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賢:「土炮」搞超導,也管用

2020-12-06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豔

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

今年8月底,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生們作了一場入學報告。他告訴年輕的同學們,做科研首先是選對方向,然後是堅持,堅持下去,科研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享受。這番話,正是趙忠賢科研生涯的濃縮。

淡泊名利、潛心研究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部分。老一輩科學家靜心篤志、心無旁騖、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的奉獻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有了他們「數十年磨一劍」的堅持才有了我國科技的長足進步。

趙忠賢正是這些堅守者中的一份子。在堅持高溫超導研究的日子裡,遇過冷也遇過熱,他不止一次地跟團隊人員說,不要盲目追逐熱點,認準研究方向就堅持下去,瞄準世界一流,在國際舞臺上與同行對話。

趙忠賢曾留下一張站在破舊燒結爐前的照片,這張照片是他當年工作環境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科研經費少,趙忠賢團隊在極端落後的實驗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當時幹勁很足,但條件確實非常差,沒有樣品,我們自己繞個爐子燒。」趙忠賢回憶說。沒有設備,趙忠賢就帶領大家用「淘」來的閒置品改造,被人們戲稱為二手「土炮」,連燒樣品的燒結爐也是自製的。有些設備老得連零件都買不到了,還一直作為項目組的基礎設備使用。趙忠賢和同事們不分晝夜地幹,餓了就在實驗室煮白麵條,累了就輪流在椅子上打個盹。

中科院物理所的同仁在聊及當年的實驗環境時,都感慨那是「不及今天百分之一」的硬體條件,但趙忠賢愣是用他的二手「土炮」,「玩」出了舉世矚目的重大突破,「玩」出了臨界溫度的世界紀錄。

「別小瞧我這『土炮』,管用著呢。」趙忠賢說。他認為不該過分強調科研中遇到的困難,因為科學研究本來就是一項需要堅持、需要毅力的工作。他告訴團隊,別想太多,用好現有的條件認真做研究。

在此後的歲月裡,趙忠賢始終保有這份堅持。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內高溫超導研究遇冷,不少研究人員轉向其他領域。但趙忠賢卻堅持坐「冷板凳」,他說,「熱的時候要堅持,冷的時候更要堅持」。也正因為他的堅守,我國高溫超導不斷迎來新突破。

