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月震導致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

2020-11-23 驅動之家

2010年,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圖像分析顯示,隨著月球內部逐漸降溫,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殘留數千個被稱為「逆衝斷層」的懸崖。目前最新分析表明,月球可能仍然繼續收縮,沿著逆衝斷層活躍產生月震。

馬裡蘭大學地質學助理教授尼古拉斯·施梅爾(Nicholas Schmerr)在內的一支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新算法重新分析上世紀60-70年代阿波羅任務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地震儀勘測的地震數據,他們的分析工作為1969-1977年之間記錄的28次月震事件提供了更準備的震中位置數據。

之後研究小組將這些位置數據疊加在逆衝斷層的LRO圖像數據上,基於火震與逆衝斷層的距離,研究人員發現,至少有8次火震可能是由真正的構造活動——地殼板塊運動,沿著逆衝斷層發生的,而不是由於小行星碰撞或者月球內部深處隆隆聲引起的。

雖然阿波羅儀器在1977年退役之前記錄了最後一次月震,但是研究人員認為,直到現今月球仍可能經歷著月震。一篇由施梅爾合著的研究報告於2019年5月13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施梅爾說:「我們發現阿波羅勘測數據中記錄的許多月震都發生在LRO圖像中距離逆衝斷層很近的區域。」他還指出,LRO圖像還顯示地質結構上近期斷層運動的物理證據,例如:滑坡和滾落的巨石。很可能這些斷層仍然活躍,除了地球,你很少能在其他地方看到活躍的地質構造,因此想到這些斷層仍可能引發月震,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

在阿波羅任務期間,太空人在月球上放置了許多不同科學儀器,其中包括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和16號任務期間放置的5個地震儀。阿波羅11號地震儀只工作了3周,但其餘4臺儀器記錄了1967-1977年之間發生的28次淺層月震。這些月震在地球上相當於2-5級地震。

利用最新算法修正後的評估位置,研究人員發現,在這28次淺層月震中,有8次震中距離LRO圖像中可見的逆衝斷層不足30.5公裡。這足以讓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逆衝斷層可能導致月震。施梅爾基於逆衝斷層的大小,從計算機模型中繪製出「月震圖」,從而預測最強烈的震動會發生在哪裡?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在8次月震中,有6次發生在月球接近或者處於遠地點,這是月球軌道最遠離地球的位置。地球引力產生的額外潮汐壓力導致月球地殼的總應力達到峰值,使其很有可能沿著逆衝斷層滑動。

研究報告作者、美國史密森學會地球和行星研究中心的託馬斯·瓦特斯(Thomas Watters)說:「我們認為,當月殼被全球收縮和潮汐引力壓縮時,極有可能產生這8次月震,並產生逆衝斷層滑坡。這項研究與阿波羅地震儀記錄的月球縮小、仍處於地質活躍性的現象相符。」

就像葡萄脫水變成葡萄乾一樣,當月球內部降溫和收縮,月球表面也會產生褶皺。然而,與葡萄乾柔韌表皮不同的是,月球外殼很薄、很脆,當內部收縮時,會導致其斷裂。逆衝斷層出現斷裂會使地殼部分推至相鄰部位,從月球表面上看,這種斷層像小階梯狀的懸崖或者陡坡,每一個大約有幾十米高,幾公裡長。

自LRO探測器2009年開始運行以來,現已拍攝了3500多張月球斷層崖照片。其中一些照片顯示,附近地形或者斷層崖斜坡相對明亮的底部有滑坡或者巨石。由於風化作用使月球表面的物質逐漸變暗,較亮區域呈現的是月震等事件之後暴露出的地質結構。

其它LRO斷層圖像表明斜坡有巨石滾落的最新證據,就地質時間而言,由於微流星雨持續碰撞月球,近10年以來的LRO圖像都可用於分析月震,未來幾年的圖像數據能更進一步證實月震現象。

