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那些事兒】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踏出了研究月震的開端

2021-02-15 中國地震臺網

48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他邁開的一小步是我們人類的一大步。

那麼當阿姆斯特朗邁開腳步之後,他又做了什麼呢。他去放置了月震儀,對,是監測月球上地震活動的專用儀器。

眾所周知,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每年大約會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實月球上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我們稱之為「月震」。

1969年美國科學家乘阿波羅號飛船首次踏上了月球。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航天員登月後在月球靜海西南角設置了檢測月震的儀器。

太空人在靜海安裝月震儀

月震儀

在隨後的阿波羅12、14、15、16、17號登月過程中,又陸續安裝了5個臺站,組成了一個小型的地震臺網。它可以記錄月震發生的時間、位置、強度和震源深度,能連續向地球發回月震記錄資料。從此,人類開始了月震觀測與研究。

月震儀的安置地點(三角號),S12、S14、S15、S16分別為其標號,數字為阿波羅航次編號。

月震儀持續工作到1977年9月30日,一共記錄了12000多個月球震動。測震儀每年會記到600-3000次月震,震級多數很小,大約不到2級。而從1972年到1977年之間記錄的月球表層30千米以內發生的月震次數為28次。

科學家們通過長期的研究認為,太陽和地球的起潮力是引發月震的主要原因,此外,太陽系內的小天體(如隕石、彗星碎塊)撞擊月球時,也可以誘發較大的月震,比如1972年7月17日21時50分50秒,在月球背面靠近莫斯科海附近,一塊重約1噸的巨大隕石撞擊月球,產生了一次3.5級-4級的月震。

潮汐引力引起月震

它的價值就是幫助人類了解月球的內部結構。

了解月球內部結構的最好方法就是研究月震波,有人打過一個比喻,說地震波好比一盞燈把地球內部的結構給照亮了,這就是科學家為什麼急於在月球上安裝測震儀。

月球上沒有水,也沒有空氣,是個非常安靜的地方,它不像神話中講的那麼有情趣。測震儀每年會記到600-3000次月震,震級多數很小,大約不到2級。由於觀測的時間有限,人們利用現有的這些的資料能想到的是:月球表面相對於地球儘管平靜很多,但內部仍然在活躍著!

月震儀傳回的資料,使我們對月球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來被我們認為死亡的星球,還有著微弱的呼吸。這些臺站記錄的不僅有月震,還有一些其他的震動,比如,隕石撞擊、發射器升空等。如果這些臺站現在還在工作,那麼也許能記錄上次嫦娥撞月球事件。

月球的內部結構是根據月震資料得出來的,但是還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比如,月殼到底有多厚,月核到底有多大,月幔下面有部分熔融嗎,月球外核是液態的嗎,內核是不是固態的,月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和地球是不是一樣,差別又在哪裡……這些,都是還沒有回答的問題,都需要在月球上布設更多的臺站。

阿波羅的臺站都在靠近地球這一面,另一面為空白,這會導致大量的月震被記錄不到,月球另一面也需要臺站。而且,臺站不均勻,非常不利於精確定位月震事件。

在人們的印象中,地震總是嚇人的,與之相伴的是山崩海嘯、房倒屋塌,以及人員和財產的損失。但在這些「破壞力」之外,它也會帶來一個小小的「福利」——地震波是目前了解巖態星球內部的最有效途徑。

國際著名的俄國地震學家伽利津就曾將地震波比喻為短時間照亮地球內部的一盞燈。

今後,不管是地震(earthquake)、月震(moonquake)、還是火震(marsquake),這盞燈不僅可以照亮地球,同樣可以照亮其他的星球!

