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賢:「超導」賢才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2020-12-08 半月談網

趙忠賢,1941年1月出生於遼寧新民。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他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北京的趙」

上世紀80年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引發了全世界範圍的「超導熱」。在這一波熱潮中,趙忠賢帶領中科院物理所團隊日夜攻克。那時科研條件異常艱苦,好多設備是趙忠賢團隊自己造的。比如,燒樣品的爐子就是自己動手製作的,買的設備都是二手貨。有了自製爐子,趙忠賢和同事們不分晝夜地幹,夜裡不睡覺,困了就靠在桌子上歇歇,有事就起來繼續幹。「那時候經常就是睡在實驗室裡,幾個月不回家。」趙忠賢說。很快,趙忠賢團隊獲得了40K以上的高溫超導體,一舉突破了認為「超導臨界溫度最高不大可能超過40K」的麥克米蘭極限。從那開始,「趙忠賢」3個字,不再普通。他被稱作「北京的趙」,開始出現在國際著名的科學刊物,乃至大眾媒體上。趙忠賢團隊的研究使得超導電性低溫環境的創造,由原本昂貴的液氦變為便宜而好用的液氮,並因此獲得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高溫超導領軍人

這位「北京的趙」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沉下心來,繼續在高溫超導領域裡鑽研。經過20多年的沉澱,在無數次製備、觀察、放棄、重新開始之後,2008年,趙忠賢帶領團隊發現了系列5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並創造了55K的鐵基超導體臨界轉變溫度的世界紀錄。中國人第一次站到了世界超導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年初,趙忠賢憑藉這一成果,帶領團隊再次問鼎象徵著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此前,這一獎項已經連續空缺3年。2017年,又獲得了象徵我國科技終身榮譽的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50多年前,年輕的趙忠賢被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時,中國的超導研究才剛剛起步,高溫超導研究更是天方夜譚。今天,年過古稀的趙忠賢已經培養和影響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高溫超導研究人才,中國的高溫超導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他,也被大家稱為「中國高溫超導領軍人」。

「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在獲得國際國內多個技術大獎後,趙忠賢對外界得強調得最多的還是:「我是一個普通人,做著自己喜歡的研究。」

這位「北京的趙」爽朗耿直,喜歡挑戰,去滑雪,玩漂流。在趙忠賢的書架上,擺著一張十分顯眼的照片。照片上,他身著紅白色滑雪服,雙臂夾緊滑雪杆,身體微屈向前。他還喜歡音樂,覺得音樂、美術是人與其他生物不同的重要差別。問到最喜歡的音樂作品,趙忠賢的回答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和87版《紅樓夢》中的曲子。

「趙老師是個很風趣幽默的人,經常把我們的團隊逗得哈哈大笑。」趙忠賢的團隊成員、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董曉莉對共產黨員網《同學》工作室記者說。

