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醫生診斷:腓總神經損傷,發現及時還能治好
指導醫生:泉州市正骨醫院肌電圖室主治醫師 柳三鳳
臺海網9月12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蹺二郎腿,有的人覺得這樣很放鬆,看起來灑脫不羈。不過,蹺二郎腿的危害您了解嗎?
「蹺二郎腿有害健康,可是許多人可能不以為然。」泉州市正骨醫院肌電圖室主治醫師柳三鳳介紹,不論是用哪種方式蹺二郎腿,都會帶來一些健康風險,對於一些已有相關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平時老蹺二郎腿 初二男生右腿麻了
小柯是泉州市區一所中學的初二學生。今年6月份,他走路時突然不利索了。家長以為小柯不願上課故意這樣走路,就帶他到附近醫院檢查。醫生考慮可能是腰椎問題,便開藥給他服用。可吃了藥,也進行了推拿治療,小柯的腿仍然不見好轉。
「經檢查,他被診斷為腓總神經損傷,病情和他長期蹺二郎腿有關係。」接診的醫生柳三鳳告訴記者,詳細問病史後他了解到小柯沒有摔倒、扭傷過。排除外傷後,再次詳細詢問後得知,小柯在上課時經常蹺著二郎腿, 特別是今年在家上網課期間,常常一個多小時都不改變姿勢,結果出現右腿麻木、腳蹺不起來、走路不利索的情況。經過肌電圖、彩超等相關檢查,診斷為腓總神經損傷。
柳三鳳稱,這幾年,自己在肌電圖室看到因蹺二郎腿導致足下垂的已有10多例。因蹺二郎腿而產生的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的各個年齡段都有。
長時間蹺二郎腿 多種後遺症等著你
家長和孩子一聽到神經損傷都慌了,擔心要手術、擔心會「瘸腿」。「不慌不慌,你的病目前還不需要手術,如果3個月後完全不恢復再根據情況看是否需要手術。」柳三鳳解釋,長久保持蹺二郎腿的坐姿等,缺乏站立活動調節,右腿容易因為長時間受壓造成腓總神經傳導功能障礙。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與治療可能會留下後遺症。所幸,小柯的病情發現得早,經過積極治療,1個月後即逐漸好轉。
柳三鳳介紹,腓總神經是坐骨神經主要分支之一。腓總神經損傷多數是由於外力壓迫所致,如外傷、骨折等。此外,一些生活、工作及學習娛樂中常見的習慣,如蹺二郎腿、盤腿(看電視、打遊戲)等姿勢保持的時間過長,也會造成腓總神經被卡壓,出現腓總神經麻痺,嚴重者會導致足下垂畸形、疼痛,走路一瘸一拐,嚴重影響到步行和跑步。
柳三鳳坦言,從某種角度講,蹺二郎腿可以調整人體的重心,使人們坐著的時候更加穩當,還可以暫時緩解下肢和足底肌肉的緊張,使肌群得到短暫的放鬆。但蹺二郎的危害還是不少,常見的有造成脊柱側彎、導致靜脈曲張或血栓塞、提早導致退化性膝關節炎、不利於生殖器健康等。
常換坐姿多活動 腿腳異常快就醫
「雖然蹺二郎腿會讓人有短暫的放鬆,但蹺二郎腿的時間要短,否則帶來的危害遠遠多於益處。」柳三鳳說,糾正自己蹺二郎腿的習慣十分必要,如果管不住自己,那麼蹺腿的時間不可太長,可以兩腿交叉更換著來,轉換坐姿,蹺腿之後一定要用雙手反覆揉搓或拍打酸痛、麻木的腿部以緩解疲勞,或者適時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以儘快恢復血液通暢循環。如果有相關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下肢靜脈曲張、膝骨關節炎,要少蹺二郎腿。
柳三鳳表示,腓總神經麻痺的治療效果取決於腓總神經的受損程度,卡壓時間越長、發現及治療越遲預後就越差。因此一旦出現症狀,應及早到正規醫院檢查和治療。 (記者 陳小芬)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