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榕是桑科榕屬植物,高1-3米,常綠灌木,枝條纖細,榕果單生於葉腋,初時碧綠青翠,成熟時則綠中帶紅,頂部朝上臍狀突起,果形瘦長光滑,呈卵狀球形,象一個個排列有序的微型陀螺。
臺灣榕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花。其一,它的花長在榕果裡面,榕果也稱隱頭花序,要看到它的花,須把果子掰開,才能看到長在榕果內壁上的花,人們常說的無花果無花,其實與臺灣榕一樣,花都躲藏在果子裡了,不象其它的植物,開不開花一目了然;其二,它有三種花,除了雄花和雌花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花叫癭花,癭花既不象雄花那樣有花粉,也不象雌花那樣可孕育果實,而是專為一種榕小蜂提供產卵、孵化、交配的場所。
癭花和雄花長在同一個榕果裡,雌花則長在另一個榕果裡,榕果密不透風,要完成傳粉,既不能靠風,也不能指望蝴蝶蜜蜂等昆蟲,榕樹只能依賴榕小蜂來傳粉,繁衍生息;體型只幾毫米長的榕小蜂,也僅靠榕果裡的癭花棲身,躲避敵害,延續後代,兩者形成了生死與共的共生關係。
每年4~7月,果腔裡的雌花雄花開放時,睡在癭花裡的榕小蜂也成熟了。雄蜂的口器比雌蜂發達,咬開癭花壁,搶先一步爬出來,在一片黑暗中,憑嗅覺找到雌蜂居住的癭花,幫助雌蜂咬破癭花壁,並鑽進去與之交配。交尾之後,雌蜂與雄蜂爬出來,摸黑穿過長滿了花粉的雄花群,憑本能最後爬到榕果的頂部,苦苦尋找出路。
雄蜂們找到榕果頂部的最薄弱處,齊心協力咬開頂口的苞片,在黑暗中為雌蜂們打開了一條通向光明的通道,叫出蜂孔,雌蜂們帶著一身花粉振翅高飛,鑽到其它榕果裡去產卵,無意中為榕樹完成了傳粉。雄蜂則因為集中能量進化了口器,翅膀卻退化了,飛不走,在費盡全力咬破苞片,眼睜睜地看著愛妻去新房裡產子,自己不久後就死掉了,與孩子從未謀面,真是父愛如山!
臺灣榕還有兩個別致的小名,叫牛奶果和仙人桃,是大有來頭,名符其實。其具有催乳之功效,故稱牛奶果;又可治毒蛇咬傷,起死回生,救人性命,猶如仙桃救命,稱之為仙人桃。
臺灣榕多生於山地疏林中或曠野、路旁、溪邊溼潤處,據《中國植物志》記載:臺灣榕產臺灣、福建、江西等省,浙江省的景寧、平陽是其分布的北緣,即最北邊,但近年來逐漸北移,在寧波的象山、小盤山也偶有出沒,這大概是溫室效應,地球氣候變暖之故吧。
本想再次造訪臺灣榕,看看它長得怎樣了,無奈這個季節的小盤山山高林密,蛇蟲出沒,更有令人聞之喪膽的螞蝗陣,心有餘悸,只得作罷,還是到冬季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