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30日訊 據「閩聲傳媒」微信發布 林則徐、嚴復、林覺民、冰心、陳景潤......福建是個人才的搖籃。
今天為大家講述兩位北鬥權威專家,他們也是福建的驕傲!
今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部署宣告全面完成。
也就是說,中國版的「GPS」正式橫空出世。先前,我們只能使用美國的GPS導航系統,而北鬥的出現打破了美國GPS的壟斷,且多了一項短消息功能,即使在沒有基站信號額地方,安裝了北鬥導航模晶片的手機依然可以通過北鬥衛星發來簡訊,還能夠快速定位、精確授時。
北鬥三號星耀全球!
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共30顆衛星組成。與其他北鬥衛星共組成55顆北鬥系統衛星環繞穹宇。
中國第一「巨星天團」的出道,是許許多多北鬥人的付出,他們自主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追求卓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竟有這樣的兩位權威科學家來自福建!
01
相伴北鬥30年,見證北鬥組網「中國速度」:每一顆北鬥都像自己的孩子
「李祖洪,圖源_湄洲日報」
李祖洪,福建莆田人,現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高級顧問。
他從事航天事業30年,歷任北鬥一號、北鬥二號衛星系統總指揮等職務。他曾主管中國幾個型號衛星的研製、生產、發射、在軌運行,並擔任國家重要、重點衛星型號發射總指導與調度。
李祖洪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曾被分配到航天部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從事技術研究,便開始漫長的的航天事業生涯。期間,於1991年,調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會長。1992年被評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並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近年,由他主管發射的3個型號4顆衛星都發射成功並運行正常,其中為世人所熟悉的有中星22號、資源2號、北鬥導航試驗衛星等;他還指揮並參與發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
02
龍巖長汀籍北鬥少帥——王飛雪
王飛雪,龍巖長汀人,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 現為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導生導師,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頂層設計專家,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科技專項導航技術專家組組長,中美、中歐、中俄衛星導航兼容與互操作技術工作組(TWG)專家,863專家,專業領域多個期刊編委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航空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軍隊科技進步獎評委。
20多年以來,王飛雪不但是北鬥的見證者,更是奉獻者。有人曾評價這位北鬥功臣:「在北鬥問天徵程上,每一個耀眼的年輪,每一座矗立的豐碑,都鐫刻著他的名字——王飛雪。」
1995年,我國北鬥導航系統地面設備受到電磁幹擾破壞,而無法繼續研發之時,還在攻讀博士的年僅24歲的王飛雪和2名同學主動請纓,請求承擔這一攻關任務。
面對這一棘手難題,北鬥必須要擁有成熟的防電磁幹擾技術。
而這個曾被專家認為是「世界難題」的技術瓶頸,王飛雪和團隊們僅在一間10平米的小屋裡,用了3年的反覆實驗,於1988年創造性地研製出一套全數字快捕精跟的技術方案,解決了強幹擾環境下的高精度測距問題,並且使得整個衛星的抗幹擾能力提高了千倍,這一方法成為了全球獨創的技術。這樣一來,全數字快捕與信號接收系統,突破了長期制約北鬥一號衛星導航的難題,也在某一程度上使得國家避免了巨額的損失。王飛雪聲名鵲起,成為我國北鬥導航系統建設的年輕功臣。
王飛雪把北鬥事業當作自己的使命,也為之奮鬥終生。
「手提北鬥魁,挹乾東海見蓬萊。」古人曾同神話的方式勾勒出宇宙的樣子,但中國作為泱泱大國,自然要掌握GPS技術,讓北鬥升空,照耀全球,早已成為中國人的實際需求。
星翻翻其爭光兮,觀北鬥之運四時。
讓我們把掌聲獻給這兩位「北鬥功臣」!
為他們點讚!
(來源:閩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