相關焦點

  • 月震?
    看到這則新聞,估計很多人會和小編一樣,忍不住回想起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那句經典名言:「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這臺儀器只工作了21天,但從此,對月球的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截止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中國等多個國家,都對月震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 關於月震的那些事兒
    ——地震是照亮地球內部的一盞明燈,人類通過研究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可以探明地球的內部構造,了解地球運動的規律。
  • 中秋「九問」|一文讀懂關於「月球」的那些事兒
    月球上約300攝氏度的晝夜溫差,也會引發一些月震活動。熱脹冷縮效應下,月巖膨脹收縮,引發局部月震。此外,讓月球背鍋的還有人類活動造成的震動。探測器主動撞擊月球後能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月震機制,畢竟探測器多重、體積多大都是我們已知的。六問:人類真的登上過月球嗎?人類科技文明史上有很多謎團。「美國人是否上過月球」就是其中最讓人擰巴的事兒。
  • 地球上有地震,那月球上有「月震」麼?
    小朋友,你還記得登上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曾說的「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麼? 這句話傳了五十多年,你知道為什麼說這是「人類的一大步」嗎?因為這次登月進行了許多科學研究,如收集月球巖石,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雷射反射器。除此之外,還安裝了月震儀。
  • 《登月第一人》: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這部《登月第一人》用偏向於第三人稱視角的鏡頭為觀眾展現了人類中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奇故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電影。想必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這句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話,這一句話成為了人類徵服宇宙的最重要的裡程碑之一。
  • 當年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腳印依然在月球,甚至能一直存在幾十萬年
    上世紀是蘇美冷戰時期,兩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在各個領域展開一系列的追逐,使得其中為了彰顯航天技術的實力,開始了太空競賽。自1961年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到太空的人類後,兩國冷戰便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美國不惜一切代價耗資255億美元開啟了阿波羅計劃,甘迺迪更是宣稱在60年代前將美國太空人送入月球,時光如梭,1969年7月16日三位太空人踏上了前往月球之路,在巨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助推下,阿波羅11號載著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以及科林斯奔向了月球,經過長達五天時間的飛行,於7月21日成功登陸月球的靜海基地
  • 致敬人類登月50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夜晚,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不會發現月亮表面與往常有任何不同,但是他們的心情--夾雜著激動、震撼、驕傲、喜悅--定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就是在這一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成為人類登陸月球的第一人。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阿姆斯特朗"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名言,就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一樣變得家喻戶曉。
  • 阿姆斯特朗: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指揮「阿波羅11號」飛船登陸月球,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並在月球上行走的人。[責任編輯:張亞如]
  • 登月50年:別誤會,那個經典的月球腳印不是阿姆斯特朗的
    編者按: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50年,但阿姆斯特朗那句「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經典獨白,仍然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裡。
  • 阿姆斯特朗: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圖)
    1969年至1971年,阿姆斯特朗擔任NASA副署長,負責太空先進技術的研究;  1971年至1979年,阿姆斯特朗擔任辛辛那提大學航天工程教授;  1982年至1992年,阿姆斯特朗擔任位於維吉尼亞州航空計劃技術公司董事長;  1986年,阿姆斯特朗被總統任命為「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調查委員會副主席;  1989年至2002
  • 最新研究:月震導致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
    馬裡蘭大學地質學助理教授尼古拉斯·施梅爾(Nicholas Schmerr)在內的一支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新算法重新分析上世紀60-70年代阿波羅任務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地震儀勘測的地震數據,他們的分析工作為1969-1977年之間記錄的28次月震事件提供了更準備的震中位置數據。
  • 登月回憶:阿姆斯特朗——月球上首個足跡
    1969年至1971年,阿姆斯特朗擔任NASA副署長,負責太空先進技術的研究;1971年至1979年,阿姆斯特朗擔任辛辛那提大學航天工程教授;1982年至1992年,阿姆斯特朗擔任位於維吉尼亞州航空計劃技術公司董事長;1986年,阿姆斯特朗被總統任命為「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調查委員會副主席;1989年至2002年,阿姆斯特朗擔任位於紐約的電子和航空製造商
  • 人類無法再次登陸月球的真正原因!
    隨著在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向前邁出第一小步,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上月球。那麼離第一次的登月已經有長達半個世紀,為何不見其他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再次登月呢?原因究竟為何?
  • 阿波羅月震實驗,空心月球,是真的嗎?
    ,根據月震的信息資料顯示,月球內部很有可能是空心的。月球月震波當時美國所使用的月球地震儀是十分靈敏的,比起地球常用的地震儀器還要靈敏一百倍以上,它的靈敏程度能夠檢測到月球上任何一絲動蕩與震動,大到飛船登陸,小到腳步踐踏
  • 阿姆斯特朗的「腳印」告訴我們
    尤其是他在月球表面留下的人類第一個腳印永在。人們不會忘記他踏上月球後說的一句話:對於一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這卻是巨大的一步。這句名言也永遠鐫刻於歷史中。    說他終於走了,是因為43年前的1969年7月20日,人們當時就認為阿姆斯特朗可能安息在月球上。
  • 月球是空心的?這事兒不靠譜
    月球是空心的?這事兒不靠譜  月球,夜空中最亮的星。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月亮是文學作品中的常客,以至於在神話界也流傳著它的傳說。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月球充滿了好奇,也未停止探索月球的腳步。無論是阿波羅登月還是嫦娥奔月,毫無疑問都增加了我們對月球的了解。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對月球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比如,月球內部到底是什麼?
  • 研究預告 月球可能要發生5級月震
    本月13日,《美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此前月球仍然處於地殼構造活躍期,月球表面萎縮,隨時有可能發生月震。美國史密森尼天文物理觀測館的科學家稱,這項研究首次證明了月球在構造上仍然處於活躍期。
  • 阿姆斯特朗曝真相:月球是空心,有外星人!他們在採礦,摧毀地球只需一個小時
    自從1969年美國人登上月球之後,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便成為全世界的焦點,至今依然如此。據說,當時阿姆斯特朗等上月球的那一剎那,電視轉播的信號突然終止,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才陸續有很多內幕人物告訴公眾,當時登月時電視信號突然中斷的那幾分鐘,竟然是因為阿姆斯特朗遇見到月球上的外星人!
  • 阿姆斯特朗登月名言曾漏字 記者共商修訂版本
    曾報導過美國曆次太空人登月過程的記者喬·舒爾金27日撰文,披露了報導阿姆斯特朗登月過程中的細節。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句名言原來是記者們經過商討、修正的版本,而阿姆斯特朗當時說漏了字。登月名言也曾遭質疑阿姆斯特朗去世時,和他一起執行登月任務的太空人仍然在世。
  • 什麼是「月震」?
    所謂「月震」,是指月球內部發生的震動,與地球內部發生的震動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