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電池技術產業化進展

2021-01-18 光伏新聞



PERC電池是在1989年做出來的,達到了22.3%的效率。後來我們研發了背面點擴散的PERL太陽能電池,很快就達到了25%的效率。在以後的時間裡,PERC電池就被放到了一邊。但是過了20多年,現在人們發現當電池的效率接近20%,想要再提高效率就得用PERC或PERL這樣的高效電池技術了。而且PERC工藝簡單,成本較低,與現有電池生產線兼容性高,易於改造舊產線。所以現在PERC技術又被重新提到批量研發和生產的日程上來。中電光伏也就開始了這個項目的研發。


  中電光伏這個項目是科技部支持的863項目,來做一個超過20%以上的高效PERC電池,另外還有要達到35MW高效(大於20%)單晶矽太陽電池示範線的要求。關於PERC電池我們採用了兩種製作路線,技術路線1是二氧化矽來做背面鈍化,後面再做氮氧化矽,在背面開孔後製作金屬點接觸。技術路線2是引進了ALD(原子層澱積)三氧化二鋁的技術,這樣可以改善背面鈍化的效果。現在生產是在用這個技術,實際上從2008年起中電光伏公司就開始做PERC類電池研究,我們開始做研發以後,想把原來高效的技術直接應用過來。但那個時候由於材料、我想主要還是鋁漿,另外開孔的技術也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所以這個項目做的時間較長。最近拿到了科技部的863科研課題後,這個項目才真正得到了迅速的推進。現在的結果是二氧化矽鈍化太陽能電池達到了20.52%,平均的效率是20%。但是這種方法做生產,跟目前的生產工藝流程不太兼容。所以引進了三氧化二鋁工藝,改進了鈍化。我們現在做的PERC效率達到20.76%,平均的效率是20.3%。


  這個是兩個方法的流程。左邊是二氧化矽的方法,流程比較繁雜,右邊是三氧化二鋁。因為三氧化二鋁的ALD方法是單面的。所以這個方法也更適合於電池的工藝流程。PERC這樣高效的電池用背面拋光比較好。這符合我們在澳洲很早就研究過的陷光效應。而且背面是平面的時候,這個陷光效應的效果會更好,短路電流會更高。另外就是它的背面鈍化也會有所改善。背面拋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鹼的背面拋光,像左邊這個圖。還有是用酸溶液的拋光。鹼溶液拋光還分有有機鹼和無機鹼,這幾種我們都試過。但是,鹼的拋光比較複雜。因此在生產中我們還是選擇用酸拋光,這個工藝流程更順暢一些。


  現在在高效電池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就是載流子壽命。我們在這方面,鈍化以後,三氧化二鋁的壽命也是比較滿意的,能達到六、七百微秒的載流子壽命。做了背面鈍化以後,我們用雷射開孔,印刷背鋁,然後燒結做成電池。首先的一個要求,就是在電池製造以後,鈍化膜要保持鈍化效果。這就看壽命是否還好。再一個就是看它會不會漏電。我們從EL發現,對於沒有開孔這樣的鈍化層,燒結以後還是基本上能夠保證它很少有短路的地方。當然個別短路的地方,在PERC電池裡面不是什麼問題,因為PERC很多點是要求它短路的,但是這些額外的短路點不能太多。


  中電光伏公司在早期的研發中,就採用以腐蝕漿料來開背孔的方法。但是從這些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用腐蝕漿料開的孔比較寬100-200微米。而後來的雷射技術開的孔更細,一般是在100微米到七八十微米這樣的尺寸,再細了對電池也不利。再一個就是漿料開孔它的邊緣是緩變的,那麼對於接觸的形成還是有一些影響。但是漿料開孔的一個優越性,就是接觸孔比較乾淨,沒有表面損傷。在這一方面雷射是達不到的。