人物簡介

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 攝

趙忠賢,1941年出生,物理學家,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7年1月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趙忠賢長期從事超導研究,是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紮根並躋身國際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以敏銳的洞察力引領中國超導研究的方向,在艱苦的條件下始終堅持科研,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和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他始終堅持在科研一線工作,注重對年輕人的培養,一大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在他的幫助、帶動下脫穎而出。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在數十年沉心高溫超導研究的歲月裡,趙忠賢的勤奮有目共睹——在67歲那年,他還曾帶領年輕人通宵攻關。作為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趙忠賢在科研上卻很「摳門」——他的設備是用自己「淘」來的閒置品改造而成,他戲稱為「土炮」,語氣幽默,令人莞爾。
  • 記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前者推動了國際相關研究的熱潮,趙忠賢因此於1987年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獲此獎;後者被授予Matthias獎,這是國際超導領域重要獎項。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在數十年沉心高溫超導研究的歲月裡,趙忠賢的勤奮有目共睹——在67歲那年,他還曾帶領年輕人通宵攻關。
  • 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光明日報-光明網
    前者推動了國際相關研究的熱潮,趙忠賢因此於1987年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獲此獎;後者被授予Matthias獎,這是國際超導領域重要獎項。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在數十年沉心高溫超導研究的歲月裡,趙忠賢的勤奮有目共睹——在67歲那年,他還曾帶領年輕人通宵攻關。
  • 中國人的故事|強國脊梁:「超導鬥士」趙忠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實現了從「起步」「追趕」到「領跑」的跨越,這一切成績,都離不開一個人——趙忠賢。作為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先驅之一,他在我國最早提出要探索高溫超導體,最早建議成立國家超導實驗室,兩次帶領團隊斬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引領我國高溫超導研究躋身世界前列。今天,讓我們走進趙忠賢的超導人生。
  • 趙忠賢:五十年磨一劍 鑄就超導強國夢
    憶及熱愛的超導事業,他滔滔不絕。他說:「我不是什麼大官兒,也別把我報導成勞模,我只是在做本職工作。」    這位樸實無華的老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趙忠賢。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王玉鵬評價說:「幾十年來,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從追趕到引領世界,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趙忠賢是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
  • 「超導鬥士」趙忠賢:熱愛超導50載,培養出四十多名博士人才
    然而,儘管中國物理的發展初露頭角,在熱門的超導材料方面始終是個門外漢,國內缺乏具體的理論,也沒有相關人員的成就。直到2014年,趙忠賢教授的研究終於突破了這一壁壘,引領我國的超導事業躋身前列。物理學家的超導熱情趙忠賢出生於1941年,他在高中時期便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最終報考了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
  • 趙忠賢:「超導」賢才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他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北京的趙」 上世紀80年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引發了全世界範圍的「超導熱」。在這一波熱潮中,趙忠賢帶領中科院物理所團隊日夜攻克。那時科研條件異常艱苦,好多設備是趙忠賢團隊自己造的。比如,燒樣品的爐子就是自己動手製作的,買的設備都是二手貨。
  • 趙忠賢:兩獲「頭獎」的超導院士—新聞—科學網
    「這個材料的結構和正常態的物理特點與我們長期以來的研究思路產生共鳴,即高溫超導會存在於有多種相互作用、結構又是四方的準二維體系之中。而且含鐵的化合物其超導轉變溫度竟高達26K,這一定是非常規的超導體,將會有新的突破。」趙忠賢表示。
  • 「超導鬥士」趙忠賢: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
    趙忠賢院士工作照(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供圖)央視網消息: 趙忠賢在國際超導界享有盛譽。1997年擔任第5屆國際超導大會主席。2011年擔任第26屆國際低溫物理大會主席。2018年還將擔任第12屆國際超導大會的主席。
  • 超導領域的「中國符號」:2016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40多年前,中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剛剛起步,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而今,中國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高溫超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從追趕到領跑,趙忠賢功勳卓越。
  • 後來居上 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醫院裡的核磁共振成像、高能加速器、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等都是超導的重要應用。2012年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幾十公裡長的超導加速環和多個有幾層樓高的超導探測器都是最關鍵的部件。  對於高溫超導的發展之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說:「我們口袋裡裝著許多把鑰匙,同時還在不斷地製造出新的鑰匙,其中一把能夠開啟科學之門。
  • 「超導賢才」趙忠賢是咱瀋陽人
    這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在《榜樣3》專題節目中說的一句話。作為瀋陽人,趙忠賢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趙忠賢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推動了這項研究從追趕到引領世界先進水平的歷史進程,並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後來居上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2012年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幾十公裡長的超導加速環和多個有幾層樓高的超導探測器都是最關鍵的部件。 對於高溫超導的發展之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說:「我們口袋裡裝著許多把鑰匙,同時還在不斷地製造出新的鑰匙,其中一把能夠開啟科學之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懈努力,製造、修改每一把鑰匙,直到打開這扇大門,解開未知之謎。」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院士趙忠賢:一輩子只做超導一件事
    「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導體、開展超導機理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認為,「如果我們的社會,每個人都持之以恆做一件事,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基於多年的積累,趙忠賢領銜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在隨後20多年裡通過堅持與努力,產出鐵基超導一大批研究成果:首先發現轉變溫度4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發現一系列轉變溫度在5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並創造55K的世界紀錄……  國際上,先後有5次10人因為在超導領域的重大研究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趙忠賢對此非常清醒和淡定,他說:「得什麼獎不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磁懸浮電廠可應用
    起步,探索高臨界溫度超導體2017年,趙忠賢獲頒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表彰他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的成就,以及對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從起步、追趕、到躋身國際前列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我國高溫超導之路,趙忠賢是親歷者。
  • 高溫超導研究領軍人
    在那個超導研究火熱的年代,西方發達國家是國際舞臺的主角,國內人才缺乏,科研設備極其落後,可就在這樣幾近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趙忠賢的一系列研究震驚了世界。 1974年,趙忠賢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接觸到了世界超導研究最前沿。一年後回國,他立志要做高臨界溫度超導體。 「初生牛犢不怕虎。」
  • 趙忠賢: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在當天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公報和傳遍大街小巷的報導裡,圍繞這個老頭的卻是諸多的光環: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等。他卻反覆強調:「我是一個普通人,做著自己喜歡的研究。」在中科院物理所,趙忠賢剛開始的確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研究的對象是超導。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
    趙忠賢長期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及重費米子超導性,在Ba-La-Cu-O系統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並參與發現了液氮溫區超導體。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和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 [先生]趙忠賢:板凳坐得十年冷
    趙忠賢年輕時的照片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馮會玲 劉柏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趙忠賢,1941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人類發現超導百餘年來,高溫超導研究總計有兩次重大突破,他所在的團隊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以及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