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穆魯為中國說了句公道話

2020-12-05 環球時報評論

每年10月都是諾貝爾獎收穫果實的日子,新科獲獎者毫無疑問會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這些攀上科學頂峰的大師怎麼看中國的科技發展?10月12日,在「北京大學百年物理講壇、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校園行」活動後,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熱拉爾·穆魯接受了《環球時報》的專訪,他用「滿腔熱情」來形容他所見到的中國大學生。針對西方個別媒體對中國科學進步的雜音,熱拉爾·穆魯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科學實踐是開放性的。」

「電話像海嘯一樣打來」

1944年出生的熱拉爾穆魯是法國電氣工程和雷射領域的先驅,現任密西根大學名譽教授。他於2012年在歐洲啟動的極端光學基礎設施(ELI)代表了世界上最高端的雷射設施水準。2018年10月2日,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雷射物理領域,由提出「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的應用」的亞瑟·阿什金,和開創「啁啾脈衝放大」技術的熱拉爾·穆魯及其學生唐娜·斯特裡克蘭共享。

北京大學科研部副部長、物理學院顏學慶教授表示,熱拉爾·穆魯教授的科研成果在很多重要領域都實現了關鍵性應用:在工業領域,超快超強雷射的應用使得進行特殊材料的高精度加工成為可能;在醫學領域,目前廣泛開展的雷射視力矯正手術即為這一成果的應用;雷射產生的高能量質子束、高強度X射線還可用於癌症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時刻。沒有人為那種時刻做好準備。」在回憶起得知獲獎時的情景時,熱拉爾·穆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己在去遊泳池的路上接到秘書的電話。「我的秘書說,你得立刻聽個電話,所以不要去遊泳池。然後我接到了諾貝爾委員會主席的電話,他說:『我很高興地宣布你獲得了與斯特裡克蘭分享的2018年諾貝爾獎。』隨後,各種電話像海嘯一樣打來。」

中國學生「滿腔熱情」

12日下午,熱拉爾穆魯教授以「ELI極端光學研究及未來發展」為主題的學術講座被安排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思源多功能廳舉行,能容納數百人的講堂一座難求,甚至在北大物理學院旁的地鐵站,《環球時報》記者都能聽到人們的議論。儘管內容艱深,但熱拉爾穆魯以儒雅的風度和超高的學術造詣贏得了觀眾的心,一個半小時的講座無人離場。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他用「滿腔熱情」來形容他所見到的中國大學生:「演講廳擠滿來聽講座的人。在講座結束後,學生們問了我很多問題。」

「中國學生跟我在法國和美國遇到的學生的不同點正變得越來越少,他們越來越相似。」熱拉爾穆魯說,十年前,教授和學生的關係非常嚴肅。而現在他有一種感覺:學生很高興與教授在一起,溝通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自己很喜歡這樣。「而且,我也在講臺上看到了很多女性,這是非常好的。畢竟之前參與學術討論的女性比較少。」

在被問到對中國學者的印象時,熱拉爾·穆魯同樣不吝讚美之詞:「我認為他們與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科學家是一樣的,我和他們一起工作,喜歡和他們一起散步。他們努力工作,盡心盡力,而且極富創造力。」

不認同西方對華偏見

「核心技術」無疑是2018年中國輿論場的一大熱詞,「受制於人」的擔憂一直在國人心頭縈繞。在被《環球時報》問到應如何看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在尖端技術之間的差距時,熱拉爾·穆魯的回答卻滿懷信心:「我認為差距在縮小,真的不是很大。我很驚訝地看到中國科技的快速進展。所以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才算做得更好。」

熱拉爾·穆魯表示,自己曾在中國參觀過很多實驗室和設備,「很多中國科學家參加國際會議,他們不斷發表論文,而且他們的論文質量確實在提高。例如在ELI領域,我們談論的雷射功率是十拍瓦(1拍瓦等於1000萬億瓦)級別。但是擬在浦東建造的百拍瓦級設備,比我們生產的產品功率高10倍!現在它正處於設計研發階段,資金已經啟動,他們正在努力工作。一旦完成,它將是最好的。」

近期,美國川普政府和一些西方媒體無端指控中國學者「竊密」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作為科學界的權威人士,熱拉爾·穆魯明確反對用「間諜」來描述科學交流。「你知道,我們科學界有很多交流,我正在訪問許多實驗室,許多外國人也正在訪問我的實驗室。我們為什麼要互訪?是為了學習,有時我在尋找一個好主意,在桌旁討論時,突然就有了靈感。所以我不認為這是『偷竊』。」

熱拉爾·穆魯說,有時可能會有相互借鑑學習的情況,但這是交流的一部分。「我們甚至在自己的國家也這樣做,你看到設備,然後你回到實驗室複製它。那麼,這是偷東西嗎?我不認為這是對科學的『間諜』行為。每個行業可能有不同情況,但我在談論科學。在科學方面,我們的實踐是開放性的。」