施梅爾說:「對我而言,這些最新發現突出了我們需要重返月球,我們從阿波羅任務中掌握了許多月球信息,但這些只觸及表面,通過一個更大的現代地震儀網絡系統,我們可以在月球地質研究領域獲得較大進步。這對未來登月任務提供一些重要數據。」目前,這篇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5月13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月球像葡萄乾一樣皺縮 導致月震頻發
    新華社華盛頓5月14日電(記者周舟)美國一項新研究說,月球可能像「葡萄變成葡萄乾」一樣皺縮,在過去數億年間直徑「瘦身」約50米,這種皺縮導致淺層「月震」頻發。  美國馬裡蘭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相關論文。
  • 根據NASA的研究,地球的月球正在收縮和震顫
    」拍攝的照片,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正在緩慢收縮,這導致月球的地殼產生了皺紋以及月震。取而代之的是,因為月球內部在過去的幾億年中一直在冷卻,導致了表面在收縮時起皺現象的發生。與柔軟的葡萄皮收縮成葡萄乾的過程不同,月亮的脆皮會在收縮時破裂。當地殼的一部分向上推動並越過地殼的另一個封閉部分時,會形成階梯狀懸崖,這被稱為衝斷層。 現在,已經有成千上萬的懸崖遍布在月球表面,平均有數英裡長,幾十碼高。自2009年以來,該軌道器已拍攝了多達3500多張照片。
  • 月震之謎:阿波羅數據揭示月球表面200多次震動
    接下來的多年時間裡,科學家一直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他們鑑別出了1.3萬次獨立的震動,有些按芮氏規模被記錄為5.5級——在地球上這一強度足以導致建築物出現輕微損壞。  研究作者寫道:「算法顯示出探測罕見事件的能力,並能標記出之前未探測到的信號結構,而新的事件類型正是我們特別關注的。」研究者還指出,月震是目前地外天體上所記錄到的事件中唯一被證實的。
  • 研究顯示月球可能會在冷卻和收縮時產生強烈地震
    根據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月球可能會在冷卻和收縮時產生強烈地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分析了太空人在阿波羅時代登陸月球表面的儀器數據,以及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收集的最新數據。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和16號機組人員在月球表面共放置了5個地震儀。
  • 研究預告 月球可能要發生5級月震
    本月13日,《美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此前月球仍然處於地殼構造活躍期,月球表面萎縮,隨時有可能發生月震。美國史密森尼天文物理觀測館的科學家稱,這項研究首次證明了月球在構造上仍然處於活躍期。
  • 【月球那些事兒】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踏出了研究月震的開端
    他去放置了月震儀,對,是監測月球上地震活動的專用儀器。眾所周知,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每年大約會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實月球上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我們稱之為「月震」。1969年美國科學家乘阿波羅號飛船首次踏上了月球。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航天員登月後在月球靜海西南角設置了檢測月震的儀器。
  • 月球正在不斷縮小?或與「月震」活動有關,它的變化警醒人類
    在15號《參考消息》報導了美國媒體刊登的一則消息,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表明,有一個令人不安的事情已經發生:我們的月球正在變小,因為月球內部冷卻導致的溫度的降低,使月球開始萎縮,月球上的地震(也就是「月震」)正是因為月球縮小而導致的。
  • 阿波羅月震實驗,空心月球,是真的嗎?
    抬頭遙望月亮,我們不知道月亮曾經陪伴了地球多少的時光,或許從地球誕生的時候月球就一直陪伴著地球了,也為地球抵擋了許許多多的外來傷害,那麼人類有曾想過,這個與地球同生同在的小夥伴,它是否會像當初科學家所提出的「地球空心論」一樣,也是空心的呢?
  • 月球並沒有真的「死亡」,它經常發生「月震」,體積還在不斷縮小
    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星體了,它離我們只有38萬千米。只要簡易的觀測設備我們就能看得很清楚。同時我們可以派探測器到那裡進行實地考察,因此我們目前對月球的了解還是比較全面的,人類甚至還直接登上了月球。
