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屠呦呦老人的敬業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筆者認為,是什麼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科學研究項目的帶頭人能夠團結和帶領所有研究人員,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並獲得世界公認。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學習屠呦呦老人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恐怕這個大獎就不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
-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每周一練答案: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啟示
【練習題】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每周一練: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啟示 屠喲喲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在社會上有一次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由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你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在多數中國人內心深處,有一個揮之不去的諾獎情結。
-
屠呦呦事跡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那麼屠呦呦同志事跡究竟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回顧屠呦呦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理想、信念、毅力是支持她一路走來的致勝法寶。也是給我們同是中醫人的最大啟示。1955年,屠呦呦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生藥專業。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
-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等21位科學家手模上牆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零距離領略大師風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病房中採集院士手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19位科學家平均年齡89.7歲,90歲以上11位。「這些手模,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等21位科學家手模上牆
正值全國科普日之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零距離領略大師風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中國科技館表示,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淡泊名利、敢於創造,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
-
趙忠賢:「土炮」搞超導,也管用
這番話,正是趙忠賢科研生涯的濃縮。淡泊名利、潛心研究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部分。老一輩科學家靜心篤志、心無旁騖、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的奉獻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有了他們「數十年磨一劍」的堅持才有了我國科技的長足進步。趙忠賢正是這些堅守者中的一份子。
-
趙忠賢:堅持,科研就不再是「坐冷板凳」而是享受
該報告會由中科院直屬機關黨委主辦,旨在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進中國科學院「講愛國奉獻,當時代先鋒」的主題活動,學習優秀科學家和科研團隊的先進典型事跡,大力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此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科學家19位,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有的更已界百歲高齡。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此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科學家19位,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有的更已界百歲高齡。
-
屠呦呦,踐行科學家精神的楷模
屠呦呦說,「希望青蒿素能夠發揮更大作用,造福全人類。」屠呦呦的名字又一次引起國內外關注,佔據了各大網站熱搜榜。 屠呦呦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獎者,也是歷史上第12位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女性。這樣一個為人類的健康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全民榜樣,引導更多女性,特別是青少年,從小立下投身科學的志向。
-
科學網—屠呦呦獲獎帶給我們的啟示
■李中賦 科學家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入選年度十大科技新聞。
-
趙忠賢:五十年磨一劍 鑄就超導強國夢
這位樸實無華的老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趙忠賢。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王玉鵬評價說:「幾十年來,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從追趕到引領世界,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趙忠賢是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他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國際領先的成果,是新中國培養的科學家的傑出代表,為高溫超導研究紮根中國並處於國際前列做出了重要貢獻。
-
屠呦呦納入新教材 人教社:希望引導青少年理解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屠呦呦團隊日前公布的科研進展引發世人關注。記者從人民教育出版社獲悉,屠呦呦及其科研團隊的傑出貢獻和光輝事跡已被統編教材選入,走進了中小學生的課堂與生活。屠呦呦在工作中 新華社 (翻拍資料照片)其中,今年秋季學期將開始推廣的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已確定將屠呦呦2011年的獲獎感言及同年發表的論文改編成課文《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在青年時期培養了對傳統醫藥學的熱愛,歷經數年終於從古代藥典中獲得靈感,發現了青蒿素,並且至今仍在科學探索道路上孜孜以求。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
作者:邱晨輝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項目成功採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
-
屠呦呦獲諾獎帶給我們的啟示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委員會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右)、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中)和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的肖像照片。她獲得諾貝爾獎帶給我們多重啟示。立足客觀、全面的角度,我們看待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才不會跑偏。首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中西醫完美結合的成果。一直以來,國內外關於中西醫的爭論持續不斷,容易犯厚此薄彼的錯誤。事實上,中西醫都是人類的文明成果,對人類健康的貢獻都是有目共睹的。
-
趙忠賢: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
前者推動了國際相關研究的熱潮,趙忠賢因此於1987年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獲此獎;後者被授予Matthias獎,這是國際超導領域重要獎項。國內的研究也遇冷,有人轉投其他領域,但趙忠賢卻堅持要坐「冷板凳」。 「熱的時候要堅持,冷的時候更要堅持。」憶及這段往事,他說,「我當時很正常,不痴迷也不呆傻。我認為超導還會有突破,所以才堅持。」 多年的堅守之後,趙忠賢科研人生的另一個高峰出現在了「大家想都不敢想」的方向上——趙忠賢與國內的同行分別打破了國際物理學界普遍認為的40K以上無鐵基超導的「禁忌」。
-
屠呦呦拒絕宣傳「青蒿素精神」 引人反思
據媒體報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找上門來的各種人也多了起來。有人前來說要給屠呦呦寫一本書,宣傳她具有的「青蒿素精神」,但這一提法被她堅決拒絕了。 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顯然並沒有如外界一樣表現得過於狂熱,相反,這位老人非常安靜從容。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科學家寄語青少年,家長讀給孩子聽聽!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 給全國青少年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勉勵青少年熱愛科學、刻苦學習、 茁壯成長、報效祖國。
-
【中國科學報】屠呦呦獲獎「打開了閘門」
讓中科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感慨的,正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 今天,在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技界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座談會」上,屠呦呦回憶了當年中醫研究院中藥所團隊為發現青蒿素艱苦奮鬥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