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領域的「中國符號」:2016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

2020-12-08 人民網國際

  1月8日,趙忠賢院士與學生在實驗室裡討論問題。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40多年前,中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剛剛起步,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而今,中國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高溫超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從追趕到領跑,趙忠賢功勳卓越。他帶領團隊在世界兩次高溫超導研究突破中勇立潮頭,兩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國際公認的超導研究權威,中國高溫超導研究的領軍人。

  研究震驚世界

  超導,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當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一定數值時,電阻會突然消失,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被稱為超導體,它在信息通訊、生物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

  在幾近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趙忠賢的一系列研究震驚了世界。

  1974年,趙忠賢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接觸到了世界超導研究最前沿。一年後回國,他立志要做高臨界溫度超導體。

  「初生牛犢不怕虎。」經過縝密思考和實驗,1977年,他在《物理》雜誌上撰文,指出結構不穩定性又不產生結構相變可以使臨界溫度達到40—55K,並提出複雜結構和新機制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達到80K。挑戰由經典理論推導出的麥克米蘭極限,以至於當時不少人認為「趙忠賢膽子實在是太大了」。

  1987年2月,趙忠賢帶領團隊在鋇-釔-銅-氧中發現了臨界溫度93K的液氮溫區超導體,並在世界上首次公布了元素組成,颳起了一陣研究液氮溫區超導體的旋風。短短幾個月,趙忠賢從一名中科院物理所普通研究人員,變成了國際超導研究領域代表中國的符號。他和團隊也因此榮獲198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集體一等獎。

  趙忠賢及其團隊的工作極大提升了中國物理學界的國際地位。1987年,他受邀參加美國物理學會三月會議,是僅有的5位特邀報告人之一。當時,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有如此高的待遇極為罕見。

  20年冷板凳

  趙忠賢40餘年的高溫超導研究歷程並非一番風順。國際上第一次高溫超導熱潮中的主角——銅氧化物,是一種很脆材料,難以大範圍普及應用。上世紀90年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熱潮過後,全世界科學家對超導材料的探索一度陷入迷茫,一些團隊甚至解散或轉向研究其他領域。

  在困難面前,趙忠賢矢志不渝,從沒想過要跟著去做熱門研究。「雖然遇到了瓶頸,但我堅信,高溫超導研究有潛力,未來有可能有重大突破。我們必須堅守這塊陣地。」他帶領團隊一幹就是近20年,一直為將來可能的科學突破準備。

  趙忠賢提出了高溫高壓合成結合輕稀土元素替代的方案,並組織團隊全力以赴,很快將鐵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提高到50K以上,創造了大塊鐵基超導體55K的紀錄並保持至今。

  只是個普通人

  超導,是趙忠賢40多年的研究生涯的主題。上世紀80年代,他曾應邀到美國做研究,但他腦子一直惦記著高溫超導體,不久就回國。

  他的團隊成員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曉莉由衷的敬佩:趙老師對超導歷史很熟悉,他不僅記得像元素組成、超導溫度這些重要參數,很多超導體他隨口可以報出發現年代、發現者的名字,可謂如數家珍。

  專注,也是趙忠賢總結自己研究工作最喜歡用的一個詞。他常說,選擇了科研道路,就要安下心來,不能心猿意馬。

  榮譽等身,趙忠賢從未自滿。他常說,自己就是個普通人。榮譽歸於國家,成績屬於集體,自己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他還常常提醒前來採訪的記者:「別光報導我,多看看我身後那些沒露面的人,別把我報導成勞模。」面對媒體的聚焦,老先生坦率而誠摯。

(責編:常紅、楊牧)

