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男子天團齊聚CVPR,他們在頂級學術會議上討論了什麼?

2021-01-21 雷鋒網

導語:今年的CVPR已經落幕。回顧這屆CVPR,無論是會議議題還是產業落地的熱度,自動駕駛都是聚光燈下的焦點。

本文作者:新智駕

雷鋒網按:今年的CVPR已經落幕。回顧這屆CVPR,無論是會議議題還是產業落地的熱度,自動駕駛都是聚光燈下的焦點。本屆CVPR還專門設置了針對自動駕駛的Workshop(Workshop on Autonomous Driving Challenge)。

在Workshop當天的圓桌討論環節,幾乎聚齊了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佼佼者——圖森未來的CTO侯曉迪,Pony.ai CEO 彭軍(James Peng),馭勢科技CEO吳甘沙,樂視智能駕駛VP倪凱,此外還有矽谷自動駕駛公司Auto X創始人肖健雄以及加州伯克利Deep Drive項目的研究員Fisher Yu。

圖片從左往右依次是:Fisher Yu、彭軍

上述6人組成的自動駕駛男子天團,在CVPR的圓桌上主要討論了3個問題:

1. 高精地圖在自動駕駛中的使用和重要性;

2. 端到端學習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3. 系統冗餘的設計。

幾乎所有在場的嘉賓都認為,高精地圖在自動駕駛中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吳甘沙舉了一個例子,當自動駕駛汽車想要超車時,高精地圖提供了前方車道、道路曲率等信息,這能讓超車動作更安全。但大家同時面對的問題也是,高精地圖的創建和維護成本太高,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不可能包含一份全面完整的高精地圖。

AutoX創始人肖健雄(Professor X.)指出,一些特定場景下的高精地圖還是能夠做得很好,因為環境受到控制,更新也相對容易。Pony.ai CEO 彭軍則認為對於高精地圖,需要更進一步明確它的定義,相比於我們通常認為的包含車道線、路標等信息的地圖,對自動駕駛來說,更重要的是對靜態物體的感知地圖(perception of the static objects),在自動駕駛的實戰中,對靜態物體的感知和描述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高精地圖的更新和維護會是怎樣的?大部分嘉賓的觀點是,未來圖商會提供地圖的底層,而自動駕駛汽車們則會以眾包的形式承擔更新地圖的角色。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端到端的學習。

端到端學習表現出來的行為跟人類的駕駛行為接近,人類通過積累駕駛經驗能夠下意識(潛意識)地完成開車,而端到端學習通過大量的數據訓練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但現在的問題在於,我們還沒有足夠多的數據能夠讓端到端學習的方案足夠安全,達到可量產的標準。

第三個問題是系統冗餘的設計。

系統冗餘可以分成很多個層面,包括傳感器層面、硬體層面、軟體層面等等,但同時冗餘也並不意味著系統中要設計多個重複的模塊。那麼合理設計的冗餘是怎樣的?

以下是CVPR上自動駕駛男子天團的對話,雷鋒網作為少數在場的媒體,整理了他們的對話內容如下(對話有刪減,內容未經討論嘉賓本人確認)。

侯曉迪:第一個問題是關於高精地圖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在自動駕駛中使用高精度地圖?

肖健雄:高精度地圖對於自動駕駛是非常有幫助的。但問題在於你真的能擁有所有的地圖嗎?創建和維護高精度地圖的成本都是非常昂貴的,不僅是資金的問題,在運營上難度也很大。如果現實環境發生了一點點的變化,對高精地圖中數字世界的影響都很大。我知道馭勢在做一些繪製校園高精地圖的工作,這樣環境相對受到控制,實際上能做得非常好。所以這非常取決於你的應用。

侯曉迪:這個問題同樣要問問James,我看到你們的demo中有很亮眼的地圖方面的API。

彭軍:我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更具體地講一下地圖的定義,大家常說的高精地圖,指的是車道、行車標識等等,我們也認為非常重要,我們也在使用這樣的地圖。但還有另一種地圖更加重要,而可能了解它的人更少,我們管它叫static map,或者叫perception of the static objects。

我們都在嘗試讓自動駕駛技術更安全,但車載計算硬體的性能遠遠不夠,如果我們預先掌握周邊環境的更多信息,那自動駕駛就會更加安全。所以我們建立的地圖,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提前建立對外界的感知。

吳甘沙:我也認為高精地圖是非常好的技術。因為當前大部分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都不能保證能夠實時精確地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細節,高精地圖可以幫助補充這部分的能力。長線來看,高精地圖會給自動駕駛錦上添花(nice to have)。