  另外我們發現,開孔的寬窄對於背面的接觸也是有一定影響的。這個是腐蝕掉的背面鋁後看到的背面的情況。開孔變成一個腐蝕槽,槽太寬就會形成邊緣的兩道深溝-就是缺陷集中的地方。當這個槽窄到100微米左右的時候,槽底下就比較平整,這樣最好。現在採用了雷射開孔,有很多種雷射器可以選擇。比如說可以用左邊的納米雷射,但是納米雷射的頻率比較低,所以形成的點子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加工時間比較長。用P秒的雷射可以做的更加的均勻。另外,納秒雷射可以看到表面的損傷是比較厲害的,P秒雷射基本上把鈍化膜打穿了以後,對矽的損傷是很小的。但是,從成本上來講的話,P秒雷射器的成本會高很多。再一個就是孔的邊緣。納米雷射的邊緣比較模糊。P秒邊緣比較乾淨。這樣對PERC電池實際上是影響很大的。就像我們剛才講的印刷漿料腐蝕的話,也是邊緣模糊,這樣對電池的性能影響很大。在國外也有很多各種雷射器的研究,有的是用扁雷射斑,也有的用條形雷射斑,也有用方形雷射斑的。舉個例子來說,方形雷射斑,它就把一個框一個框的邊靠邊的這樣做過去,這樣的話整個開孔的範圍內,雷射的能量是非常均勻的。從性能來看,它的性能也是相當好的。這些都是PERC太陽能電池在國外的一些研究結果,德國ISFH研究室,以及另外幾家公司的結果。


  在PERC電池研究中遇到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鋁的燒結以後,接觸孔的下面就會形成一些空洞,這是在燒結過程中鋁和矽共熔造成的。共熔以後,在凝固的過程中,矽會跑到溶液裡面去,就形成一個空洞,這個空洞就使得矽和共熔體分開了,從而形成一個比較大的電阻。後來我們通過漿料的改進,通過其它一些工藝上的調節,基本上排除了空洞。另外早先的PERC電池,我們是用(光刻)形成的接觸點,當時的燒結溫度也很低,沒有真正形成鋁-矽共熔。那個時候PERC的性能達到了22.3%。現在因為鋁矽共熔以後,熔化了的矽會順著鋁漿往兩邊跑。你要做成圓形孔的話,它就往四邊跑了,就會更容易形成空洞,所以點狀孔是不太合適的,做成線條比點要好很多。所以現在大家做的PERC絕大部分是線條狀的。從我們現在做的一個電池可以看到,共熔體的填充相當飽滿了。再一個檢查背面鈍化層質量的很簡單的方法,就是用(EL)來看這個電池是不是均勻。如果要是有接觸不到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會電流不通,EL發光就會變得明暗不均。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電池,在EL圖像還是相當均勻的。PERC主要是做了背面的鈍化以後,提高了壽命,從而對長波相應有很大幫助。再一個就是通過測量電池的光譜響應來看它的陷光效應。常規鋁背場電池(QS)的背面鋁界面是很粗糙的,紅光穿過矽片以後,在背鋁層就被吸收了,不會被反射回矽片內。現在有這麼一個介質層,把鋁跟矽隔開以後,形成一個鏡面,這樣會形成很強的內反射。我們可以看到PERC電池的長波響應是提高的。短波基本沒有變化。


  我們早先在FraunhoferISE測過幾個標準PERC電池,當時測試的結果是20.26%,現在生產的數據基本上跟據這個標準電池進行測量的。所以這個是相當準確的。我們現在可以看到PERC電池採用三氧化二鋁鈍化的,可以看到鈍化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得到了664毫伏的開路電壓,短路電流也很高。實驗室的電壓稍微低一點。但是可以看到,即使這個電池也比我們普通的電池的電壓高了很多。從而我們在PERC電池達到20%以上的效率。為了產品目的,我們測試了PERC電池的背鋁在層壓以後的(鋁背場)的拉力,這個也是沒有問題的。


  批量生產的時候,這是PERC電池的性能結果,平均效率是20.3%。後面的一些是我們在線上的設備,這些都是用的常規的設備。我們還引進了一些專用的設備。雷射開孔,還有ALD三氧化二鋁鍍膜,這些都是批量生產設備。比如說三氧化二鋁的設備,原來廠家提供的生產的產量是不能滿足我們要求的。跟設備製造商做了很多協商以後,把這個設備改進到可以完全滿足我們量產的要求。三氧化二鋁有很多是單片做的,這個機子,我們是採用舟載的方法。


  現在除了PERC電池,大家都在研究的各種高效電池。如:IBC電池、HIT和其它N型的電池。但是我覺得PERC電池還是很有優勢的。比如說用摻鎵的材料,MCZ材料,可以達到很高的壽命,就可以用來做很高效率的電池。現在做PERC,實際上做PERL電池也是很有希望的。我們一個韓國同學已經在韓國做了一些實驗,往PERL方向發展,得到了676毫伏的開路電壓。開路電壓這一參數能體現電池內在總複合率,能獲得這麼高的電壓,說明它具有很大的潛力,可能達到很高的轉換效率。所以我覺得以後應該是進一步的往PERL電池方向發展。我的報告就到這裡,謝謝。

