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阿爾泰考古探秘

2021-01-20 中國社會科學網

  阿爾泰山脈坐落在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四國交界處。由於自然環境優越,阿爾泰山脈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域,也是文化和技術傳播的重要通道。因此,阿爾泰山吸引了眾多考古學家的關注和研究。流經阿爾泰山脈南麓的額爾齊斯河是一條國際河流,發源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經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之間的草原,然後一直向北,最終流入北冰洋。

  在古代,額爾齊斯河既是一條民族遷徙的通道,也是一條文化傳播的通道。南京大學和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於2014年籤訂合作協議,共同調查發掘俄羅斯阿爾泰(現分屬俄羅斯聯邦阿爾泰共和國和阿爾泰邊疆區)的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遺址,共同研究額爾齊斯河沿岸的人群遷徙、冶金技術和家畜傳播等問題。這條人群遷徙的通道為阿爾泰帶來了什麼?冶金技術的傳播路徑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良仁。

  探索冶金技術傳播的奧秘

  「之所以選擇跟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合作,是因為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博士學位時,就開始研究俄羅斯青銅時代文化,並於2001年以後多次訪問俄羅斯,與那裡的考古學者建立了聯繫。」張良仁告訴記者,2015年南京大學與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聯合考古隊,在阿爾泰山脈西北側發掘了一座青銅時代的冶煉遺址——卡勒望湖I號遺址。2016年之後,該聯合考古隊在阿爾泰山脈西側的草原地帶,三次發掘了另一座青銅時代的冶煉遺址——蘇聯路I號遺址。

  卡勒望湖I號遺址位於阿爾泰邊疆區,這一區域通過額爾齊斯河與中國相通,應該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張良仁表示,阿爾泰山脈西部蘊藏了豐富的鐵、金、銅和鉛礦資源。青銅時代早期阿凡納謝沃文化的居民就開始在這裡開採銅礦。18世紀以後,這一地區相繼成為俄羅斯金、銀、銅等金屬的主要來源地之一。遺址所在的蛇山市就是因此而建立起來的。

  卡勒望湖I號遺址發現於20世紀80年代,後於1982—1988年、2007年、2010—2014年經歷三次發掘,共發掘1890平方米。張良仁介紹,歷年發掘區出土的遺蹟和遺物面貌大致相同。很多灰坑、水溝遺蹟內出土的礦石和爐渣表明,該遺址的古代居民曾從事金屬冶煉等活動。但2015年聯合考古隊在該遺址的挖掘區發現的文化堆積較為簡單,僅發現了少量灰坑,以及一些天然的衝溝和鼴鼠留下的洞穴,共出土了490塊陶片、22件石器、730件獸骨與一些爐渣和礦石等。大多數陶片表面裝飾戳印的平行線紋,多見陶器的平底,主要為缸形器。石器種類較多,包括杵、砧、鏃等。骨製品種類大致可以辨別,但部分骨製品的功用尚待研究。

  卡勒望湖I號遺址和蘇聯路I號遺址都距離金屬礦區不遠。聯合考古隊在兩處遺址都發現銅器、爐渣和銅礦石。張良仁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分析這些銅器、爐渣和銅礦石的微量元素、鉛同位素,從而追尋冶金技術傳播和金屬貿易的路線。這裡出土的動物骨骼表明,居民還從事畜牧業。按照目前的考古研究成果來看,家馬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公元前13世紀,而牛羊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前。阿爾泰地區發現的牛羊馬年代比中國早,這其中是否有關聯?對此,他們希望通過DNA技術追溯牛羊馬的基因譜系,從而發現家畜的傳播路線。

  中俄聯合開展國際化培養項目

  2017年,南京大學與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啟動中俄阿爾泰國際化考古實習項目,先後兩次將雙方的本科生帶到阿爾泰山脈實習,為中國考古「走出去」賦予了另一層意義。

  該項目選擇在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切馬爾縣卡通河谷中進行,此處建有阿爾泰國立大學的實習基地。由於特殊的自然條件,阿爾泰共和國的大型巴澤雷克文化墓葬內的積水結成了永凍冰。永凍冰有助於有機遺物以及墓主人屍體的保存,使這裡成為理想的考古發掘區域。而這裡豐富的地質現象、富饒的自然資源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研究冰川、生物、地質的學者。