相關焦點

  • 「超導賢才」趙忠賢是咱瀋陽人
    11月9日、10日晚,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製的專題節目《榜樣3》在央視綜合頻道、新聞頻道播出,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和黨組織代表在節目中述說入黨經歷,展示了新時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懈奮鬥的精神風貌。節目播出後,在瀋陽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榜樣3》裡有咱瀋陽人  「我們要把硬骨頭肯出味兒來!」
  • 趙忠賢:兩獲「頭獎」的超導院士—新聞—科學網
    這是繼他與物理所同事在1989年「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集體一等獎以來,又一項高溫超導研究領域的國際一流成果。此前,該獎項已連續空缺三年。   《科學新聞》記者有幸在趙忠賢此次獲獎時採訪到他。
  • 中國人的故事|強國脊梁:「超導鬥士」趙忠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實現了從「起步」「追趕」到「領跑」的跨越,這一切成績,都離不開一個人——趙忠賢。作為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先驅之一,他在我國最早提出要探索高溫超導體,最早建議成立國家超導實驗室,兩次帶領團隊斬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引領我國高溫超導研究躋身世界前列。今天,讓我們走進趙忠賢的超導人生。
  • 趙忠賢:「土炮」搞超導,也管用
    科技日報記者 李豔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今年8月底,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生們作了一場入學報告。在堅持高溫超導研究的日子裡,遇過冷也遇過熱,他不止一次地跟團隊人員說,不要盲目追逐熱點,認準研究方向就堅持下去,瞄準世界一流,在國際舞臺上與同行對話。趙忠賢曾留下一張站在破舊燒結爐前的照片,這張照片是他當年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科研經費少,趙忠賢團隊在極端落後的實驗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
  • 趙忠賢:五十年磨一劍 鑄就超導強國夢
    他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國際領先的成果,是新中國培養的科學家的傑出代表,為高溫超導研究紮根中國並處於國際前列做出了重要貢獻。象徵著最高榮譽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趙忠賢,是對我國基礎物理研究和科研人員的巨大鼓舞,表明國家期待著受趙忠賢影響的幾代青年科學家能在前人基礎上更進一步,在未來第三次高溫超導突破中做出新成就,為祖國科技發展事業貢獻力量。」
  • 「超導鬥士」趙忠賢: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
    趙忠賢自己也從未想到,有一天,他會變成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將近76歲的趙忠賢目前仍在堅持高溫超導研究,這位「超導鬥士」跨域半個世紀的追逐,讓高溫超導紮根中國,躋身國際前列。少年強 則國強高中時代,趙忠賢被國家提出的「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深深地影響著。他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了讓中國成為一個科技強國的渴望。
  • 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中國『高溫超導』的年輕一代,不用像我一樣堅持40年。給他們十幾年時間,就能獲得更有影響的成果。」1月9日,趙忠賢,這位在「高溫超導」領域卓有成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 當日,他向《光明日報》談到中國超導的未來,他寄望很高。
  • 超導領域的「中國符號」:2016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40多年前,中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剛剛起步,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而今,中國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高溫超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從追趕到領跑,趙忠賢功勳卓越。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院士趙忠賢:一輩子只做超導一件事
    「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導體、開展超導機理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認為,「如果我們的社會,每個人都持之以恆做一件事,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基於多年的積累,趙忠賢領銜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在隨後20多年裡通過堅持與努力,產出鐵基超導一大批研究成果:首先發現轉變溫度4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發現一系列轉變溫度在5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並創造55K的世界紀錄……  國際上,先後有5次10人因為在超導領域的重大研究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趙忠賢對此非常清醒和淡定,他說:「得什麼獎不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
  • 「超導鬥士」趙忠賢:熱愛超導50載,培養出四十多名博士人才
    航天之父錢學森、核能科研者錢三強、粒子物理學者楊振寧……這些耳熟能詳的物理學家在可謂頂起了中國早期科學的半邊天。縱觀中國科研奮鬥史,30年前,我們算是後起之秀,跟在先進大國的後頭摸索方向;30年後,中國的科研興旺壯大、不容小覷,在某些領域甚至拔得頭籌,能有如此突破性的成就,和他們的默默付出是分不開的。
  • 記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尹鋼攝/光明圖片/視覺中國「中國『高溫超導』的年輕一代,不用像我一樣堅持40年。給他們十幾年時間,就能獲得更有影響的成果。」1月9日,趙忠賢,這位在「高溫超導」領域卓有成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談到中國超導的未來,他寄望很高。
  • [先生]趙忠賢:板凳坐得十年冷
    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先生》第二季,向以德性滋養風氣的大師致敬、為他們的成就與修為留痕。趙忠賢年輕時的照片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馮會玲 劉柏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趙忠賢,1941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
    ,1941年1月30日出生,遼寧新民人,物理學家,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趙忠賢長期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在Ba-La-Cu-O系統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並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和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後來居上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起步,探索高臨界溫度超導體 2017年,趙忠賢獲頒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表彰他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的成就, 以及對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從起步、追趕、到躋身國際前列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我國高溫超導之路,趙忠賢是親歷者。 世界超導研究開始於1911年,而我國的超導研究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
  • 趙忠賢: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趙忠賢:我就是一個普通人2017-01-10 14:04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當天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公報和傳遍大街小巷的報導裡,圍繞這個老頭的卻是諸多的光環: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等。他卻反覆強調:「我是一個普通人,做著自己喜歡的研究。」在中科院物理所,趙忠賢剛開始的確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研究的對象是超導。
  •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磁懸浮電廠可應用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磁懸浮電廠可應用 原標題: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磁懸浮、電廠均可應用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趙忠賢院士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他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超導臨界溫度很低,廣泛應用受到影響,尋找液氮溫區的高溫超導體甚至室溫超導體一直是科學家長期的夢想。
  • 聯創光電高溫超導裝置完成產業化交付 中科院院士趙忠賢親啟運行按鈕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趙忠賢蒞臨現場,冒著四十度高溫深入車間進行指導,並親自按下運行按鈕。  據悉,趙忠賢院士中國科技界的泰山北鬥,國寶級科學家,曾獲得第三世界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科學獎等殊榮,2017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年被評為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華人之一。
  • 趙忠賢:堅持,科研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享受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做客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為新生作了一場「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科技價值觀報告會。趙忠賢說。正是洪朝生先生帶領團隊奠定中國低溫技術和低溫物理的基礎,才推動他們開始中國的超導研究。老一輩科學家受祖國召喚,為中華科技生根。讓趙忠賢感到欣慰的是,今天,新一代年輕科技工作者也能在奉獻中獲得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