像James說的一樣,高精地圖是一種超越LiDAR的傳感器。今天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都依賴LiDAR、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等,但每一種傳感器都有自己感知範圍的局限。當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執行超車時,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車輛前方的環境信息,這樣的超車動作可能是危險的。而高精地圖提供了車道線、道路曲率以及前方岔口等環境信息,能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更安全地完成這個動作。

倪凱:對於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高精地圖是非常有用的。眼下在一些車型上已經實現量產的L2的功能,它可能不太依賴高精地圖,但在未來L3和L4的自動駕駛上,高精地圖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

其次,補充一下關於高精地圖維護更新的問題,我們也需要考慮是在哪些模塊中使用高精地圖。如果在感知模塊中使用高精地圖,此時一些滯後錯誤的信息可能會帶來混淆;但如果是對交通規則(Violation Module)判斷,比如通過對交通燈、車道線的信息判斷車輛是否遵守交通規則,此時缺乏一個紅綠燈的信息,可能不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Fisher Yu:最終,道路上的每一輛汽車都會變成自動駕駛。我們可以協調這些車輛在道路上一起採集數據,一起去處理這些數據。但問題在於由誰來推動這個過程?我認為很可能是像今天的Uber司機或者職業司機這樣的角色。

吳甘沙:我覺得在未來,圖商們會創建基礎的地圖(the foundmental basic map),這種地圖不會經常發生變化。自動駕駛汽車們也會具備更新基礎地圖的能力,就像Mobileye今天所做的一樣。所以高精地圖最終會由圖商來提供基礎地圖服務,各種各樣的自動駕駛汽車來完成地圖的更新維護,這就是Live Map的概念。

侯曉迪:我知道Fisher在伯克利的Deep Drive項目在進行一些端到端強化學習的研究,所以我們如何去保證端到端學習的安全性?

Fisher Yu:我們一直在嘗試探索技術的前沿,如果我們有足夠多的駕駛數據,有足夠多的駕駛視頻,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引入一種更有效地處理這些數據的機制,也許在未來的5年之內,我們能夠建立一套冗餘機制,能夠在緊急狀態下保證駕駛的安全。

彭軍: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安全的自動駕駛汽車,所以我們會採用各種不同的技術,端到端學習是非常有意思的技術,我們會在未來進行一些探索,尤其是和一些學院和研究機構一道。

肖健雄:到端到端學習的方法解決交通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實際交通狀況下的場景是非常複雜的。

倪凱:在目前的階段上,我們都在嘗試將技術原型變成能夠量產的產品。但對於端到端學習而言,我不認為現階段有足夠多的數據和研發資源將端到端的學習變成一種可量產的技術。

吳甘沙:我個人對端到端學習非常感興趣,大家也談到它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數據。而我個人對這項技術很感興趣的原因是,它非常接近人的駕駛行為,當人積累了足夠多的駕駛經驗,就能夠按照潛意識開車。《Think Fast and Slow》的作者提到人有2套系統,一套「快」系統和一套「慢」系統,快的系統是潛意識的,慢的系統則是經過邏輯推理的一套系統。自動駕駛汽車也一樣像人一樣,有這樣快和慢的2套系統,能夠隨時接管並且做出理性的決策。

肖健雄:對於人而言,人用潛意識開車的時候,他可能會放空大腦,或者做跟朋友聊天這樣類似的事情,但計算機是100%聚焦在駕駛上的。所以在這個時候,選擇通過端到端學習的方式來節約算力,我對這樣的策略是不確定的。因為如果能把系統的計算容量提升上來或者通過工程手段減少計算量,它是能夠解決自動駕駛的問題的(而不一定需要依靠端到端學習)。

侯曉迪:現在在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設計中,使用了哪些冗餘的措施,比如馭勢現有的一些原型設計中?

吳甘沙:我覺得需要在不同的層級上設置冗餘。比如在傳感器層面,我們會給系統配置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等,你可能不需要把所有的傳感器都配置上,但你至少需要2 - 3種的傳感器。

在硬體層面,在電源供電方面可能需要冗餘,計算硬體可能需要冗餘,甚至在執行機構的層面上,比如剎車系統是需要冗餘的。

在軟體層面上,我們可能也需要不同的算法或者不同的進程來計算同一個結果,完成同一個目標。這樣的冗餘是非常有價值的。

倪凱:首先我們在關注傳感器層面,多傳感器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會有很多種不同的傳感器,它們給予你不同距離、不同天氣狀態下的感知能力。

在L3、L4的自動駕駛中,在系統的層面,我們至少要設計2套不同的系統,一套是更成熟的系統,來處理99%的路況,當這套系統失效時,無論是晶片的原因還是電源出現問題,還有另外一套緊急響應的系統能夠接管和保證安全。

