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正在不斷縮小?或與「月震」活動有關,它的變化警醒人類

2020-11-23 騰訊網

在15號《參考消息》報導了美國媒體刊登的一則消息,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表明,有一個令人不安的事情已經發生:我們的月球正在變小,因為月球內部冷卻導致的溫度的降低,使月球開始萎縮,月球上的地震(也就是「月震」)正是因為月球縮小而導致的。

不過,美國地質學家尼古拉斯則寫郵件給《今日美國報》聲稱無須擔心。尼古拉斯講道,正是月球內部溫度變低,導致月球直徑在過去的四十五億年時間裡「縮水」了一百米左右,縮水導致了月球地殼被擠壓而引發月震。

在尼古拉斯看來,不幸中的萬幸就是雖然月球直徑縮水了一百米左右,但是月球的質量是不會變的,而且月球的變化微乎其微,在長時間內是不會影響到地球上的潮汐的,同時體積的縮水更不會導致月球的消失。因此尼古拉斯認為我們是沒必要恐慌的,在過去的四十五億年的時間裡,月球直徑僅僅是縮水了一百米左右,無論對於地球還是對於月球,這種變化都是非常小的。

對於月球縮水導致的月震,相關的科研人員還特地重新去翻閱了當年阿波羅飛船上的太空人從月球上收集到的數據以及NASA的月球探測軌道飛行器收集到的月球信息。

在這份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月球的近況:月球的縮水就如同被曬乾的葡萄,會從飽滿的狀態到乾枯的狀態,最後月球的表面會如同嗮幹了的葡萄一樣,產生褶皺,加上因為月球的地殼是脆且堅硬的,沒有韌性,因此月球表面萎縮的時候,不能伸縮自如,最後就會出現斷層,然後斷層之間就會相互碰撞擠壓,這一點有些類似地球的地殼運動,但是又不完全一樣。

研究報告還提到,月球因為萎縮而形成的斷層如今依舊活躍,並將會引發月震,月震的強度很有可能會達到等同於地球上5級地震的強度。

讓科學家感到意外的不僅僅是月球正在萎縮,:「幾十年前的阿波羅數據即使是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依舊能發揮作用,而且這還只是皮毛,我們認為重返月球十分有必要。」

研究報告認為「人類需要更大更先進更現代化的測震儀器組成的測震網絡,加強對月球的監測,如這樣的儀器能夠建成,那麼人類將很有可能會在月球探索這個問題上取得質的飛躍,屆時人類在月球研究領域將會進入一個新的層次以及一個新的時代」。