來源:艾萊光伏網


相關焦點

  • HIT:單晶perc之後的下一個光伏電池新賽道?
    HIT叫法繁多,沒有形成統一名稱,各個廠商各自為戰,明明是一樣的技術路線,各家公司卻偏要叫不同的名字,HIT、HJT、HDT、SHJ其實指的是同一個東西,都是指異質結光伏電池。(溫度係數為-0.258%,常規晶矽電池為-0.46%)更適合與疊瓦技術相結合(HIT電池柔性不易隱裂,更適合)下面我們逐條分析HIT電池的每一個點。
  • 什麼是perc電池?perc太陽能電池原理|技術|生產流程|工藝流程詳解!
    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即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技術,最早在1983年由澳大利亞科學家Martin Green提出,目前正在成為太陽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PERC近年來效率記錄不斷被刷新,將成為未來三年內最具性價比的技術。
  • HIT:單晶PERC之後的下一個光伏電池新賽道?
    1、更高的效率潛力HIT採用N型矽片具有較高的少子壽命,同時HIT採用特殊的非晶矽鈍化的對稱結構可以獲得較低的表面複合速率,這些特點是的HIT電池可以獲得很高的開路電壓(HIT電池開路電壓740mv、perc電池開路電壓660mv,引述自易治凱先生),最終效率潛力比目前P-perc電池片要高1.5~2%。
  • PERC電池行業市場現狀分析,雙面PERC技術成為發展趨勢
    一、PERC電池行業概況近年PERC,N-PERT,TOPCon,HJT,IBC等高效電池技術紛紛湧現,近兩年電池片轉換效率提升幅度已從過去的年均0.3%左右提升至0.5%以上。各電池技術路線對比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二、中國PERC電池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從全球電池片產量來看,2019年全球電池片產能約211GW,產量約140GW,同比增長23.3%;中國電池片產能約164GW,同比增長28.1%,產量約110GW,同比增長29.8%,全球佔比78.7%,同比增長3.9%。
  • 固態電池將商用,其他動力電池新技術進展如何?
    蔚來方面表示,該電芯密度達到360Wh/kg,電池包能量密度能提升50%。蔚來汽車官方透露,搭載這種技術的蔚來電動車預計將於2022年第四度交付。這是首款明確確定了量產商用固態電池的車型。可以看到,作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似乎已經到達產業化應用的前夜。
  • 固態電池即將商用,其他動力電池新技術進展如何?
    可以看到,作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電池,固態電池似乎已經到達產業化應用的前夜。被稱為下一代的電池技術有很多,除了固態電池,還有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進展如何?優勢和短板又有哪些?2021年1月9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第二天,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李泓、廈門大學教授董全峰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春華就對上述三種技術的進展狀況進行了闡述。1固態電池有望率先量產蔚來日上,蔚來透露,採用的固態電池採用了原位固態化技術。
  • 韓華PERC電池專利案迎來新進展
    打開APP 韓華PERC電池專利案迎來新進展 holly 發表於 2020-11-18 11:56:16 隆基股份於2019年7月和8月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一份專利權的無效宣告請求,要求撤銷與基於矽基高效電池技術的PERC電池相關的兩項韓華電池專利。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
    本文系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在某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專家電話會上的分析與觀點,電池網特轉發,讓我們對固態電池的現狀、技術研發、未來市場等有更加客觀的認識!2、固態電池缺點是固固界面容易接觸不良,固態電池生產成本比較高,產業化尚遠。3、固態電池主要技術路線分為三類,聚合物材料生產工藝接近現有設備,氧化物導電率高於聚合物,但固固接觸不良,硫化物離子導電率最高,是全固態電池未來最可能的技術路線,但離子產品成本/價格非常高、空氣穩定性較差。
  • ALD 在高效PERC電池的新發現
    原子層沉積技術以其優異的鈍化效果,穩定的量產性能,近年在高效PERC電池生產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並且在當前多種技術路線中生產成本最低,受到舉世矚目的關注。以微導為代表的國產尖端裝備更是在高效PERC電池量產發揮出重大作用。
  • 光伏行業深度報告:2020是N型元年,新一輪技術革命在這裡開始
    成本優勢的主要來源包括:1)設備或輔材、能源等設備的價格優勢:主要依賴於設備國產化進程、廠商布局選址 和產業化進程中經驗的積累和沉澱;2)規模效用所產生的成本優勢:主要得益於產能的有序擴張和產能利用率的穩定;3)技術革新從而提高光電轉換效率而帶來的單瓦成本的降低:主要得益於新技術的研 發和產業化生產,提高效率的同時減少輔材的用量。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及產業化發展概述
