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活動的高峰期,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的活躍強度會激增,導致地球溫度升高。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活動的減弱通常會導致地球大氣層暫時降溫。
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原本狂暴的表面呈現出一種平靜的、近乎田園詩般的外觀。
騰訊科技訊 6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照片顯示,近期太陽表面完全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可見的太陽黑子,這表明太陽已經進入活動極小期。
太陽活動極小期大約每11年發生一次。在這段時間裡,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的發生不再那麼頻繁。而太陽表面則呈現出一種平靜外觀,但在這種虛假的平靜背後,太陽活動仍會干擾衛星,影響航空旅行,甚至可能摧毀地球上的供電設施。
在太陽活動高峰期,太陽會不斷產生黑子和耀斑,有些斑點甚至和木星一樣大。
Space Weather網站寫道:「太陽已經連續16天沒有產生黑子,這表明太陽活動正在減弱。」
「許多人認為太陽活動極小期毫無意義,事實並非如此。」
「太陽活動的這一階段會產生額外的宇宙射線,日冕洞能夠持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當太陽從活動極小期反彈時,我們可能會看到太陽上出現越來越猛烈的爆炸。
左圖顯示的是2010年10月平靜的太陽。右圖是隨著太陽於2012年10月開始接近太陽活動峰值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警告稱:「在太陽目前的活動極小期過後,預計像日珥爆發這樣的太陽活動在未來幾年將變得更加普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發布了2011年太陽動力觀測站拍攝到的日珥照片,這張圖片也顯示了太陽活動極小期結束時的景象。
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活動的減弱通常會導致地球大氣層暫時降溫。
當太陽在1650年至1710年之間進入太陽活動極小期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地球陷入了「冰點」。
1650年至1710年,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驟降,此時太陽進入了一個被稱為「蒙德極小期」的平靜階段。
「在此期間,太陽黑子很少出現在表面,太陽整體亮度略有下降。」
「整個歐洲和北美地區進入了一個比平均氣溫還要低的時期,即『迷你冰河時代』。海冰從北極開始向南延伸,荷蘭著名的運河經常結冰,這在今天實屬罕見。」
研究發現,太陽活動每隔11年就從最高峰波動到最低值。
在太陽活動的高峰期,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的活躍強度會激增,導致地球溫度升高。
2014年,當觀測到太陽出現大量黑子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太陽活動極小值將在2019年至2020年間出現。
天文學家通常把太陽活動極小期與地球較低氣溫聯繫起來,因為太陽的「自然加熱機制」會減弱。(騰訊科技編譯/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