卻可以說是剛好與之背道而馳,認為小概率事件(墨菲定律的壞情況,莎莉定律的好情況)必然發生。如何解釋?

一般而言,我們會認為現實事件的發生概率是一個自然的、無可置疑的因素。那麼,對於兩個定律,能質疑的就只有人的因素。對於墨菲定律,我們可做如下解釋:為何人會做出壞事「必然發生」的論斷,是因為其過於關注壞事的發生,而忽略了壞事未發生的其他情況(這種其他情況往往才是佔絕大多數的情況)。例如,新聞只會報導飛機失事,而不會報導飛機平穩降落,一個人可能就此產生「飛機總會失事」的想法,但實際上,飛機失事是極小概率發生的事件。類似案例還有彩票中獎、出租事故等等。這些,都是人的過渡關注和感知放大實際概率而導致因果誤判的情況。對應的,莎莉定律也是如此。這點在遊戲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在遊戲進程中,玩家作為旁觀者可以很明確地知曉莎莉的「幸運」來自於其父親的默默支持,但莎莉作為當局者者卻無從知曉,進而做出其「幸運」來自於上帝/自然/自身體質等等的誤判,而這一層因果誤判的元素也在遊戲表現其感性內涵(如父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

選擇、人生與因果到這裡,我們能回答上文提出的問題了嗎?看似筆者一直在向否定回答做引導,誘使讀者對上文問題做出「因果誤判」的論斷,但實際上,即便在此處我們仍不能對其做出定論。注意到,根據上述邏輯,我們只能肯定 「父親的支持是莎莉幸福人生的原因」,但還不能否定「莎莉的選擇不是莎莉幸福人生的原因」。在解釋因果概念時,我們以一因一果的情況為例,但現實卻往往沒這麼簡單。正應了主席對於因果問題的思想精髓,在面對人生這般複雜、多變的對象時,其涉及的關係往往都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的。關於「多因」關係,統計學大家卡爾·皮爾森(1930)曾做出一個較為極端的論斷:在任何情況下,事件B都不可能單純地由事件A,或者其他單個事件C、D、E或F引起,我們可以一直增加導致這種該事件產生原因的數量,直到它們涉及到宇宙的所有因素為止[3]。

皮爾森工作照

也就是說,在現實世界中,所有人、物、環境之間都存著某種弱性的聯繫,很難完全排除其間關聯。用混沌理論和所謂蝴蝶效應可直觀地解釋其含義。蝴蝶煽動翅膀,和大洋彼岸的颶風,兩個直覺上毫無關聯的事件,放置到一個複雜的混沌系統中,彼此都能建立起長鏈條的因果關係。那麼,我們還能在現實中拒絕什麼事物之間的關係呢?

再舉如上例子,「丟釘」與「亡國」之間,也建立起了類似的長鏈條因果關係。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如果沒有「丟釘」,「亡國」是不會發生的。回到遊戲,儘管很困難,可能很多因素無法觀測、無法描述,但我們在直覺上依然能認可,在莎莉做出選擇到莎莉獲得幸福生活之間,也能建立起如上這般長鏈條關係。也就是說,雖然二者間不能做出直接的因果論斷,但若放寬觀測區間,考慮事物間的弱聯繫,仍然能夠在其間建立起符合直覺的、合理的因果關係

如此來看,我們該如何回答「不同的選擇一定會造就不一樣的人生嗎」這一問題呢?或許該說選擇可能不影響人生,選擇卻也能影響人生。註:[1] 原文: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2] 還有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是抽卡過程中玄學操作與出貨之間的關係,此處不再贅述。[3] Pearson, Karl. 1930. Life, Letters and Labours of Francis Galton. Vol. 3A, Correlation,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and Eugen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擴展閱讀