  張良仁表示,希望通過讓不同院系的學生參與這個項目,使他們熟悉古代的遊牧文化,了解俄羅斯的考古發掘方法,參加國際學術活動,打開他們的研究思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

  基於這種考慮,2017年的考古實習項目選擇了基地附近的一座巴澤雷克文化的冢墓進行考古發掘。冢墓是南京大學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古代遊牧民族特有的墓葬形式。該冢墓是一個用石頭堆成的小山包,看著規模小,但是工作強度很大。在實習期間,團隊成員用兩周時間挖掘了一座直徑11米、高1米左右的冢墓。

  此次考古發掘工作量較大,拔草、剔土、拍照、繪圖一一做完,再把那些不規則又相互疊壓的石頭搬走,露出墓口後,再繼續挖掘,挖掘完以後還要把石頭搬回去。張良仁告訴記者,該冢墓的主人是一名年輕的男性獵人,遺骸保存完好,在冢墓中還出土了1把銅刀、5枚骨鏃、1枚礪石、一些陶片和動物骨頭。

  植物學與考古學聯繫非常密切。植物群約每1000年會發生一次變化,由此甚至可以推測考古發掘遺物的年代。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阿爾泰地區的生態條件和古代文化,項目組還安排了植物學和考古學系列課程,以及對博物館、古代巖畫和古代墓地的考察。

  俄方領隊、阿爾泰國立大學考古學、民族學和博物館學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謝·提什金在2003年就與張良仁相識。他在2017年雙方合作的紀錄片中表示,希望學生間也能建立起像他與張良仁這樣的關係。當這種關係在各個層面發揮作用時,他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合作研究中心。當前,中國發展迅速,擁有先進的分析儀器和實驗室,俄方希望與中國考古工作者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重大的考古發掘成果在研究結束之前往往都是未知的。考古工作一般需要通過長年的積累,然後在某個時候突然獲得重要成果。張良仁提到,目前中俄聯合開展的考古發掘工作很難說有什麼重大發現,但是點滴的成果,將為未來的發現提供更為豐富的線索。

  張良仁認為,人種的起源、文化的傳播等問題,都要通過國際考古發掘來探求。中國考古學者若在更大的視野中開展研究,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而且,中外考古隊在聯合發掘和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信任,更好地傳播中國學術,更深刻地認識外國的歷史和文化,進一步發揮學術外交的作用。

  國際合作開展考古發掘研究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中國考古「走出去」是一個實現不同國家相互學習和交往的過程。張良仁表示,未來中俄雙方還會繼續推動學者和學生的互訪,通過卓有成效的合作,進一步提升雙方的研究水平。他希望通過像中俄聯合考古和阿爾泰國際化考古實習這樣的項目,培養出一批掌握外語、致力於研究外國古代文化的人才,積極推動在中國建立俄羅斯考古研究基地,促進中外聯合考古。