彭軍:大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冗餘的設計並不意味著你的系統中要有很多套重複的模塊。我完全同意倪凱的觀點,在系統層面上,我們需要設計不同的系統提供冗餘。

對我們而言,我們會設計一套處理普通的駕駛情況,然後是緊急剎車(停車)系統,我們也需要系統來完成車道線保持、減速等駕駛動作。

雷鋒網文章,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歡迎熱情討論,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領域頂級會議有哪些?
    自動駕駛領域頂級會議有哪些? 李倩 發表於 2018-06-01 09:42:22 自動駕駛領域頂級會議有哪些?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
  • 一文解讀全球頂級計算機視覺會議:CVPR 2019自動駕駛內容
    為期五天的全球頂級的年度計算機視覺會議,CVPR(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已經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長灘市落下帷幕。計算機視覺在自動駕駛擁有著一席之地,甚至有從業者認為純視覺可以實現自動駕駛,所以在CVPR2019舞臺,自動駕駛也成為了其中重要的內容。
  • 乾貨| 2019 AI 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一覽表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2017 -2018 年兩年間,AI 科技評論秉承「洞見學術前沿,連接產業未來」的宗旨,走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兩度親歷 10 餘個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為大家帶來了一系列現場精彩報導。
  • CVPR現場直擊:一文盡覽最頂級的CV+學術盛會!| CVPR 2017
    接下來,請跟隨雷鋒網AI科技評論一餉CV學術盛宴!大會情況總覽今年的 CVPR,是迄今規模最大的一屆。大到什麼程度呢?這些指標中,收錄的論文數量和參會人數,特別能反映出一個學術會議的影響力。不管是 embedded device 上的需求,還是雲上大規模計算的場景,如何降低計算成本成為了一個熱點。「以阿里 iDST 的城市大腦項目為例,需要處理的數據量非常大,從成本的角度出發,對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阿里 iDST 同樣在做相關的優化工作,也希望從本次 CVPR 上獲取一些效率提升的研究靈感。此外,本次阿里 iDST 作為贊助廠商之一,也帶來了工業界的需求——招聘。頂
  • 首屆國際頂級分布式人工智慧學術會議DAI開幕 Conflux CTO伍鳴博士...
    10月13-15日,首屆國際分布式人工智慧學術會議DAI(Distributed AI)在北京隆重舉辦,這也是繼JCAI2019、IROS2019、EMNLP等學術會議之後,又一花落中國大陸的世界頂級學術會議。本次大會上,Conflux CTO伍鳴博士作為區塊鏈行業唯一代表受邀發表主題演講。
  • 好未來7篇學術論文學術論文被四大國際頂級會議收錄
    近日,好未來AI工程院機器學習團隊的7篇學術論文連續入選國際人工智慧教育大會(AIED 2020)、教育數據挖掘國際會議(EDM 2020)、國際聲學、語音與信號處理會議(ICASSP 2020)、國際網際網路大會(WWW 2020)等多個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AI+教育的發展潛力
  • 25+ 智能駕駛重磅嘉賓、1000+ 業內人士齊聚,蘇州相城到底有什麼...
    圍繞當下智能駕駛的熱點話題——如何打造智能汽車、智能駕駛關鍵技術應用以及智能駕駛核心傳感器應用等,超過 25 位智能駕駛領域的學術大師、技術專家、獨角獸企業代表等將分享自己的觀點,探尋智能駕駛產業的爆點。
  • 圓桌討論:自動駕駛應該如何去做創新?
    我們今天上午談的自動駕駛,其實就是在三個或者四個汽車行業新趨勢當中的一個領域,自動駕駛。其實更多的是在這個交流過程當中,我們的觀點在互相碰撞,大家討論當中能夠得出一些更有趣的觀點,這裡沒有絕對的對錯。我昨天的演講中也講了我的幾個觀點,是我個人的一些思考,如果有不恰當的地方或者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也能夠指出,我們來共同探討。謝謝大家。
  • 國際頂級學術會議CIKM2019北京開幕在即,重量級嘉賓帶你窺探人工...
    此次落戶北京,CIKM為國內研究和工程人員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和平臺去參與發表、介紹和討論高質量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發現行業所面臨的重要挑戰,提出高效的解決方案,並共塑未來。,兼任國際機器視覺頂級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的名譽編輯。
  • 為男子天團尖叫,「迷妹」要的究竟是什麼
    為男子天團尖叫,「迷妹」要的究竟是什麼 本報記者 高珮莙   青年參考  ( 2016年06月01日   25 版)