「川普不接受任何人的建議,他早上這麼說,下午又那樣說。」在對比中美科研環境時,熱拉爾·穆魯說,而中國則有一群人在為高層提建議。與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世界有很大不同的是,中國高層許多人都擁有文憑或科學背景。「不要與川普相提並論。我覺得在中國,科學非常受尊重。舉個例子,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對引力波的發現是非常特別的,通常,美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被邀請到白宮,但他們卻沒有被邀請。」

相關焦點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穆魯:我相信中國會做得越來越好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日前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相信中國會做得越來越好。」12日下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思源報告廳內擠滿了數百名師生,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在熱烈持久的掌聲中,滿頭華發、一身黑色西裝的穆魯緩步走來,微笑著與師生們揮手致意。
  • 2018諾獎得主穆魯教授北大行:最好的尚未來臨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教授在北大進行題為《ELI極端光學研究及未來發展:高能量單周期雷射科學》的主題講座。 (北京大學 胡朝志攝)中國網北京10月12日訊(記者 唐靖初)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為楊振寧說句公道話
    但網上總有人噴他,說他在82歲的時候娶了個28歲的太太,老牛吃嫩草,道德有問題;也有人罵他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沒有和錢學森、鄧稼先等一起回國為祖國效力,在美國好吃好喝好住的呆著,現在國家發展起來了,富裕了,他又回中國來養老。
  •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多厲害?想像一下,把雷射變成鑷子,抓住物體
    圖片:Tweets by ‎@NobelPrize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雷射領域做出了哪些貢獻?他們的研究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實際應用?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雷射物理領域:Arthur Ashkin 因為發明光鑷技術(Optical Tweezer),獨享一半獎金;Gérard Mourou 和 Donna Strickland 因為發明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近10年得主及成就都有哪些?
    在百餘年的歷史中,諾貝爾物理學獎有著諸多優秀的獲獎者。近十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的情況如下: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們。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頒發給兩個領域的科學家,其中,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獲獎理由是他在物理宇宙學領域的理論性發現;而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與瑞士科學家迪迪埃·奎洛茲則因「發現了圍繞其他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獲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受聘擔任川大兩學院名譽院長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受聘擔任川大兩學院名譽院長 王鑫昕/中青在線 2017-09-28 15:54
  • 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一覽:最年輕獲獎者僅25歲
    (原標題: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歷屆得主一覽) 中新網10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近10年得主及成就都有哪些?
    在百餘年的歷史中,諾貝爾物理學獎有著諸多優秀的獲獎者。近十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的情況如下: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頒發給兩個領域的科學家,其中,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獲獎理由是他在物理宇宙學領域的理論性發現;而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與瑞士科學家迪迪埃·奎洛茲則因「發現了圍繞其他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獲獎。
  • 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研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研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10  中新社北京10月2日電 綜合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2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來自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三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取得的突破性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得主Arthur Ashkin去世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9月21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rthur Ashkin在美國新澤西的家中去世,終年98歲。為生物醫學研究手段進步作出巨大貢獻。「諾獎將我遺忘了」1997年,Arthur Ashkin當年在貝爾實驗室的主要合作夥伴,也是首次實現雷射捕獲原子的主要研究者,美籍華人科學家朱棣文博士,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霍尼韋爾將首次直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演講
    北京2016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霍尼韋爾(紐交所代碼:HON)將於2016年11月9日上午9點30分至12點直播世界著名物理學家、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教授 (George Smoot) 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相關活動,包括主題報告「宇宙大爆炸的奧秘 -- 宇宙及其歷史測繪」,及媒體見面會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麼,在未來,光鑷有沒有可能進入臨床醫療領域,例如直接進入癌細胞,將其修復為健康細胞呢?吳教授對此不敢斷言,他說:「雖然原則上有可行性,但相較於科學研究時的單細胞環境,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對於另兩位獲獎者,熱拉爾·穆魯和唐納·斯特裡克蘭。據了解,前者是後者的老師。他們的貢獻在「啁啾脈衝放大」研究的開拓。啁啾,形容鳥叫的聲音。
  • 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誕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6日18時許正式揭曉,一半由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為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所作出的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玻爾:活著只為較真兒
    1922年11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因為在原子結構和原子光譜方面的傑出工作,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37歲的玻爾。而推遲一年公布的1921年度物理學獎授予43歲的愛因斯坦。 雖然兩人同時獲獎,但他們在量子物理方面看法不盡相同。1923年,愛因斯坦從斯德哥爾摩返程時,決定去丹麥的哥本哈根訪問玻爾。
  • 一文讀懂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女性曾獲獎,最年長獲獎者96歲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6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17:45)公布。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最後的遺囑,將其一大筆生前財富立為一系列獎項的儲備基金,獎勵世界上在不同領域為人類做出重要貢獻的人。這一系列獎項就是諾貝爾獎。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 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Genzel和Ghez發現,在銀河系中心,一個看不見的、極其重的物體控制著恆星的軌道,目前唯一的解釋就是有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 「前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這樣說
    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總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羅傑·彭羅斯爵士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他在數學物理方面的工作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的貢獻。萊因哈德·根澤爾是德國天體物理學家,出生於巴特洪堡。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虎嗅網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 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