    記者 吳楠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首家中俄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
    2018年10月,在阿爾泰邊疆區總督維塔利·拉基米爾洛維奇的大力支持下,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政府與上海滿騰集團通過友好、和諧、深入的交流,就雙方在阿爾泰邊疆區共同投資建立3000公頃的「一帶一路」中俄產業園事宜,正式籤署了合作協議。俄羅斯是橫跨歐亞的大國,也是建設「一帶一路」中的重要國家。
  • 俄中輸氣管道項目將加劇阿爾泰雪豹滅絕
    這條管道始自俄羅斯境內氣田,途經阿爾泰山脈,最終通向中國。去年十二月初俄中兩國在莫斯科舉行談判之後,俄羅斯官員近日表示該項目協議有望於一個月之內達成,屆時這項備受爭議的管道建設項目也將正式開啟。根據規劃,這條管道將穿過中俄邊界地區、位於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之間的一片50公裡寬的狹長地帶。
  • 阿爾泰草原:四季牧場 天人合一
    阿爾泰草原 樂水攝(中新社發)        本報記者 張一諾        提起阿爾泰草原,不少人可能會想起「天外來客」的傳說。在新疆天山以北、阿爾泰以南的大草原上,曾發現了眾多石人。它們以石為材,被雕刻成人像,一般立於墓葬地表建築物前,或獨身傲立,或成群布列,當地群眾傳說其為「天外來客」。據考古工作者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發現,石人產生的年代可追溯至隋唐時期,應為當時雄距於漠北草原的突厥人所為。這些石人,被認為是亞歐草原遊牧先民遺留於今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物,對研究古代草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 金字塔探秘直播倒計時 考古機器人抵埃及待命(圖)
    考古學家在「神秘洞口」內探測  本報記者馬寧報導:將於本月17日舉行的埃及金字塔探秘全球直播進入倒計時,「金字塔漫遊者」機器人已抵達埃及,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  新華社駐埃及分社記者王昊告訴記者,此次探秘的重頭戲--密室通道所在的胡夫金字塔已經謝絕遊客參觀,所有遊客被請往附近的卡夫拉金字塔,前來採訪的記者也要經過幾道關卡的檢查,同時只能停留在外圍拍攝照片。直播當天,胡夫金字塔洞口前將立起巨大的屏幕,供記者觀看探秘現場。
  • 探秘阿爾泰山脈 關注人與自然的平衡法則 CX-4秘境探索第三季新疆...
    在為期6天的旅程中,來自全國的媒體、粉絲及車主以「走自己的路 關注本質」的精神與CX-4深入阿爾泰山脈腹地,在北疆曠古之美中致敬磅礴自然偉力,感悟人與自然的平衡法則。關注本質 自然偉力中找尋平衡之道從古人的「天人合一」到後來的「人法自然」,再到現在的「命運共同體」,千百年來,人與自然的關係探討從未停止。
  • 這,是阿爾泰!
    阿爾泰地區通常說的是阿爾泰邊疆區和阿爾泰共和國兩個同屬於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的相鄰又獨立的地區這裡,是俄羅斯的童話世界有美得純粹的原生態自然風光雄偉綿延的高山 一望無際的原野 壯觀的千湖之區 茂密的原始森林……阿爾泰,宛若遺落在人間的仙境世界上最純淨最原始的角落之一
  • 「金山」—阿爾泰
    7.19「金山」—阿爾泰它是中國新疆最北部的山峰,「三山夾兩盆」地形中最北部的山脈。阿爾泰山脈它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境,綿延2000餘公裡。在阿爾泰地區大量發育斷層帶,主要以逆衝斷層,以及右旋走滑斷層為主。部分斷層現在仍然在活動,2003年,在阿爾泰共和國境內,Chuya盆地內發生7.3級地震。Chuya盆地內的小村落-蒙古包由於該地區人煙稀少,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死傷,不過這次地震以及餘震仍然毀掉了幾個小村莊。阿爾泰山海拔高度1000—3000米。
  • 中國考古走出國門首赴非洲探秘人類起源
    近日,中國考古學家首次組建的現代人類起源考古隊飛赴肯亞,進行為期近50天的考古發掘,尋找現代人起源的關鍵證據,探索人類起源奧秘。昨日,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到此次帶隊專家李佔楊。他表示,這是中國考古團隊首次奔赴非洲,具有裡程碑意義,標誌著中國已成為在非洲探索人類起源「國際考古俱樂部」的一員。「由中國人主導進行發掘,增加了中國在國際考古學術領域的話語權」。
  • 阿爾泰:為草原而歌
    我們的朋友詩人阿爾泰在《牧牛人》一詩中寫到他父親和酒的關係,其中有兩句:「父親喝酒四十多年,酒喝了父親四十多年。」隨之讓我們想到這樣兩句:「草原養育了阿爾泰一生,阿爾泰歌唱了草原一生。」阿爾泰和草原心靈相通,血脈相連,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為草原而歌。
  • 中國考古走出國門 首次奔赴非洲探秘人類起源
    「許昌人」發現者講述赴非探秘人類起源:若在肯亞發現化石中國將首獲命名權近日,中國考古學家首次組建的現代人類起源考古隊飛赴肯亞,進行為期近50天的考古發掘,尋找現代人起源的關鍵證據,探索人類起源奧秘。