  • 關於月球的五個最新冷知識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在7月16日的報導中,為我們梳理了有關月球的5個最新且最迷人的科學發現。表面有水在「跳舞」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月球表面乾燥,不適宜液態水存在。月球正在收縮震動一項基於阿波羅任務數據的新研究發現,和地球一樣,月球在地質構造上仍然很活躍,就像我們的地球產生地震那樣,月球也在產生「月震」——可能是因為月球正因內部冷卻而收縮形成斷層,引發了月震。
  • 月球正在冷卻收縮產生地震會影響到地球潮汐嗎?
    根據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月球可能會在冷卻和收縮時產生強烈地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分析了太空人在阿波羅時代登陸月球表面的儀器數據,以及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收集的最新數據。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和16號機組人員在月球表面共放置了5個地震儀。
  • 4種不同類型的月震,或成為建立月球基地最大的障礙
    其實,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月球上,在那裡它被稱為月震,同樣威力巨大,而且持續時間是地球上的20倍!我們知道,在地球上,90%的地震是由於板塊運動引起的,但月球和火星一樣,是單一板塊天體,那為什麼會月震呢?
  • 月球內部發現神秘能量源 NASA無法解釋的月震
    &nbsp&nbsp&nbsp&nbsp1月6日消息,據NASA最新消息,月球的奧秘絕不限於1969至1970年代的阿波羅計劃,即便到今天為止,NASA的月球探測器仍然在不斷研究這顆地球的天然衛星。
  • 關於月球的最新冷知識:礦藏比地球少、水分子會「跳舞」
    圖片來源: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在7月16日的報導中,為我們梳理了有關月球的5個最新且最迷人的科學發現。1表面有水在「跳舞」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月球表面乾燥,不適宜液態水存在。3月球正在收縮震動一項基於阿波羅任務數據的新研究發現,和地球一樣,月球在地質構造上仍然很活躍,就像我們的地球產生地震那樣,月球也在產生「月震」——可能是因為月球正因內部冷卻而收縮形成斷層,引發了月震。
  • 地球引力或導致月球萎縮?月亮正在毀滅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地球引力對月球的影響程度更大,除了保持月球在軌道上運行,還導致月球體積萎縮,表面形成數千個斷層裂縫。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研究分析了月球表面3000多個裂縫,每個裂縫都長數公裡,幾十米深,交錯分布在月球表面。通過對這些斷層分析,發現這是由於月球內核冷卻導致體積萎縮,這一形成過程與地球引力作用密切相關。
  • 月震?
    雖然這臺儀器只工作了21天,但從此,對月球的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截止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中國等多個國家,都對月震進行了深入的探究。月震的震源深度在月球表面以下七百公裡到一千公裡處,而絕大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僅幾十公裡到十幾公裡。月震波的速率低於地震波的速率。
  • 月球正在冷卻收縮會有什麼影響?月殼將斷裂形成逆衝斷層
    月球正在冷卻收縮會有什麼影響?  文中稱,就像葡萄萎縮成葡萄乾,月球表面也會隨著收縮而皺摺。但與柔韌的葡萄皮不同,月球表面的外殼是脆性的。隨著月球冷卻收縮,月殼將斷裂形成逆衝斷層——月殼的一部分被推到相鄰部分的上方。  該研究的科學家們分析了太空人在阿波羅時代登陸月球表面的儀器數據,以及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收集的最新數據。
  • 什麼是「月震」?
    研究發現,月震比地震發生的頻率要小的多,每年大約為1000次左右,並且月震所釋放的能量也遠小於地震。究其原因,月震的震源深度在月球表面以下700公裡到1000公裡處,而地震的震源深度僅為幾十公裡到十幾公裡,該研究成果得益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 月震對月球探測活動的影響
    月球具有非常低的彈性波傳播損耗,這樣月震活動可以傳播到很遠的距離。彈性波微弱的衰減也會導致月震有很長的半衰期,約10多分鐘。    儘管月震活動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但月球車或太空人幾乎不會注意到月震的發生,預防月震幾乎上可以不需要考慮。在著陸點選擇時應注意具有潛在次生效就的區域,選取的區域應具有較大的自然安息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