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還記得登上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曾說的「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麼?
這句話傳了五十多年,你知道為什麼說這是「人類的一大步」嗎?
因為這次登月進行了許多科學研究,如收集月球巖石,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雷射反射器。除此之外,還安裝了月震儀。
這臺儀器由太陽能供電,在登月後,雖然只工作了21天,但使得人類對月球的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截止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中國等多個國家,都對月震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月震是什麼呢?
月震,也就是發生在月球上類似地震的現象。月震比地震發生的頻率小得多,每年約1000次;月震釋放的能量也遠小於地震。月震的震源深度在月球表面以下七百公裡到一千公裡處,而絕大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僅幾十公裡到十幾公裡。月震波的速率低於地震波的速率。
月震有哪些類型呢?
1.隕石衝擊月震
月球因為沒有大氣層阻擋,大小隕石可以不斷地直接撞擊月球表面。這些撞擊造成月面的震動,被月震儀記錄了下來。
多年來,被確認為隕石撞擊的月震有幾千起。它們在時、空的分布情形,是科學家們研究太陽系環境的重要資料之一。
2.深層月震
深層月震是最普遍的一類月震。它們的規模很小,不到芮氏規模的2級;震源卻在月面下800-1000公裡深處,並且有成群聚集的現象。
觀察發現,深層月震的發生有很明顯的周期性,周期是一個月。經仔細分析,深層月震一般發生在月球相對地球擺動的相角到達某角度附近的時候。於是,科學家們猜想這些深層月震與地球的引力對月球內造成的潮汐有關。根據這一線索,更詳細地分析發現,深層月震的發生還具有其它潮汐的周期,而且振幅大小也與擺動角度大小成正比。於是,深層月震和潮汐的關係更為密切。
於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發生了:月球上幾乎所有大的月震,都是朝著地球的那一面。
3.淺層月震
淺層地震,可以算是月球上最地地道道的震動了。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地震一般發生在板塊交界處,地理分布是很有規律的。同樣的,月球也有少數「板內地震」,它們一般發生在板塊內部的地殼脆弱處。經過多年的論證,淺層月震是自發的。這類地震規模較大,有的甚至能超過芮氏3級,具有較強的短周期能量。
4.熱量月震
這類地震是在太陽輻射產生的熱應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破裂或坍塌而形成的。其規模極小,只有發生在月震儀數公裡內的才能被記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