筆者:三體——阿君

相關焦點

  • 月球並沒有真的「死亡」,它經常發生「月震」,體積還在不斷縮小
    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星體了,它離我們只有38萬千米。只要簡易的觀測設備我們就能看得很清楚。同時我們可以派探測器到那裡進行實地考察,因此我們目前對月球的了解還是比較全面的,人類甚至還直接登上了月球。
  • 月震對月球探測活動的影響
    月震活動通常是由於撞擊事件產生的外力和次生效應引起的。    月球具有非常低的彈性波傳播損耗,這樣月震活動可以傳播到很遠的距離。彈性波微弱的衰減也會導致月震有很長的半衰期,約10多分鐘。
  • 月球至今出現10000多次月震活動,科學家猜測月球或是空心的?
    人類也一直在地球裡生活,對於地球之外的事物和景象感到無比好奇的同時,還存在深深的敬畏之心。原本我們只能靠想像來猜測地球之外的景象,多虧於先人們的好奇心,促使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如今我們的文明已經允許我們的步伐向宇宙邁進。隨著人類科學的進步,我們不再止步於地球而是將目光望去更加遙遠的宇宙。
  • 月球是否如美國宇航局所說正在縮小?這對我們的潮汐有什麼影響?
    你所說的「收縮」是月球內部冷卻的結果。在過去的幾億年間,月球的直徑可能減少了約50米。50米與月球的直徑約350萬米相比幾乎不算什麼。即使月球直徑的變化遠遠大於50米,也不會對我們的潮汐產生任何影響。潮汐是由月球引力相互作用引起的,而引力取決於質量。
  • 4種不同類型的月震,或成為建立月球基地最大的障礙
    地震似乎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確實,地球上每天都在地震,只是大多我們都幾乎感覺不到,但不可否認它的破壞力。其實,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月球上,在那裡它被稱為月震,同樣威力巨大,而且持續時間是地球上的20倍!1972年後,人類再也沒有踏足月球,我們又是怎麼知道月球在震動呢?
  • 月球內部發現神秘能量源 NASA無法解釋的月震
    雖然NASA在阿波羅計劃後再也沒有登月,但是阿波羅計劃中得到的數據卻一直被不斷分析,因為NASA近期在月球上軌道上有了一個新的發現。,這個發現暗示月球內部近期存在某種能量活動。ALSEP月震實驗裝置一共收集到1萬餘次的月震發生,其中有200多次無法解釋。這裡說的無法解釋是出除了深層月震、淺層月震、天體撞擊導致的震動之外,存在某種未知的能量活動。
  • 月球是否如美國宇航局所說正在縮小?這對我們的潮汐有什麼影響
    月球和地球一樣,一開始是由熾熱的熔巖組成的球體,但由於它比地球小得多,所以它冷卻得更快,所以它的內核現在是固體的,而不像地球的內核仍然是流動的。    但它還沒有完全冷卻下來,所以冷卻過程還在繼續。固體冷卻後會怎麼樣呢?他會縮小,但它們不會減小質量。就像你的汽車冷卻會導致零件相對移動並產生噪音一樣,這種移動也會導致月震。
  • 月震?
    看到這則新聞,估計很多人會和小編一樣,忍不住回想起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那句經典名言:「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月震的震源深度在月球表面以下七百公裡到一千公裡處,而絕大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僅幾十公裡到十幾公裡。月震波的速率低於地震波的速率。
  • 【月球那些事兒】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踏出了研究月震的開端
    他去放置了月震儀,對,是監測月球上地震活動的專用儀器。眾所周知,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每年大約會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實月球上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我們稱之為「月震」。1969年美國科學家乘阿波羅號飛船首次踏上了月球。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航天員登月後在月球靜海西南角設置了檢測月震的儀器。
  • 什麼叫月震?
    在月球上發生類似地震一樣的震動,就叫月震。1969年以前,人類還不知道月球會不會發生月震。
  • 阿波羅月震實驗,空心月球,是真的嗎?
    抬頭遙望月亮,我們不知道月亮曾經陪伴了地球多少的時光,或許從地球誕生的時候月球就一直陪伴著地球了,也為地球抵擋了許許多多的外來傷害,那麼人類有曾想過,這個與地球同生同在的小夥伴,它是否會像當初科學家所提出的「地球空心論」一樣,也是空心的呢?
  • 最新研究:月震導致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
    2010年,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圖像分析顯示,隨著月球內部逐漸降溫,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殘留數千個被稱為「逆衝斷層」的懸崖。目前最新分析表明,月球可能仍然繼續收縮,沿著逆衝斷層活躍產生月震。
  • 關於月震的那些事兒
    ——地震是照亮地球內部的一盞明燈,人類通過研究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可以探明地球的內部構造,了解地球運動的規律。
  • 月震之謎:阿波羅數據揭示月球表面200多次震動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2日消息,根據對阿波羅任務所採集數據的分析,研究者發現月球表面上曾發生過210次之前未曾探測到的震動。該發現為進一步了解月球地質學提供了線索,並揭示了4種獨特的月震類型。  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特殊的算法程序獲得了這一發現,並稱接下來還有新的發現。「這一系統被設定為能識別出深層月震、撞擊和淺層月震,並且運行可靠。」
  • 地球上有地震,那月球上有「月震」麼?
    小朋友,你還記得登上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曾說的「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麼? 這句話傳了五十多年,你知道為什麼說這是「人類的一大步」嗎?因為這次登月進行了許多科學研究,如收集月球巖石,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雷射反射器。除此之外,還安裝了月震儀。
  • 月球正在逐漸「飛離」地球?關於月球的五大秘密!您知道多少?
    月球正在逐漸「飛離」地球?關於月球的五大秘密!您知道多少?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與地球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從文字開始,人類對月球有了很多了解,尤其是對月球的神話傳說。古往今來數不勝數,小編認為大家一定都知道嫦娥奔月這個故事。
  • 月球上的187噸「垃圾」,真是地球人留下的?人類真該警醒了
    正是因為對我們來說浩瀚的宇宙非常神秘,所以我們首次登上月球後,見識到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美國和蘇聯的較量中,科技有了明顯飛躍,也刷新人類對太陽系以及其他行星的認識了解,才展開人類航天之旅。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進步,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也不斷增多,尤其是最近幾年,許多國家對於月球都紛紛展開探索。
  • 什麼是「月震」?
    究其原因,月震的震源深度在月球表面以下700公裡到1000公裡處,而地震的震源深度僅為幾十公裡到十幾公裡,該研究成果得益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1969年,美國阿波羅十一號宇宙飛船登陸月球,太空人在月面上收集月球巖石,並展開太陽能電池陣,安設雷射反射器。與此同時,太空人還在月面上安裝了月震儀,雖然這臺機器僅工作了三周時間,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卻進入一個新紀元。
  • 研究預告 月球可能要發生5級月震
    本月13日,《美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此前月球仍然處於地殼構造活躍期,月球表面萎縮,隨時有可能發生月震。美國史密森尼天文物理觀測館的科學家稱,這項研究首次證明了月球在構造上仍然處於活躍期。
  • 月球內部現「吱吱」異響,神秘力量正重塑月球地貌,發生了什麼?
    這些裸露基巖似乎為月球的構造活動提供了證據,也間接說明了月球並沒有如原來認為的那樣死寂,在它內部,仍有一股力量在重塑月球的表面。但這次新發現的山脊卻不同於這些熔融池邊緣的山脊,它們與月球近地球側的一個神秘的構造特徵系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