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中科院院士趙忠賢:一輩子只做超導一件事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導體、開展超導機理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趙忠賢認為,「如果我們的社會,每個人都持之以恆做一件事,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趙忠賢1976年起一直在中科院物理所從事探索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研究,因對液氮溫區超導體研究的貢獻,於1987年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1989年、2013年,他領銜的科研團隊先後摘得代表基礎研究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其中,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連續三年空缺之後首次授獎,它離不開趙忠賢科研團隊20多年的堅持與積累,經歷一次次失敗,終於發現轉變溫度40K以上,也就是高於-233℃的鐵基超導體(0K為絕對零度,是宇宙中低溫極限的-273℃。K與℃的換算公式為K的數值減273所得值,如40K=40-273即-233℃),從而打破了傳統理論計算斷定的超導體臨界溫度極值。

  趙忠賢介紹說,超導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超導電性的簡稱,指當某種材料處於一定的溫度等條件下,電流可以在其中無阻地流動,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叫超導體。物理學家麥克米蘭根據傳統理論計算推斷,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不能超過40K,這個溫度被稱為麥克米蘭極限溫度。

  1986年,歐洲科學家發現了35K銅氧化物超導體。很快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升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

  基於多年的積累,趙忠賢領銜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在隨後20多年裡通過堅持與努力,產出鐵基超導一大批研究成果:首先發現轉變溫度4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發現一系列轉變溫度在5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並創造55K的世界紀錄……

  國際上,先後有5次10人因為在超導領域的重大研究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趙忠賢對此非常清醒和淡定,他說:「得什麼獎不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科學研究是一個水到渠成、水漲船高的過程。你有一批人找對了方向,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努力,總會獲得有益於人類的發現。」

  為什麼能一輩子堅持只做超導一件事?趙忠賢說,能有機會將生計和興趣結合起來,「這是人生的一種理想選擇」。他笑言是自己運氣好,很幸運地實現了這種理想的選擇,更幸運的是在開展超導研究過程中,又擁有一批很好的合作夥伴,「沒有好的合作者,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中國超導研究雖然比國外晚了50年,但通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中國在超導研究領域已「今非昔比」,目前穩居世界一流水平,處於國際前列。趙忠賢稱,磨刀不誤砍柴功。中國科學家在超導領域持續研究積累,必定會產生突破。「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在超導領域做最原創性貢獻的條件了」。

  今年已年逾七旬的趙院士坦言,如今不可能跟年輕人一樣工作在科研第一線,他現在主要做兩件事:一是在超導領域幫助凝鍊方向,促進大家提出超導發展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二是營造寬鬆環境,充分發揮年輕科研人員的創造性。「一個國家科技真正強大起來的標誌,就是在科研領域上有國際認可的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只有中國科學家提出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論被國際同行廣泛認可,這才是真正發揮中國科技引領作用的時候」。

  談到科學精神,趙忠賢認為必須遵循兩條——「按科學規律辦事」和「追求真理」。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每天都在逼近真理,這是每位熱愛科學的個人最幸福的事情」。針對當今社會紛繁複雜的現狀,他告誡年輕科研人員「不要太功利,要瀟灑一些」、「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腳踏實地」。

  咬定「超導」不放鬆的趙忠賢院士提出,對銅氧化合物超導體及鐵基超導體的微觀機理的了解,會極大推動凝聚態物理學的新發展。同時,一旦發現更適於應用或具有更高臨界溫度的超導體,便可能像集成電路那樣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