相關焦點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
    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7年1月9日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趙忠賢院士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趙忠賢院士科技部門戶網站 www.most.gov.cn 2017年01月05日        趙忠賢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記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記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2017-01-10 14:42 來源: 光明日報 尹鋼攝/光明圖片/視覺中國「中國『高溫超導』的年輕一代,不用像我一樣堅持40年。給他們十幾年時間,就能獲得更有影響的成果。」1月9日,趙忠賢,這位在「高溫超導」領域卓有成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談到中國超導的未來,他寄望很高。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盤點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國務院設立,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劉永坦、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兩人獲得,本文為您盤點了歷屆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一起來看!
  • 趙忠賢:「超導」賢才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他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北京的趙」 上世紀80年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引發了全世界範圍的「超導熱」。在這一波熱潮中,趙忠賢帶領中科院物理所團隊日夜攻克。
  • 趙忠賢:「土炮」搞超導,也管用
    科技日報記者 李豔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今年8月底,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生們作了一場入學報告。在堅持高溫超導研究的日子裡,遇過冷也遇過熱,他不止一次地跟團隊人員說,不要盲目追逐熱點,認準研究方向就堅持下去,瞄準世界一流,在國際舞臺上與同行對話。趙忠賢曾留下一張站在破舊燒結爐前的照片,這張照片是他當年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科研經費少,趙忠賢團隊在極端落後的實驗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
  • 「超導鬥士」趙忠賢: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
    趙忠賢自己也從未想到,有一天,他會變成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將近76歲的趙忠賢目前仍在堅持高溫超導研究,這位「超導鬥士」跨域半個世紀的追逐,讓高溫超導紮根中國,躋身國際前列。少年強 則國強高中時代,趙忠賢被國家提出的「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深深地影響著。他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了讓中國成為一個科技強國的渴望。
  • 趙忠賢:五十年磨一劍 鑄就超導強國夢
    (新華網記者 何中然 攝)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陳聽雨)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兩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未見到趙忠賢之前,記者想像的是一位頭頂光環、不苟言笑、講著普通人聽不懂的高深理論,被人仰視的大人物。    然而出現在眼前的,是一位滿頭銀絲,身穿黑色夾克和黑褲子的長者。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趙忠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科協辦公廳、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出席。首先,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致辭。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趙忠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中國科協辦公廳、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出席。首先,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致辭。
  • 86歲諾獎得主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剛剛過完86歲生日的屠呦呦今天獲得了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2015年10月5日,她因為發現青蒿素,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時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還有超導專家趙忠賢。
  • 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中國『高溫超導』的年輕一代,不用像我一樣堅持40年。給他們十幾年時間,就能獲得更有影響的成果。」1月9日,趙忠賢,這位在「高溫超導」領域卓有成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 當日,他向《光明日報》談到中國超導的未來,他寄望很高。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都怎麼花的?
    據新華社消息,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趙忠賢:兩獲「頭獎」的超導院士—新聞—科學網
    2014年1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頒獎舞臺上,再次出現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趙忠賢的身影。   以他為代表的物理所團隊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因「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的突出貢獻,榮獲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超導賢才」趙忠賢是咱瀋陽人
    這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在《榜樣3》專題節目中說的一句話。作為瀋陽人,趙忠賢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趙忠賢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推動了這項研究從追趕到引領世界先進水平的歷史進程,並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趙忠賢: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趙忠賢 在穿上西裝,打上領帶之前,75歲的趙忠賢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老頭,頭髮花白,操著一口東北口音。今天,他難得盛裝一次,緩步走上人民大會堂主席臺,從國家主席習近平手中,接過象徵科技終身榮譽的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
  • 高溫超導研究領軍人
    【人物小傳】 趙忠賢,遼寧新民人,1941年生,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忠賢院士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超導專家。
  • 科學家的堅守精神: 趙忠賢和屠呦呦的啟示
    科學家的堅守精神: 趙忠賢和屠呦呦的啟示 1月9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共同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於2000年,是我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獎項,每次僅授予不超過兩名科學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個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2015年便出現空缺,可想而知,要獲得該獎項有多困難。作為國內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獲獎本身就值得大書特書。
  • [先生]趙忠賢:板凳坐得十年冷
    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著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情懷,任風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場強勢奔襲的時代,先生們還需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為後生晚輩持起讀書、做人的一盞燈。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先生》第二季,向以德性滋養風氣的大師致敬、為他們的成就與修為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