  • 楊增新援助科布多之役失敗,在阿爾泰與沙俄傀儡軍交戰,兩戰兩勝
    同時,俄駐迪化(今烏魯木齊市)領事也照會楊增新, 指責新疆出兵科布多和喀什噶爾將導致中俄重大衝突。並聲稱如果造成地方混亂,應由新疆負完全責任等。援科軍隊出發後,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楊增新專門給軍隊配備了俄語翻譯,準備隨時與俄國交涉。
  • 科布多與阿爾泰是怎麼分開的?
    在正文開始之前,還是要介紹一下科布多和阿爾泰的歷史淵源科布多的失守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科布多與新疆阿爾泰又是什麼關係?二者是如何分分合合的?請大家認真的看!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1907年1月),置阿爾泰辦事大臣,轄阿爾泰烏梁海諸旗、新土爾扈特部、新和碩特部及哈薩克斯坦流民,駐承化寺。從上述設置可以肯定科布多,阿爾泰至少在光緒之前都是屬於科布多參贊大臣轄地。
  • 探秘故事:考古發現4000年前的日記本,記錄著繪製金字塔的手稿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探秘故事》。關於埃及法老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怎麼樣建造的,一直都是人類未能解開的謎團,相信大家都知道金字塔的每一塊石塊都有上噸重,想要摞動它絕非易事,何況是將它一塊一塊的往上壘成金字塔形。
  • 中國考古大發現
    取釋疑、解謎、改寫、補寫、印證歷史的角度,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述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考古領域的32次重大考古發現——從窺探高原王國的秘密到發掘神秘的地下宮殿,從尋覓田野巖畫到解讀石窟雕塑……所收考古大發現,涵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通過一個個迷人的考古故事,展示了中華文明曾經的輝煌。
  • 央視《探索·發現》開播《探秘盤龍城》
    盤龍城遺址1954年被發現,迄今已60餘年,一系列考古發掘工作,逐步揭開了這座3500年前商代早期城邑的神秘面紗。昨日21:40,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開播《探秘盤龍城》系列紀錄片。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院長萬琳5日告訴記者,2020年11月10日至17日,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組一行5人,來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進行了《探秘盤龍城》的節目拍攝錄製。
  • 「阿爾泰區域」成新疆對外開放新窗口
    中新社烏魯木齊4月29日電 (耿丹丹)「發展『阿爾泰區域』跨界旅遊,是『阿爾泰』國協委各成員開展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中俄哈蒙「我們共同的居住地——阿爾泰」國際協調委員會(以下簡稱「阿爾泰」國協委)秘書長拉林·鮑利斯·佛拉季米洛維奇說。  近日,在「阿爾泰」國協委召開的會議上,跨界旅遊經濟成為會議上各方的合作熱點。
  • 辛莊植物280——阿爾泰狗娃花
    阿爾泰狗娃花Aster altaicus菊科紫菀屬阿爾泰狗娃花是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
  • 央視探秘撫仙湖錄像不示人 潛水員稱湖裡秘密多
    目前,央視水下探秘設備已經全部抵達澄江,探秘期間每天的論壇主題已經基本確定,部分專家相繼進駐撫仙湖水下探秘現場,水下探秘準備工作全部就緒,潛水選手們也在抓緊探秘之前的各種熱身訓練和體能測試,為掀開水下古城的神秘面紗做著堅實的準備。   再次撫仙湖水下探秘活動仍舊由中央電視臺和玉溪市聯合主辦,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海外中心和社教中心的工作人員50餘人於近日陸續抵達撫仙湖。
  • 阿爾泰2019年供應商品質大會圓滿舉辦
    慧聰LED屏網報導       為了進一步促進雙方的合作與交流,加強雙方共贏、可持續發展的合作關係,在2019年8月5日下午2點,東莞阿爾泰顯示技術有限公司2019年供應商品質大會,在阿爾泰總部松山湖舉行,阿爾泰總經理趙春雷先生、公司各高管與各供應商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盛會
  • 純淨的地區阿爾泰山脈,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它就是阿爾泰山脈。阿爾泰山脈途經中國、俄羅斯、蒙古和哈薩克斯坦四個國家,山脈2000多公裡,被劃分為四個保護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阿爾泰山脈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高原河谷,第二部分是山谷,有山有水,有草原,還有牧場和蜂場,第三部分是高原,在高原上有面積巨大的特級保護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