  他表示,超導研究已經在中國「土壤」深深紮根,「如果有一天,超導又有新的突破,我相信一定有中國人的身影。」

相關焦點

  • 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中國『高溫超導』的年輕一代,不用像我一樣堅持40年。給他們十幾年時間,就能獲得更有影響的成果。」1月9日,趙忠賢,這位在「高溫超導」領域卓有成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 當日,他向《光明日報》談到中國超導的未來,他寄望很高。
  • 記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尹鋼攝/光明圖片/視覺中國「中國『高溫超導』的年輕一代,不用像我一樣堅持40年。給他們十幾年時間,就能獲得更有影響的成果。」1月9日,趙忠賢,這位在「高溫超導」領域卓有成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談到中國超導的未來,他寄望很高。
  • 「超導鬥士」趙忠賢: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
    趙忠賢院士工作照(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供圖)央視網消息: 趙忠賢在國際超導界享有盛譽。1997年擔任第5屆國際超導大會主席。2011年擔任第26屆國際低溫物理大會主席。2018年還將擔任第12屆國際超導大會的主席。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趙忠賢:「超導」賢才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他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北京的趙」 上世紀80年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引發了全世界範圍的「超導熱」。在這一波熱潮中,趙忠賢帶領中科院物理所團隊日夜攻克。
  • 趙忠賢:「土炮」搞超導,也管用
    科技日報記者 李豔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今年8月底,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生們作了一場入學報告。趙忠賢和同事們不分晝夜地幹,餓了就在實驗室煮白麵條,累了就輪流在椅子上打個盹。中科院物理所的同仁在聊及當年的實驗環境時,都感慨那是「不及今天百分之一」的硬體條件,但趙忠賢愣是用他的二手「土炮」,「玩」出了舉世矚目的重大突破,「玩」出了臨界溫度的世界紀錄。「別小瞧我這『土炮』,管用著呢。」趙忠賢說。
  • 趙忠賢:兩獲「頭獎」的超導院士—新聞—科學網
    2014年1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頒獎舞臺上,再次出現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趙忠賢的身影。   以他為代表的物理所團隊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因「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的突出貢獻,榮獲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趙忠賢:堅持,科研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享受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趙忠賢做客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為新生作了一場「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科技價值觀報告會。趙忠賢院士作報告代代有使命「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趙忠賢引用「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的教誨作為開場。他說,上世紀50年代,趙忠堯、洪朝生、彭桓武、周光召等老一輩科學家以身許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他那一代人。
  • 趙忠賢:五十年磨一劍 鑄就超導強國夢
    憶及熱愛的超導事業,他滔滔不絕。他說:「我不是什麼大官兒,也別把我報導成勞模,我只是在做本職工作。」    這位樸實無華的老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趙忠賢。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王玉鵬評價說:「幾十年來,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從追趕到引領世界,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趙忠賢是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
  • 聯創光電高溫超導裝置完成產業化交付 中科院院士趙忠賢親啟運行按鈕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趙忠賢蒞臨現場,冒著四十度高溫深入車間進行指導,並親自按下運行按鈕。  據悉,趙忠賢院士中國科技界的泰山北鬥,國寶級科學家,曾獲得第三世界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科學獎等殊榮,2017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年被評為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華人之一。
  • 超導領域的「中國符號」:2016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40多年前,中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剛剛起步,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而今,中國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高溫超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從追趕到領跑,趙忠賢功勳卓越。
  • 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高溫超導』的年輕一代,不用像我一樣堅持40年。給他們十幾年時間,就能獲得更有影響的成果。」1月9日,趙忠賢,這位在「高溫超導」領域卓有成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談到中國超導的未來,他寄望很高。
  • [先生]趙忠賢:板凳坐得十年冷
    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先生》第二季,向以德性滋養風氣的大師致敬、為他們的成就與修為留痕。趙忠賢年輕時的照片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馮會玲 劉柏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趙忠賢,1941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
  • 中科院院士趙忠賢一行考察江西省電子集團
    來源:e公司e公司訊,據江西省電子集團消息,近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金魁,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李燁一行,蒞臨集團考察調研全球首臺兆瓦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的產業化進程。
  • 高溫超導研究領軍人
    【人物小傳】 趙忠賢,遼寧新民人,1941年生,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忠賢院士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超導專家。
  • 趙忠賢:我就是一個普通人
    在當天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公報和傳遍大街小巷的報導裡,圍繞這個老頭的卻是諸多的光環: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等。他卻反覆強調:「我是一個普通人,做著自己喜歡的研究。」在中科院物理所,趙忠賢剛開始的確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研究的對象是超導。
  •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這次會議還有一個特別的內容,就是為95歲的楊振寧先生祝壽,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無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學部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 為楊振寧祝壽的30多位院士裡,不少都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常客」。趙忠賢院士在198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集體一等獎,2013年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還曾兩次獲二等獎。
  • 中國人的故事|強國脊梁:「超導鬥士」趙忠賢
    趙忠賢和同事們不分晝夜地幹,餓了就在實驗室煮個白麵條,累了就輪流在椅子上打個盹。如今已是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的聞海虎曾在讀研究生時重複趙忠賢做過的實驗,發現測一條曲線要不休不眠兩天兩夜才能完成。「盯著儀器上的表一個一個地記錄,不像現在都是計算機採集,計算機一划就出來了。那時每變溫一次,要調一下氣壓、氣流,等溫度穩定了在表上讀數把它記錄下來。」
  • 「超導賢才」趙忠賢是咱瀋陽人
    這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在《榜樣3》專題節目中說的一句話。作為瀋陽人,趙忠賢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趙忠賢一直從事超導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推動了這項研究從追趕到引領世界先進水平的歷史進程,並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趙忠賢院士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趙忠賢院士科技部門戶網站 www.most.gov.cn 2017年01月05日        趙忠賢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