    2017年9月,上海發布《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規劃到2020年,上海將聚集超過100家燃料電池汽車相關企業,於2025年建成50座加氫站,到2030年實現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和製造總體達到國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3 000億元 。燃料電池的產業化發展與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密不可分。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與市場 產業化尚遠!
    本文系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在某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專家電話會上的分析與觀點,電池網特轉發,讓我們對固態電池的現狀、技術研發、未來市場等有更加客觀的認識!2、固態電池缺點是固固界面容易接觸不良,固態電池生產成本比較高,產業化尚遠。3、固態電池主要技術路線分為三類,聚合物材料生產工藝接近現有設備,氧化物導電率高於聚合物,但固固接觸不良,硫化物離子導電率最高,是全固態電池未來最可能的技術路線,但離子產品成本/價格非常高、空氣穩定性較差。
  • PERC電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到了1999年其實驗室研究的PERL電池創造了轉換效率25%的世界紀錄。PERC電池的實驗室製備,採用了光刻、蒸鍍、熱氧鈍化、電鍍等技術。PERC電池與常規電池最大的區別在背表面介質膜鈍化,採用局域金屬接觸,大大降低被表面複合速度,同時提升了背表面的光反射。2006年用於對P型PERC電池的背面的鈍化的AlOx介質膜的鈍化作用引起大家重視,使得PERC電池的產業化成為可能。
  • 中銀國際證券:光伏異質結電池產業化大幕即將開啟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銀國際證券HJT電池產業化與設備國產化推進順利,後續降本路徑明確。我們預計在成本進入臨界範圍的過程中,HJT電池產業化腳步有望逐步加快。HJT電池產業化佳音頻傳:近期HJT電池國內外產業化進展佳音不斷。REC生產的Alpha系列組件可實現組件效率21.7%,同時計劃在法國投建2GW異質結組件製造產能。俄羅斯廠商Hevel在M2+尺寸電池實現23.8%的量產轉換效率,同時開始測試基於M6尺寸的HJT電池,預期單片功率有望至少達到6.71W。
  • 7月光伏單晶perc率先報漲!市場面:光伏需求下半年積極看好
    據蓋錫諮詢一周光伏行情價格顯示, 本周電池片18.4-18.6%效率多晶電池片價格維持在0.47-0.6元/瓦,均價0.51元/瓦。18.6%以上效率多晶電池片主流價格在0.5-0.6元/瓦,均價0.52元/瓦。
  • 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化還差什麼?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前部長萬鋼,近日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新能源汽車應及時把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一文掀起千層浪,特別是氫燃料電池是否具備了產業化條件,業界爭議很大。由此,我們不妨來看看,在氫燃料電池領域,中國家底兒有多厚?產業化還需要補足什麼?1、我們有什麼?
  • 《異質結電池市場深度研究報告》——2020或將是HIT產業化元年?
    光伏產業鏈中,電池環節的技術仍在快速進步與迭代。繼PERC快速推廣之後,N型電池開始受到業內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在各類N型電池中,異質結電池(HIT)由於效率更高,在一些BOS成本高的市場已具備一定的經濟性。
  • 晶矽電池表面鈍化技術研究進展
    晶矽電池表面鈍化技術研究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引言:高效率、低成本是太陽能電池研究最重要的兩個方向。對於晶體矽太陽能電池來說,隨著晶體矽製造技術的提升,基體矽片的體載流子壽命不斷提高,已經不再是制約電池效率提升的關鍵因素。
  • 柔性透明導電膜的產業化進展及技術趨勢
    本文從透明導電膜的特性探討具潛力的柔性透明導電膜技術,闡述各技術發展現況,並從材料特性、量產技術與商品產業化進展分析各種技術的發展趨勢。期盼在柔性電子崛起之際,產業能夠在材料、製程、設備有所布局,掌握柔性電子的龐大商機。
  • 光伏PERC電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到了1999年其實驗室研究的PERL電池創造了轉換效率25%的世界紀錄。PERC電池的實驗室製備,採用了光刻、蒸鍍、熱氧鈍化、電鍍等技術。PERC電池與常規電池最大的區別在背表面介質膜鈍化,採用局域金屬接觸,大大降低被表面複合速度,同時提升了背表面的光反射。2006年用於對P型PERC電池的背面的鈍化的AlOx介質膜的鈍化作用引起大家重視,使得PERC電池的產業化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