  • CVPR論文經不起復現推敲?是學術會議水了還是我飄了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很多人工智慧學者都在抱怨目前的 AI 頂級會議接收論文數量大幅膨脹,論文質量也顯著下降,其中有一部分經不起復現的推敲。最近,在 Reddit 上一個「較真」的網友就對 CVPR2018 的一篇大會接收論文進行復現,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 CVPR 2017國內外亮點論文匯集:史上最盛大會議,華人佔據半壁江山
    不久之前,谷歌發布了 2017 版學術指標。從這次公布的數據來看,只有少數學術會議的影響因子超過了熱門的預印版論文發布平臺 arXiv。 其中可以看到,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領域,CVPR 是影響力最大的論文發布平臺。
  • 騰訊優圖學術再進階 論文入選計算機視覺領頂級會議CVPR 2018
    據外媒報導,即將在6月美國鹽湖城舉行的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 2018,騰訊優圖的其中兩篇入選論文,由於其較高的應用價值,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關注。騰訊優圖論文再次入庫頂級學術會議作為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級別的會議之一的CVPR,其論文集通常代表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新的發展方向和水平。這也是騰訊優圖繼2017年在另一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ICCV會議中獲得12篇論文被收錄,包含3篇口頭報告(該類論文僅佔總投稿數2.1%)的成績後,2018年,科研成果再次豐收,論文被CVPR2018收錄。
  • 計算機領域頂級科學家、學術會議、期刊影響力排名(附國內排名)
    近日,Guide2Research 發布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論文期刊、學術會議和科學家等內容的學術影響力排名。其排名根據 Google Scholar Metrics 的 H5-Index 和期刊影響力因子確定,並且我們可以根據計算機子領域、出版物、國家和關鍵字等條目尋找我們希望了解的影響力排行。
  • 國內學術會議被指漸成雞肋 部分會議變身旅遊-學術會議 雞肋 旅遊...
    近日參加的一次學術會議讓一名年輕的科技記者目瞪口呆。  這是某部委舉行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開幕式上,足足一個多小時,各國代表輪番上陣,大讚頭天的晚宴菜譜,由於完全聽不到與學術相關的內容,許多與會者甚至選擇到外面喝咖啡。  其實,如今的學術會議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嘈雜聲音。
  • 2018谷歌學術影響因子發布:NIPS首次躍進Top 100,CVPR排名泛AI領域...
    人工智慧相關學術會議的排名也在提升。 Top 100去年今年榜單對比可發現,CVPR的排名相比提升15名,位列No.20。而NIPS發力更猛,今年首次躋身Top 100榜,位居第54名,AI領域研究上升勢頭明顯。 無論CVPR還是NIPS,都是人工智慧領域大家非常熟悉的頂級會議了。
  • 電院網安學院連中三篇頂級學術會議論文
    在九月底剛出爐的國際密碼旗艦會議之一亞密會(AsiaCrypt)及10月初剛出爐的計算機科學理論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SODA的論文接收中,電院網安空間安全學院信息安全與密碼研究所(IISeC ---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ryptology)分別有2篇和1篇論文被正式接收。
  • 百度開放大規模自動駕駛數據集ApolloScape,超同類10倍數量級
    百度表示,Apollo開放平臺加入DeepDrive聯盟,將與全球自動駕駛領先企業以及頂級學術研究機構攜手,通過共享研究成果、交流經驗,進一步壯大自動駕駛研發力量。百度副總裁,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百度研究院院長王海峰表示:「百度和伯克利的合作,將依託Apollo開放平臺的產業化資源和伯克利頂尖的學術團隊,加快自動駕駛的技術創新、理論創新、以及落地應用的進程。」發布會上,百度ApolloScape重磅發布了自動駕駛開放數據集。
  • 哈佛大學:為自動駕駛汽車鋪平道路
    去年夏天,劍橋官員命令無人駕駛電動踏板車租賃公司Bird一家由應用程式監管的公司,在未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將其踏板車拆除。現在,隨著無人駕駛汽車(AV)越來越多地穿越美國一些城市,政策制定者正在尋求避免在破壞性技術到來之後做出反應的過去錯誤,而他們正在為此計劃。他們希望,在制定周到的政策後,自動駕駛汽車將以提供真正的公共價值的方式首次亮相。
  • 產品至上,天隼自動駕駛的生存之道
    高校科研所、低速自動駕駛場地車,天隼當下的生存之道在天隼看來,現階段更紮實更現實的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即向高校及研究所提供低速自動駕駛整車。自動駕駛發展僅數年,作為新興領域,培養搶佔核心技術人才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科技大牛的頻繁跳槽、各路公司的挖角之戰透露著行業巨大的人才缺口。天隼將目光瞄向了教育市場,並針對性開發出一套自動駕駛教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