相關焦點

  • 趙樸初:佛教中改變人生命運的13大定律之「因果定律」
    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 「因果定律」真的正確嗎?
    對傳統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有研究的人一定都聽說過一條基本定律——因果定律。曾經,它被定義為迷信,如過街老鼠般被人反覆批判。近些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甦,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也日益加重。有的人甚至把它奉為人間至理、宇宙鐵律,宇宙十大法則之一。
  • 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
    深信因果佛教講究因果,因果定律大家都知道,他乃是佛法的基本定律。因為這些話語,能夠很好的讓我們明白「因果」,更好地去深信因果。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一、學會改變脾氣,才能擁有更多福報。佛教常講「火燒功德林、火燒功德林」,一把火,就能將我們的功德盡數燒毀。這把火是什麼火呢?
  • 人生九大定律
    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 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 社會上竊盜、勒索的案件為什麼層出不窮?
  • 經典人生定律!(收藏好)
    經典人生定律,成就經典人生,我們都要好好去領悟,並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去。以下六個經典人生定律,值得收藏。1、堅信定律:當你對某件事,抱有百分之一萬的相信,最後,它就會變成事實。我一直都很喜歡一句話:「人之所能,是因為相信自己能!」
  • 不可不遵循的21條人生定律,違反任何一條都會讓你得不償失
    2 因果定律今天所有的果都來源於你曾經種下的因,因果是一種事物發展的必然循環,決定這種循環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取決於你的三觀是否正能量,沒有最久的因果關係,只有最沒定力的你自己。8 否定定律每一次質的提升都源於否定過去,每一次新的開始都源於否定舊的事物,否定有時是自我內在鬥爭的結果,否定有時是去其糟柏,取其精華的升級,新生事物否定舊有事物然後再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在否定之否定的邏輯中向前發展,一切進步的轉變都是在否定之否定之後向好轉變。
  • 人生,都有因果定律,你付出了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不管你想要怎麼過一生,想要怎樣的人生,在一定呈度上,只要你努力向上,大半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時間一天天過得很快,轉眼從少年到青年。特別是在結了婚以後,就會更加的覺得時間過得快。人生每個階段都有迷茫的時候,經歷過那些迷茫與天真無知,終於在歲月裡領悟了。對於人生,才有了真正的認知。時間對於每個來說,都是一樣,匆匆忙忙皆過客,一切如流水行雲。不管你活到多少歲,在歲月的長河裡,不過是一顆塵埃。時間永遠沒有盡頭,可是人生呢,不過是匆匆是數年。
  • 絕非迷信:遵行九大宇宙定律,修造精彩人生 !
    讀懂九大宇宙定律,並遵之而行,就是修造精彩人生的必要途經。因果定律 —— 厚道,才有厚報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等都認同因果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是「因」,並且會產生相應的「果」。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
  • 人生的六大定律,能悟懂四條以上,就能出人頭地
    一生當中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能夠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一個個小事,瑣事,組成了一個人的人生,在人生這條時間軸上,決定事情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我們不難發現,萬事都有定律,其實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當你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其實是有標準答案的,如果一個人面臨抉擇的時候能夠好好考慮一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 善因方得善果、厚道才得厚報:因果——宇宙最根本定律
    01 因果是宇宙根本定律牛頓曾說,沒有那麼多的「偶然」可以讓整個宇宙如此井然有序的運作,這背後必然有一些人類目前還無法了解、懂得的神秘存在,其中因果就是最基本的定律,人類作為宇宙中的滄海一粟,自然逃不脫因果定律。不論是東方的儒釋道、印度教,還是西方的基督教,都篤信因果。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更是因果定律的擁躉。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作者:空淨人生的來去因緣,人生的歸宿規律,生老病死的因由,命運 浮沉的根蒂,人生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在自然法則的全息 因果 律之中,洞徹全息 因果 律者,則容易明白人生的生死、環境、疾病、命運 、際遇的形成、展現、重複、轉換的機制和機理。立志於修真 直證聖道者,最難也最關鍵的一關,也就是徹底地在本因上清因消業。
  • 學習各種定律,為我們人生加油,看《墨菲定律》一書
    我們所讀的《墨菲定律》一書並不是只講墨菲定律,而是集合了許多的神奇的人生定律,法則效應,讓我們可以洞悉世間的法則,了解社會,心理,經濟等現象,為我們做人生的抉擇提供寶貴的參考意見。我們人生都走在抉擇的道路當中,比如大學選專業,找工作,跳槽,面對一個投資的機遇,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如何抉擇成為了一個大的難題,而《墨菲定律》這部書收集了100多個人生的定律和有效法則,這些法則包含人生,人際交往,職場,經濟,管理等法則,這些法則如果我們能讀懂讀通,並有效運用,我們的人生道路會是一條康莊大道。
  • 《墨菲定律》:助益人生的100個經典法則
    墨菲定律由此誕生: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照這種方法去做。你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情嗎?上班不想遲到偏偏就遲到了,不想生病偏偏就生病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丟的東西偏偏就丟掉了……「墨菲定律」的事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說不定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它所控制,真是讓人防不勝防,而且還越在意越防不住。幾十年來,墨菲定律的內涵被不斷豐富。其中最著名的闡釋被稱為「菲納格定律」: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
  • 人生中的「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時至今日,能量守恆定律已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難怪恩格斯曾將此定律列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 三大因果律,知否,知否?會用之,今生必受益
    例如: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不順,究其原因,大都違背了事物的因果律。順者昌逆者亡,如果掌握其規律,今生必定受益。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它和循環周期輪,宇宙生滅變化法則一起是宇宙人生的三大定律。其中循環是表現;生死愛欲是根本;因果是動力。現代枓學家說,如果沒有因果律,整個宇宙、人類社會將是一片混亂。它也是佛教最基本原理之一。
  • 中國上下五千年跳不出的「五大歷史定律」,更是人生的定律
    在人類千萬年的歷史中,人類總結出了許多的定律。這些定律宏觀可至宇宙,微觀可至蟻獸,同時,也在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中的各個方面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如太陽的東升西落一般,這些定律都是「自然」早已寫好的。這些定律的發展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例如西方世界的著名十大定律,其中令人耳熟能詳的有「墨菲定律」,「馬太效應」,「水桶定律」等等。它們在經濟,人文社會等各個方面,以及各行各業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到定律不得不提起哲學。世界各地的哲學受到歷史與文化的影響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中國的古典哲學在歷史上的建樹也讓人耳熟能詳。
  • 掌握這幾條宇宙定律,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生的命運本質上是人的業力牽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種力量不斷互動影響而顯現出來的,掌握這些宇宙定律,也就明白命運運作的奧秘,順應天道,改變命運。一 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大家最為熟知的宇宙定律,也是這個宇宙最重要最根本的定律。人的一言一行一念都在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而這個影響會通過因果定律再反作用於自身。
  • 人生三大定律,人生必看
    有一種美國的蟬,要在地下生活17年),忍受各種寂寞和孤獨,依靠樹根的汁一點點長大然後在夏天的一個晚上,悄悄爬到樹枝上,一夜之間蛻變成知了,然後期待太陽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飛向天空、衝向自由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僅用了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這就是著名的人生三大定律
  • 佛教啟示:因果的五大定律
    因果和每個人的命運都息息相關,懂得因果,深信因果,知曉因果和生命的連接關係,才會懂得如何去改變我們的命運。佛門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那麼,因果究竟有什麼樣的規律?這便是因果的業定法則,就是說這世界其實不存在所謂偶然、運氣,你所感召的任何一個善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份恩賜,都是自己在往昔的生命歲月當中,自己種下的善因;而你所承受的任何一個惡果、命運中受到的每一次挫折,亦都是自己宿世生命裡曾經種下的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