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忠賢:「超導」賢才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他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北京的趙」 上世紀80年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引發了全世界範圍的「超導熱」。在這一波熱潮中,趙忠賢帶領中科院物理所團隊日夜攻克。那時科研條件異常艱苦,好多設備是趙忠賢團隊自己造的。比如,燒樣品的爐子就是自己動手製作的,買的設備都是二手貨。
-
中國人的故事|強國脊梁:「超導鬥士」趙忠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實現了從「起步」「追趕」到「領跑」的跨越,這一切成績,都離不開一個人——趙忠賢。作為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先驅之一,他在我國最早提出要探索高溫超導體,最早建議成立國家超導實驗室,兩次帶領團隊斬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引領我國高溫超導研究躋身世界前列。今天,讓我們走進趙忠賢的超導人生。
-
趙忠賢:「土炮」搞超導,也管用
科技日報記者 李豔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今年8月底,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生們作了一場入學報告。在堅持高溫超導研究的日子裡,遇過冷也遇過熱,他不止一次地跟團隊人員說,不要盲目追逐熱點,認準研究方向就堅持下去,瞄準世界一流,在國際舞臺上與同行對話。趙忠賢曾留下一張站在破舊燒結爐前的照片,這張照片是他當年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科研經費少,趙忠賢團隊在極端落後的實驗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
-
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中國『高溫超導』的年輕一代,不用像我一樣堅持40年。給他們十幾年時間,就能獲得更有影響的成果。」1月9日,趙忠賢,這位在「高溫超導」領域卓有成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 當日,他向《光明日報》談到中國超導的未來,他寄望很高。
-
趙忠賢:五十年磨一劍 鑄就超導強國夢
(新華網記者 何中然 攝)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陳聽雨)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兩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未見到趙忠賢之前,記者想像的是一位頭頂光環、不苟言笑、講著普通人聽不懂的高深理論,被人仰視的大人物。 然而出現在眼前的,是一位滿頭銀絲,身穿黑色夾克和黑褲子的長者。
-
趙忠賢:兩獲「頭獎」的超導院士—新聞—科學網
「這個材料的結構和正常態的物理特點與我們長期以來的研究思路產生共鳴,即高溫超導會存在於有多種相互作用、結構又是四方的準二維體系之中。而且含鐵的化合物其超導轉變溫度竟高達26K,這一定是非常規的超導體,將會有新的突破。」趙忠賢表示。
-
「超導鬥士」趙忠賢: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
趙忠賢院士工作照(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供圖)央視網消息: 趙忠賢在國際超導界享有盛譽。1997年擔任第5屆國際超導大會主席。2011年擔任第26屆國際低溫物理大會主席。2018年還將擔任第12屆國際超導大會的主席。
-
超導領域的「中國符號」:2016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40多年前,中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剛剛起步,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而今,中國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高溫超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從追趕到領跑,趙忠賢功勳卓越。
-
「超導鬥士」趙忠賢:熱愛超導50載,培養出四十多名博士人才
然而,儘管中國物理的發展初露頭角,在熱門的超導材料方面始終是個門外漢,國內缺乏具體的理論,也沒有相關人員的成就。直到2014年,趙忠賢教授的研究終於突破了這一壁壘,引領我國的超導事業躋身前列。物理學家的超導熱情趙忠賢出生於1941年,他在高中時期便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最終報考了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院士趙忠賢:一輩子只做超導一件事
「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導體、開展超導機理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認為,「如果我們的社會,每個人都持之以恆做一件事,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基於多年的積累,趙忠賢領銜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在隨後20多年裡通過堅持與努力,產出鐵基超導一大批研究成果:首先發現轉變溫度4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發現一系列轉變溫度在5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並創造55K的世界紀錄…… 國際上,先後有5次10人因為在超導領域的重大研究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趙忠賢對此非常清醒和淡定,他說:「得什麼獎不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
-
記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前者推動了國際相關研究的熱潮,趙忠賢因此於1987年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獲此獎;後者被授予Matthias獎,這是國際超導領域重要獎項。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在數十年沉心高溫超導研究的歲月裡,趙忠賢的勤奮有目共睹——在67歲那年,他還曾帶領年輕人通宵攻關。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今年75歲的中科院院士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做一件事——研究超導。在他的帶領下,我國的超導研究從默默無聞走到了國際前沿。別人說趙忠賢為科學付出了一輩子,趙忠賢卻說,「沒有覺得自己做科學是在付出,因為我喜歡」。超導的研究史有百餘年,出現了兩次高溫超導重大突破,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
趙忠賢: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所謂超導,是指當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一定數值時,電阻會突然消失。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被稱為超導體。這個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比如人們所熟知的超導磁懸浮列車、核磁共振等。但令科學家困擾的是,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不能超過40K,即約零下233攝氏度。尋找到更高臨界溫度的超導體,成了全世界物理學家的研究熱點。在超導研究史上,有10人5次斬獲諾貝爾獎。
-
[先生]趙忠賢:板凳坐得十年冷
趙忠賢年輕時的照片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馮會玲 劉柏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趙忠賢,1941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人類發現超導百餘年來,高溫超導研究總計有兩次重大突破,他所在的團隊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以及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趙忠賢院士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在百餘年超導研究史中,出現了兩次高溫超導重大突破,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和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趙忠賢是國際上最早認識到柏諾茲和繆勒關於「在Ba-La-Cu-O中存在可能高達35K 超導性」(後獲諾貝爾獎)的重要意義的少數幾位學者之一。該工作與他多年堅持的「結構不穩定性可以導致高臨界溫度」的思路產生共鳴。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
趙忠賢長期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在Ba-La-Cu-O系統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並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和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
趙忠賢:堅持,科研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享受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做客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為新生作了一場「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科技價值觀報告會。趙忠賢院士作報告代代有使命「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趙忠賢引用「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的教誨作為開場。他說,上世紀50年代,趙忠堯、洪朝生、彭桓武、周光召等老一輩科學家以身許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他那一代人。
-
聯創光電高溫超導裝置完成產業化交付 中科院院士趙忠賢親啟運行按鈕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趙忠賢蒞臨現場,冒著四十度高溫深入車間進行指導,並親自按下運行按鈕。 據悉,趙忠賢院士中國科技界的泰山北鬥,國寶級科學家,曾獲得第三世界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科學獎等殊榮,2017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年被評為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華人之一。
-
高溫超導研究領軍人
【人物小傳】 趙忠賢,遼寧新民人,1941年生,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忠賢院士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超導專家。
-
趙忠賢:液氮溫區超導體的發現
1987 年2月,趙忠賢及合作者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並在國際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組成為Ba-Y-Cu-O。1987 年,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現更名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物理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此獎項。1989 年,因「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電性的發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集體一等獎(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